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Charpt 12 ...
-
酒宴过后,郭子兴就名符其实的就位于元帅之职,朱元璋、张天佑、郭天叙自然就是将军了。虽然之前张天佑、郭天叙对朱元璋有很大的怨气,现如今就只能压在心底了。谁让如今起义军的容聚点是人家朱元璋一手打下来的呢。战乱年代都是以军功论英雄论地位的。
“惠姨!惠姨!我们大家都到了,就差你一个了。娘叫我过来叫你。”沐英的声音从窗外飘了进来,接着就传来他沉重的脚步声:“啊呀!惠姨,你怎么还没起床呢,太阳都晒屁沟了。”说着玩就要上来拉我。沐英现在也就8、9岁的样子,完全一个小屁孩。
“啊~~~!别过来,小屁孩!男女授受不亲你懂不懂啊!我我我自己会起来的。”
“男女授受不亲是什么啊!惠姨,你跟我说说。”沐英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我。
“……额!那个,你以后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现在立马给我出去,我会去书房找你们的。”我看着他那8、9岁幼稚的小身板,顿时满脸黑线。
七巧听到我的呵斥声,立马端着洗脸水进来了:“嘻嘻!小姐你这睡懒觉的习惯以后就交给沐英少爷给你改了。”
我猛然抬头看到七巧俏皮的笑脸,恍然大悟:“好你个死丫头,你给我过来,本小姐保证不揍死你。”
七巧跟我呆的时间久了,也摸着了我的性子,在她面前我压根就端不起小姐的架子了。放下水盆就跑到了屋外:“我哪儿有这弯弯肠子啊!二夫人想出来的,被我们一致通过并采纳了。小姐洗完脸之后水就放着,我会会来收拾的,为了不牺牲我的小命,我先闪人了。”说刚一说完,人就真的一溜烟跑的没影了。
七巧口中的二夫人自然就是郭宁莲了。自从来到滁州,朱元璋又是郭子兴的女婿,这一大家子就是一家人了,张氏自然荣升为老妇人。
当我拖着疲惫的脚步来到所谓的学堂时,马秀英已经拿着书本跟她的一群学生讲什么子曰了。书房里坐的全是马秀英跟朱元璋代军沿途上收的干儿子,外甥朱文忠、侄子朱文正、朱文辉,还有在坐年龄最小的沐英,不过现在应该叫朱文英。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将他的几个功劳大的干儿子恢复本姓,其中就有外甥朱文忠改为李文忠,孤儿朱文英、朱文辉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沐英、何文辉。
看到我进来,马秀英只是略微停下瞪了我一眼,就继续她的讲习。按照惯例,我大摇大摆得走到最后面坐下,自顾自地看起了自己的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惠儿,你跟大家说说你对于孔夫子这句话的理解,这是我昨天讲过的。”我平时跟马秀英讨论很多问题,对于我新奇的理解,她经常很讶异。虽然跟她从小所受到的教育相左,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我说的都很有道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为我们后人讲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千百年乃至万万年之后同样适用。他是说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那么你将会在学习之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说的是知音类型的好友。当你的知音好友从很远的地方专程来找你谈经论道,那将是人生一件最大快人心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世界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当别人的思想理论跟我们相左时,我们要想的是博采众长,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异己。可见孔夫子虽然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但是他是希望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现状的。”
看着自己周围一群群人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知道自己的观点又跟别人相左了。唉!罢了,罢了!就当他们是赞扬我吧。
然后我又为自己的观点来了个加注:“但是人非圣贤,孔夫子也不是群都是对的。比如他说过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属于愚孝了。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其志,无改其行,就有点过了。如果你的父亲是地痞流氓,难道还要去接父亲的班欺男霸女去不成?”
