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网络传播学概论的相关语料 ...

  •   网传语料
      个性化服务看上去很美,但是当人们只选择自己关注或者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时,结果可能是作茧自缚,或者成为井底之蛙,使自己失去对环境的完整判断。此外,如果所有人都被这样的信息茧房所束缚,那么公共信息的传播、社会意见的整合、社会共识的达成,就会变得日益困难。
      新媒体技术不应只是顺应人的本性,还需要帮助人图片自身的局限性,新媒体不仅要满足个性,还需要打破人们的自我封闭的状态,实现社会的整合,虽然必然困难重重,但是应该是新媒体未来的追求。
      就像是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所说,在需要极端个性化的“我的日报”的同时,也需要公共性的“我们的日报”。因此,以公共化的信息来平衡个性化的信息,是未来新闻业必须坚持的。未来的算法将不仅解决个性化的信息推送问题,也应更好的解决公共化的信息推送。
      多元力量的参与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达到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达到的社会各个角落。
      多元主体生产的碎片可能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尽管对个体来说,接触到的都是碎片,那么对完整认识社会环境是不利的,但是从整体传播格局来看,不同信息源提供的碎片在某些方面可能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那些关键碎片拼贴起来的图景,可能比专业媒体描绘的更加立体。
      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所说,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中谈到网络时代的影响指出,群体形成现在变得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
      用户在网络中生存的特点:并发性生存、节点化生存、数据化生存、表演化生存
      正如舍恩伯格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遗忘成为例外,记忆成为常态,人类住进了数字化的圆形监狱之中,在未来,人们要争取自己数据不被公开以及被遗忘权
      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人在网络上面目全非,但是一个人在网络中会变成什么样子,总是有他的现实基础的,应该说,网络生活还是一面镜子,只不过更像哈哈镜,它把人的某些特征夸大,而把某些特征缩小,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的人,就没有镜中的像。
      传统媒体时代的阅读是一种坐井观天式的,它意味着读者跳入媒体挖的井里,看着由媒体展示的头顶的那一片天。而网络中的阅读是花园采蜜式的,用户在网络中自由的采集自己需要的各种养分,来完成这一次深度探索的过程。
      勒庞曾经指出,群体既可能有极低的道德水平,也可以表现出个体根本达不到的高尚。
      草根网民通过自己的投票,将自己拥有的小小的权力交到意见领袖的手上,意见领袖获得这样的授权越多,其能量就越大。
      微小的权力累积起来,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同样会变成巨大的力量。
      从实践来看,现阶段中国网民的价值取向,具有道德上的双重性、文化上的叛逆性、政治上的激进性,这些特点在网络优势意见的形成规律上表现为道德上的保守性、文化上的反传统以及政治上的两极分化。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过程、手段的道德与目标的道德同样重要,公民的道德重建,不应仅是简单的正义感和是非观的培养问题,还应包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培养问题,尊重他人、宽容异己等,应该是现代道德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