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一封信 ...
-
今天是回到初塘镇的第五十二天,雁书依旧不太习惯这里的生活。
洪石村离镇中心十四公里,他每天要蹬着爷爷留下来的那台比自己年纪还大四轮的破自行车,天没亮就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摸黑去初塘一中上学。等到了学校门口,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轻薄的晨曦撒在俊朗的少年身上,鬓间汗珠闪着光。
现代城市发展太快,洪石村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的影子,大多数小孩都是父母出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初塘一中是整个镇上唯一一所高中,每天下午五点放学后熙熙攘攘的笑声传遍小镇,学校门口只有二十平方不到的小卖部人头窜涌,空气里满是劣质的辣条香气和干脆面的甜腻味道。
雁书双腿修长,半坐在车座上,脚掂着地,手上拿着一根五毛钱的老冰棍慢慢舔舐着,面无表情地在小卖部对面的槐树下坐了将近半个小时。少年的白色短衫在树荫斑驳下落了星星点点的泛光花纹,融化的冰水给他略为干燥的唇添了一丝温润,本就清朗俊秀的眉眼又多了几番贴近人意的柔和,惹得不少女生频频望来。
“雁书!!”身后传来一声咋咋乎乎的大喊,晒得黝黑的男生朝他跑来,牙齿白得发亮,“回家吗?一起啊!”
雁书抬眼看向曾帆后头勾肩搭背的几个同学,幅度微小地摇了摇头:“你跟他们回去吧,我还有事。”
曾帆显然习惯了他的拒绝,也没露出什么遗憾神色,大大咧咧地与雁书告别后,和他那群朋友迎着夕阳离开了。
五月的风挟裹着蝉鸣,雁书垂着眼,从裤兜里掏出一截卷纸上扯下来的纸巾,慢吞吞地擦好嘴巴,把手指一根根擦干净,尔后将干瘪的小木棒包进纸巾里,拿出投篮的姿势完美将垃圾丢进了不远处杂草丛生的垃圾堆里——虽然这露天的垃圾堆放处但凡是个人都能投中。
为什么不设个垃圾桶呢,他这样想着,脑海中忽然闪过一段场景,是他在热气蒸腾的篮球之夜比赛上那个漂亮的三分球,为他们班级夺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时候他还在滨市省实验读高二,梦想着能去隔壁首都上大学,不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生活却已天翻地覆,以前的一切犹如一场大梦,梦醒来高楼坍塌,唯留残垣断瓦。
少年深吸一口气,蹬着吱呀作响的脚踏板去了趟镇上的修车行。
“你这链条都锈掉渣了,抹油也不管用咯,给你换条新的。”修车的师傅拿着扳手敲了敲仿佛下一秒就会散架的自行车车轮,他从一辆小轿车底下蓬头垢面地钻出来,雁书鼻腔被浓重的机油味占据。
雁书神情淡淡地看着师傅:“多少钱?”
师傅比了个手势。
雁书不说话了。他不善于表露情绪,无论是喜是悲,他都习惯于在心里默默消化,外人看来便是一副冰山脸,可他生来又是柔和的五官,眼角略为下垂,看上去总带着些许悲伤,借用前同桌的话来说,就是“惹人怜爱的忧郁美少年”。
师傅也不知道哪根弦被触动了,又变了个手势:“打八折。”
他这才盯着那空荡荡的后座,勾了勾唇角:“顺便装个尾架后篮,谢谢。”
师傅是个闲不住嘴的人,一边换链条一边跟他搭话:“小帅哥哪里人哦,不是我们镇上的吧?以前没见过你。嗨呀,这小破旮沓地也没几个后生仔,像你这种帅得跟个明星一样的,是我见到过的第二个。”说罢停下手头的活,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个“二”。
雁书沉默着听了半天,站在台式落地扇旁边,任由开到五档的劲风把短衫吹得哗哗响,末了回了一句:“滨市。”
“滨市好啊,北方国际大都市,我这辈子还没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哩。你是来乡下探亲的吧,我们这山卡拉是不是很不方便?城里人住惯了高楼别墅,来这就是渡劫。”
雁书对滨市生活也没有多少留念,他只是舍不得在那里的回忆,有父母,有朋友,那儿的夜晚和洪石村是两种极端,灯火通明,夜空如昼,软红香土。
“还好。”他回想了一下在这近两个月的生活,周一至周五蹬着自行车起早贪黑上学,傍晚放学去替人送快递,到了周末就帮爷爷去田里收菜拿去镇上卖。他不敢太晚回家,自行车的车头有个上了年纪的照明灯,忽明忽暗,保不齐哪天天色一黑他就只能当瞎子走泥路,万一再遇上个野猪蟒蛇就能光荣进医院。
只要再过一年……明年的六月等他考上大学,就会离开这里,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回来了吧,或许是回到滨市,或许是去首都,总之绝不会待在这个不属于他的地方。
雁书从修车行出来的时候,天色比之前暗了不少,梅红夹杂着浮金,描摹着云的轮廓。他照常去了躺初塘镇快递站,今日要送的快递只有五件,每户人家距离也不远。平时快递多的时候,雁书就骑公家的小三轮去派送快递,送完后再回到快递站换回自行车回家。有时快递不多,一来一去太麻烦,于是他今天便在自行车上装个后篮,送完快递就可以直接回村里。
结算好昨日的工钱,将这些快递放在自行车新装好的后篮里,雁书正准备离开,忽然被负责人叫住。
“诶那个,小雁,这还有一个,”负责人从铺着灰的快递架上取下一样东西塞到他怀里,“麻烦你了哈,明天记得来结工资,这份东西工资单独给。”
这是一封崭新的信,哑粉纸的信封摸起来手感很好。
雁书借着白炽灯的光看清了上面的字。
金安市初塘镇洪石村,冉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