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重访灰色地带1 ...
-
拉斯韦尔
布尔迪厄的学术场域理论: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亚历山大认为,一个学派或学术传统的建立需要具备首要条件:卡里斯马式的开创者(马克思、韦伯、弗洛伊德)
《社会传播》与5W:1946年,拉斯维尔进入耶鲁法学院。在此前后,他关注的问题有了明显变化。宣传、世界革命、传播问题逐渐淡出他的视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精英和世界秩序、个人权利与伦理、法学教育等成为新的兴趣点。
传播研究也进入了新时期。在施拉姆的推动之下,传播学科正从处于学术研究边缘地带的赠地学院(“land-grant” university)悄然兴起
对5W模式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1)这个模式是政治传播的宣传模式,含有传者中心论的控制观念;(2)这个模式是单向的,缺乏反馈;(3)这个模式是线性的,缺乏对传播环境的注意;(4)这个模式主张传播魔弹论,没有关注对传播意义的编码与解码过程。
拉斯维尔并不关注微观的信息环境,而是强调信息系统的整体影响。他认为国家制造的信息环境具有垄断性,所以大众媒体的信息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这也就是他以内容分析代替效果研究,并被认为是魔弹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不可抗拒)的主要支持者的主要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使拉斯维尔领悟到,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将是驻防国家(Garrison State)的扩散,驻防国家是自上而下控制的国家,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独裁国家,戒备森严的国家。驻防国家的条件:技术的进步和外部威胁的加剧,他的观点过于悲观,但是对于市民军事两种权力的关系的讨论,成为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拉斯韦尔关注的是国家内部市民权力与军事权力的消长。
发展性概念”是拉斯维尔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建构方式,它是建立在对过去与现在的数据的分析之上的预测,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并非不可避免。它在发展过程中甚至会经历新的演变,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就掀起一场自发的争取权利和自由的社会改良运动,史称“进步运动”。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女权主义者纷纷加入,要求扩大公民的权利,加强政府职能。新闻记者和作家成为运动的中坚力量。在此期间,新闻记者和作家写了大量批评政府、揭露黑幕的报道:1902年埃达·塔贝尔撰写《美孚石油公司史》来揭露美孚石油不可告人的商业伎俩;1906年厄普顿·辛克莱揭露美国食品安全的《屠场》等,形成美国新闻史上有名的“扒粪运动”。
哥伦比亚学派极其批评者
功能主义: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
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主张感性,即通过真实感觉摸索),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哥伦比亚学派的研究范式:哥伦比亚学派还确立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研究范式,即以功能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以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作为方法基础、以管理研究作为运营方式的新的研究
该学派认为,所谓的社会事实表面上似乎依赖于不同个体的主观行动,但却独立于个体的意志而存在,并且能够通过经验的方法被验证和解释。它制造了操作程序简单、容易上手的研究工具,研究成果拜托了早起的数据的堆砌,拥有了可累积的潜力,最后,满足了高速成长的传媒业的需求。
但是这种经验的方法对于严谨的逻辑论证形式的追求逐渐超越了待研究的问题本身,这些哥伦比亚学派的反对者们都或多或少地将问题简单化了。他们为了树立对立面,选择性地挑选证据,忽略了该学派的某些重要探索和贡献。他们与哥伦比亚学派的支持者一起共同制造了一个名为哥伦比亚学派的稻草人
本章想通过剖析对哥伦比亚学派的批评,悬置传播研究史上“派系之争”导致的偏见,把婴儿和洗澡水分开,通过寻找被批评所遗忘的个体与文本,理性地评价哥伦比亚学派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陈陈相因的学术神话之外,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哥伦比亚学派,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讨论中国的传播研究。
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