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番外 ...

  •   方菲菲和杨尧结婚已经快一年了,方菲菲打算在第一年纪念日的时候和杨尧一起去旅行,她们商量了一番,打算往南边走,去云南看一看。
      在方菲菲的印象中,云南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无论城市还是古镇都非常干净整洁。这里空气清新,天蓝,云白,水清,随便拍一张照片都是美景。
      这一次出行,方菲菲特意提前找了一位当地导游,为他们做一对一的服务,不论是出行还是住宿都是由导游一条龙服务完毕。
      导游叫岳韵,是一位楚雄彝族女生。
      去云南的第一天,下飞机后就与岳韵汇和,由岳韵接到住宿的宾馆。
      岳韵自我介绍说,她的家人叫她阿诺,有七年的导游经验。一路上介绍云南的传统文化、神话传说、风土人情、注意事项,讲得很全面也很精彩,方菲菲和杨尧一路都很认真地听。
      经岳韵的介绍,她们了解到当地一些特别的称呼,比如说:楚雄的彝族,女孩儿叫阿诗玛,男孩儿叫阿黑哥;大理的白族,女孩儿叫金花,男孩儿叫阿鹏哥;丽江的纳西族,女孩儿叫胖金妹,男孩儿叫胖金哥。
      云南少数民族较多,此次去的地方就有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各族有各族的习俗。总体来说,是女尊男卑。
      在白族,女孩儿包头有风花雪月其中意象,而其中代表风的长穗是男人不能随便摸的。因为摸长穗代表表白,男生是要在女生家做三年苦力,三年后女生愿意的话,就结婚,不同意的话,才放男生走。
      而纳西族中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他们是走婚的婚姻制度,是母系氏族。他们没有正式的婚姻,也没有婚姻登记。白天各自在各自母亲家生活,晚上男情人到女情人家居住,生的孩子归女方家扶养。虽然没有登记,但是这种婚姻或许更加忠贞。
      岳韵还说过,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人口少,对于人口很重视,因此女性地位比男性高。女性在家干农活、管家,男性做雕刻:木雕、石雕、银雕和梅雕。除了白族,其它族以黑为美,因为黑代表着勤劳,于是越黑越漂亮,越黑越能干。
      而且云南的物产非常丰富,其中鼎鼎有名的五样分别是:翡翠、黄龙玉、普洱茶、鲜花饼、雪花银。
      雪花银是一种有色金属,它含银量很高,都在97.5%以上,而且,经导游介绍,感觉雪花银如同治病圣药似的。当地把雪花银做成茶壶、茶杯、碗、筷子、水杯、首饰等等,作为一大卖点。
      云南的雕刻技术也很高,云南有四雕:木雕,石雕,银雕,梅雕。云南有很多古建筑或者是仿古建筑,现代的建筑上也有些木制结构,上面雕龙画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而石雕和银雕,更是不必多说,各种玉石首饰物件,各种银器,已是最好的例子。梅雕,作为云南一个小吃,也是名声在外。与雕刻水平相伴生的绘画艺术也是不俗的。
      第一天她们到的第一个景点是滇池。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园总会聚集成千上万只来此过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翻飞的红嘴鸥成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观。
      方菲菲听很多朋友推荐过这里,说是可以看见很多海鸥,可以买一个面包喂着玩。
      此时正值冬季,很多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长途跋涉来这里过冬,它们很外向,跟人挺亲近的。周围的人都拿着面包去喂它,同时也在用手机拼命捕捉精彩的喂食瞬间。他们也不例外,特意买了好几个面包,都喂它们了。
      因为她们喂得豪气,那些海鸥都飞在她们周围,盘旋不停。
      刚开始方菲菲还觉得有意思,还和杨尧开玩笑说:“这么多海鸥,拉起屎来一定很刺激。”
      话音刚落她就看见在前方不远处,从空中落下一坨鸟屎,吓得她一下子跑到杨尧身后,说道:“海鸥欺负我,它们发起大便攻击,我们快逃。”
      杨尧说:“好呀,我们快逃。”
      杨尧丢掉手里的面包,牵着方菲菲的手就围着滇池跑起来,两人跑着跑着就笑成一堆。
      在这玩了一个小时左右,这里的当地人都比较黑,他们是以黑为美。岳韵遇到男的就叫阿黑哥,遇到女的就叫阿诗玛,这个称呼让方菲菲想起了沙琪玛,她将这个想法告诉杨尧,然后两人又偷偷笑了起来。

