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红烛无心把泪垂 ...
-
(二)红烛无心把泪垂
我回家恰又遇着浣纱的嫂嫂,嫂嫂与我素来亲厚,拉了我的手笑着问道,“莫愁,是不是有心上人了?”我虽觉羞得慌,却也点点头,告诉了嫂嫂在枫林与顾相如的事。嫂嫂听后,只是温和的笑说:“这是好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莫愁你如今也十六了。再者,听你说来,这顾公子必是文武双全,也配得上你的。”“嫂嫂。”听嫂嫂说到“嫁”字,心里又羞又急。便从嫂嫂手里抽回自己的手,又飞一般的奔回自己的房间。
嫂嫂很快便将此事说与家里。于是,一时间,家里都知晓了我的心事,也同我一样日日盼着顾相如来提亲。
这一盼竟是秋暮。顾相如终是来了。我在帘后偷偷看着他,他依是温温的眉眼,只是有些微的憔悴。父亲自小便疼我,最怕我受委屈。便故意为难顾相如,看他是否对我真心。父亲问及他的志向时,他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父亲继而言道,“我只莫愁这一个女儿,给她取名莫愁,自是希望她一生无忧无愁,快快乐乐。她自小在家里并不曾受过委屈,只希望到了你处仍是个莫须愁的女子。你可做的到?”顾相如语气诚恳,“相如自当许莫愁一生无忧无愁,让她做这世间最幸福的女子!”我心怦然,默默回房出神。
母亲与嫂嫂已在为我张罗嫁妆了,我含笑坐在窗前裁嫁衣。艳丽的红,若初与顾相如相遇时美丽的枫红。我在袖口绣了朵小小的□□,母亲见了,便说:“从来嫁衣都是一色的红,你怎地绣上□□呢?别不吉利呢。”我不答,只是将袖口那朵菊拿给母亲,问她,“母亲,你看我的菊绣的可好?”“好是好,只是这红嫁衣上多出一朵□□,是自古没有的事呀。”母亲正在思量,嫂嫂过来说:“母亲,您又不是不知道,莫愁从小便主意多,她这次的主意可是又有来历的。”我知嫂嫂定是要将我同她讲过的顾相如为我簪菊一事告于母亲,便拿了嫁衣逃回了房间。
总是捱到了顾相如迎娶我的日子。虽是不舍自小疼我的父亲母亲,不舍知我疼我的哥哥嫂嫂,但更盼着见着顾相如,更盼着与他相守。天气有些阴沉,渐渐飘起了小雪。我在轿里听着紧了的风声,还有送亲队里的笑语声,想起再过片刻便要成为相如妻子,与他一生一世。心里竟七上八下的,盼着轿子不要停下来,不知是紧张还是害怕将来。
轿子还是停了下来。爆竹声声,众多笑语,颇为热闹。有人搀了我下轿,牵了系了同心红花结的喜绸进了堂内。虽是喜帕遮了眼,我仍能感觉到相如看我的脉脉眼神。懵懵懂懂之间已是行完礼,孤坐在洞房之中了。房内放了红泥小炉,我掀开头上红色喜帕的一角,静静打量着周围。屋内一应的喜庆的红色,红罗帐,红锦衾,红漆的桌椅。一对喜庆的红烛燃着,映得屋内暖暖的。我拨了拨红烛的芯,那烛焰更旺了,闪闪红光里,烛泪大颗颗地滚落。脚步声渐近,我忙又坐回床上,盖好喜帕。
男子的气息渐近,喜帕被挑开。我轻唤:“顾郎。”他温柔应道,“嗯,莫愁,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妻子了,我定与你白头不相离。”红罗帐缓缓合上,红烛摇曳,烛泪依是点点滴滴,似是太过欢喜,连泪也不知所措。
翌日晨起,那红烛仍未燃尽,只是下了整夜的雪,在外面雪光天光的映衬下,烛光便显得羸弱了。相如见我看那红烛,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今日带你赏雪可好?”我点点头,转过身整理床褥,手碰到相如的枕边时,怔了怔,那枕下竟是我当日题的红叶诗。相如见我拿出那片红叶,面上一红,“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我的嘴角绽开一抹笑,任他牵了我的手,出门踏雪。
公公婆婆为人很和善,待我极好。新婚后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要到年关了。那日婆婆对我说:“莫愁,我瞧你是个好女孩儿。我和你公公就相如一个儿子,自小也是疼他,也盼着他将来有朝一日为官富贵。如今相如娶了你,便是成家的人了。都道‘成家立业’,可相如他仍是不思仕途。”我早料到会有这一日,便低眉应道,“婆婆,您放心,莫愁知道该怎么做。”婆婆脸上露出舒心的笑,遂又与我闲拉些家常。
晚间,我拉相如一起对弈。我漫不经心地放下一颗黑子,“顾郎,可有想过入仕?”
“莫愁,今日怎么说起这个?难道你还不懂我么?”相如脸色微变。
“顾郎,你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我也喜欢,我也盼着我的一心人能和我一生在山水中逍遥。只是,公公婆婆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就你这一个儿子,自是希望你入仕的。‘百行孝为先’,莫愁不想自己的夫君被说成不孝之人。”我见相如的眸中现出一丝淡愁,虽有些恨自己,却不得不继续道,“顾郎,我曾在家和嫂嫂种出个漂亮的大葫芦,那葫芦坚硬无比,皮厚却无腔,不能剖开盛物,不能装酒,于是最后不得不把它弃掉。莫愁知道夫君痴在山水,不靠别人,活得自在。可这样,却是于国家无丝毫用处。莫愁不想夫君做国弃掉的葫芦。”
相如拿起一颗白子踌躇,终于落子,“莫愁,你棋艺终是胜我一筹,我输了。”言毕,相如默默向书房踱去。烛光渐懒,灯花欲落,烛泪儿一颗一颗,我却只出神地看着,再也无心剪烛。想起曾与相如剪烛闲话的夜,不禁怆然,今后再想有此景可要有些时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