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千古一帝-秦始皇-14 ...

  •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生下令修建了许多浩大工程,除了郑国渠是在他亲政之前就开始修建的,应该并非出自他的授意外,其他诸如灵渠,驰道,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的修建都出自他的授意。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程皇帝。
      那么,修建公共工程,宫廷建筑和帝王陵墓算是统治者常见的行为,为什么秦始皇留下的名声就特别毁誉参半?
      这大约是因为他下令修建的工程总是特别浩大,特别奢豪吧。
      除了暴虐,秦始皇最常见的黑点就是轻用民力,不知修生养息。这一点就算是粉丝也不得不承认。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些浩大工程。

      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了。这是一项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特大工程,其气势之雄伟,工程之浩大,在世界军事工程史上也是首屈一指。
      一提到长城,人们总会想到秦始皇,许多人都认为这是秦始皇建造的。其实不然,长城最初的建设者应该是楚国,目的除了军事防御,还有防洪。因为效果很好,其他国家也一一效仿,很多不与边塞接壤的国家甚至就是造来防秦的。
      长城之所以与秦始皇联系紧密,主要是因为秦一统山河后为阻止匈奴南下,秦始皇下令将各国自归自修筑的长城重新修缮,扩建,链接,使之成为了一条贯通东西,延绵万里的“万里长城”。这成为了中华文明帝国化的标志,大一统的象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城由关隘,城台,城墙,烽燧等建筑构成。居高临险,扼守要冲。不仅方便军事调动,也有效阻隔匈奴骑兵。是一项不仅利在当时,更是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不过,由于工具简陋,工程量大,修建长城对秦朝人们的负担可想而知。许多人都认为秦亡于修建长城,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相比于奢华的宫殿与陵墓,长城的修建有足够的必要性,十分利于中原的稳定。这从汉朝在已有秦长城的情况下还要大军驻守边疆,耗费人力物力修缮长城就可以看出。
      事实上,不仅是秦汉,后世王朝也始终不断的在维修或重建长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基本都是明长城。

      驰道是秦始皇又一项著名工程。这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陆路交通网,由于修的又好又坚实,后续王朝也没有停用,以至于两千年过去,到现在还寸草不生。
      驰道的修筑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的。多战的战国时代,为了便于行军,各国都修筑了自己的道路,叫做“午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东方各国合纵攻秦的战略要道“成皋之路”。
      显然多年打仗的秦始皇深知平整道路的重要性,是以,公元前220年,天下刚定,他就下令“治驰道”。并且,为了保证驰道的平直无障碍,他还下令“坏城郭,决通堤防”,力求驰道横纵贯通,遍于全国。
      在秦始皇的命令下,驰道越修越长,四通八达,这不仅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加快了车船对人力的替代。

      与驰道有相同作用的那必然是灵渠。灵渠最初是为南平百越而挖。这条人工河全长34公里,连接湘水和璃水,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不仅是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还便于周边灌溉。是高效益的水利公共工程。

      长城,驰道,灵渠基本都是利在当代也利在千秋的公共工程,想要建设一个稳定的帝国,这不能省。不过,要是能稍稍放慢一些建设速度,那显然会更好。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十二金人,阿房宫,骊山陵显然就只是为满足秦始皇的私欲了。
      特别是阿房宫和骊山陵。
      收缴天下之兵这至少还有消弭战乱,维护统治,偃武修文的积极意义,阿房宫和骊山陵就纯粹是为了自己奢靡享受了。要知道,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的劳动力将近七十万,这比修长城还要多!
      特别是骊山陵。
      帝王修建陵墓这本是合乎礼制的大事,但秦始皇陵的修造显然已经超过了普通帝王陵的范围,说是穷奢极欲也不为过。毫无疑问,无节制的扩建宫室,大修陵墓是加速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最终,陵未竟,秦已亡,秦始皇若是地下有知,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