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了阵阵掌声“讲得好!”,我不自觉的回头,吓了一大跳。朱元璋不知几时站在了门口,想想刚才自己的长篇大论,多半已经被他听去了,我连忙低下头伸了伸舌头。
朱元璋微笑着大摇大摆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郭宁莲。
朱元璋走到我跟前,看着我赞赏的说:“惠儿的见解的确新颖、与众不同,而且都说的很有道理啊!”完了宠溺的拍拍我的脑袋。然后他转身对着她所谓的儿子们说道:“古人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贵在明辨是非,即使是圣人,我们也要用一双慧眼去看待他。书!是必须要读的,但是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就像你们的惠姨,倘若你不读它,从何来辨别它。所以你们要读众家言,尤其是多都孙子兵法,以后上了战场一定会有你们实践的地方。”
“现如今,元朝廷政府腐败,百姓们正忍受倒悬之苦。我们在座几乎每一个人,包括我都是从苦难之中爬出来的,经历了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劫难。我们都懂得自己家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活活饿死在自己身边时,自己但是得痛苦。现如今处于苦难之中的人民需要你们去救助,所以你们将来都是要上战场为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以为天下苍生谋福,为黎民百姓谋利益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男子汉就应该驰骋于将场上,建功立业留名青史……”
朱元璋简直就是一个中国版的拿破仑,他这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讲以情入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之以利。使得在座的那些本来就是热血年纪的男子汉无一不摩拳擦掌,准备着去战场上去立下一番功劳,在将来的丹青世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这就是政治啊!正活生生发生在我的眼前。前世的时候,历史课上老师就讲过:古代尤其是战乱年代许多帝王将军都喜欢收义子。《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兵。”俗语也说,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在战场上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儿子,但是一个人的生育能力是有限的,还不是所有的儿子都能够骁勇善战。再者那个亲生父母愿意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往九死一生的战场。这时候——义子就成了解决所有问题讫点。
战乱年代,许多人都会死于饥荒与战争。这时候的孤儿也是很多的,在战乱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这些孤儿本身就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毅力,自身条件已经是非常好的。然后义父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所以日后这些被收留的孤儿们一定会死心塌地的为自己的义父卖命。所以说收养养子,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朱元璋几乎可以说是历史上收养义子最多的人,他自己到底存有多少的心思,无人猜测。但是我知道他收养义子的最初想法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他自己本身就是孤儿,有过同样的经历。当他看到同样“当年的自己”时一定会触景伤情,然后想到了,将这些孩子收养为义子。但是马秀英不一样,她的根植于内心的善良,她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的出来,她是将那些孩子真心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的。
郭宁莲在一边连着叫好,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可是花木兰附身,穆桂英再现:“看着这一屋子的儿子,将来要是战事紧急,将军带着自己的一群儿子们一起杀向敌军,可谓是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军啊!”
“说得好!以后你们一定要勤于操练,我好早日见到我的虎狼之师,哈哈哈!”朱元璋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一时煽情,可以成就他将来的霸王之业。
朱文正年纪最长,又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最先站出来抱拳说道:“请父亲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在战场立功扬名。”
随后所有的人都附和着朱文正。朱元璋环视一周,哈哈大笑,心情颇为不错:“书就读到此吧!下午出去射箭,箭法好的,我重重有赏。”
所有的人都开始展臂欢呼。我用乞求的眼神看着马秀英,她和张氏一直都不喜欢我去什么并马场。果不其然,她故意连看都不看我一眼,表示:想跟着出去,没门!
好吧!没门就没门,我还是找找窗户吧:“姐夫!宁莲姐姐下午也一起去射箭吗?”我可是使了浑身解数,以最最淑女的声音拽着朱元璋的胳膊小声撒娇的。
朱元璋宠溺的看了我一眼:“怎么?在你姐姐那里没通过啊!看来你最近的表现很不如她的愿望。”然后有点尴尬地望向了马秀英:“嗯,那个,你就不用对惠儿要求那么严格了,元帅的女儿不一定的像平常价的女儿,什么针织女红啊!什么洗衣做饭啊的。咱们差不多就好了,以后也用不到她去亲手缝衣服的。”
马秀英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平时管的那么严都这个样子,要是不管了,由着她的性子来,还不得那把大刀出去当什么大侠了。以后呢,你要玩我也不管着,但是我说的你必须做到了,否则我就去告诉爹和娘去。”
“遵命!朱夫人,以后您说往东我坚决不往西,您的命令我会拿来当圣旨听得。放心吧,只要你不去打小报告嘿嘿嘿!”一听到马秀英还我自由身,马屁立马拍上。
看到我的小人样子,郭宁莲笑的浑身颤抖:“我真不敢想像,我们惠丫头要是接到了圣旨是个什么样子。哈哈哈!你们大家说说她能接到什么样的圣旨呢?嗯~?大概是选中秀女,要去当妃子娘娘了吧!哈哈哈!”
郭宁莲的一席话说完,下面哄堂大笑。平时跟大家玩笑惯了,年纪差的不是很多,但是有仗着是长辈经常打压他们,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嘲笑我了,他们这帮人就死命的笑。
“笑死人了,本小姐我不偿命的!哼!”
突然一转身,和朱元璋四目相对,他只是微笑得看着我,那眼神带有一丝玩味的欣赏。我的心头突然一紧,赶紧低着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