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7、第 137 章  ...
            
                
                
                    - 
                          石韬玉道:“君侯想攻打钟陵,王长史主张静观其变,而杨校尉则主张攻打敦成。诸位立场不同,三种选择各有利弊,既然无法说服彼此,何不逐一取舍?”
  李柏乔感兴趣道:“怎样取舍?”
  石韬玉道:“听诸位方才所说,最初的计划是攻打敦成,之后因沧北形势突变改为休战,而攻打钟陵是君侯近日才提出的想法。既然如此,就在攻打敦成与休战二者之间先进行表决,二择其一,支持者多的作为预选计划,再与攻打钟陵相比,仍旧以多胜少。最后胜出的便可作为下一步计划,这样弃少取多,输了的人也不必不服气。如何?”
  李柏乔摸着下巴想了想:“听着倒是个挺公平的主意。”
  庄如诩犹豫了一下,道:“此法可行,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杨绅点头道:“我也觉得这是个解决的办法,至少好过僵持下去。”
  胡校尉道:“可我们只有八个人,二选其一,若恰好四四平分该怎么办?”
  石韬玉笑道:“万一四四平分,就将君侯排除在外,余下七人决议不就行了。”
  胡校尉诧异地看看她,又看看李松延,见被排除的那位神色淡定,便没再提出异议。李松延看向王攸:“长史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要是长史觉得不行,我们就另想办法。”
  王攸迟疑,目光审视石韬玉,内心无法言喻地抵触她这个主意。
  但李松延逼问道:“长史不说话,是不是有更好的主意?不妨也说来听听。”
  王攸默然片刻,想不出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叫李松延心悦诚服放弃攻打钟陵的念头。他终于还是点了一下头:“就听君侯的意思吧。”
  李松延满意道:“好,那现在就开始吧。”他定了定神,伸手指挥道:“支持攻打敦成的,站到右边来。支持暂且休战的,站到左边去。”
  话音落下,只见庄如诩、杨绅和金郑两个校尉都站到了右边,而王攸、李柏乔和胡校尉则站到了左边。局面甫一明朗,王攸先是将对面和自己身边的人轮流打量了一遍,然后若有所觉地沉下脸来,瞪向石韬玉。
  被瞪的人安之若素,对李松延道:“君侯,这一局的结论是攻打敦成对吗?”
  李松延点了点头,挥挥手道:“那来第二局,支持攻打敦成的,还是站在右边,支持攻打钟陵的站到左边。”
  话音落处,只见杨绅和金郑两个校尉不动,王攸、李柏乔和胡校尉也不动,只有庄如诩,微笑着慢悠悠地从右边走到了左边。
  杨绅愣了一下,莫名其妙地看向石韬玉,神色间很是困惑。庄如诩走到王攸身边站定,笑道:“在敦成与钟陵之间,长史还是选择了钟陵。”
  李柏乔仿佛刚刚回过神来,犹犹豫豫地跟王攸商量道:“长史,要不我们站到对面去?”
  王攸收拾心情平复神色,对李柏乔语重心长道:“少将军须从今日之事记取两个教训,一是不可为一时的输赢而牺牲长远的利益;二是不可给心怀叵测之人以任何可乘之机。”他剜了一眼石韬玉:“既然这一战无可避免,攻取钟陵确实比攻取敦成更加必要。”
  李柏乔平静地点了点头:“长史想通了也好。”
  庄如诩从旁凑近道:“王兄此时仍能保持清醒理智,在下佩服。”
  王攸斜他一眼,目光落在石韬玉那双透着兴奋的眼睛上,低声叹息道:“此女狡诈。我真后悔当初没有阻止你将她引荐给君侯。”
  “谁又能预料到今日的局面呢!”庄如诩小声安慰他,“不过你放心,君侯不是张显。”
  “可她比项明珠有过之而无不及。”王攸勉强平复的心境又起风波,“她现在可是在我定爻军的中军帐里玩弄权术!”
