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6、第 136 章 ...

  •   次日,李松延收到沧北线报。朔阳军如今的统帅宋绎不听圣命拒交虎符,擅自调动云中的军队北上,似要攻打京师。李松延立刻召将议事,再次提出攻打钟陵。
      王攸仍旧劝阻:“君侯三思,若攻打钟陵,就是向朝廷宣战。”
      李松延不悦地蹙起眉头:“朝廷都快改姓了,还怕它做什么?”
      庄如诩道:“王长史多虑了。朝内现在是一片混战,根本顾不上钟陵?”他说着看向李松延:“趁乱取之,我看眼下是攻取钟陵的最佳时机。”
      王攸道:“你们别忘了,眼前的混乱只是今上和宋绎意气之争,宋绎未有篡逆之举。万一我们攻打钟陵,反而促使他们达成和解先行攘外,该当如何?”
      李松延道:“他调动大军浩浩荡荡冲着京师去的,这样还不算篡逆之举?我就不信天子这么大度,这样也能和解。”
      庄如诩道:“对我们来说,无论将来划江而治还是渡江北上,钟陵都是必争之地,这一仗迟早要打。而眼下云中兵力空虚,无力渡江驰援,正是我们夺取钟陵的大好时机。”
      李松延瞄一眼王攸道:“长史还是胆子小,不想直接得罪朝廷。你难道还指望着敦成那边先动手?”
      王攸不急不缓道:“君侯还记得我们当初商定的计划,是诱使刘进先攻打钟陵,我们乘隙将钟陵与敦成陵南等地一举拿下。如此既可节省兵力,又能避免直接挑衅朝廷。”
      杨绅道:“长史到底是怕朔阳军,那么反对攻打钟陵尚且有理,又为何反对攻打敦成?”
      王攸冷着脸看向他,语气较方才强硬了些:“杨校尉,昨日我已说过,齐安泰投诚以后敦成已为死棋,再兴师动众前去攻城恐怕利大于弊。”
      杨绅不依不饶:“可是当初支持夜袭敦成的也是长史你啊。”
      王攸道:“此一时彼一时。杨校尉领兵这么多年,难道不懂得相机而动因时制宜的道理?”他瞥一眼杨绅:“是我忘了,杨校尉虽然每天与士兵同吃同练,实际上却没上过正经战场。当年项峰鏖战,你却耽搁在搬救兵的路上,自然不会懂何为战机。”
      杨绅的脸显而易见地涨红起来,嘴巴努动两下,没有接话。旁边一名姓金的校尉有心替他解围,开口道:“长史何必旧事重提?当时之事,杨校尉也是有心无力。”他身边的郑校尉也附和着点了点头。
      庄如诩道:“要论战机,眼下就是个不错的时机。攻下钟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王攸瞥他一眼,朝李松延道:“我的主张从未变过!君侯受朝廷敕封,我们名义上归顺了朝廷,不可背负篡逆的骂名。只要钟陵守军仍听命于朝廷,我们就不宜直接与之开战。”
      “要是朝廷易主呢?”石韬玉突然插话。
      王攸警告地瞪她一眼。石韬玉噤声。庄如诩点头接道:“宋绎接管朔阳军,大权在握,资历却浅。天子年轻,之前被周恪压抑得太久,正待扬眉吐气一展帝王雄风。宋绎镇不住天子,天子也压不住他,才会有这次强收兵权的风波。沧北形势严峻,恐怕不会善了。”
      石韬玉又道:“龙虎相争,风云动荡,不正是英雄出世之时吗?”
      李松延微笑起来。王攸厉声厉色道:“石掌策,妄议军政,该当何罪?”
      石韬玉满脸无辜道:“我不过谈论时势,何曾有一语涉及定爻军政务?”
      庄如诩摇摇头,温声道:“姑娘家懂什么时势?”说完转向王攸换了一副笑脸:“不过时势如此,长史以为如何?”
