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九州乱世 ...

  •   墨历548年,风国边境有一城,名为宾城,萧水穿城而过,临萧水旁有一逆旅,供行人借宿或休憩。
      虽是七月流火之际,却也十分闷热,逆旅内来往商客络绎不绝,一时满座,可舍内却异常安静,除却送膳倒茶小厮们热情地招呼声与杯盏交撞伶仃的脆响,其余座客竟不发一言,柜台后的旅主似是习以为常,从容不迫地拨弄着算盘。
      舍内西南角落一桌坐着三个风国人,短衫裹腿,轻皮束腰,其中一个少年,约莫十二三岁,双眼灵动,面如冠玉,随其伯叔前往羲国拜访友人,因是首次出门,喜四处张望,似有所感,终是察觉氛围古怪,向其左旁男子低声问道:
      “伍伯,何故如此静默?‘’
      被称为伍伯的男子约而立之年,戴一草笠,蓄着短须,他抬眼看了看少年,似在说,你这小子总算察觉了,而后叹了口气,悔不该带此子出门,本是为友人祝寿,架不住此子央求,想着带其出门见识一番亦无不可,奈何此子不通人情事故,因其父母不常约束,故不听人言,路上差点惹上杀身之祸而不自知。
      但为让此子晓得其中利害,还是耐心低声解释道:
      “临左三桌乃北枢国人,临右两桌乃南枢国人,两方均有剑客武士,或有数名士者,此两国本是一国,因内乱分裂,上月两国交戈,此时双方势同水火,常一言不合,刀剑相加,故尔须慎言,以免遭池鱼之殃。”
      奈何此子竟直直问道:“两国交戈,何方胜?”
      话音刚落,右桌一剑客已轻笑出声。上月两国于西河一战,南枢大胜,夺下西河,上鸣两城。
      舍内本就静默无声,两人虽压低音量,但均被他人听了个分明,剑客的笑声很快刺激了北枢国人,左二桌一青衣剑客拍案而起,怒道:“尔等叛臣贼子,竟敢在此猖狂!”
      轻笑的南枢剑客将剑竖于案上:“手下败将,何以不知羞!”
      言罢,双方剑客武士均已兵刃出鞘,对立堂前,血战似是一触即发。
      伍伯心中暗恼,却又无可奈何,正待趁机离开,门外忽而步入数名北枢武士,南枢人本就人少,见状察觉不妙,有收手之意,但又碍于颜面,静待不发。
      北枢人气势大盛,本欲开战,却见到武士中央走出一年轻男子,戴着帷帽,不得见面容,但广袖长袍,束腰盘以繁绣,有龙纹白青玉坠挂于腰间,气质卓然,显然是上位人,剑客一时不敢造次,亦静待不动。
      正在僵持中,拨弄算盘的旅主面色不变,施施然走出,向帷帽男子拱手道:“不知贵客是借宿或是食餐?此处有华屋美酒,礼待君子。”
      男子淡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旅主既以礼相待,吾等自当回之以礼。”话声朗朗,却如清风,吹散了逆旅内的杀意。其身旁一武士上前吩咐旅主:“准备一间上房。”
      而后一行人在小厮的带领下,穿过左右双方的兵刃,向旅舍内走去。
      送走贵客,旅主转身向两方作揖道:“众位侠士息怒,来宾城皆为宾,望能给在下薄面,勿动干戈,今日各位酒食便由在下做东,与众位洗尘。”
      双方便顺势收兵刃,逆旅内又恢复了之前的静默。
      伍伯瞪了少年一眼,三人前往柜台结账离去。
      少年见过适才阵仗,有些呆愣,三人出了逆旅才反应过来:“伍伯,旅主请客,为何还须结账?”
      伍伯停住脚步,深吸了口气,三人中的另一个人终于笑出声:“此子真真是少一根筋。”笑着的此人名叫方由,是一游方剑客,与伍伯相识多年,此次与伍伯一同前往羲国祝贺好友生辰,一路寡言,此时忽然大笑,少年听了,知是贬义,一时怒目相向。
      伍伯叹道:“方兄见笑,方才恐怕未能饱腹,吾等可再寻一逆旅。”
      三人终是寻到一处逆旅,饱餐一顿后,方由忽然道:“伍伯,你可知适才那位男子是谁?”伍伯摇了摇头。
      方由接着道:“吾曾至华丹,适才虽未见其容,但闻其声观其行,此人必是公子隐。”
      “可是那位极可能继承北枢王位的公子隐?”
