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诗‘惊’ ...
-
帝王后宫的嫔妃们,二十八那日可回各自家中省亲,二十九晚上回宫,三十晚上,帝王宫中不夜天。宫中所有女眷陪帝王在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夜守岁,乃是明月国建朝以来的规矩。
皇宫里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迎门神,明月国沿袭前朝,除夕夜要辉煌明烛、宫灯烈火、驱傩除妖、王臣御筵、官弦歌舞、设宴饮酒等。
尤其是在除夕守岁,燃檀香篝火,大摆酒宴,极尽豪华奢侈。据说先皇在位时,每当除夕夜,在皇宫用沉香、檀木架篝火,常常一夜就要烧去这种珍贵的木料二百多车,燃烧时火焰冲天,高达十余丈,香闻数十里。
去年先皇大行,宫中连烟花炮仗都没放成。大家都是初次进宫过年,妃子宫女们无不巴望着今年的热闹。
按制,宫灯烈火应在皇上的寝殿进行。早早地,大伙聚集在皇上的宜春殿。
宜春殿位于整个后宫的中心,为二进院落。正门南向,名宜春门。前院正殿即宜春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五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后院正殿五间,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三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一座。
正殿内,中为女子浓妆艳抹,燕语莺声,无比喜庆,唯独凝露宫承恩苑里的常婕妤,顶着大肚子,直打哈欠,还没到燃檀香篝火的时候,便已百无聊赖,预产期就在正月初十前后,摸着硕大的肚子,起坐真不方便。
皇后见她一脸疲惫,便奏请皇上恩准了许她先回去歇着。常婕妤倒硬是不走,非要跟大伙守岁不可。
倾城也想回去,但是没有恰当的理由,只好在那里呆着。还是只有那个张美人最惹皇上欢心,一晚上和齐宝林又唱又跳,引得圣上连连叫好。
天渐渐黑了下来。皇上命人在正殿前点燃了那一堆价值连城的沉香檀木篝火。
刹那间皇宫上空火树银花不夜天。
接着,太常领属官乐吏并护童侲子千人入内宫,于寝殿前进傩舞,刹那间,燃巨烛,燎沉檀,皇宫荧煌如昼。
各宫妃嫔们都是无比兴奋,除去倾城冷眼观望外,那个柳皇后似乎眉宇间有一丝隐忧。
边观看焰火,边欣赏歌舞,皇上业已微醉,命道,“有诗无酒可以,有酒岂能无诗?诸位爱卿何不应景作诗奉和。做得好者,看赏!”于是,有内侍监将纸和笔摆到众位妃嫔面前。
这些个女子,都是出自书香门第,打小就咬文嚼字,做些应景诗歌自是不在话下。但见诸位女子颦眉凝神开始思考,不多一会,便纷纷挥毫而就。却只有那打小便被卖入教坊学习歌舞的张美人犯了难。
接着太监收集起来,拿给皇上看,皇上细细评阅,稍后便一一点评。
“林柔妃一首七律,合辙和韵,尤其‘宫阙星河抵佛树,殿庭灯烛上薰天。弹琴奏即梅风入,对局深沟柏雨传。’两联甚是工整。看赏!”新皇兴趣盎然地评着。
太监将托盘装着的一对玲珑玉镯子送到林柔妃面前,柔妃欢喜谢恩。
“周兰妃,的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极其形象生动,看赏!”太监将托盘递上来,是一块无比珍贵的端砚。
“齐宝林,一首五律,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将守岁描写的活灵活现,看赏!”
读到倾城的那首诗,皇上眉头锁紧了:“……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看来常宝林心怀忧愤,似是无限幽怨啊?如此良辰美景,宝林有何腹诽?”
倾城一听坏了,又要惹祸!起身走到中间跪下,低头答道:“奴婢出身贫苦,如今来到繁华的皇宫,不觉就想起了之前所过的穷苦日子,忆苦思甜,自然心中有些凄然,请皇上责罚!”
“皇上,窃以为,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似乎在诅咒我们明月国呢?”张美人冷冷一笑。
“张美人没写出什么诗词,倒是会品诗了!妾身倒是觉得此首诗常宝林居安思危,不忘出身,倒没什么诅咒国家之说,周姐姐,您素有宫中第一才女之称,何不评评这首诗?”常玉儿不咸不淡地将话题抛给了周兰妃。
“如此甚好,兰妃何不当场点评一番!“皇上亲自点卯。
周兰妃被这么一点,面上一红,又不好意思回绝,便站起身,朝着倾城点了一下头,略作沉吟,“皇上抬举臣妾了。妾身才疏学浅,在这里也只好妄谈了,说得不对,望常妹妹不要介意!”
