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携乳婴隐者归深林,开法事方士赴皇城(1) ...

  •   明·永乐元年。
      朔方袭来的风挟裹着盐粒似的雪花簌簌地扑在面上,老者停下,转过身背风站稳,将竹杖靠在身上,松开左臂抱着的襁褓上的布绳,又迅速扎得更紧。
      襁褓里的婴孩挨了道上的冷风,小胳膊小腿儿开始踢蹬起来,伴随一声沉抑已久的啼哭。
      “别怕,”老者轻拍襁褓,把自己额头贴近婴孩额头,“马上到客店,就能暖暖身子了,啊。”
      南省的风雪,虽不似北国的风雪如刀般要把皮肤割裂,但足以催促客居在外的旅人赶制寒衣。眼前的老者霜发长须,着藏青色道袍,外披蓝灰棉披风,厚重的褡裢,手中的竹杖下端磨得毛毛糙糙。行走在霜雪覆盖的古道上,除了怀中的襁褓与方才婴孩的几声啼哭之外,并无引人注目之处。
      骨肉割离之痛,背井离乡之苦,数十载的辛酸与惶恐,连同全部家当兑成的金银细软一并收在了行囊中。

      十年后。
      “敢问那方士可是在布崀山一带出没?”鲜衣怒马、操金陵口音者问到。
      “是的,下官亲耳听到几个到乡镇上来的苗人说过此事,那老道士领着他的小孙子住在距此地几百里地的布崀山上,种了稻米当粮食,偶尔也打打猎,或是给人驱鬼,在当地苗人、瑶人那里颇有口碑。”
      “说起那个事也奇怪,”地方小官顿了顿,“苗人瑶人之类,在深山安营扎寨,对其他民族甚是排斥——尤其是汉人。”
      “可那老道,却经常应邀到他们寨子里驱鬼除妖,每次去,都带上他那个小孙子!祖孙二人,与山上的民族相处甚是融洽,但他们身上的冠履衫带,皆是中原汉人样式——呵,大人,您说怪不怪!”
      “老道的姓名是?”
      “恕下官无知,那几个苗人说,老道平时是不大愿意透露姓名的,山上的民族对他另有别的尊称。”
      “那便是他了!”
      锦衣卫随手摸出几钱碎银子扔给地方官,不等对方跪谢便迅速和几个随行的人一道策马疾驰而去,指尖随意地拨弄下颌的胡茬。
      “祁山啊祁山,”他嘴角勾起一丝浅笑,“你可让我林某人一顿好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