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时间回廊·旧时风 ...
-
木匣轻启,十片归墟根排列如扇,薄似蝉翼,莹莹有光,如揽星河入怀。
鬼市掌柜递来一枚铜印,声如古井:“根已满,可启时间回廊。此去可回望,莫要沉溺难返。”
我收下铜印,回身望向众人:“可愿把咱们的锅灶,搬到旧日时光里,再开张几日?”
柳照歌浅笑,虎牙微露:“锅在何处,我便在何处。”
苍狩拍了拍腰间旧鼓:“鼓声也该听听旧日的回声。”
李殊指尖轻抚剑鞘:“旧时光里,或许藏着我追寻的答案。”
苏念念飘在半空,娃娃身子晃了晃:“我想……去看看小时候的自己。”
幽冥界尽头,石壁无声滑开,露出幽深回廊。穹顶高悬琉璃沙漏,流沙竟逆流而上,如一场倒行的雨。
我们踏步其中,脚下石板泛起微光,一步仿佛跨越一岁,一步如同经历一昼。
回廊第一折,景象变幻,竟是凡尘界的旧日集市。
十岁模样的“我”,蹲在泥摊边,正偷啃红薯,被摊主发现,追得满街跑。
那小“我”经过时,竟冲我咧嘴一笑,似曾相识,又似茫然。
我将随身锅铲递过去:“别光跑,试试这个,炸鱼更香。”
小“我”接过锅铲,有样学样地对着空气翻炒,把泥巴当成鱼,神情专注。沙漏流光闪烁,小“我”化作点点星辉,融入我掌心,一枚归墟根随之亮起,如同为那段顽皮童年盖下印章。
第二折,是折柳桥头的旧年风雪。
小“柳照歌”蜷在桥墩下,守着无人问津的酒摊,雪花落满肩头,像个沉默的雪人。
柳照歌缓步上前,递过一串刚炸好的小鱼:“别总喝冷酒,吃点热的,暖暖身子。”
那“小雪人”抬起头,冲他绽开一个纯净的笑颜,笑得他眼眶微微发红。他抬手,轻轻拂去小“自己”发间的积雪,指尖一点微光没入那小小的掌心。一枚归墟根浮现,被他小心收起,如同珍藏起一份旧日的孤单。
第三折,映入眼帘的是妖梵界的古旧战场。
小“苍狩”抱着一面破鼓,躲在残破的战旗后,鼓面已裂,他只能用手指无声地拍打空气,生怕惊动看不见的敌人。
苍狩走近,接过那面破鼓,以掌为槌,极轻地擂动。鼓声虽闷,却让小“苍狩”的眼睛骤然亮起。
“鼓,要吃饱了力气,才响得痛快。”苍狩将一枚归墟根轻轻按进鼓面的破洞,那鼓声顿时变得低沉厚重,如同心跳。小“苍狩”咧开嘴,露出尖尖虎牙,身影渐渐消散,一枚归墟根落入苍狩掌心,被他紧紧握住,仿佛握住了生平第一次获得的认同。
第四折,是前朝荒废的演武校场。
小“李殊”抱着木剑,独自站在高台下,台下空无一人,他仍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基础剑式。
李殊静默上前,折下一段青翠竹枝递过去:“木剑易折,竹枝柔韧,更适合练心。”
小“李殊”接过竹枝,跟着他的示范,一起挥刺,一起收势,竹影成双。一套剑法练毕,小“李殊”将竹枝郑重递回,如同完成一次重要的交接。李殊收下竹枝,一枚归墟根悄然浮现,被他纳入袖中,如同收敛起一段旧日的坚持。
第五折,是凡尘界一条昏暗旧巷,破屋油灯如豆。
小“念念”抱着一个更破旧的布娃娃,坐在门槛上,望着巷口,等一个永不归来的人。
苏念念飘过去,将现在这个娃娃轻轻放在小“自己”怀里:“娘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我先陪你,好不好?”
小“念念”抱紧娃娃,脸上露出甜甜的梨涡,身影逐渐透明。一枚归墟根落在念念掌心,那娃娃身上的补丁,竟自动缝合了一处。
五折回廊走过,中段现出一片开阔地带,琉璃沙漏静静悬于顶上。
我们支起铁锅,摆开桌案,挂上“桂未开”的幡子,将这小小的烟火摊,开在了旧时光里。
招牌旁,添了一行新墨:
“替旧人补遗憾,为过往添一味。”
旧日的客人陆续而来:
·一位老船夫,想再听一次船桨划破水面的声响,柳照歌以酒壶轻击节拍,模拟出欸乃之声,老船夫含笑而散。
·一位小绣娘,想再绣一朵并蒂莲,我教她将炸鱼鳞片的纹路绣于帕上,莲开并蒂,她欣喜消散。
·一只老猫妖,只想再晒一次暖洋洋的午后太阳,苍狩将大鼓搬至光亮处,猫妖蜷卧鼓面,在满足的呼噜声中散去。
每弥补一桩遗憾,便有一枚归墟根随之亮起,如同旧时光馈赠的谢礼。
三月时光流转,归墟根已凑齐二十之数。沙漏流尽最后一粒沙,回廊尽头,光门浮现。
门边木牌写道:“时间债已清,前路可往,此地亦可留。”
我舒展了一下筋骨:“还是往前走吧。旧时光虽好,但这锅铲,还想尝尝新界的烟火气。”
众人皆笑,如同嬉戏尽兴的孩童,拍去身上尘埃,整装待发。
离别之际,时光回廊赠予每人一件旧物:
·我得一柄旧锅铲,木柄上多了一道温润裂痕,似年轮,名为“岁月”。
·柳照歌得一只旧酒盅,杯底凝着一滴未干的酒液,名为“余味”。
·苍狩得一对旧鼓槌,槌头添了细密裂纹,名为“回声”。
·李殊得一截旧竹枝,竹节上多了一道剑痕,名为“初心”。
·苏念念得那个旧布娃娃,补丁上多了一针密缝,名为“归处”。
我们将旧物收好,如同收纳一段凝固的光阴,背起行囊,走向那扇光门。
光门之后,青气弥漫,渐渐凝聚成字:太初界。
我回望一眼,时间回廊在身后缓缓闭合,如同一本厚重的旧书合上页章,无悲无喜。
我举起那柄“岁月”锅铲,对众人笑道:“新地界,新锅灶,炸鱼继续,日子照常!”
众人齐声应和:“听队长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