      第二个景点是西山龙门风景区,就在滇池西边,也叫睡美人山。山上林木密集,郁郁葱葱,山路曲曲折折,九曲回肠,坐车15分钟才到山上的龙门风景区,再坐缆车25分钟俯瞰滇池最后直达景区顶点,而后折回游览龙门。龙门是在山檐峭壁上开凿的,路径有些穿过山腹,有些与红旗渠一样嵌入崖壁,非常震撼。而龙门的开凿以及睡美人山的由来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它篆刻于一个开放的房间里。
      据说是很久以前,滇池岸边、有对青年男女,他们真挚相爱,互订终身。有一天一位财主看上了这位美丽的姑娘,千方百计将小伙子害死与滇池。姑娘失去爱人,悲痛欲绝,披头散发,含泪迎风呼喊,当她声嘶力竭时,仰面倒下,化成了这座“睡美人”山。后来,尊贵的凤凰,从老远飞来吊念,当地人不知道是凤凰,把它称作为碧鸡,这座山也称为碧鸡山。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从前在昆明西郊,居住着一对青年男女,女的织网,男的捕鱼,他们生活既勤苦却又很幸福,男的为了表示对爱人的真挚情感,架着一叶扁舟到海子里去替她采海菜花,可是一天、两天、半月都没有回来,女的由于对心上人的思恋,肝胆俱碎,悲痛万分,昼夜不停地哭泣,她的眼泪流成了“五百里滇池”,最后泪珠儿流尽了,声音嘶哑了,力气哭完了,爱人仍然没有回来,绝望使她奄奄一息地倒了下去,身体长眠在滇池之滨,长发披散在草海之内,便变成了安然仰卧的“睡美人”。
      事实上,睡美人的倩影,是大自然的妙手,用了漫长的岁月塑造而成的。亿万年前,昆明原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其后由于地壳上升,内部的岩石受到挤压、扭曲、有的隆起,有的下陷,有的平缓,呈现初千姿百态的景观。西山东面千仞峭壁,便是一条长约数公里的大断层。整座山经过漫长时间风化侵蚀,逐步形成了宛如“睡美人”的风姿。
      听着导游讲解这些传说,方菲菲觉得甚是无聊,但又不好直面打脸,干脆就和杨尧说起了悄悄话。
      方菲菲说:“古代都喜欢些女子哭,哭的天崩地裂,哭的海枯石烂的,真的是够够的。搞得好像女人生来就是为了爱情,没了爱情就什么都不是。”
      杨尧说:“嗯。”
      方菲菲继续说:“你看刘备也是哭,哭出了一个江山,哭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兄弟,女人也是可以拼事业的好吧。”
      杨尧说:“嗯。”
      方菲菲说:“我就不喜欢那些把女生绑定在爱情上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尼?”
      杨尧说:“嗯。”
      方菲菲说:“你干嘛就只知道嗯,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杨尧继续道:“嗯。”
      方菲菲说:“你爱我吗?”
      杨尧说:“嗯。”
      方菲菲说:“你不爱我了。”
      杨尧轻笑道:“爱。”
      方菲菲说:“这还差不多。”
      两人就打情骂俏了一路。

      第三个景点是茶马花街,在西山脚下。茶马花街位于昆明滇池西岸,是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龙门核心景区的必经之地。茶马花街定位为西山景区精品旅游、商业、文化购物特色街。项目规划设计通过一街、二巷、三广场的布局,将14幢二至四层民国风貌老昆明建筑融入现代商业元素的开发项目之中。
      午餐就是在这里解决,这里的小吃很多,其中烤洋芋、烤饵饼、炸饵块、巍山扒肉饵丝都还不错。
      方菲菲一个人就吃掉了三个烤洋芋,边走还边买新的零食,那些吃不完的东西都让杨尧提着,等她们逛了一圈回到车上时,杨尧已经提了满满两大袋子的零食,双手都被占据了。
      方菲菲看着杨尧这么卖力的样子,就亲自喂杨尧吃烤饵块,两人就你一口我一口的吃掉了一大碗烤饵块。

