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挑战 ...
-
成功完成与“新希望”避难所的首次物资交换后,仓库内的气氛发生了微妙变化。凌霜注意到,杨宁工作时偶尔会轻声哼歌,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放松状态。甚至连可乐也表现出更加活泼的行为,有时会在仓库内小跑转圈,仿佛在表达某种狗类版本的满足感。
然而凌霜内心的警惕并未放松。她仔细研究从“新希望”获得的地图和信息,发现距离他们仓库约三十公里处标注了一个危险区域,旁边有手写的备注:“掠夺者活动区,危险”。
“看来我们不是唯一知道他们存在的,”凌霜指着地图上的标注对杨宁说,“如果‘新希望’知道这个掠夺者团体,那么对方很可能也知道‘新希望’的存在。”
杨宁的表情严肃起来:“你的意思是,我们与‘新希望’的接触可能间接暴露了我们自己?”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凌霜调出最近几天监控记录,“我注意到一些微小的异常——远处偶尔有反光,雪地上有无法解释的痕迹。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侦察活动。”
可乐似乎感知到谈话的严肃性,走到凌霜身边坐下,耳朵向前竖起,表现出高度警觉状态。
凌霜轻抚可乐的头部,继续说:“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措施,同时通过下一次通讯向‘新希望’询问这个掠夺者团体的详细信息。”
第二次无线电通讯安排在三天后。这次,“新希望”的医疗官林医生亲自参与对话。当凌霜问及掠夺者团体时,通讯那头出现了明显的停顿。
“我们本来打算在建立更多信任后再分享这个信息,”林医生最终回答,“‘铁腕’是他们的自称,大约有三十人左右,装备精良,有组织性。他们已经吞并了几个小型的幸存者团体。”
凌霜和杨宁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杨宁接过话筒问道:“他们的活动范围是否在扩大?”
“是的,”林医生声音沉重,“两周前,他们还在五十公里外。现在我们怀疑他们的前锋已经接近三十公里线。这也是我们急于寻求盟友的原因之一。”
通讯结束后,控制室内一片寂静。可乐不安地来回走动,时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你怎么看?”杨宁最终打破沉默。
凌霜调出仓库的防御系统图:“如果‘铁腕’确实有组织且装备精良,我们的防御可能不足以应对直接攻击。我们需要升级安全措施。”
接下来的日子,仓库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凌霜和杨宁全力投入到防御升级工作中:
首先,他们在外围增加了更多的运动传感器和隐蔽摄像头,扩大了监控范围。杨宁利用仓库内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简易的无人机侦察装置,虽然飞行时间有限,但可以探查周边五公里内的情况。
其次,凌霜重新设计了仓库的防御层次。最外层是隐蔽的预警系统,中间层是非致命性阻碍装置(如强化版的声波设备和冷冻泡沫喷射器),最内层则是致命性防御措施。
可乐在这些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价值。它似乎能直觉地感知到哪些区域最脆弱,经常会在特定位置驻足不前或发出警告性低吼。多次检查后,凌霜发现这些点确实是防御的薄弱环节。
“它比我们所有传感器加起来都有用,”杨宁在一次加固工作中感叹道,“就好像它能预知危险一样。”
凌霜没有回答,但内心同意这一评价。可乐的直觉已经多次被证明是准确的,她开始更加重视这只狗的反应。
寒潮第一百一十天,杨宁的无人机在西南方向约八公里处发现了可疑活动痕迹——不是普通的幸存者行进痕迹,而是有组织的侦察模式:几个点位的雪地被刻意平整,可能是观测点;还有一条几乎被新雪覆盖的车辙印。
“这不像普通幸存者的行为,”凌霜分析着传回的画面,“看起来像是专业侦察。”
杨宁点头:“如果‘铁腕’真的有军事背景的人,他们可能会采用标准的侦察程序。”
当天晚上,凌霜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暂时中止与“新希望”的无线电通讯,避免信号被追踪。她在最后一次通讯中设置了简单的密码,约定两周后再联系。
“我们需要完全隐身一段时间,”凌霜解释她的决定,“如果‘铁腕’确实在附近活动,任何信号传输都可能暴露我们的位置。”
杨宁支持这一决定,但提出一个建议:“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主动侦察?了解对方的实力和意图可能比完全隐藏更有价值。”
凌霜思考良久。主动侦察风险极大,但信息不对称可能是更大的风险。
“我们可以尝试,但必须极其谨慎,”她最终同意,“使用你最远程的无人机,只在能见度最佳时段进行短时间侦察。”
寒潮第一百一十五天,机会来了。持续两天的暴风雪后,天气罕见地放晴了几个小时。杨宁立即启动无人机,向西南方向进行侦察飞行。