  庄如诩笑着安抚他:“一点小计谋,也是为了帮君侯而已。”
  王攸轻哼一声:“一个女子有如此心机,是祸非福。”
  庄如诩对他这句气话不敢苟同,但见石韬玉和李松延相视一笑,心情亦不免有些复杂。他道:“聪明人有聪明计。能人成事,何分男女?只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君侯更舍不得她了。”
  王攸不语,神情越发严峻。
  李松延语气轻快地发了话:“既然有了结果,那就来商量一下攻打钟陵的计划吧。”
  众将听命,围拢到沙盘旁边,开始商量进攻的路线。庄如诩提议取道爻山趁夜偷袭,一鼓作气占领钟陵。杨绅则建议先屯兵于丰姚,然后以之为据点兵分两路,一路从南面强攻,另一路从东面由爻山入城。胡校尉又补充建议先派人潜入钟陵制造混乱,攻城时里应外合。
  李松延听众人商议得热切,余光瞄一眼旁边的石韬玉,见她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垂手而立,两眼放光。众人议论的间歇,李松延突然叫她:“玉儿,你熟悉钟陵,你有什么看法?”
  众人讶然。李柏乔双眼瞪得溜圆,庄如诩欲言又止。王攸当即出声:“君侯!”
  李松延毫不意外地扫他一眼:“长史想说什么?女子不能插手军务?”
  王攸不慌不忙道:“君侯,你既知她是女子,就该明白她对钟陵的了解必定十分有限。胥家深墙大院,她恐怕连出门的次数都寥寥可数,何谈熟悉钟陵,又何来主意?”
  石韬玉脑中空白了一瞬,没等李松延反驳便开口道:“我觉得,钟陵城高池深,强攻难下,若能里应外合最好。可城里骤然增添许多陌生面孔,丁兆必生警惕。”
  王攸待要警告她,却听庄如诩在旁边道:“不错,所以派去的人贵精而不贵多。也不必四处制造混乱,只要设法烧掉钟陵的仓廪,断了丁兆的粮草,他便想守也守不住。”
  胡校尉等人纷纷点头。石韬玉心头一凛,想起胥家的日生粮铺,忙说道:“不行,若焚毁仓廪,丁兆定会强行从民间征粮,到时只怕累及无辜百姓。”
  王攸质疑道:“从民间征粮首从大户开始,实在不足也未必会抠索百姓的口粮。石掌策是怕影响胥家粮铺的生意吧?”说着面带不屑朝李松延劝道:“妇人耽于私情而无远见,君侯不可再任其惑乱军政。”
  李松延淡淡瞥了一眼石韬玉,道:“玉儿,你说呢?”
  石韬玉脑海中无数念头飞转,答道:“若火烧仓廪,再加上春雪欠收,城中粮少价贵,百姓无以安生。万一民心生出怨憎,对平定钟陵很是不利。依我看,不如直接刺杀丁兆。”
  其他人思索着不说话。李柏乔开口道:“我觉得石掌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钟陵早已是座孤城,驻军多是本地壮丁。丁兆忠于周恪,所以一力坚守。如果他死了,我们再劝降其他守将,可以尽量避免伤亡。如果大动干戈,城中便要添许多孤儿寡妇了。”
  庄如诩附和道:“攻下钟陵原本是有助于抵御朔阳军,但若失了民心,恐怕这座城也很难守住。”
  李松延微微颔首,但心中尚无决断。
  杨绅道:“少将军说的有理。君侯,不如屯兵于丰姚,先派一支精兵潜入城中刺杀丁兆,大军后至城下驻扎。丁兆身死,同时大军兵临城下,对方军心必然动摇。我们再诱降其他守将,钟陵唾手可得。”
  胡校尉附议道:“不错。即使刺杀失败,也足以威慑丁兆。我军阵列已成,再强攻也不迟。”
  帐内安静片刻,王攸终于点了点头:“若能劝降成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
  李松延听他这么说,会心微笑:“好,就照长史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