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嘱托 ...
-
老年人抚育孙子,刻刻如履薄冰,又时时为一点进步自豪。
老奶奶对临行上大学的孙子说:“好好念书,不要想家,不要想我,想太多就分心不能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不容易,十年寒窗……”
老爷爷送完孙子上学,分别时嘱托道:“你要记住,在外不比吃喝,比学习,比思想觉悟,比进步,比为人民服务,我跟你老奶奶在家都好,会时时挂念你,你自己照顾好自己,饮食生活,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不几天,思念便决堤。
老奶奶几欲开口不得,最后仍努力不伤感地说:“孩子,大学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地方太远,老奶奶梦里都梦不到了,中国太大了,那时候去部队找你老爷爷,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啊……想老奶奶老爷爷,有时间就来个电话……你上大学啦,我很你老爷爷就算没耽误你,你这是成材,是高兴的事儿……”
……
孩子长大,一转身,便张开一双有力的翅膀,头也不回地冲向蓝天。这个时候,是向前冲的时候,是不屑回头的时候,是不懂珍惜的时候,也是没有宽阔胸膛的时候,他不会包容,不会逾越成长带来的两代人鸿沟,不会从最基本最初心的地方去感谢……
但老人没有任何责备,仍旧给他留下最暖的童年。
这些财富,虽不是金钱物品,但,承之有愧。
与老人生活的孩子,都会早早地在心里、脑海里预演人生中随时都会到来的生死之别。
把分别的眼泪,提前地流了,到了分别的那一天才不至于挺不过去;把心提前痛了,在分别的哪一天才不至于太没出息。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知回首望时,万事真已休。
抚育与反哺,永远卡在那个节点,卡在最青年稚气、壮游四方之时,也卡在那匍匐前行、挺身无力之候……空伸着两手,抓不住一片衣襟,喊不回一个回首。
隔代的抚养,注定会留下遗憾。
为什么孩子总是长得很慢,老人却老得那么快,梦一个不相干的梦便会无声离去?
是为了让人更想念吗?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我选择父母抚养,我要与你们保持远远的距离,不要让你们为我操心,为我牵挂,我也不要早早经历这样的生死离别和孤独,两家为客,无乡可归。
他们已安于泥土,不再有野草的下一个春天,可孩子知道,自己就是乡土的新芽。
他们无法诉说清楚自己的伟大与付出,不言战场的坚守与家的操持,他们一起静默在乡村,心脏与脉搏早已联通大地,轻轻伏身泥土,不会希冀远方。
他们偶尔会在孩子的梦中走来走去,走去又走来,背影越模糊越走远,永别的路口,野草正茂,在风中摇曳不语。
野草,终有丰收的时候。
丰收的野草,用灵魂作镰,拿心来作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