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第三十二章立后风波(下)
皇太后那句看似无心、实则分量极重的“稳住心神、顾全大局”的评价,如同在原本就向德妃倾斜的天平上,又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码。一时间,后宫之中,投向长春宫的目光愈发炽热,连带着德妃所出的皇子在宫中行走时,受到的礼遇也明显不同。景仁宫则因三公主病情反复,贤妃忧心忡忡,门庭相对冷落,透着一股压抑的悲戚。
前朝之上,支持德妃的官员气焰更盛,奏请立后的折子虽因皇帝之前的斥责而有所收敛,但私下里的串联与造势却更加活跃。反观贤妃一派,则显得有些士气低落,虽仍尽力维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形势对贤妃已极为不利。
永和宫内,邱莹莹依旧保持着近乎刻板的平静。她每日作息规律,请安、读书、习字、打理宫务,一丝不苟。对外界的风起云涌,她仿佛充耳不闻,绝口不提立后之事,也绝不与任何一方的人有私下往来。永和宫如同一座被无形屏障隔绝的孤岛,在汹涌的暗流中兀自伫立。
然而,这种极致的“静”,在有些人眼中,却成了更深沉的“动”。德妃那边,虽因形势大好而暂缓了对邱莹莹的直接动作,但警惕与忌惮并未减少。贤妃那边,则在焦虑与失望中,对这位始终不表态的“静婕妤”,也生出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绪。
这日,邱莹莹正在翻阅一本前朝医案,挽春悄步进来,神色有些异样,低声道:“主子,方才寿康宫的小太监悄悄递来话,说……说皇太后娘娘近日凤体违和,夜里睡不安稳,心情也有些郁结。”
邱莹莹执书的手微微一顿。皇太后凤体违和?在这立后风波的关键时刻?她立刻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皇太后虽久不问事,但地位超然,她的态度对皇帝有重要影响。如今她身体不适,心情郁结,是否会影响到她对当前局势的看法?甚至……是否会有人借此做文章?
“可知太后娘娘是因何郁结?”邱莹莹放下书,沉声问道。
挽春摇头:“那小太监也说不太清,只隐约听说,似乎……与近日宫中的一些流言有关,说是有人议论太后娘娘偏爱德妃,有失公允……话传到了太后耳中,娘娘便有些不悦。”
邱莹莹心中冷笑。果然!有人按捺不住,开始对皇太后施压了!这流言,看似是为贤妃鸣不平,实则是极其阴险的一招!皇太后性子刚直,最不喜被人非议,尤其涉及立嗣立后这等敏感之事。这流言一出,无论真假,都会让太后心生反感,甚至可能为了避嫌而改变态度!这手段,不可谓不毒辣!会是谁?德妃?还是贤妃狗急跳墙?
“此事非同小可。”邱莹莹站起身,在室内踱步,“太后娘娘乃后宫之主,凤体安康关乎国本。如今娘娘不适,我们身为妃嫔,理应关切。”
“那……主子是要去探望太后娘娘?”挽春问道。
“不,现在去探望,人多眼杂,反而添乱。”邱莹莹摇头,“况且,我们位份不高,贸然前去,也显得突兀。”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挽春,你去将我们库房里那尊白玉观音像请出来,再取一些我日前抄录的、字体格外工整清晰的《金刚经》经文。”
那尊白玉观音像是她入宫时母亲所赠,玉质温润,雕工精湛,是她极为珍爱之物。而抄录的经文,则是她平日静心所用,一笔一划,倾注心神。
“主子,您这是……”挽春不解。
“太后娘娘信佛,近日又心绪不宁。”邱莹莹解释道,“我们进奉观音像和经文,为娘娘祈福,愿菩萨保佑娘娘凤体安康,心境平和。此举只为尽孝心,不涉其他任何事端。你亲自去,东西交给寿康宫掌事嬷嬷即可,不必多言,更不必提及其他任何事。”
她此举,意在表达纯粹的关切与孝心,不掺和任何是非,姿态放得极低,却又恰到好处。在太后心绪不佳时,这份不涉功利的心意,或许更能打动人心。
挽春恍然大悟,立刻领命而去。
\\\\**
就在邱莹莹向寿康宫表达孝心的同时,养心殿内,焉孔咏也接到了关于皇太后身体不适以及宫中流言的密报。他脸色阴沉,眼中寒光闪烁。竟有人将主意打到了太后头上!这已触碰了他的底线!
