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静心苑与试探的网 ...
-
第十三章:静心苑与试探的网
静心苑,如其名,坐落于京城西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僻静之地。高墙深院,朱门紧闭,与其说是一座别苑,不如说更像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邱莹莹被那名沉默的侍卫一路护送至此,踏入大门的那一刻,她便知道,自己从一个稍显华丽的囚笼,换到了一个更加密不透风的牢笼。
苑内景致极佳,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甚至还有一小片竹林和一方活水池塘,清幽雅致到了极点。伺候的下人也都是精挑细选的,个个低眉顺眼,规矩森严,行动间悄无声息,如同没有感情的影子。他们称呼邱莹莹为“姑娘”,恭敬却疏离,绝不多言一句,也绝不逾越半步。
柳哲勉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新的指示。邱莹莹被安置在苑中一座名为“听雪轩”的独立小院里,除了不能踏出静心苑的大门,她在苑内的行动相对自由。每日有固定的丫鬟送来精致的饮食和衣物,有专门的婆子负责打扫,甚至还有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嬷嬷偶尔会来教她一些宫廷礼仪和规矩,美其名曰“修身养性”。
但这种自由,更像是一种被精心规划好的圈养。邱莹莹能感觉到,无处不在的视线。她走在回廊上,修剪花木的园丁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垂首侍立;她在池塘边喂鱼,远处假山后似乎总有身影一闪而过;就连夜晚她推开窗户透气,也能感觉到黑暗中投来的、不带感情的目光。
柳哲勉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她:你的命是我留下的,你的生活也由我掌控。安分守己,你便能享受这精致的囚禁;若有异动,万劫不复。
邱莹莹强迫自己适应这种生活。她每日读书、习字、抚琴、作画,努力扮演一个被圈养起来、逐渐认命的金丝雀。她不再去刻意打探任何消息,对苑中下人的沉默也视若无睹。她知道,柳哲勉在观察她,考验她的耐心和“忠诚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她这里试图彻底沉寂下来,外界的风波却并未因她的“消失”而平息,反而以一种更隐晦、更刁钻的方式,渗透进这座看似与世隔绝的静心苑。
住进静心苑的第五日,邱莹莹正在窗前临摹一幅工笔花鸟,伺候的丫鬟端着一盅冰糖燕窝进来,轻声细语地道:“姑娘,请用点心。”
邱莹莹随口应了一声,并未抬头。那丫鬟将炖盅放在她手边的矮几上,却没有立刻退下,反而像是无意般,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了一句:“苑外梅花开得正好,可惜姑娘不能出去赏玩。”
邱莹莹执笔的手猛地一顿,一滴墨汁滴在宣纸上,迅速晕开,污了即将完成的画作。她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缓缓放下笔,抬头看向那个丫鬟。丫鬟依旧是那副低眉顺眼的模样,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她的错觉。
梅花?又是梅花!殷墨憷送来的那盆“病梅”的意象瞬间浮现在她脑海。这丫鬟是在传递消息?是谁的人?殷墨憷的?还是其他势力的?
她没有回应,只是淡淡地看了那丫鬟一眼,然后端起炖盅,用小勺慢慢搅动着,仿佛在欣赏燕窝的晶莹剔透。那丫鬟见她没有反应,也不再说话,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从那天起,类似的“意外”开始频频发生。
有时是她在苑中散步时,某个扫地的婆子会“不小心”将几片形状奇特的落叶扫到她脚边;有时是送来的新衣的衣角内衬,会有一个用特殊针法绣出的、极其隐蔽的符号;甚至有一次,她午睡醒来,发现枕边多了一枚带着淡淡药草香的干枯花瓣。
这些暗示和信号都极其隐晦,指向不明,但无一例外,都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意味。对方似乎不敢明目张胆地接触她,只能用这种近乎儿戏的方式,试图与她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只是想确认她的状态。
邱莹莹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沉默和漠然。她对所有异常的暗示视而不见,对任何可能带有深意的物品都敬而远之,或者直接让丫鬟拿走处理掉。她不知道这些试探来自何方,但很清楚,只要她流露出任何一点回应,都可能被柳哲勉布下的眼线察觉,从而招致灭顶之灾。
她必须像一块真正的石头,沉在水底,不为任何涟漪所动。
然而,最让她感到不安的试探,并非来自这些下人,而是来自静心苑之外。
住进静心苑约莫半月后,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邱莹莹正在池塘边的水榭里看书,忽然听到苑墙之外,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若有若无的箫声。
那箫声清越孤寂,曲调婉转缠绵,吹的是一首她从未听过的古曲。箫声并不响亮,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却又奇异地穿透了静心苑的高墙,清晰地萦绕在水榭周围,久久不散。
邱莹莹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附近哪家雅士在吹奏。但那箫声一连三日,都在固定的时辰响起,吹奏的曲调也每日不同,时而激昂,时而哀怨,但总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更让她心惊的是,那箫声的韵律,偶尔会与她记忆中那夜潜入者留下的、用朱砂画出的诡异眼符的某些笔画走向,产生一种模糊的、令人不安的契合感!
这绝不是巧合!
是那个留下黑色玉扣的神秘势力!他们进不来静心苑,就用这种方式,在苑外吹箫,用音律来传递信息,或者……仅仅是为了提醒她他们的存在?