“周姐姐但说无妨,妹妹本是个不会隐瞒内心的人,所发感慨也是心中一时之念。”倾城低着头,在一旁的翡翠早吓得不行,生怕出什么漏子,这个小姐,就不会说些违心的好话,虽然自己不懂诗词,可听得出她写的不是什么好句子。
“妾身觉得此诗写得尤其大气,不似女子之手,通体意境辽阔,起句“乾坤”从空间上拉开了距离,“岁月”从时间上推进了纵深;“末路”写的是人世的极境,“穷边”写的是地域的绝地。“命随年欲尽”,伸手便触摸到年节与自己生命的终点,抒发了常通有的感慨——生命无常,“身与世俱忘”,人在这个世上,太渺小,茫茫然无法把握住此生此世的讯息,“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妾身揣测,结句该是常妹妹回想起彼时在父母身边守岁的情景,如今在宫中,知道合家欢聚共饮屠苏酒的往事再也不会再现了……”周兰妃吐气如兰,将这首诗解释的明明白白。
“妹妹果然不愧宫中最有才华的女子!这番评论,加上常妹妹的诗词,乃花开并蒂,一对奇葩呢!”皇后抚掌大悦。
一旁的皇上也被说得脸上柔和了不少,“诗写的不切情景,评得倒是万般精彩,如此,常宝林,朕倒要赏你了?”皇上斜睨着倾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未等倾城说话,皇后倒开腔了:”皇上该赏,两个都要赏!臣妾觉得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慨比那些以为奉承的歌功颂德的诗词强多了!“
“难得你俩哄皇后开心,如此,两个都赏!”皇上深情地朝皇后点了点头。
一场虚惊化险为夷,皇上顿了一下,拿出皇后的诗作,便看,便无比动情地说:“皇后,朕又了你,不对,硬是明月国有了你,真是一大幸事。”
皇上何不大声读出来呢,让众姐妹一同感受一下皇后的风采!”常婕妤提议。
皇上便两声念了出来,“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长安客有终身住,百感心同一夜生。尘世华年喧梦蚁,朱门歌舞到侯鲭。谁知冷屋灯檠畔,游子凄然坐到明。”
尘世华年喧梦蚁,朱门歌舞到侯鲭。——倾城惊叹,如此德才兼备,柳皇后不愧为中宫之主,尽管她爹害死了自己的爹,但是,平心而论,这首诗,将其位高不忘江湖之忧的贤德表露无遗,扪心自问,即便忠王夺位成功,自己做了皇后,真的不敢跟她相比啊!
正暗自惭愧,柳皇后平和温厚的声音飘进耳朵里,“太平盛世,妾身有幸同皇上共享繁华除夕,可是民间百姓,有几家团圆几家乐?一车沉檀木,万户口中食。皇上,臣妾在这除夕之夜扫了您的兴致,您责罚臣妾吧!”
柳皇后起身离座超皇上盈盈下摆。
一车沉檀木,万户口中食。——柳烟凝,就冲你这句话,倾城为你折服。
皇上深有感触:“皇后忧国忧民怎可责罚?担忧不无道理,如此奢华的守岁,确实与我们明月国根基未稳,国库空缺不相符啊,古来万事成于简败于奢,……既如此,明年的除夕守岁,就去了这燎沉檀的奢华习俗去了吧,俗话说,勤俭持家,用到治国一个道理啊!”
众女察言观色,无不交口称赞:“皇上圣明,皇后圣明!”
一直在观望,对诗词不很精工的林柔妃此刻起身,走到正中间的红毯上,屈膝行礼:“皇后的用心如此良苦,真乃是我们这些做妹妹的楷模,妾身虽然愚钝,但恳请皇上传旨,将皇后的诗作拿去超些十遍,赏给我,门各个宫中的姐妹挂在中堂,时时警醒,万不可奢侈浪费忘了本啊!”
林柔妃这一番及时总结,合情合理,皇上点头,“好吧,爱妃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吧,希望你们能团结在皇后身边,依皇后马首是瞻。”
接着又点评了其他几个女子的诗句,都有亮点,一一封赏,再煮酒,再添菜。
这会子,常婕妤体力不支了,皇后命人将她扶了回去。
夜已三更。宜春殿里歌舞盎然,大有闹腾一夜的势头。
张美人提议,放鞭炮焰火助兴,大家纷纷应和。
“放烟花倒是可以,鞭炮就免了吧,一来西边那些太妃们年纪大了,深夜这么一响,必会受惊扰,二来常婕妤大月份就要临盆,她刚回去歇着了,咱么这么一闹腾还不惊了她的胎气?”皇后想得周到。
惊了胎气?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然有人暗暗记下心来。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在民间放鞭炮有固定日期,腊八放一次,大年三十放一次,正月初一放一次。皇宫里放鞭炮没有固定日期,从腊月二十四那天开始,一直到春节后的正月十七,每天都放鞭炮。燃放地点一般都在乾清宫正殿前面那片空地上,白天放鞭炮,晚上放烟火,白天噼里啪啦,晚上火树银花,热闹之极。只是燃放地点有规定,除了宜春宫,别的宫殿是不能随意燃放的,一是怕鞭炮声使那些已经怀孕的妃子受到惊吓,二是怕引起火灾。另外妃子们也不能随意观看焰火,只有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她们才可以自由地聚集到宜春殿前尽情观赏,无需奉旨。
自然都有例外,要是皇上格外宠哪个宫中的主子,她爱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都可以。
看完烟火,已经鸡鸣一遍。
皇上已喝的酩挺大醉,林柔妃和皇后也有了几分醉意。
宫女告退,柔妃和张美人同路,林柔妃故意走在张美人身边:“妹妹要是想放鞭炮,姐姐那里倒存着些去年您赏赐的烟花爆竹,搬家时扔了可惜,便一起带进宫中了,跟我去拿了回去放吧。”
不由分说,牵着张美人之手进了自己的凝露宫。这些日子,自来熟的林柔妃又送胭脂香粉,又送金钗玉镯的,早已和张美人打成一片。
侲子(zhènzǐ),又叫侲僮,即男巫,为进行祭祀活动的一类执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