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出生 ...

  •   大钺天下,共十三州,分五十六郡,下辖数百个县。
      南塘郡郊,一女婢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身怀六甲的夫人,因不放心上了年纪的嬷嬷,便时不时分神去看,这一看正对上老嬷嬷锐利的目光。
      “你老看我作甚,看着点儿夫人。”
      老嬷嬷虎着脸,吓得小丫鬟脖子一缩,立马扭过头去。
      小丫鬟名唤喜荣,因夫人先前的丫鬟嫁出府了,身边缺人伺候,看她平日做事踏实认真,便提拔她当了贴身丫鬟。
      紧随三人的是府上两个武艺最好的护院,他们得了老爷吩咐,全程寸步不离地守着夫人。
      卢氏找了块阴凉地儿,说道:“咱们歇会儿吧。”
      喜荣在大石头上铺了一方软垫,隔绝石头上的湿气。
      老爷虽然公务繁忙,但关心起夫人来那可是一丝不落,出门时再三交代她照顾好夫人,不似寻常男子粗枝大叶。
      卢氏扶着腰坐下,看着于嬷嬷,忍不住笑话道:“我说什么来着,让您别跟,您偏不听。”
      于嬷嬷也找了地方坐下:“老奴这也是担心您和小姐。”
      傅家上下一致默认,他们家夫人这次怀的是位小姐。
      “嬷嬷就是爱操心,这不有喜荣陪着嘛。”
      喜荣递上茶水给夫人饮下,便规规矩矩打起扇来。初秋尚带着暑气,她家夫人又怀着孕,总比旁人觉得热。
      “小丫头片子,机灵归机灵,到底经历的事儿少。”
      于嬷嬷捶着腿,佯怒地看着喜荣:“她一毛没长齐的女娃,遇到妇人生产的大事儿准没个主意,真要让人放心,还得是大人陪着您。”
      卢氏抬袖掩嘴笑了:“我这都生了四个孩子了,心里有数着呢。”
      她说完摸了摸肚皮:“况且这孩子,安静得很。”
      傅夫人卢氏,闺名小潋,生于书香世家,样貌平平,中等身段,与林州刺史傅长风青梅竹马,十八岁即嫁入傅家,膝下四个儿子,最大的都开始议亲了,不想年初又诊出了喜脉。
      傅家原是商户出身,祖籍雍州,战乱时逃亡到了蜀山一带。大钺朝建立之后,祖辈中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走上仕途。家族兴旺,同气连枝。要说唯一不尽人意之处,就是这上数好几代,竟无一女儿出生。
      傅家曾祖母倒有幸得一女,却被妾室暗害夭折。坊间便起了流言,说傅家定是缺德事儿做多了,生了个女儿都留不住。曾祖老爷听后大怒,定家规,凡傅氏子孙,均不得纳妾。
      卢家和傅家只隔了一条街,但结交一直不深。书香世家瞧不起商户一身铜臭,商户瞧不起书呆子穷清高。直到了傅长风这辈儿,才打破尴尬局面,缔结姻亲。
      傅长风所处一脉为族中正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买官入仕,而他发奋苦读,一举夺下探花,可谓光耀门楣,前途无量。
      落魄的书香门第,远不如蒸蒸日上的傅家,没承想傅长风竟要求娶卢氏为妻,这属实遭到了族中不少人反对。
      最终拍案定板的是当时还在世的傅家曾祖母。
      依傅家曾祖母来看,卢氏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而傅家的人,光有满肚子生意经,附庸风雅都不会,阳盛阴衰一门子男人,有什么可挑的。于是八抬大轿吹吹打打,给人迎进门了,这位曾祖母才安然长辞。
      如今,傅家的人不由得称赞老祖母眼光独到。因为卢氏这一胎,来看过的都说是个女儿。
      傅家儿子多了,也就不稀罕了,就盼着能有个女儿,力破流言,扬眉吐气。真要生个女儿,那可是族中同庆的大喜事。
      卢氏平素是个低调的,对此并不在意,可架不住外面的风言风语传到了内宅。
      她二月里确诊有孕,市井中人竟斗胆戏称她老蚌怀珠,更有甚者拿她生男生女一事打赌。
      她气不过,找了丈夫理论,傅大人听完却是一笑置之,道:“于万众瞩目中降生,实乃一大机遇,何需动怒。”
      行,她不动怒,那她出来散散心,让耳根清静清静总行吧。
      前几日传闻南塘郡妙清庵的菩萨灵验,卢氏以前也不信佛,自打怀了这一个,才喜欢上了烧香拜佛之事,便派人打听到了这边,亲自过来上香。
      南塘郡隶属于林州,林州位于蜀山一带。蜀地偏僻,交通闭塞,历来穷困。这里称得上名门贵族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全仰仗刺史大人励精图治。
      林州刺史傅长风,生在林州,长在林州,年仅二十便得中进士,还差点儿被人榜下捉婿。他本可在朝为官,青云直上,却自请回乡任职,之后便迎娶了卢氏为妻。
      傅长风起初只是一个小小郡守,后被圣上提拔为刺史。其在任期间,民风开化,兴修水利,广通贸易。如今林州百姓安居乐业,对其赞誉颇高,卢氏与有荣焉。
      几人歇息够了,于嬷嬷扶着卢氏起身。
      “夫人别怪我多嘴,您这眼看还有一月就要临盆,跑这大老远的,能不叫人担心吗?”
