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9回 ...
-
在这晨钟暮鼓的山下古刹,闻喜雨度过了最后一个清净之夜,终于第二日清晨,于家一行人便迎着鲜红的朝阳,沐浴着晨露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归途。
晌午时分,于府的管家、婆子早早就侯在了门口,大开了中门,将于大太太一行人的车架迎进了府。
一进了内院,于大太太首先就领着闻喜雨姐弟直奔老太太的寿安堂,跟于老太太细细禀告了这几日在灵泉寺的安排,可话还没说完,便听婆子来禀告说大姑太太来了,车马都已进了府了。
闻喜雨想起魏嬷嬷曾说的,于老太太膝下一共儿子一女,其中只有于大老爷是于老太太所出,而如今外放为官的于二老爷和嫁去永恩伯府的于大姑太太却是与老太爷的两任姨娘所出,于大姑太太与于大夫人又历来有些龃龉,而看刚刚于老太太和大太太惊讶的脸色,看来两人对于于大姑太太的突然到访并不知情。这就有点意思了,古代人略有些规矩的人家串门前不是要先递帖子的么,这位姑太太就这么冒冒失失地突然回娘家究竟又为的什么事呢?
不消片刻,只见一个遍身罗绮的贵妇人走进了屋内,满头青丝绾了一个厚重的堕马髻,发间光是金钗便插了三四根,更别提满身的首饰了。看到她的第一眼,闻喜雨脑子里只有三个字“金灿灿”!
平心而论,于家的姑太太保养得极好,皮肤光滑少有皱纹,看着只有三十岁上下,只有眼角的些许细纹透露了岁月。只是她脸上带着傲气的神色,和紧抿着的薄唇给她添了几分市侩和凉薄。
于大姑太太给老太太行礼道安后,又支使着她身旁一个约莫十一二岁,长得眉清目秀的小姑娘给于老太太和于大太太见礼。
原本闻喜雨以为这个小姑娘是于大姑太太的女儿赵琪儿,可她立马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眼前的这个小姑娘虽然也穿着粉色的纱绸,可料子看着明显是穿旧了的样子,尤其是袖口和裙摆可看到磨损泛白的痕迹,而且这个小姑娘行礼时虽然已经努力做到冷静沉稳了,可仍然可以看出她的生涩拘谨。
还没等闻喜雨细想,于大姑太太坐到一旁的椅子上后,慢悠悠开了口:“母亲、大嫂,这是婉柔,二嫂娘家的侄女,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家里父母死的早,只剩她一个孤女,靠着大伯的接济,勉强饿不死罢了。”于大姑太太擦了擦若有似无的眼泪,“这不听说大嫂把娘家的两个孩子接来了,二嫂便想着一道把柔姐儿也接了来,孩子们在一起也好有个伴儿。诶,是叫雨姐儿、阳哥儿的么?哎呀,我这个表姑母还没见过俩孩子呢。”
冷不丁被点到名,闻喜雨无奈地带着闻浩阳起身行礼:“见过表姑母,正想给表姑母请安呢。”
于大姑太太一副刚发现姐弟两人的样子,欢喜地招了两人到身前,褪了手上的两个镯子一人一个地塞给了闻喜雨姐弟,口中啧啧称赞着:“到底是大嫂娘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进退有礼、气度不俗了,真应该让柔姐儿也好好跟雨姐儿学学。”说完,又拿话套着闻喜雨:“日后有婉柔姐姐来陪伴你,你再也不会孤单了,你欢喜不欢喜啊?”
这女人竟然拿自己一个小孩子作伐,闻喜雨心底有些厌恶,不过还是大大方方收她的见面礼,并在于大太太给自己解围前装憨道:“表姑母说错了,雨儿来了之后,上有老太太和姨母疼爱,下有三个表姐陪伴照顾,从来都没觉得孤单过呢。”反正自己现在是个8岁的小孩子,装傻再正常不过了。
看着姑太太微微僵住的脸,坐在上首的于大太太差点笑了,这雨丫头,往日看着就机灵,没想到真是个促狭的。不过这姑太太平日拿话刺刺自己也就算了,现在居然把心思用到小丫头身上,于大太太心里很不齿,可面上却一点不显:“哦?怎么二弟妹自己不告诉我,反而拐个弯儿托姑太太送了来?二弟妹和姑奶奶什么时候这么要好了,竟跟我这个大嫂这么生分。”
于大姑太太不仅没觉得尴尬,反而一副混不在意的样子:“大嫂可别多心,二嫂也是怕大嫂不乐意,她抹不开面儿才托我从中说项的。不过我早就说过她了,大嫂可不是这样小心眼子的人,咱们于府连雨姐儿和阳哥儿俩孩子都接来金娇玉贵地养着,怎么就容不下一个柔姐儿了。大嫂,你说是吧?”
