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LATATA VI ...

  •   沈在序十岁那年进了s.m.,十八岁彻底结束合约,她被吞噬掉了整个青春。她人生的几乎一半时间里都在背负着S.M.练习生的身份,渐渐演变成需要忍受的痛苦,直到离开。或许只有最后几年这变成了一件令人感到负担的事情,沈在序依旧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十多岁的年纪,身体率先发育。在心智尚未成熟时,大脑反应过来前,沈在序已经聪明地、有眼色地习得规则。

      沈在序从开始说话就被教导用“我要/我不……”表达感受和选择,她在自主性、边界被给予充分尊重的过程中慢慢从提出到学会协商和包容。当她来到不鼓励自治的韩国,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在思想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沈在序被困在权力不对等的环境中,被塑造成一个刻着深深S.M.烙印的完美练习生——公式般的精准、克制、优秀。

      起初,过渡到韩国文化并不是很难,刚回到韩国的沈在序抱着开放、适应的态度迎接改变,以至于在还没学会如何占据空间的时候,自己的空间就被一寸寸侵犯。她只能瑟瑟发抖地坚守住小小角落。这种坚守很难,哪怕是稍微的不服从都会引来更强硬的侵占,等沈在序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然无力回天,留给她的只有忍受,以及放弃所有离开。她选择忍受,直到连麻木都难以继续。

      重新捡回也不难。在读大学的第一年,沈在序就有意识地摆脱过去的桎梏,回归最初那个她被教育要融入的社会。很自然,也很容易,不可思议地顺畅。

      再次选择回到韩国,沈在序没有重蹈覆辙。或许是因为她不如小时候那般单纯无知地接纳试探,或许是因为她更强硬更坚守界限,或许是因为cube承诺给她的自由与决定权。在和cube打交道的这一两个月里,沈在序渐渐找到和cube的相处之法,她几乎达成了所有诉求,直接地、间接地。

      沈在序没有见过cube这样的公司。

      她的前公司自不必说,s.m.可以说是南韩最大的流水线偶像生产工厂。标准、品控、管理、制造早已是行业里的龙头,在完善的训练创作体系里专业人士保驾护航下,乖乖听话就可以走最少的弯路,被打磨成优秀艺人。

      YG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推崇独特性,管理相对松散。给予练习生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这也代表着体系性训练和规划的缺乏,生存对抗更是另一种高压。几年前暑假曾在YG试训过的好友更是将其称为斗兽场,一群尚未长大成熟的崽子被调动得把争斗地盘当作人生第一要义,龇牙咧嘴地虚张声势,“玩些低年级学生才喜欢的动物等级游戏。”好友如是说道,把沈在序逗得一笑。

      托好友的福,沈在序得以偷偷潜入YG观赏了一番。比起s.m.的练习生们,YG的孩子们确实显得花枝招展很多。但怎么说呢,大家太过追求酷感和气场反而落入了俗套,看起来都很个性鲜明,但又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酷”,充满了刻意营造的嘻哈感。

      所以得知赵美延在YG练习好几年,沈在序有些意外,只能说完全看不出来,这姐身上一点YG练习生的影子都没有。

      三大里相对好一点点的可能是JYPE,但这个表面上讲人性美一家亲,反而是对私生活要求最严格苛刻的,训练更逃不过压榨二字。

      至于Cube、Starship、Pledis这些中型公司,过去根本不在沈在序的目光所及范围之内。对cube练习生的印象,停留在那些被从JYPE带走出道的前辈们上——cube似乎很擅于将练习生快速打磨成可执行舞台的队形与定位,这种印象在第一次见到女孩子们又冒了出来

      第一次见到女孩子们时,沈在序从她们身上感到的不足更多的是对cube的不解:这样便是一个即将在5个月后出道的组合吗?在这个时间点,一个尚未被打磨完善的组合里加入她这个完全陌生的人?这就是公司的策划吗?从公司层面地去思考,会如此地和个人想法不一样吗?

