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2 人物篇(一) ...

  •   昨天说要写对于追现场的一些想法,为了防止后面忘记今天念叨了一天,那今天日记的前半段就写这个啦。其实没什么干货,不是什么怎么安排日程既能抢到看先生的好位置又不耽误接先生下班等等,因为我是新粉还没有来及去现场而且就算学习到了什么实用小技能我肯定也想藏着自己偷偷琢磨呀,那哪能让每个粉丝都学会呢!主要内容是看到超话里几段接先生录制完下班的剪辑视频,内心思绪万千(可能是我比较多愁善感?)。
      视频里的粉丝们肯定是纷纷举起手机录先生的视频,激动而兴奋,不愿错过一分一秒,先生嘛每次都有些害羞的样子,也许是不经意得躲避镜头,但是特别有礼貌,甚至是三步一鞠躬,不断感谢粉丝们的到来,工作人员们则是时不时让粉丝们收敛起激动一些,不要多拍…有次视频是先生知道粉丝接下班等错门了,不忍心粉丝失望,虽然已经在回程途中了又特意返回与粉丝合照。初看到这些视频时心里只有:怎么会有这么温润,这么暖的小哥哥,很心动,就像是暖暖春风拂面而来的感觉,沁人心脾,让人沉醉。又或者说只夏夜星空几寸,似你眉眼动人(这句摘抄自先生的超话,特别贴切一下子就记下来了,先生的粉丝里真的有很多文学水平艺术水平特别高的人)。
      讲先生总容易收不住,回到一开始的内容,其实看到那么多镜头快贴到先生身上心里是有点心疼的,会在想如果先生比较内敛害羞的话,对这种热情会不会觉得不习惯甚至是压力有些大,先生自己是喜欢安静品味方才上班的感受还是想要和热情的粉丝们分享这种快乐我不清楚也不想加以揣测,也许先生很开心为粉丝们带来了喜悦并不觉得困扰,但我看到视频的时候总忍不住心脏微微泛酸,忍不住想,从不习惯这种曝光到习以为常这个过程肯定不是轻而易举就实现的,觉得先生应该更自在放肆一点才好…当然这些都是一个小女生的多愁善感以及敏感脆弱,纯粹是个人感受啦,作为普通粉丝其实应该特别感谢这些追现场的粉丝的,代我们这些暂时无法去现场的粉丝第一时间表达我们对先生的喜爱之情,让先生发现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在喜欢他,支持他,他不是孤单无援而是被那么多人认可的,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除了电视剪辑,歌曲本身外那么真实又鲜活的先生……真的很感激这些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比我早发现先生才华比我勇敢无数倍的粉丝们…今年我肯定会追现场啦,想要有一天我能骄傲得炫耀我也是追过现场的资深忠心粉!那么为了和我内心那一点多愁善感对抗,我决定接下班等等就不录像啦,用眼睛把先生的轮廓清晰得镌刻在心底,以我自以为是的方式守护先生,是不是很蠢还有点没用…与自己达到妥协圆满嘛,蠢一点正常啦,我猜比起拍视频这样我肯定能观察得更仔细一些记得更牢一些,实在没记清楚也没事,正好给自己理由多追几次现场嘛。大家看这些可能会不会觉得太矫情,都是废话呀…没办法,写日记嘛总免不了曲曲折折缠缠绕绕,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小心思。那后半段肯定要正式开始正题啦,虽然这个正题可能有些短,今天打算写一点追星艺术之历史篇。
      昨晚入睡前加上今天上午想了好久,应该选先生的哪个作品或是哪个兴趣爱好作为正题开篇才好,毕竟开篇总要有些意义或者说仪式感。想了又想,专辑主打歌意义重大,先生让我正式入坑的作品写起来最有热情也许能让大家产生共鸣,了解我同样喜欢的某一艺术能最快充实自己,并能够达到和大家一起学习的目的…实在是难以做决定,可能也是先生太好的缘故吧。最后打算从我的入坑作品开始写即人物篇(一),我想它既对我意义重大,歌曲风格又特别动人,大家应该都能轻易喜欢上,最后关于历史它是厚重的,具有传承文化的韵味,却又不会让人乏味毕竟只是一小段且不以时间线为脉络。先生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并通过他的歌曲和其他形式的表达身体力行得在做着传播者,那跟随他的脚步我也不能落后。哦对,内容不是分析歌词等,我想作品填词是私人的,演绎谱曲先生对它也有自己的理解,我并不想用我的理解去覆盖或者蒙上其他色彩,也不希望还不知道这首歌曲的朋友们因为我的分析误解了歌词曲意,应该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啦。我想做的就是根据歌词背景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那一个人物,那一个时代,应该都是比较基础的网上能查找到的内容,我也只是在自我充实学习的过程中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罗列,可能其中内容会有错误,大家要告诉我即使改正呀。

