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2·演讲比赛 ...

  •   宋沅盯着布告栏上的名单,感觉胃里一阵翻搅。
      高一学年演讲比赛参赛者名单——她的名字赫然在列,紧跟在“高一(3)班”后面。周围同学们的喧闹声仿佛突然隔了一层水幕,变得模糊不清。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笔记本,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怎么可能...”她喃喃自语,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一定是弄错了。”
      她从未报名参加任何演讲比赛。在众人面前发言对她而言几乎是酷刑——声音会颤抖,手心会出汗,大脑会一片空白。转学这么多次,她最擅长的就是保持低调,默默无闻地度过每一天。
      “恭喜啊!”一只熟悉的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宋沅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江旭,“没想到你会报名参加演讲比赛。”
      宋沅猛地转身,几乎撞到江旭的下巴。“我没有报名,”她压低声音,掩饰不住语气中的惊慌,“这一定是搞错了。”
      江旭挑眉,凑近布告栏仔细看了看:“是你的名字没错。也许是王老师推荐的?”
      这句话让宋沅的心沉得更深。班主任王老师确实在最近的语文课上表扬过她的作文,但绝不足以成为推荐她参加演讲比赛的理由。她想起上周那篇关于“孤独与连接”的随笔,王老师在批注中写道:“见解独到,若能口头表达必将更具感染力。”
      当时她没多想,现在才恍然大悟。

      课间休息时,宋沅鼓起勇气走向教师办公室。王老师正在批改作业,看到她进来,脸上立刻绽开笑容。
      “宋沅啊,正好想找你。看到演讲比赛的名单了吗?”王老师推了推眼镜,“我特意推荐了你。你的文字很有力量,只是需要个平台展示。”
      宋沅感觉喉咙发干:“王老师,我...我不太适合公开演讲。能不能换个人?”
      王老师放下红笔,神情变得严肃:“宋沅,我知道这对你是个挑战。但高中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突破自我的舞台。我相信你能行。”
      “可是我——”
      “名单已经上报了,修改不了啦。”王老师语气缓和下来,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放轻松,这只是一个校级比赛,观众都是熟悉的本校同学。把它当成一次锻炼的机会。”
      宋沅知道再争辩也无济于事。她默默点头,退出办公室,感觉像是被判了刑。

      回到教室,江旭显然从她脸上读出了结果。“没法推掉?”他轻声问。
      宋沅摇头,瘫坐在椅子上:“王老师说名单已经上报了。”
      “其实没那么可怕,”江旭试图安慰,“我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的时候,紧张得把对方辩友的名字都叫错了。但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
      宋沅苦笑:“那不一样。你天生就...不怕被人注视。”
      江旭若有所思:“告诉你个秘密?每个人上台前都会紧张,只是有些人藏得比较好。”

      这话没能安慰到宋沅。整整一天,她都心神不宁,老师的讲课声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的思绪早已飘向那个想象中的舞台——刺眼的灯光,黑压压的观众,还有站在麦克风前哑口无言的自己。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离开。宋沅仍坐在位置上,盯着空白的笔记本发呆。
      “要不要去现场看看?”江旭提议,“礼堂现在应该没人。熟悉环境可能会减轻焦虑。”
      宋沅犹豫片刻,点了点头。或许江旭是对的,提前熟悉那个可怕的地方能让它变得不那么令人生畏。

      空旷的礼堂比想象中更大更冷清。舞台上的深红色幕布垂着,几排灯光静静地悬在上空。宋沅慢慢走向讲台,木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回响。
      “想象一下,下面坐满了人。”江旭站在观众席中央喊道。
      宋沅站在讲台后,双手紧紧抓住台沿。仅仅是想象台下有观众,她的掌心就开始冒汗。她尝试开口说“大家好”,但声音微弱得连自己都听不清。
      “不行,”她摇头,声音带着绝望,“我做不到。”
      江旭快步走上舞台:“嘿,看着我。台下只有我一个人,你的同桌。就跟平时聊天一样。”
      宋沅深吸一口气,努力聚焦于江旭鼓励的目光。“大家好...我是高一(3)班的宋沅...”声音依然颤抖,但至少完整地说完了一句自我介绍。
      “很好!”江旭鼓掌,回声在空荡的礼堂里格外响亮,“继续。”

