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回 知心人同栖屋檐粱下 令狐喜领旨五凤岭镇 ...
-
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二人不知这样站了多久,只是任风这样的吹着,他二人没有再说一句话。眼中含着惊喜淡定的微笑,细细诉说着那叙不尽的情谊。令狐喜在刚刚经历了那样分别后,此时,就好像如世界末日来临般的什么都顾不得那么大胆放肆的看着高斐。高斐看着面前那显然是哭过的阿喜,心中有着莫名的惊喜,原曾想只要自己爱着面前的令狐弟就足够了,可是,他现在却发现,当他得知面前的令狐弟因为自己的离别而哭泣,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惊喜,自己是那样的兴奋,就算此时让他用生命去换取这一刻的同心相知,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天地万物安静起来了,时而,空中的老鸹声声叫着,愈发显着这寒冷却又温馨的郊外宁静。
令狐喜首先打破这样的安静:“高兄,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高斐坚定起来,笑着说道:“令狐弟,愚兄暂时没什么打算,只是想在这长安城多留些日子。”
虽是知道高斐的留下已然成为事实,可是听到高斐亲自说了出来,心中是那样的温暖,脸上不由开心的笑了。
“高兄,那你打算在哪安身?”
“求叔在临走的时候把一线牵留给我了,我做惯捕快的,做生意没有经验,只是想能有个地方安身立命罢了。”
“想高兄一个人住在那诺大的一线牵里会不习惯吧,如果高兄不嫌弃的话,小弟那里倒是还有空房,不知……”
“令狐弟,若真是这样,那愚兄真是太高兴了。能与令狐弟同栖同醉,是我高斐求之不得的啊!”
令狐喜忽的红了面容,嘴角挂着那熟悉的略带自负的微笑,看着眼前的高斐是那样真实,那样生动。
高斐看到眼前的忽泣忽喜忽羞忽笑的阿喜,不由得看痴了,真想把这样的令狐弟拥入自己的怀里。可是,他却不能,他只能够这样,近近的看着眼前的令狐弟。天地在此时变得这样的不真实起来,就算是眼前的阿喜也变得那样的不真实,似乎这是一场随时会醒来的梦一般。
二人来到令狐府上,令狐喜将高斐领入后院。推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房门,高斐迟疑了下,看着身边的令狐喜,笑着走了进去。进得房门,高斐不由得愣住了。只见房间内一如自己从前,连茶壶茶杯的距离都没有丝毫的改变。房间内干净的没有一丝的灰尘,仿佛自己一直在这屋内住着,不曾离开过。令狐喜看到高斐那惊异欢喜的眼神,不由得笑了,嘴角微微勾着动人的骄傲。
于是,兄弟二人终于在同一屋檐下安定下来了。每日里不是一起舞剑就是饮酒赋诗,倒也其乐融融,生活安定,甜美。时时,高斐看着面前的令狐喜会发起呆来,而令狐喜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开高斐那火热的目光。虽然二人心有灵犀,却是各怀着心事,似乎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不让人触及的伤痕,只是自己深深地掩盖起来。
这日的晚上,令狐喜与高斐分别后,觉得身上很是疲劳。于是,令狐喜叫小丫环冬梅给自己准备了洗澡水,热热的水汽打在阿喜白而透红的面庞上,愈显得令狐喜俊秀美丽。