邱莹莹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对方的手段越来越诡异,也越来越难以防范。音律无形,如何禁止?柳哲勉的眼线再厉害,也无法阻止声音的传播。
她强迫自己不去听,用棉花塞住耳朵,或者干脆在箫声响起时躲回内室。但那种仿佛能渗透灵魂的旋律,依旧会丝丝缕缕地钻进她的脑海,搅得她心神不宁。
她不知道这箫声是否也被柳哲勉的人注意到了。她不敢去打听,只能继续扮演她的聋子和哑巴。
就在她被这无声的试探和诡异的箫声搅得几乎要神经衰弱时,静心苑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正式”的访客——不是柳哲勉,而是那位疯批神医,莫霍尺。
他的到来毫无预兆。那日午后,邱莹莹正在竹林里练习走路姿态(这是老嬷嬷要求的),就见苑中的管事嬷嬷引着一个身穿素白长袍、面容清俊苍白、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笑意的男子,缓缓走了过来。
正是莫霍尺。
邱莹莹的呼吸瞬间停滞,全身的血液都仿佛凝固了。这个视人命如草芥、曾对她流露出“试药”兴趣的男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柳哲勉允许的?还是……他用了什么手段闯进来的?
莫霍尺的目光落在她身上,那双幽深的眸子如同寒潭,带着一种纯粹的好奇和探究,仿佛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株奇特的药草,或者一个罕见的病例。
“邱姑娘,”他开口,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磁性,让人心底发毛,“多日不见,气色似乎比在尚书府时好了些许。看来这静心苑,果然是个养人的好地方。”
邱莹莹强压下心中的恐惧,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声音尽量平稳:“莫神医安好。不知神医驾临,有何指教?”
莫霍尺轻轻笑了一声,缓步走近她,目光在她脸上细细逡巡,像是在观察她的面色、瞳孔,甚至……毛孔。“指教不敢当。只是受靖王殿下所托,前来为姑娘……请个平安脉。”
柳哲勉让他来的?邱莹莹心中疑窦丛生。柳哲勉会让莫霍尺来给她诊脉?这无异于引狼入室!还是说,柳哲勉也想借莫霍尺的手,来确认些什么?比如,她是否真的“失忆”了?或者,身体是否被动了什么手脚?
“有劳神医。”邱莹莹不敢拒绝,只能伸出手腕。
莫霍尺的手指搭上她的脉搏。他的指尖冰凉,如同寒玉,触碰到皮肤的瞬间,邱莹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诊脉的时间很长,手指微微用力,仿佛在感知她血液流动的每一丝细微变化。他的目光也不再看她,而是微微眯起,似乎在专注地感受着什么。
邱莹莹屏住呼吸,一动不敢动。她能感觉到,莫霍尺的“诊脉”,绝不仅仅是诊脉。一股极其细微的、若有若无的寒意,顺着他指尖接触的地方,缓缓渗入她的经脉,如同一条冰冷的小蛇,在她体内游走。
这不是医术!这更像是……内功探察?或者某种邪术?
邱莹莹心中骇然,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只能拼命收敛心神,努力让自已的脉搏保持平稳,不露出任何破绽。
良久,莫霍尺才缓缓收回手指,嘴角那抹诡异的笑意加深了几分:“姑娘脉象虚浮,气血两亏,确是惊悸过度、忧思伤神之症。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在她脸上,带着一丝玩味,“姑娘神魂之稳固,倒是异于常人。寻常人经历那般变故,即便不死,也多半神智昏聩,而姑娘却能保持灵台清明,实属难得。”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在怀疑她?还是在……夸奖她?
邱莹莹低下头,避开他的目光,轻声道:“或许是王爷庇佑,让臣女侥幸残喘。”
“王爷庇佑自然是其一。”莫霍尺慢条斯理地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白玉瓶,放在一旁的石桌上,“其二,或许也与姑娘自身的……特质有关。这瓶‘宁神散’,每日亥时用温水送服一匙,或可安神定魄,于姑娘康复有益。”
又是药!邱莹莹看着那白玉瓶,如同看着一条毒蛇。她敢喝吗?
“多谢神医赠药。”她嘴上道谢,心里却打定主意,这药绝对碰都不能碰。
莫霍尺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也不点破,只是笑了笑:“药不过是辅助。姑娘的病,根子还在心上。心结若解,自然百病全消。只是不知……姑娘的心结,究竟系于何处?是清心庵的旧事,还是……其他什么……人?”
他最后几个字说得极轻,却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苑墙之外——那里,今日异常的,没有响起箫声。
邱莹莹的心彻底沉了下去。莫霍尺果然不是单纯来诊脉的!他是在试探!试探她是否还记得清心庵的事,试探她与苑外那股神秘势力是否有所牵连!
她必须更加小心!
“臣女愚钝,不知神医所言何意。”邱莹莹装傻充愣,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和疲惫,“臣女如今只想安心养病,以往种种,皆如云烟,不愿再忆。”
莫霍尺盯着她看了片刻,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最终,他点了点头,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淡:“如此也好。忘却前尘,方能新生。姑娘好生休养,告辞。”
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飘然而去,那身素白的长袍在竹林的绿意中,显得格外刺眼。
邱莹莹看着他消失的背影,直到彻底看不见了,才脱力般地靠在身后的竹子上,后背已被冷汗完全浸湿。
莫霍尺的来访,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再次将她紧紧缠绕。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试探和算计。而柳哲勉默许他的到来,更意味着,她所处的环境,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和危险。
静心苑,根本不是避风港,而是风暴眼中,一个更加危机四伏的舞台。
而她,必须在各方势力的窥探和试探下,继续扮演好那个失忆的、温顺的、有用的棋子角色。每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
她看了一眼石桌上那瓶“宁神散”,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这瓶药,她自然不会喝。但或许,它可以有别的用处。
试探的网已经撒下,而她,也不能永远只做网中的鱼。是时候,考虑如何在这张网上,悄悄咬开一个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