四十七分钟后,无人机传回了令人不安的图像:在约六公里外的一个半埋式建筑群中,有明显的活动迹象。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发现了三辆经过改装的雪地车辆——这意味着“铁腕”具有机动能力。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杨宁面色凝重,“如果他们真的有雪地车辆,三十公里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凌霜仔细研究图像:“这个基地看起来是临时性的,可能是前进据点。如果他们确实在扩张,我们可能已经在他们的目标清单上。”
当天晚上,凌霜在日志中写下了详细的评估:
“确认存在有组织的威胁团体‘铁腕’,具备机动能力和军事化组织特征。其前进据点距离我们仅六公里,构成直接威胁。防御升级必须加速进行。
决定暂时进入完全静默状态,暂停一切外部接触。同时准备应急撤离方案,尽管在当前环境下撤离风险极高。
杨宁的合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值得信赖。可乐的预警能力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团队协作效率良好,但面临真正考验的时刻可能即将到来。”
写完日志后,凌霜发现可乐正用鼻子轻推她的腿。她低头看去,可乐嘴里叼着它的玩具——一只破旧的布偶兔子,这是它在仓库里最喜欢的玩具。
“你想玩吗,大家伙?”凌霜轻声问,感到一丝温暖。即使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可乐仍然保持着某种天真的本性。
可乐摇摇尾巴,把玩具放在凌霜脚边,然后后退几步,做出准备扑击的姿势。凌霜捡起玩具,轻轻扔向房间另一头。可乐兴奋地追过去,叼回玩具,重复这个游戏。
杨宁从工作区看到这一幕,微笑着说:“它知道我们需要放松。”
凌霜点头。也许可乐比他们更懂得在压力下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天,仓库内的气氛虽然紧张,但工作有条不紊。凌霜专注于防御工事,杨宁则改进了能源系统,确保在可能发生的围困中能够持久运行。
可乐则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部分安全员,部分心理治疗师。它时而警惕地巡视仓库各处的传感器,时而带来玩具要求游戏时间,帮助缓解紧张气氛。
寒潮第一百二十天凌晨,预警系统的低鸣惊醒了凌霜。她立即冲到控制室,发现可乐已经在那里,对着西南方向的监控屏幕发出警告性低吼。
屏幕上,几个热信号正在缓慢移动,距离仓库约三公里,直接朝着他们的方向而来。
“他们找到了我们,”凌霜轻声说,同时启动全仓库警报系统。
杨宁很快出现在控制室,睡眼惺忪但立即进入状态:“有多少?”
“四个,也许是五个热信号,”凌霜调出增强图像,“移动方式专业,交替掩护前进。这绝对是侦察队,不是普通幸存者。”
可乐持续低吼,毛髮竖立,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热信号。
凌霜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启动一级防御准备。但先不主动攻击,看看他们的意图。”
杨宁点头,开始检查各防御系统的状态。可乐最后看了一眼屏幕,然后突然转身向仓库东侧跑去,在途中停下来回头看向凌霜,明显是要她跟上。
凌霜和杨宁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跟上可乐。狗带领他们来到东侧墙边的一个储藏柜前,用爪子抓挠柜门。
“这里面是什么?”杨宁问。
凌霜打开柜门,里面是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可乐挤过去,用鼻子推动一个看起来普通的塑料箱。
凌霜拿出箱子打开,惊讶地发现里面是几个月前她存放的一些烟火信号装置——她原本计划在极端紧急情况下使用,后来几乎忘记了。
“你是说我们应该使用这些?”凌霜问可乐。
可乐发出短促的吠叫,尾巴快速摇摆。
杨宁思考片刻:“也许它是对的。如果我们在他们靠近前发射信号弹,可能足以警告他们我们已做好准备,避免直接冲突。”
凌霜权衡利弊。示警可能暴露更多信息,但也可能避□□血冲突。
“好,我们试试,”她最终决定,“但同时准备应对升级情况。”
十分钟后,一枚红色的信号弹升上黎明前的天空,在白雪覆盖的景观上投下诡异的光芒。通过远程监控,他们看到那几个热信号立即停止前进,然后迅速后撤。
信号弹的余晖逐渐消失,天空重新陷入黑暗。仓库周围恢复了寂静,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他们知道我们发现了他们,”杨宁总结道,“现在的问题是,这是会阻止他们,还是只会让他们准备更充分的攻击。”
凌霜看着监控屏幕上已经消失的热信号方向,表情坚定:“无论如何,我们已经送出了明确的信息:我们不是容易得手的目标。”
可乐安静地坐在两人中间,看看凌霜,又看看杨宁,最后发出一声轻微的咕噜声,仿佛在表达同意。
第一轮试探结束了,但每个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在这个冰封的世界里,生存不仅是对抗自然环境的斗争,更是对人类黑暗面的考验。
而凌霜的团队,即将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