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西嘉岛历史上长期处于热那亚共和国殖民统治之下,热那亚总督是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长官。1729年科西嘉爆发独立运动反抗热那亚殖民统治,1755年科西嘉共和国成立并宣布独立,领袖是保利将军(被称为“科西嘉的华盛顿”),这是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共和国之一,比法兰西还早30多年。
独立和共和思想在科西嘉当地影响非常深远,波拿巴家族和莱蒂齐亚都是科西嘉独立运动支持者和科西嘉共和国拥护者。莱蒂齐亚年轻时是个亲自上战场的“斯巴达式女人”,她和她丈夫(拿破仑父亲卡尔·波拿巴)都是保利将军的下属。
所以,波拿巴家族作为科西嘉本土贵族,与热那亚总督有对抗且支持科西嘉独立运动。文中有说家族在科西嘉独立运动期间拒绝向热那亚总督效忠,这是莱蒂齐亚引以为傲的原因。
莱蒂齐亚深受共和思想影响,认为儿子加冕称帝是对科西嘉共和传统的背叛,所以连巴黎圣母院的加冕典礼也没有去,这事儿对拿破仑来说是个遗憾。(文中“波拿巴家族欠了共和国的债”“背叛了故乡的晚风”“亵渎科西嘉灵魂的闹剧”)
2 土伦战役可以认为是拿破仑的战场首秀,也是大革命生死存亡之际的关键战役,拿下土伦这个战略要地之后,法国革命才算转危为安了。这次拿皇非常非常拼命,几次差点被俘虏,战役结束之后晋升准将
3 这里的政治隐喻,创作初衷是想让拿破仑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甚至用音乐创作作类比,向路德维希解释他为什么加冕。历史上,路德维希认为他加冕是为了个人野心,但在我的文里,他有机会亲自解释加冕是为现实所迫(结束混乱、恢复秩序、稳定政权等等)。法兰西需要象征(保留皇冠作为统治工具,类比奏鸣曲需要主题),巴黎需要秩序(颁布民法典,类比自由旋律需要调性和节拍),这些都是将无序变为有序、为混乱带来秩序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加冕(“用皇冠当止血钳”“让断头台不再运作”),颁布民法典让“圣安东尼区的面包房重新开张”“冬天没有一个流浪汉冻死”。
4 布鲁图斯和凯撒,都是古罗马政治家。布鲁图斯作为坚定的共和派,在凯撒暴露出集权和称帝的意图后谋划了对凯撒的刺杀,在西方文化里是“共和思想”的象征。
不知道解释清楚了没,政治隐喻好难写啊...我跟AI就这么一小段探讨了整整两个晚上,到最后我还不是很满意
说白了这俩人的冲突,就是个人理想和政治现实的冲突。一个理想主义艺术家,一个现实主义政治家,观点碰撞在所难免,但随着时间推移终归会和解。路德维希晚年能够理解拿破仑(1824年,贝多芬有次看到拿破仑的画报,对卡尔·车尔尼说“我曾经讨厌他,但现在看法完全不同了”),虽然这个时候拿破仑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