      她家夫人也是上了岁数的妇人了,这女子生产本就是一脚踏入鬼门关,他们来得匆忙,稳婆都在城里,这万一提前发动了,在人生地不熟的郊外,他们上哪儿找人。
      “好好好,是我考虑不周。”卢氏赔笑道。
      不远处迎面走来一人,背着竹篓,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僧衣,头戴一顶僧帽,手里捏着一串黑红色的佛珠,看装束像一位女尼,可能是妙清庵里的。
      卢氏带着几人礼让地退到路边。
      双方错身之际,老尼忽唤道:“施主留步。”
      卢氏转身相迎。
      老尼手持菩提珠置于胸前,颔首施礼:“阿弥陀佛。”
      卢氏还礼。
      “师太有何贵干?”
      “贫尼法号尽一。”
      她上来便自报家门。
      卢氏有些吃惊,大钺朝谁人不知,尽一师太乃得道神尼,只她云游四海,居无定所,鲜有人知其庐山真面目。
      卢氏祖父曾有幸见过一面,说是这位师太左边眉角有颗黄豆大小的红痣,右手天生多长了一根小指。
      她不着痕迹地将人打量了一番,见果然如此,忙再行一礼。
      “素闻师太广游天下,普度众生,好比现世的活菩萨,今日得见,卢氏失礼了。”
      “不敢当。”
      尽一师太的目光落在卢氏的肚子上,眉心微皱。
      她刚刚走来,只当谁家家眷到此游玩歇息,是以未曾留意这怀孕妇人,擦肩而过时,却莫名被这妇人扰了心神。
      看来,这个孩子与佛门有缘。
      尽一师太双手合十,说道:“善哉善哉,此女不凡。”
      卢氏闻言大喜,原来她怀的果真是个女儿。
      “但贫尼有些话,想请施主单独一叙。”
      尽一师太说完,便径自向前走去,她步态从容,似乎料定了卢氏一定会跟上。
      卢氏心一悬,不由捏紧了手中绣帕。
      难不成腹中胎儿有何不妥?
      于嬷嬷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过去。
      卢氏与尽一师太并肩前行,后面仆人远远跟着。
      “师太若是看出什么,不妨直言。”
      尽一师太便说道:“施主家中应是男子居多吧?”
      卢氏恭敬称是。
      “生活在这样的家族里,操心的事要少很多。”
      尽一师太似在问她,又似在自言自语。卢氏不知如何作答,只能默默点头。
      “百年难得一遇的女婴降生,必定备受期待,这以后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尽一师太说完这句,便停下脚步。
      “但施主应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卢氏有些不解:“恕晚辈愚昧,师太这是何意?”
      尽一师太直言不讳道:“傅夫人,令爱出生之后,请让她入佛门修行。”
      乍然听到这话,卢氏又惊又气,惊的是她未曾表明身份对方已然知晓,气的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还要亲手送入空门?
      她正要开口质问,尽一师太便作出解释。
      “贫尼并非有意拆散夫人美满家庭,只是此女若一直生长在傅家,恐家人对其宠爱太盛,她往后行事会随心所欲,罔顾法纲与人命。所谓天理循环,害人终会害己。”
      “荒谬!”