令狐喜微微的闭上眼睛,享受着这样的舒服这样的安逸。慢慢的,令狐喜渐渐有些困倦了,耳畔传来了悠扬婉转的笛声。而自己好像来到了满是鲜花的孤岛上,正挥动着盈盈的长袖随着笛声欢乐的舞着。任花蝶纷纷围着自己,而自己则陶醉在这沁人的香气中和这样悠扬的笛声里,远远的,有一双动人的目光在随着自己的双袖转动。就在令狐喜迷迷糊糊之际,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令狐喜忽的惊醒了,迅速的穿戴整齐。打开房门,看到门口正站着小丫环冬梅。冬梅笑着说道:“公子,奴婢担心水有些凉了,这才要给公子添些热水,不想公子这样快就洗好了。”令狐喜懒懒的拨下散开的头发笑着说道:“我已经洗好了,你快将这收拾一下也尽快休息去吧。”说完,习惯性的看看对面高斐的屋子,只见屋子漆黑,想来高斐已经睡下了。小丫环们将房间收拾妥当,令狐喜也早早的睡去了,只是躺在床榻之上,不觉得想着方才洗澡时那个笛声,自己现在也分不清那个笛声是真实的还是自己的南柯一梦。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令狐喜这才渐渐睡着了。
翌日清晨,太阳拨开重重云层普照着寒冷的长安城。高斐和令狐喜仍起了大早,在后花园内舞起剑来。虽是有些清冷的初冬,却可见令狐喜鼻尖上细细的出了些晶莹的汗珠。高斐与令狐喜一同来到前厅,用过早饭之后正要出去,这时,就听一个小太监来报:“令狐喜,高斐接旨。”
二人不敢怠慢,赶忙排摆香案,下跪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查长安城外五凤岭内有奇异事件出现,朝廷几次派官员查查皆无结果。长安重地焉能令此等事情如此猖獗,令四方百姓人心惶惶,有伤我大唐风化。朕深知,令狐喜不负朕望,智慧有佳。朕特派尔查查此案,并命神捕高斐助尔之力。朕特赐尔尚方宝剑一柄,代天巡视,便宜行事。将五凤岭之事彻底查察,不得有违。钦此。”
“臣令狐喜接旨。”
“高斐领旨。”
小太监将圣旨卷起交到令狐喜手中,令狐喜接过圣旨,起身冲着小太监一笑,“公公请坐,喝杯茶再回去复旨。”
小太监也笑道:“多谢令狐大人,正好小人还有话要和令狐大人说。”
众人分宾主落座,有小丫环端上茶。
“不知公公有什么话要和在下说?”
小太监笑道:“其实此次五凤岭的任务是甄国丈分派下来的。”
高斐沉吟问道:“不知这五凤岭有什么事情,让朝廷如此紧张。”
小太监笑道:“具体什么事,这小人也不知道。据说是在五凤岭有一个破旧的大木房,听说那里不太平。”
令狐喜问道:“但不知是怎样的不太平之说?”
“听说好像是闹鬼。”
“闹鬼?”令狐喜和高斐一口同声的问道。
“是,据说是从三国以后晋朝之初这个五凤岭的大木坊就一直不太平,曾经一度成为江湖武林必争之地。很多武林侠士因为这样大木坊丧生。从前朝开始,这个大木坊又开始不太平了,开始闹鬼。”
令狐喜皱了皱眉头,“什么鬼神之说,子虚乌有,真是荒唐,请公公禀明圣上,令狐喜定竭力不负皇上厚望。”
“令狐大人,其实此次查查大木坊之事是甄国丈的意思。皇上因为甄妃已经许久没处理公务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国丈大人在帮忙处理。”
令狐喜与高斐一惊,虽说前日已近听说了此事,可是经过小太监证实,还是吃了一惊。
“虽然是国丈大人处理公务,可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对国丈大人有什么微词的。他也曾劝谏过圣上,要勤于政务,圣上也非常的欣赏这个人。对了,甄国丈还特意嘱咐小人告诉令狐大人,说如果有什么需要或是事情,可以找京兆尹温璋温大人。”
令狐喜慢慢的抖开扇子,又轻轻地合上,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令狐大人,高公子,小人已经讨扰了这么久,也该回去复旨去了。”
“有劳公公了。”
自有人将小太监送出府去。
令狐喜和高斐在前厅坐着,二人许久没有说话。
“令狐弟对此事怎么看得?”高斐轻轻的打破了沉寂。
令狐喜端起茶杯慢慢的抿了一口,叹道:“本来我以为可以重任官媒,继续我这个家族的使命。可是,哪里知道,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个五凤岭,我倒是没听说过什么。高兄在江湖时日颇多,不知道是不是听说过什么?”