      王攸不语。
      杨绅从旁道:“既然大家各执一词,何不就照原计划,先攻打敦成?”他边说边以目光询问身边的人,却见李松延和庄如诩不为所动,王攸蹙眉,李柏乔和左边的胡校尉在低声交谈,唯有自己身边金郑两名校尉点头赞同。
      金校尉道:“除了钟陵由丁兆把守,敦成陵南在刘进手中,还有李护治下的三座城池,沧南一片都已归我定爻军统辖。依我看,攻打敦成还是攻打钟陵,不过是个先后问题,早晚都要拿下,但休战却是万万不可的。”
      杨绅和郑校尉齐齐点头,王攸面露不满。李柏乔问道:“为何休战不可?”
      金校尉解释道:“休战不过图一时安宁,但极易错失拓张的良机。钟陵是沧南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单凭那天星码头可停泊数百战船,若不能将其掌控,后患无穷。”
      胡校尉道:“天星码头虽然重要,可当初朔阳军攻打敦成,也并非从那里登岸。”
      杨绅道:“当初朔阳军分乘小船趁夜悄悄渡江,就在敦成城外的江滩上集结。想来他们是想强攻下敦成,然后与钟陵联合,作为朔阳军在沧南的据点,并非计划一举剿灭敦明军。但若有一天,朝廷要收复整个沧南,绝不会轻装小舟暗度沧江,必定是楼船开赴,那就必然要停靠在天星码头。”
      庄如诩点头道:“而且天星码头商运频繁,附近设有货栈粮仓,那不就是现成的粮草补给。朔阳军如果南下,一定会强夺天星码头。”他顿了顿,肃声道:“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攻下钟陵,将天星码头控制在我们手中。这样就算朝廷想发兵南下,也会有所顾忌。”
      胡校尉犹豫道:“我还是觉得王长史所言有理,风云难测,慎战为上。况且今年降了春雪,我们虽有所准备,恐怕钟陵等地的百姓受灾严重,要是再行兵祸,就算打下钟陵也会招致民愤,届时恐怕不好治理。”
      庄如诩瞥一眼李松延,见他面无表情,转向李柏乔问:“少将军,你意下如何?”
      李柏乔瞄一眼兄长,略一停顿,道:“我与胡校尉一样,赞同长史的意见。”
      石韬玉突然发问:“少将军,虽然我们极力避免与朝廷冲突,但若将来朝廷要君侯交出定爻军兵权,又或是召君侯进京。那君侯该如何应对?”
      李柏乔愣了一下,避而不言道:“倘若非战不可,在钟陵与敦成之间,我觉得夺取钟陵更为重要。”
      其他人都不再说话。庄如诩心中默数,眼下帐中八名将领,除了李松延和自己主张攻打钟陵,其他人竟都不同意。在军机要务上,李松延从来不曾一意孤行。可这次若不如他所愿,恐怕他心里要长出刺来。万一真的错失战机,将来难免要秋后算账。庄如诩看看王攸,再看看杨绅,心里颇为愁苦。
      中军帐内一时雅雀无声。随着李松延脸色变冷,气氛愈加凝滞。
      石韬玉眼看这八人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俨然陷入了僵局。她对李松延道:“君侯若觉得难以决断,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帮诸位理清思路,去次存优。”
      李松延看向她,却不立刻表态。庄如诩生怕王攸再出言呵斥惹恼李松延,更怕石韬玉的馊主意令局面无可挽回,忙劝阻道:“石掌策慎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庄校尉放心,我会谨守本分,绝不干涉你们的决策。”石韬玉笑着瞥了一眼王攸,“我只是说一个解决难题的办法而已。用或不用,全凭君侯决断。”
      李松延看着她微微睁大双眼。石韬玉神情真挚:“君侯姑且听一听,如何?”
      李松延余光扫一眼王攸等人的反应,见无人公开反对,便点点头:“说来听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