      任凭卢氏再好的修养,也受不了别人当面诋毁和诅咒她的女儿,即便对方是德高望重的尽一师太也不行。
      她生于书香门第,家中长辈俱是慈善温和之人,闺中所交也个个谦逊柔婉,是以学不来泼妇骂街之态,唯有指着尽一师太,怒斥道:“枉我对师太敬重有加,您如何能对一个未出世的婴儿妄加判断,若再胡说八道,休怪我叫人捉你见官。”
      “出家人不打诳语。”尽一师太不蔓不枝接着道,“令爱的命数皆非你我能定,贫尼今日所言,已是泄漏天机,却句句肺腑……”
      “够了。”卢氏怒目圆睁,厉声打断,“我的女儿我自会用心教导,就不劳师太费心了!”
      闻听此言,尽一师太将手中权杖用力杵在地上,周身的气势瞬间变了。
      卢氏恍如一头扎进罗刹古寺,风雨欲来,唯见宝相森严,一股无形的压制笼罩全身,令她动弹不得。
      “夫人可敢与贫尼做一个约定?”
      “他日令爱四岁生辰,必有朝中人携圣旨驾临。届时傅大人官拜左相,进京任职。若此事成真,贫尼恳请夫人忍痛割爱,容我带她入庙修行。”
      “混账,简直混账——”
      卢氏再不顾什么尊卑礼法,她浑身颤栗,明明想要破口大骂,却愣是发不出一点儿声音。
      于嬷嬷等人察觉气氛不对,匆匆赶来扶住她。
      待卢氏回过神来,尽一师太早已不见踪影,唯有一道声音在她耳畔久久徘徊。
      “傅夫人,请谨记今日之约。”
      卢氏气得头脑发昏,微侧着身子,对众人冷冷说道:“遇见师太之事,回去了谁也不准提。”
      好歹是刺史夫人,一番话,语气笃定,不怒自威。
      众人哪敢不从,齐声答道:“是。”
      卢氏自回城之后就神色恹恹,食欲不振。如此又过了一月,直到这天早上,她潦草喝完一碗红枣银耳羹,身上便发动了。
      于嬷嬷和喜荣时刻准备着,稳婆大夫也找好了,一切有条不紊。
      卢氏娘家嫂子姓齐,接了请柬准备出门赴秋日宴,得知消息后直接改道去了傅府。
      她以为卢氏年纪大了,生产会不容易,忧心忡忡地来到傅府,前脚跨进庭院后脚还没落下,便听到一阵嘹亮的啼哭。
      齐氏迷惑不解,问道通知她的傅府丫鬟:“不是说才发动吗?”
      小丫鬟迷迷瞪瞪地点头:“是呀。”
      “可喜可贺是位千金!”稳婆高兴地大喊。
      她是当地人,傅家前面几位公子也是她接生的,知道傅家好几代没出过一个女婴了,上赶着说吉利话,讨个好彩头。
      卢氏的两位妯娌坐在前厅,得了信儿,立马领着各自的仆从一左一右出了大门,兵分两路去给街坊邻里发红鸡蛋。瞧着那高兴样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是她们俩的呢。
      傅长风拿红封打发了稳婆,抱着软乎乎的小女儿爱不释手。
      齐氏一儿一女,但这不妨她一见小娃娃就喜欢,也讨过来抱了抱。
      她这边还没抱热乎,卢氏安顿好就急忙要看女儿。
      女婴一张脸皱巴巴的,卢氏作为亲娘,也不得不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丑。
      前面几个小子虽然生下来也丑,可也不至于长得这么难看呀,别不是继承了他们夫妻俩的其貌不扬吧,万一长大还是丑,怕是不好找婆家。
      齐氏没想到卢氏已经操心起了女儿的婚事,她想得比较近一点:“给起名了吗?”
      卢氏摇头:“还没呢。”
      之前不知是男是女,就想着等生下来了再取。
      傅长风捋了捋青须。
      女孩儿的名字可得好好想想,不能跟男孩儿一样英气,也不能取个什么花呀月呀娇娇柔柔的,太俗了。
      他思虑半晌,方说道:“‘安‘字如何?”
      卢氏问道:“何意?“
      傅长风怜爱地看着女儿。
      “意,国泰民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