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党争,历来朝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病症。朝廷官员之间结党营私,互谋权值,拉帮结派,是大树的吸收营养稳固自身,是蔓藤的攀附权贵,私利而谋。做官的谁不想真正的做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做臣的谁不想做个手握实权的巩固之臣?如此,古来诟病习气皆有,一代代帝王将相传承下来,这种事情,尤其是在历代开国初期,尤为不可避免。
索额图和明珠的党派之争,在经过周培公一事之后,现在是愈演愈烈。巡抚道台河督都是肥职肥缺,收拢过来,都是对自己百利无一害。到了康熙的明眼人的眼里,这两位做的事情倒是有些举贤不避亲般的欲盖弥彰了。
两方势力,不是你压制住我,就是我压制住你,此消彼长,此间关系,厉害非常,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无可无不可,两人之间的关系和势力都是以后成为皇帝手下一品大员的前提。嗯,也不可低估了两人的野心,所谓野心,都是不能说的秘密,你知我知却不是能在光天化日下说的出的。
如此,康熙又如何能过任他们肆意妄为?
好吧,玄子看得出,进过那件事,经过康熙的那句话【具体的什么话大家都知道滴哇】,经过皇后假意做作的那件事,虽然事过境迁,事情告一段落,但是,从容若的举止和动作上来看,在他的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留下了伤痛。玄子也很是痛惜。这一段感情,两人跌跌荡荡走来的不易,一件事情的出现,让两人之间的感情有了磨合,这种磨合,给这份感情和容若的心理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创伤。玄子之前曾说,在这件事情上,两人欠对方最多的就是一份理解,一份心与心能交谈,情和情能共融的理解。可是看到这里,发现两人经过那件事情之后,似乎对对方更加上心了。康熙见到容若的双眉舒展,便知道他有了万全之策;看到容若的目光扫过锦帛上的吏字,更明白了他的想法。这样大的一个进步,实在是让玄子欣喜。两人由此心意相通相和相知相惜,站到了同一个立场。玄子不由得为他们的感情乱感动一把的。
如此看来,其实那件事情也不完完全全的是件坏事。
不怕陌香生气,玄子觉得这里的容若实在是敏感的有些过了。康熙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时,容若一时间想到了那个自己提拔起来的周培公,想到他荣辱兼并,最后遭致流放,所以神色暗淡,欲言又止。这里的容若,很敏感很小心,说的不好听点,有些心重了。嗯,虽然不能排除容若在心中对于周培公的命运哀痛惋惜才会如此,但是,若是容若心里没有这份忧虑,只把对于康熙的忠君,对于大清国运的忠义摆在前头,就不会在心中有这样小小的灰色了。
还是康熙在容若面前坦率真诚真性。他就能在面对容若的时候,坦白直言对于流放周培公的无奈和自责。片刻的颓然,心思却是斗转千回吧,手下损失了一员大将,不能不说是遗憾的,周培公的流放,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党派之争才弄出这个一个不得已的结果。身为一国之君一国之主,周围却连一个能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这到底该对康熙保有怜惜之心,还是持有同情之意呢?
容若,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只这一句,玄子就原谅了康熙之前的事情,玄子原谅了他不得已对容若的惩罚,原谅了他对容若的那一份不理解。一个千古帝王,孤独是应该的,独断是特权,只是到了容若的面前,到了自己唯一的一个例外面前,一切变得又都不是那么自然了。将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都展现在了容若的面前。在陌香笔下经意不经意间的描写,玄子对于康熙多了一份佩服和敬重。
百世英雄百世梦,万里长城万里空。世人都有英雄梦,这是一种高傲的民族情节,这是不知多少人的热血梦想。万里长城万里空,无论是一代英豪也好,万里长城也罢,繁华过,声震天下过,名留青史过,屹立苍穹过,到头来能够活得圆满的,还是起起和落落,繁华和落寞,盛及与衰及。
一场轮回,不过尔尔。
张廷玉是个良辰将才,容若眼中能识人,康熙心中能容人。这无疑是张廷玉的一个好机会。康熙这次也谨慎了,让他从知县一步步稳稳坐上来,要好好的扶持一个官员尽心尽力的为自己卖命,宁愿等上三年五年。此人又是容若提出来的,康熙的深谋远虑一个是为自己的朝权,一个是为了眼前那个事事为自己着想的人不会再一次受到伤害。
这样的一份感情,有了理解,有了包容,有了信任,有了体恤,有了交融。玄子的心中,猛地怦然。
一个想方设法的不愿埋没了另一个的一身才华,一个尽心尽力的为另一个鞠躬尽瘁,从来不想到自己,如此满溢的感情,若说还有什么遗憾,除了俩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什么是能难得到的?
一个为君,一个为臣,最难的,也不过是两人之间的身份了吧。
也许,一味的付出不叫做感情。
也许,不知道嫉妒,不是代表着不介意。
也许,看不到沟壑,不代表两人之间亲密无间心无旁骛。
容若太在意了,太在意他是不是明君,太在意他是不是良辰,太在意他的感情是不是纯粹,太在意他不能给的纯粹。
只是,这些都是容若在意的,都是容若明白的,因为这一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容若这样的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可厚非。
康熙临摹容若的字,飘逸间见透风骨,笔笔划划却比容若本人的字都了韧性。玄子看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些呼吸滞涩,康熙的性子确实也比容若多了份韧性和果断。容若是多情的人,也有一颗多情的心,人随心性,再怎么样的风骨洒然坚韧无谓,他的骨子里到底还是个凡尘浊世的敏感多情。同样的一份韧性,放到康熙这里,却是大大的不同了。他高高在上手握整个大清的命脉,考虑的是全盘,牺牲的是小我。所谓不在其政不谋其位,康熙的韧性,是整个大清国运的幸,却不知道是不是容若的幸。
明珠和容若这对父子,一个向往的是权势权利,一个向往是真性情真自在。对于两人来说实在是在背道而驰。明珠想要手握重权,想要门生各地,想要一朝翻覆排除异己。使出来的都是些不甚光明正大的手段,甚至有些迷失心性,怕自己以后被索额图的权势打压,一败涂地。只是,他却忘了那个前车之鉴的下场。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挑战皇权而不伤害自己翻覆天下的。
容若却是心如明镜,对于父亲的劝说也是苦口婆心。无奈两人均是异路,容若为父心伤,为父心痛,实在是不愿意看到明珠的下场,才一跪而规劝父亲。用心良苦明珠岂有不知?只是再明白,早已是无法自拔。
有缘相知,无缘相守。容若是通透的,容若是聪明的,容若是感性的,容若是直白的。对于这份感情,他一再付出,一再坚持,到头来得出的结论却是如斯。君臣为纲,不管如何的相亲相爱,两人之间横亘的,始终是无法跨越的。
爱上皇上,难于逾越皇权;
爱上帝王,难于逾越礼教;
臣子爱上君王,视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不明不正。
虽说如此深受折磨,可是,却绝不会再接受第二个人住在心里。
柔嘉有幸,明白了容若的感情,何其有幸,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不会再怕以后被伤害的更深。
康熙有幸,此生有了这样的一份完整的感情,知道了容若心中所想,该是心酸又甜蜜吧。
容若有幸,今生能完全的毫不遗留的付出自己的感情,也不算是遗憾。
只是,
柔嘉不幸,这样一个男子,心有所属,只有在心中将人好好珍惜一下了吧。
康熙不幸,这样的一个男子,为了自己的付出,为了这份感情的付出的,是无法察觉无法计较的,更是自己无法不遗余力回应的。无论是那种程度上,终是负了他。
容若不幸,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即便如此,为君沉醉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