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历史同人的乐趣就在于,感觉能学到不少奇奇怪怪的知识...比如:
1 《英雄交响曲》首演确实是1805年的维也纳剧院,但不是11月13号。文里设置两人初见于《英雄交响曲》首演现场,增加宿命感
2 施韦腾男爵和韦林格:施韦腾男爵是贝多芬早年的赞助人之一,韦林格是他的私人医生,同样负责贝多芬的健康管理
3 虚构情节,男爵没有一个被法军俘虏的弟弟。但乌尔姆战役里的3万奥军俘虏确实被赶到布洛涅养牡蛎
4 外交信使通道:18-19世纪欧洲各国的特殊通信系统。外交信使不受战时封锁限制,可自由穿越交战区域,邮件不受检查,受外交豁免权保护。情节设定是拿破仑为了保证他们安全地穿过封锁区和交战区,直接动用了专用的外交通道,滥用外交资源了属于是。设计情节的时候,其实也有考虑过如果不用外交资源,只是签发一个特别通行证是不是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特别通行证是当时法国政府或高级军官签发的特殊通行文件,在战时可以自由通行所有的法国占领区,并且沿途会有法国宪兵护送)。但是特别通行证主要是在法国控制区内有效,如果要穿越非法国控制区尤其是交战区域时,安全性是不如外交信使通道的。从维也纳到巴黎得穿过:名义上的奥地利控制区+巴伐利亚莱茵同盟国+法国本土,所以还是直接滥用外交资源安全系数更高一点
5 虚构情节,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