高斐沉吟道:“我做捕快的时候,曾经和许多江湖朋友来往。在喝酒之时,大家在一起谈论不少事情,也曾经有人谈起这个五凤岭。据说是五凤岭内有一处藏有一块玉,得此玉者可以称霸武林,得江山天下。然而,这些也是江湖上的传说,到现在也没有人得到这块玉。倒是武林上总有一些武功高强之人无故失踪,不但是音信全无,就连尸骨兵刃也没有踪影。所以江湖上又有传言,说这个五凤岭是失凤岭,而且不太平。”
令狐喜微微蹙眉道:“真不知此事是甄国丈是什么意图,该不是他想得到那块玉称霸武林,夺取江山吧?”
高斐安慰道:“令狐弟不要多虑,也许甄国丈只是想让五凤岭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呢。现在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而且难得处事公平,所以不要多虑了。”
令狐喜听说,微微一笑,忽道:“高兄,小弟想去拜访下京兆尹温璋,不知高兄可否愿意随小弟一起去?”
高斐点头答应,二人随即换身衣服,走出令狐府。
初冬的京城,有些淡淡的凉意。寒风阵阵卷起枯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更显得冬的萧瑟起来。
来到京兆尹府衙门前,两头石狮子威武的坐在府衙门口,两名兵丁把守着大门。令狐喜上前说道:“烦劳请通禀一声,就说令狐喜高斐求见。”
把守兵丁连忙出去少时出来道:“温大人有情。”
二人同看门兵丁来到府衙前厅,京兆尹温璋正在前厅饮茶,见二人进来,连忙起身迎接。众人落座以后,令狐喜仔细打量这个新上任的京兆尹。
只见他头戴暗花帽,头发散在后面。浓黑的眉宇之间透着逼人的英气。目光如炬,有点长的脸上长着浓浓的胡须。身上没有穿官服,穿着上好杭州丝绸做的圆领大衫,上面绣着腾云圣物,腰间陪着一块上好的玉珏,显得整个人文气十足。
正在令狐喜高斐大量温璋温兆引的时候,有一个人身穿着淡青色对襟长褂衫,头上盘着发髻的人端来了茶杯,放到大家面前。温璋笑道:“这是我的学生熊飞。”
大家见过礼后,令狐喜笑道:“下官回京数日,今天才有空闲来拜见大人,请大人不要见怪。”说着,给温璋施了一礼。温璋赶忙站起身来,拉住令狐喜,笑道:“令狐大人真实见外了,令狐大人刚从偏远幽州回来,理应在家休养一段时间的。请令狐大人坐,本官早就听说令狐大人的英名,今日意见果然明不虚传。本官也是爱慕贤才之人,何以会用俗套的礼数责问令狐大人呢?”说着将令狐喜扶到座位上,自己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之上,端起茶杯朝令狐喜高斐笑道:“这个茶是我以前在九华山上静心读书闲时采的茶,并在佛前烘制,喝起来让人清心神静,二位不妨试试。”
令狐喜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自觉得满口清香,仿佛置身于清幽竹林一般,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周围许许宁静,远处仿佛传来阵阵木鱼敲打诵经之声。令狐喜正要开口说话,却见高斐端着茶杯正凝神望着自己,显然只顾着看自己而没有喝茶。高斐见令狐喜望向自己,自觉失礼,也不顾着喝茶,连忙放下茶杯。令狐喜笑着朝温璋说道:“这茶果然好,让人喝过之后不愿开口说话,扰了宁静,吵了诵经。”温璋见了展容一笑,道:“这次圣上又给令狐大人降旨,还希望令狐大人仍能凯旋而归,有什么在下可以帮忙的,尽管直说。甄国丈大人也让下官全力帮助令狐大人,还请令狐大人不要见外。”
令狐喜连忙道:“多谢温大人相助下官,令下官感激不尽。下官深知大人公务繁忙,今天就不打扰了,恕下官先告辞。”
温璋笑道:“令狐大人还要准备五凤岭之事,在下也不多留你了,希望你们早日破案归来,到时候在下一定准备好酒。五凤岭事情上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说。”
二人告辞出了京兆尹府,回到了令狐府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