      第四个景点是楚雄彝人部落。从茶马花街出发有2小时车程,到达楚雄州彝人部落,在这里可以边看民族歌舞边吃的晚餐。
      这是一片孕育了伟大文化的热土;这是一个如火般热情的民族,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快乐的旋涡,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都是彝家最重要的朋友;优美的园林是人们生活的追求,彝人部落所浓缩的\"清明上河图、宋明山水画\"绵延八方,小桥流水、花木繁荫、亭台楼阁,神赐一片江南悠远。
      方菲菲还特意拉着杨尧一起参与到民族歌舞中,虽然不会跳,但是都很热情的蹦来蹦去,活脱脱的是个小精灵。
      出了彝人部落,附近有一个彝人古镇,这里集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在这里,男的叫阿表哥,女的叫阿表妹。
      一天的行程就结束了,方菲菲和杨尧回到酒店时,已经是晚上七点。
      在外面奔波了一天,方菲菲觉得脚都走酸了,她整个人仰躺在床上,斜眼偷瞧着正在帮她拖鞋的杨尧。
      杨尧将方菲菲的鞋子脱下来,整齐的放在一边,伸手握着方菲菲的脚掌,富有技巧的给方菲菲按脚,神情认真且专治。
      方菲菲突然生出逗弄杨尧的情绪,她将小腿抬在杨尧的肩膀上,故作轻佻的说道:“我的脚好看吗?”
      杨尧动作停顿了一下,又抓住方菲菲的脚继续按摩,说道:“嗯。”
      方菲菲将脚抽出,抬到杨尧面前,高傲的说:“我允许你亲吻我的脚背。”
      杨尧轻笑一声,抓住方菲菲的脚就是一拉,将方菲菲整个人拉到她的怀里,说道:“我更想和你接吻。”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那就做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吧。

      第二天早上7点钟才起床,简单收拾一下也到8点才出门,正式出发。
      耗费了3个多小时的车程,她们才到洱海的最西北角,那个小海峡北侧。那是个吉普车聚集点,从那里开始坐jeep车环游洱海。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
      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
      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叶榆水\"的名称多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西洱河\"则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处开始向西流淌、最后又与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弥川\"随昆弥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为这个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洱海附近其实没什么玩的,就是三个网红拍照地,方菲菲硬拖着杨尧陪她一一打卡。一个是在吉普车上拍一张;第二个是在一个小码头,那里有些海鸥,可以喂鸟照相;第三个说是天镜之城和玻璃球,都是拍照凹造型的好去处。
      其实在方菲菲没有注意的时候,杨尧一直在给她拍照,有开心的,有翘嘴的,有惊吓的,有搞怪的,总是有一大堆以方菲菲为主角的照片。
      洱海主要是环境好,头顶蓝天白云,中间高山连接天幕,眼前是洱海碧波荡漾,很梦幻很漂亮。附近的村民经常在外面卖小吃,炸小鱼、炸小虾、豆腐脑等,其中豆腐脑的味道简直一绝,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
      而且这里的豆腐脑,有咸的也有甜的,甜豆腐脑上撒了一些细砂糖,倒了几滴炼乳,再点缀上几片玫瑰花碎屑,别有一番风味。
      咸豆腐脑是麻辣口味的,到的香油里面一定是混入了藤椒,吃起来味道及其可口,辣椒油的香味也很足,闻起来也香的很。

      午饭后去第二个景点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 \"喜州商帮 \" 。孕育了以 \" 严、董、尹、杨 \" 四大家为首和 \" 八中家 \" 、 \" 十二小家 \" 的民族资本家。
      喜洲古镇,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古镇内有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大批明、清、民国至当代各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的民族文化特别浓郁,当地人多为白族,周围来往的本地人都穿着白族代表性服饰。方菲菲看着新奇,也搞了两套白族服饰来穿。
      古镇的吃食也不少,其中有一个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叫“杨顺宝喜洲粑粑”,味道确实不错。
      方菲菲吃了一口那个杨顺宝喜洲粑粑,感觉一般般,没有别人说的那么惊艳,就是很平常的口感,倒是有些失望。

      第三个景点是苍山地质公园,苍山地质公园是一座地质构造博物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于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学、地貌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是一部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史书\"。
      到处都是山路,方菲菲本就走的很累,现在就更不愿意动,她们才散步了一小段路就离开了苍山地质公园,早早就回到酒店休息。
      休息够了后,她们俩再自己跑到酒店附近的商业街上逛吃逛吃。