“查!给朕彻查!这流言究竟从何而起!”他厉声对林武庚道。
“臣遵旨!”林武庚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次是动了真怒。
焉孔咏烦躁地站起身。立后之事,已让他不胜其烦,如今又牵扯到太后!德妃、贤妃两派争斗已近白热化,手段也愈发不堪。难道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吗?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永和宫的方向。那个女子……或许……
就在这时,殿外太监禀报,寿康宫掌事嬷嬷求见,说是静婕妤派人进奉了白玉观音和手抄佛经,为太后娘娘祈福。
焉孔咏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亮光。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所有人都盯着立后之争,她却想到了去关心太后的身体?而且方式如此巧妙,不张扬,不涉是非,只表孝心?这份心思,这份沉静,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朕知道了。告诉太后宫里,静婕妤有心了。”焉孔咏淡淡道,心中那个模糊的念头,却愈发清晰起来。
\\\\**
邱莹莹进奉观音像和经文的事,并未声张,但后宫之中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还是在小范围内传开了。大多数人并未在意,只觉得是静婕妤惯有的谨小慎微、恪守孝道之举。但在某些有心人眼中,这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
德妃闻讯,只是冷哼一声:“她倒是会钻营!以为讨好太后就能如何吗?天真!”并未十分放在心上。
而正处于焦虑中的贤妃,得知此事后,却是沉默良久。她想起邱莹莹之前在她爱鸟事件中的坦荡,以及后来赠送兰草的雅意,再对比眼下自己因女儿病重而方寸大乱、甚至可能被对手利用的处境,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复杂的感慨。那个年轻的婕妤,似乎总能在纷乱中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这份清醒,是她此刻极度渴望却又难以做到的。
\\\\**
数日后,三公主在太医的全力救治和贤妃的精心照料下,病情终于转危为安,高热退去,人也渐渐清醒。贤妃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大半,但经此一役,她身心俱疲,也深知在立后之争中,自己因女儿的病已失了先机,形势对她极为不利。
而就在三公主病情好转的消息传出不久,林武庚那边关于流言的调查也有了结果。证据隐隐指向长春宫的一个二等太监,虽无直接证据证明是德妃指使,但矛头已不言而喻。
焉孔咏看着密报,脸色冷得像冰。德妃……为了后位,竟如此不择手段!连太后都敢算计!这已彻底触怒了他。
他不再犹豫。是时候结束这场闹剧了。
次日朝会,众臣发现皇帝今日神色格外冷峻,心中皆是一凛。果然,在议完几件寻常政务后,焉孔咏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立后之事,关乎国本,朕深思已久。中宫之选,当以德行为先,能母仪天下,安定后宫为上。德妃万氏,贤妃林氏,皆有其长,然……”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厉,“近日宫中流言蜚语,竟扰及太后清静,更有甚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心可诛!此等行径,岂堪母仪天下?!”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陛下这是……明确否定了德妃和贤妃?!
焉孔咏不顾殿下众臣惊愕的目光,继续道:“朕观后宫妃嫔,静婕妤邱氏,性情温良,克谨恭顺,勤勉好学,入宫以来,恪守宫规,孝敬太后,友爱妃嫔,于风波之中能持静守心,于细微之处能体察上意。其性其行,颇合中宫之德。”
静婕妤邱氏?!
这个名字如同晴天霹雳,炸响在朝堂之上!所有大臣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皇帝最终的选择,竟然是这位入宫不到一年、位份不过婕妤、家世不显的江南女子!
支持德妃和贤妃的官员顿时哗然,纷纷欲出列谏阻。
焉孔咏却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斩钉截铁地道:“朕意已决!册立静婕妤邱氏为后,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此事无需再议!退朝!”
说完,不顾满殿的哗然与难以置信的目光,拂袖而去。
\\\\**
圣旨传出,六宫震惊!前朝震动!
静婕妤邱莹莹,被册立为皇后!
这个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整个紫禁城,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石破天惊的决定惊呆了!
永和宫内,当宣旨太监高声宣读册后诏书时,挽春和拂冬直接跪倒在地,喜极而泣,几乎晕厥。而邱莹莹本人,在听到“咨尔静婕妤邱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等语时,整个人也如同被定住了一般,大脑一片空白,心脏狂跳,几乎无法呼吸。
她……被立为皇后?
这怎么可能?!
她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想过这一种!这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了!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排山倒海般的惶恐与压力。皇后!一国之母!她如何能当此大任?德妃贤妃会如何反应?前朝百官会如何看待?这突如其来的、足以将她吞噬的恩宠,究竟是福是祸?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宣旨太监殷切的目光中,深深叩首,用尽全身力气,才让自己的声音不至于颤抖:“臣妾……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过那沉甸甸的、象征着帝国女性至高权力的册后诏书和金宝,邱莹莹只觉得手中重若千钧。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将彻底改变。她不再是一个可以偏安一隅的“静婕妤”,而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即将母仪天下的皇后。
未来的路,将是前所未有的艰难与险峻。但事已至此,她已无路可退,唯有迎难而上。
立后风波,以这样一种谁都未曾预料的方式,戛然而止。而邱莹莹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