      今天的主角是韩非公子。韩非最大的成就是《韩非子》,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韩非子·说难》,《韩非子·五蠹》,《韩非子·物权》等等。他的著作多以寓言故事为主,形象生动得表述了社会人生的道理,故事非常诙谐幽默但却真实客观。大家知道自秦汉形成中央集权制政府,学术思想就越趋于单一,像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权威,虽然佛教等思想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从个人感官看,独创学说即为稀少,活力疲软。因此号称“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是让人兴奋的!在战国时期,由于其局势动荡,思想家们必须不断思考来寻求解决眼前局面的方法,用自己的感触和智慧形成真正的一家之言。
      说说韩非的生平。他出生于战国末时期,是当时势力最弱的韩国的贵族,从小口吃却非常得聪慧,有才华。作为贵族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相反一心想要壮大自己的国家,早年四处游历,拜荀子为师,学习各家所长,吸收百家的精华,最后自成一家,法家。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荀子是儒家在战国末年的代表,那么受到儒家师傅教导,徒弟韩非子却为何成为一个法家人物?连接师生思想流派相异的关键,就是荀子著名的“性恶论”。如果细读“性恶论”的内容,会发现荀子真真是洞悉人性,因为人类的本性当真是好逸恶劳,所以需要用教育的善去压制我们本性的恶。从荀子将教育视为解决之道来看,他果然是儒家无误(孔子也是以教育闻名后世),但在研究治国之术的韩非子来看,人性之恶则是可以被利用的媒介。例如:人性好利,那君主就大方给利益来收买人心,但也因为人性好利,君主对任何人都要保持怀疑,那最需要怀疑的人是谁?想一想自己对谁最有利,那就是最该提防的对象了。韩非子的理论说到此处,大家是否感受到一阵诡异的阴风吹过?这人的负能量也太强了吧?但基于韩非子身处的背景:祖国韩国是长期被霸凌的弱国,自己在一个注重辩论的时代有是个不被肯定的结巴。这心理阴影面积之大,也难怪他诞生如此腹黑的学说,这或许是乱世下的必然产物吧。
      韩非子不忍目睹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入灭亡,认为讲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才是治国之道,写出了《韩非子》,努力向韩王讲述法家的治国之道,然而韩王昏庸,对韩非的思想不屑一顾。与此同时,秦王看完韩非的著述却觉得韩非此人是个人才,一定要将此人收入麾下。秦王的大臣李斯看完著述后认定作者即为自己昔日的同窗韩非。
      秦王为了得到韩非,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弱小不堪一击,为保家国不破,韩王交出韩非。其实春秋末年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游说君王,各种纵横捭阖之术都要凭借一口流利的说辞,韩非说话不流畅,是与秦王想象中的大思想家有一定差距的。加上李斯与韩非同窗多年,深知韩非才能高于自己,为保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以一篇《存韩》设计韩非入狱,最后韩非的一生以被毒药害死而告终,令人唏嘘。虽然韩非子已死,但他留给秦始皇以及李斯的影响是颇为重大的,为秦王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在此不一一赘述。法律成为了当时统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工具,不过秦国虽然因统一六国而强大,也因暴政走向了灭亡。先生的这首歌唱出了韩非公子的一腔热血、万千感怀,诉尽了战国末年风起云涌、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大时代的众生百态。没有大起大落,也不求轰轰烈烈,却将整首歌曲赋予了更深沉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情怀。细节不多说全凭大家自己感受。
      结尾以一句韩非先生的“名言”收场吧: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立志的境界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胜过自己。人们常常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想着怎么样去超过别人,这固然好,但要超越自我才更难能可贵。每个人有不同的境遇,盲目与他人攀比而达到自我满足这多累啊,超过他人的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因为很可能你并没有挖掘自己全部的潜力就停滞不前了;拼搏了而没有超过他人要更仔细保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已经受伤了却不断忽视这些伤口。所以做好自己(当然标杆还是要的),超越之前的自己就是进步,一个让自己幸福感越来越强的过程,与君共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