      第三天,她们一大早就坐车赶往第一个景点: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大理古城作为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有500多年历史,长期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朝,为大理各军民总管府及新建太和县的治所,是滇西重要的城市之一。明朝时期,为县治和府治所在地。大理古城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大理古城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为创建园林特色景观提供素材。
      在大理古城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龙泉坊,很多喷泉。当然最主要的是瑞春和翡翠店,银器店。龙泉坊里面有很多原创银饰店,都是用雪花银制作的,有些是民族传统团花,有些是个人创作小动物图案。
      方菲菲给家里人每人买了一块翡翠玉佩,又给她和杨尧两人买了一对情侣银手镯。
      逛完龙泉坊后,有一个当地的导游,是个白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带着我们逛的古城的主街道,介绍古城的文化。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在大理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下关因此而赢得了“风城”的雅号。
      下关风的形成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便成了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下关风还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行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如人向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的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反而落在面前。
      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
      据《大理府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关的和山花(十里奇香树)系优昙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果壳黑而坚硬,可作朝珠故又称“朝珠花”。据记载此花在元朝至正年间尚存。
      白族人民养花爱花已成习惯。现在的“上关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因苍山海拔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积雪较厚,长年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灿烂炫目。
      观赏苍山雪,要在一定的位置、较远的距离,才可以全面看到这一壮观奇景,到了近处,又为群山所挡,只能看到片段的雪景。
      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万顷银涛,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映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在大理,三道茶本来是白族喜筵上招待贵客的风俗,现在多作为民俗表演了。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三道茶冲泡程序说来繁复,一般不过是三杯茶汤一一敬过罢了。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喝过一番,却无论如何感觉不到原有的意境了,未免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名邦”匾两侧有清代文人周仁所写的长联:“朔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攮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
      这幅时联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大理古国风情。楼上楹联还有佚名氏的“百二山河双鹤拓;千秋文献一楼存”。
      另有“文献楼”、“南诏故都”等匾额。楼的东墙上还镶嵌着一块刻有“张叔盛览故里”六字的石碑,传说汉代大理人张叔盛览负笈外出求学,是大理最早的汉文化传播者。
      这些碑刻楹联都是张扬大理人杰地灵的,使外来者未进城即感受到大理文化之风,建楼者颇具匠心。
      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
      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文献楼历史上几毁几修,文献楼重建工作于1998年11月28日开工,1999年4月29日竣工。重建后的文献楼东西宽60米、南北长30米,主楼高24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五华楼位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

      从南诏到元朝灭亡,大理发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发火灾,五华楼三次被火烧毁,又三次得到重建,由于苍山巨大的树木已越来越难以找到,五华楼也越建越小,在新建或重建五华楼工程中,剑川木雕是必不可少的。
      剑川素有白族木雕之乡美称,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剑川白族木匠就承担了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
      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又被烧毁,明洪武年间,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时,将城中的钟鼓楼改称五华楼,但其规模格局已远远不如南诏时期的五华楼。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资重修五华楼,□□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
      今天的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五华楼散发出新的活力。

      中午在洱海旁边的碧海云乡饭店吃午饭,味道不错。

      下一站是丽江,丽江主要的民族是纳西族,而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住在泸沽湖畔。从大理到丽江大概3个小时的车程,道路平坦是会安排休息,其他时间导游都在讲丽江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
      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民以食为天”,丽江饮食是丽江文化的一部分,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纳西语称蔬菜为“伙配”,意为烹汤之食物,说明“其初食惟一汤,所有蔬菜用以烹汤”。
      纳西饮食中有几种特别的食物,给方菲菲印象最深的就是鸡血凉粉、丽江粑粑、丽江腊排骨火锅、酥油茶、吹肝、米灌肠。

      鸡豆凉粉是纳西族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它原产于丽江坝,属黄豆科,因其形状像鸡头部位的眼睛,故名鸡豌豆粉。这种豆类经碾磨后制成粉条,颜色呈灰绿色,煎炸,凉拌都很入味,清香可口,是纳西族餐桌上的佳肴,色香味俱佳,有其独特的味道。

      丽江粑粑有咸、甜两个口味,主要原料是当地的精麦面,再加上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将其调匀,揉制成层。吃上一口金黄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腻,味美酥脆。

      丽江腊排骨火锅是云南丽江传统美食之一。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道菜的渊源。它是纳西名菜“三叠水”的第三叠——“热烈叠”中的一道主菜。三叠水,等同于纳西人的满汉全席,只有宴请最尊贵的客人才上此菜。相传当年徐霞客游历丽江,纳西土司就曾用108道“三叠水”来款待他。

      酥油茶是从当地少数民族家里代代流传出来的,据说就是因为以前穷人家里面买不起油和肉,吃饭、招待客人都显得寒酸。特别是到了山里面的夜晚以及冬天,天气严寒,人的肚子里面没有油水的话御不了寒。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就拿出各种各样经济实惠的配料如:茶叶、花生、姜、炒米、盐等,一起用炉子边加热边拿个木柄捶打,把这些作料打出油汁,再加水煮开成一锅香味浓郁、苦中带咸,上面还漂着一层油渍的茶水。

      吹肝是取新鲜猪肝,经过吹胀、腌制、天然风干而成。其易于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凉拌吃,其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

      米灌肠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

      导游还特意给她们介绍了丽江当地特有的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时间:五月十五。

      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丽江有很多少数民族,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

      丽江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其中的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
      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其是纳西人的神山,也是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老君山连绵盘亘数百里,层层叠叠,时起时伏。丽江老君山共分为四大片区,分别是:黎明高山丹霞片区、九十九龙潭片区、格拉丹高山草原片区、金丝厂片区。主峰位于老君山中部的金丝厂,“金丝玉峰”海拔4515米,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丽江老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八大片区之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