      “正是,吾等此去羲国,应饶道下单城较为稳妥。”
      伍伯还在沉思,少年插嘴问道:“为何见公子隐须饶道?”
      方由心胸豁达,倒不计较少年闯下的诸多祸事,解释道:“北枢战败,公子隐本应在华丹稳定民心,此刻现身于此,恐另有所图,南北两国近日必会再战于萧水,吾等不宜此时度萧水入羲国。”
      伍伯点头道:”方兄此言有理,明日便前往下单城。”
      “只是取道下单城,终不如水路快,误了李兄诞辰,恐受念叨!”
      “方兄不必忧心,李兄若是见了这生辰礼,只需一杯,万事皆可抛,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举杯相敬。
      一旁的少年有些不满,撅了撅嘴,继续追问道:“伍伯,北枢既已不敌战败,士气低落,再战难道不怕再败吗?”
      此刻酒足饭饱,两人亦有了闲谈的雅兴,方由便问少年道:“子遇,可知南北枢两国与羲禹两国是何关系?”
      少年子遇道:“南北枢国以萧水为界,南枢与禹国交好,北枢则与羲国亲。”
      “不错,那你可知羲国与禹国关系如何?”
      少年轻哼,不假思索道:“禹侯当年自立为王时,羲国曾联合六国讨伐禹国,后禹国记恨此事,借口发兵攻打羲国,羲王亲征反被杀,五年后两国再战,羲国杀禹太子苍,连屠禹国两城,至此,两国是世仇。”
      墨历380年,禹国边城途州匪贼猖狂,聚众百人,杀地官县丞三十余人,禹王震怒,遣军三千前往剿匪。然匪贼闻风逃往羲国,禹军被羲军阻于璠城外,禹军以羲国包藏匪贼攻打璠城,两国交战,羲军不敌,被夺去璠城、谷州、秋南三地。
      墨历381年,羲王为雪前耻,率军亲征,夺回秋南、谷州,士气大振,却在璠城一战中轻敌中计,战死沙场,羲军败退,禹国重夺三地,又乘势再得二城。
      墨历386年,羲国新主羲武王重整三军,趁禹国内乱之际发兵夺回失地,斩禹国太子苍,连屠禹国易水、楚耳两城。
      世人皆知两国世仇由此而来,却不知边城匪乱,竟是禹国自说自话,意在攻打羲国的借口。而真正的祸乱之源,是禹国记恨羲国联合六国讨伐禹国。
      方由不由有些刮目相看,转头与伍伯道:”子遇倒也不是不通世事。”
      伍伯叹道:“此子虽言行无忌,却曾师从风国名师天行子,天资聪慧,但性情狂傲,屡次惹其师天行子不快,被风行子逐出学宫,此子却不以为意,在家摆弄些机关道术,这几日又称家中无趣,缠着定要出门,我弟与弟妹二人对其却是有求必应……”
      子遇不满地插嘴:“阿爹称子遇是真性情!“又转向方由道:”羲禹两国为世仇,南北两小国本就在羲禹两国内夹缝求生,一国灭另一国岂能长存,最终难逃被吞食之境地。北枢再战南枢,难道不是自取灭亡?”
      方由笑道:“子遇有所不知,北枢与羲国曾是姻亲,公子隐与公子域更是生死至交,若两位公子继位,两国必是同气连枝。此次南北两国交战,事发突然,北国虽失两城,然元气未伤,公子隐若向公子域求援,不日羲军便至萧水。”
      伍伯道:“说到这公子域,真乃奇才,当日璠城一战,仅以千百人之力,解羲军之困,计压禹国谋士安礼,夺回璠城。一战便名动天下,仅弱冠便有此才,来日可期。”
      方由颔首道:“其确有王者之风,据李兄所言,公子域得羲王重礼迎回羲国,两年后在羲庭占据一席之地,极受羲王器重。此间手段,不可小视,堪比当年池国邱野。”
      邱野本为墨朝旧臣,禹王灭墨后,邱野趁禹王年迈,懈怠朝政之际,联合墨朝残余势力,趁机占据墨城,并夺下相邻六城,禹王派兵围剿,禹军与邱野的墨军战于邛阳,然禹军主将反被诛杀,邛阳亦被邱野占领,邱野于邛阳建池国,已成定局,禹王想到当年禹国冒天下口诛笔伐之韪灭墨,更是割地让城退六国联军,此时却为他人做嫁衣,一时怒起,气绝身亡。
      子遇不服道:“待弱冠之年,我定胜于羲域、邱野之辈!”
      伍伯扶额:“若子遇可安然归国,吾愿足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