      其实沈在序已经不太记得自己当年被通知进入出道组试训是什么感觉了,那时候的她大概是带着一种堂堂正正的态度吧?她一直努力地练习,尽自己能力地做得最好,也受到了很多赞扬,被列入出道组似乎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虽然比想象的要早,但和她一起的都是训练了很久、关系亲近的姐姐们,所以感觉也很好。

      一起训练的感觉当然很好,和姐姐们的配合也很好。大家都是训练多年的练习生,实力在线,熟悉度也足够,每个人都感觉配合得很满意。

      然而,在配合了几个星期后,沈在序被告知还需要再等待下一次机会。她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继续回归大队训练,心想公司有公司的安排。那时候的她还很天真,有种人生过于顺利的天真,相信一切都会是好的结局。沈在序当然有那种自信,在南韩最大的练习生工厂里看着练习生们来来去去,她从未质疑过自己的实力和未来。只是,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

      随着与女孩们进一步接触,沈在序的不解变成了不安。不安来源于她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完美主义,在她的认知里,出道组应该接近完美,要有更能拿得出手的实力与状态。倒计时让沈在序感到紧张,仿佛考试临近却发现要复习的东西太多,这种未完成体的状态让她几乎窒息,累积的急迫感终究是毫不留情地冲垮了她。

      正是那次会议上的情绪失控反倒逼紧绷的沈在序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实力是出道的唯一标准,就不会有那么多有实力的哥哥姐姐都离开了公司,每一个出道组合也并不是唱跳实力前几名不是吗?做得好就能出道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泪水了。或许公司的选择才是正确的。作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和讨论策划的决定,应该是比个人的一时偏好要更慎重、更聪明的。

      对于沈在序的担忧,洪胜成会长安慰她,舞台的完成度和表演传递的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

      是的,舞台的完成度是可以通过对歌曲的重复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的,即使在基本功不足的情况下。

      细想起来,沈在序意识到,她在女孩子们身上感觉到的那种不足,与其说是不足,不如说是一种尚未被打磨完全的粗粝感,打动她的粗粝感。cube像是刻意地保留了她们的原始感,给不同定位的孩子加以特殊训练,让她们学习编舞作曲,鼓励她们发展这些才能,这是和她前公司非常不一样的选择。

      女孩子们有着练习生体系下难得的野性,这是沈在序第一次见面就发现了的,即使那个时候她并没有意识到,女孩子们身上有不易屈服的野性,她们的粗粝便来源于此,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即使公司有些时候并不是十分愿意听从,这也是因为公司还没有把她们当成平等的对话对象,只是愿意给予一定范围内的自由。

      cube的管理既松散又严格,这是让沈在序觉得神奇的一点。

      cube甚至允许练习生在出道主打曲上有投票权,却在某些小事上要求特别严格,能在练习室里使用电脑还是赵美延来了以后才争取到的。沈在序不知道她们为什么没继续争取手机的使用权,她这么问的时候大家都愣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想到,Minnie沉默一会说:“也感觉不太会同意的样子。”那时候沈在序已经和公司要到电子设备的自由使用权了。

      所以说,“要speak up才行。”

      cube还是给予了她们相当大的自主权的。Minnie和沈在序提过一堆曾经的候选组合名,比如anycolor、black kiss等等,最终在她的强烈反对下都没有采纳。沈在序只是庆幸,自己来的时候,组合的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否则光是经历这一番拉扯,崩溃可能会来得更早。

      专辑的歌曲已经收录完成,A&R部门仍是让沈在序拿出一首曲子,风格要是R&B抒情,主题则围绕内心剖白与情感受伤。这真是撞沈在序枪口上了——

      她大学时的声乐老师是位知名的爵士音乐家,还精通R&B、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沈在序的作曲和编曲能力几乎都由此打下根基,也深受爵士与R&B的影响。加上她个人喜好,本就偏爱创作现代R&B,在她大量创作的那些时间里,几乎都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只是这些歌曲感情都太过私人,沈在序没有特别想放到公众面前,而且大多数旋律松散、节奏复杂、突出人声,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现代R&B,未必适合组合演唱。

      可A&R部门的态度十分坚决,沈在序只好挑挑拣拣找了首,修改后交上去。

      A&R部门早在LATATA时就看出了沈在序的潜力,收到demo后,更坚定了对她的看法,这首歌曲的完成度之高不仅仅是靠天赋可以达到的,更需要大量高效的练习,在沈在序不知道的背后,A&R部门已经有深挖她曲库的念头了。很满意沈在序的实力,但这首歌不够适配组合,还是打了回去。

      沈在序早有预料,在几轮修改后终于让A&R部门满意。她心知,直接硬碰硬并不可取,但通过不断试探、协商,她总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召集她们与A&R、制作部、市场部和视觉团队开会。沈在序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过少见多怪,还是因为她们确实是已成定局的最终出道组,比起当年在出道组时只被发了舞蹈视频和歌曲就开始训练的经历,cube好像真的对她们有更多的尊重呢。