于大太太作为嫡长媳,嫁来于家这么多年,与庶出的妯娌、小姑子之间免不了有些结怨,她平日也习惯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的日子了,只是雨姐儿和阳哥儿年纪还小,她怕这个刻薄的小姑子会再说出什么更伤人的话来,于是吩咐闻喜雨姐弟俩回院子里休息。
闻喜雨知道于大太太是为了自己姐弟好,不过她真的不介意这个姑太太说些什么,反而暗搓搓地有些八卦古代的内宅之争,不过长辈已经开口了,自己再好奇也只能“温婉贤淑”地领着弟弟乖乖回去。
见闻喜雨走远后,坐在上首一直一言未发装佛的老太太终于开了口:“雨姐儿和阳哥儿是我做主接来的,想不到老太太我这一个念头竟闹得家宅不宁,连你这个出嫁女也要跟着进来搅和,这是巴不得我早些入了土好分家呢!”
这话说得就重了,尤其是老太太说到后面声音也加了丝厉色,在古代一顶不孝的帽子压下来,谁都顶不住。即使是于大姑太太也吓得跪在老太太面前,连连说着不敢。
于老太太默不作声地任由她跪了会儿,才示意她起来,哼了一声,说道:“我知道你们什么意思,不就是怕我偏心,任由岚娘拿府里的钱贴了娘家吗?哼,笑话!实话告诉你,雨姐儿和阳哥儿这两个孩子在府里的一应花销可都是岚娘拿自己嫁妆养的,连我都不让贴一分钱。”说着,于老太太故意拿眼瞄着于大姑太太说道:“怎么,老儿媳妇没把抚恤金给你一并转交回来?还是说,这钱由你这位姑太太出了?”
豆大的汗珠从于大姑太太的额角渗了出来,一是不想把嫡母得罪狠了,二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养个小姐少爷花费得确实是个大数目,她没想到于大太太竟然是掏的自己的私房钱,这下就不好收场了。
依着二嫂那个小门小户的抠门性子,真钱肯定是不会出的,自己更不可能做这个冤大头了,于二太太打起了退堂鼓:“母亲勿怪,我不过一个出嫁女,于家财产、分家这样的事与我又没什么好处,我不过是听二嫂撺掇了,觉得婉柔这孩子可怜才想着把她带回来的,那我今儿就把她带回去,让二嫂拿主意。”
都以为这事儿就要这么过去了,可一直站在暗处,很没有存在感的温婉柔突然冲了出来,跪在了于老太太跟前,不由分说先磕了三个响头。再抬头时,原本白洁光滑的额头多了一篇刺目的红肿,而她清秀的小脸蛋已是满面泪痕,只听她细细柔柔的声音带着沙哑哭到:“求老太太垂怜,求老太太垂怜!我若是被送回去就没命了啊!大伯娘说我若是再回去便要把我送给她的外甥作妾,我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宁愿一头撞死,也绝不自甘下贱!”
于大姑太太也没想到那个娇娇弱弱的温婉柔居然能作出这么一出,觉得有些丢脸,又怕会惹得老太太不快,便想强拉了她带走。
温婉柔年纪虽小,此刻却摆出了拼命的架势,任于大姑太太怎么啦,她就是不走,于大姑太太也不好让丫鬟婆子在老太太面前上演一出全武行,因此一时间也奈何她不得。这边让温婉柔逮住了机会,又跪回到老太太面前,边磕头边哭诉:“求老太太垂怜吧,婉柔一辈子都记您的恩德,日后一定加倍报答您!”
于老太太自然不能任由她一直不要命地磕头,而且这么多年诚心礼佛,老太太心里确实有许多不忍,这事怎么说都与于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就算了为了自家的名声,于老太太都得答应。“唉,也是个可怜的孩子,那你便留下吧,就住老儿媳妇的院子里。”
得了于老太太的首肯,温婉柔惊喜地抬了头,又叩谢了于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恩德。于老太太让大太太同样分配一个嬷嬷和四个丫头伺候她。
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就是于家又多了一位婉柔表妹,而于大姑太太丢了面子、铩羽而归。
闻喜雨听完了魏嬷嬷打探来的小道消息,不禁对这位婉柔表妹生起了十二分的佩服,想不到一个看着弱柳扶风的小姑娘关键时刻居然能这样豁的出去,让自己的人生轨迹能够完全逆转、翻盘,这样的魄力放在古代实在有点可惜,要是搁现代,一准儿的女强人啊!
这样的小姑娘让闻喜雨十分好奇,今日可能不太方便了,明日定要去见见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