      至于专辑,沈在序也说不好,同样给她一种未完成感,歌曲还不错,但也就是一般般地好吧。毕竟cube出过BEAST、BTOB、4Minute、Apink这样的前辈,难免让她有些许失望。她告诉自己,不要太追求十全十美了。其实上大学后,沈在序对这方面已经松弛很多了,学计算机的人如果太追求完美的话真的会把自己逼疯,得过且过就行,代码能跑就不要想着改了。

      唯一感觉还不错的就是MAZE。听说这是LATATA之前的主打曲,确实还不错,也确实不够LATATA吸睛,看来大家也还是有耳朵和眼光的。

      沈在序内心很多吐槽但都没说出口,比如$$$这首歌真是出现得莫名其妙的,完全不搭边。看到MAZE的舞蹈视频后,沈在序到底没忍住感叹:“真的是maze啊,完全lost way(迷失方向)。”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可笑编舞啊。

      看到工作人员们都忍俊不禁,女孩子们才跟着笑起来。

      A&R部门的组长李东贤笑着说,“那在序帮帮忙吧。”

      众人视线齐刷刷落在沈在序身上,女孩子们的目光里带着隐隐的期待。这几天她们逐渐上手LATATA的舞蹈,深知一个更好的编舞是有多么重要。

      沈在序笑道,“哥真会给我找工作啊。”李东贤也是她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人员了,所以语气也比较随意。

      除了也是为组合好,沈在序也有自己的打算。

      沈在序深知,想在组合里站稳脚跟,光凭实力远远不够。时间有限,她没法慢慢培养感情基础,必须通过高强度的介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这个组合,让她们接纳自己,并确立一个值得信赖且相对有利的地位。就像过去无数次的小组合作和面试,她不必非当领导,沈在序也没有这个兴趣,除非是没有人扛起领导的大旗。在小组里,只有展示出实力才会令人信服,之后不论做什么决定都不会绕过她的意见,因为她本身已经成为这个小组里权威的一部分,其他人会通过她的同意来获得自信。

      这也是沈在序提出和全昭妍修改LATATA和编舞的原因,她希望通过这些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

      “行吧,下次公司别忘了给我付钱啊。”沈在序开玩笑般地答应下来。事实上,她已经和公司协商好,LATATA的编舞属于她的个人善意行为,因为她不想让费用成为她编舞的阻碍。至于MAZE,她也不再计较。公司承诺,下一次回归的编舞,将优先支付她酬劳。

      “当然。”李东贤答应得很干脆。

      但沈在序心里还有更多小算盘。会议上发了歌词本,上面有每个人的part,工作人员例行询问大家意见。没人开口,她也没必要正面提出异议,除开当初在自作曲Never Land上有发表一些分part的意见,她对组合的大多数策划安排都保持了沉默,包括她自己被定为舞担。对于一些实在有意见的事,她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比如在编舞中尽量给叶舒华更多靠近中心的机会。

      这不是特殊对待,而是平均对待,以前双数人编舞时叶舒华总是被挡在背后,重新编舞后,沈在序尽量平均所有人的待遇,以避免总是镶边的情况。

      她本就觉得,公司只给叶舒华分一两句歌词未免太草率。唱功不足不是理由,既然让叶舒华出道就该合理安排,方法有很多,只看公司上不上心包装而已,就像她在Never Land做的那样,给她音域适中、旋律顺口、节奏简单的part,就能很好掩盖短板,况且叶舒华的声音很好听。可能这也是给她副vocal定位的原因,但公司其实忽略了叶舒华在舞蹈上的可塑性。可能是因为叶舒华各方面的实力都比较落后,所以就随便给她一个定位。照沈在序看来,叶舒华是有点抗压能力的,为了不拖团队后腿,她会尽全力完成任务。她也不是舞蹈白痴,舞蹈本来就是比声乐更容易上手的东西,通过重复的练习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李东贤看到MAZE的编舞后,打趣了沈在序一句,“在序很偏爱舒华呢。”当然,这是在他们两人的KakaoTalk聊天里说的。

      也许沈在序心底的确格外怜爱外国成员。在异国打拼并不容易,在一个不同的文化里说自己不熟悉的语言,这种感受她也试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遭受公司对本国人的偏爱。当时洪胜成会长跟她说组合里需要更多韩国成员,以此理由吸引她进公司时,沈在序很想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不是韩国国籍吗?

      话说如此,沈在序认为这种偏爱本质上只是对不公的一种弥补。最终结果并不会让叶舒华一人独大,她只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拉一把。或许公司的安排有他的道理,但沈在序也有自己的方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始终认为,一个组合的稳定发展,需要每个人的投入。任何成员受到打击,都是对整体的伤害。

      在这一点上,沈在序与cube也算达成了共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LATATA VI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