      但接下来的尝试更糟。宋沅的大脑仿佛与嘴巴失去了连接,她想表达的观点在脑海中清晰明了,一说出口却变得支离破碎。几次尝试后,她彻底放弃,瘫坐在舞台边缘。
      “我连最基本的句子都说不清楚,”她把脸埋在手掌中,“到时候只会更糟。台下坐满了人,还有评委...”
      江旭在她身边坐下,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怕公开演讲吗?”
      宋沅抬起头。
      “不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江旭说,“我不试图成为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我就是我自己。有时候,真诚比完美更有力量。”
      “但如果连基本的流畅都做不到,真诚又有什么用?”宋沅反问。

      江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向讲台。他即兴开始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他小时候如何害怕水,如何最终学会游泳的经历。他的演讲并不华丽,但自然流畅,像是在与朋友分享往事。
      “你看,我没用任何复杂技巧,”他说完回到宋沅身边,“只是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宋沅若有所悟,但恐惧依然盘踞心头。

      周末,宋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试图写出一篇演讲稿。要求是“分享一个改变你的时刻”,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频繁转学的经历。
      最初,她试图写一篇关于适应新环境的励志演讲,但文字生硬做作,连自己都无法打动。撕掉第三稿纸后,她沮丧地趴在书桌上。
      “或许应该写你最真实的感觉,”母亲轻轻推门进来,放下一杯热牛奶,“我听到你唉声叹气好一会儿了。”
      宋沅揉揉发酸的眼睛:“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写你害怕什么,为什么害怕,”母亲温柔地说,“有时候,承认恐惧反而能带来力量。”

      母亲离开后,宋沅盯着空白的稿纸,突然有了灵感。她开始写下最真实的感受——关于作为一个“永恒新人”的孤独,关于每次转学时的惶恐,关于如何学会在陌生中寻找归属。
      文字如泉水般涌出,她第一次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真实的声音。

      周一,宋沅带着草稿找到江旭。“能帮我看看吗?”她犹豫地问,“可能还需要大量修改。”
      江旭认真读完后,沉默良久。“这很好,”他终于开口,语气异常认真,“真的很特别。不需要大改,只需要调整一些结构。”
      “但这是不是太...消极了?演讲不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吗?”
      “恰恰相反,”江旭说,“它最终指向的是希望和成长。只是路径更真实,因此更有说服力。”
      在江旭的帮助下,宋沅完善了演讲稿。接下来的挑战是把它说出来。

      他们每天放学后留在空教室里练习。最初,宋沅仍然结结巴巴,频繁忘词。但渐渐地,随着对内容的熟悉,她能够更流畅地表达。
      “不要背稿,”江旭建议,“记住关键点和顺序,然后用你自己的话表达。这样听起来更自然,即使偶尔措辞不同也没关系。”
      另一个突破来自江旭的观察:“我发现你跟我对话时很流畅,但一‘演讲’就变得僵硬。为什么不试着把观众想象成我?只是多个‘我’而已。”
      这个建议出乎意料地有效。当宋沅想象自己是在与多个“江旭”交谈时,她的紧张感明显减轻了。

      比赛前三天,王老师安排她在班上预演。站在熟悉的教室前,面对同班同学,宋沅的心跳再次加速。
      “加油!”江旭在台下无声地做口型。
      宋沅深吸一口气,开始演讲。前几分钟还算顺利,但当中途有同学窃窃私语时,她突然卡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尴尬的沉默笼罩教室,几秒钟感觉像几个小时那么长。
      “没关系,继续,”王老师温和地鼓励,“每个人都会偶尔忘词。”
      宋沅慌乱地翻找稿纸,却怎么也找不到中断的地方。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江旭的手势——他轻轻拍了拍心脏的位置,然后指向她。这个动作提醒了她演讲的核心内容。她跳过忘记的部分,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最终完成了预演。

      虽然不尽完美,但掌声依然热烈。下台后,宋沅几乎虚脱。
      “你已经克服了最难的一关,”江旭鼓励道,“在实际比赛中,观众会比同学更专注,不会有人中途说话打断你。”

      比赛日终于到来。礼堂里座无虚席,低年级的学生也被安排来观摩。后台,参赛者们或默念稿子,或做发声练习,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摸到实质。
      宋沅坐在角落,感觉手心湿冷,心跳如擂鼓。她反复看着手中的稿纸,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
      “喝点水,”江旭的声音突然响起,他不知何时溜到了后台,“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我感觉会把一切都搞砸,”宋沅低声说,“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江旭摇摇头:“记住,台下的每个人都在为你加油。没有人希望你失败。观众是朋友,不是敌人。”
      主持人开始介绍比赛规则和评委,宋沅的出场顺序是第五位。前面几位选手的表现各有千秋,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幽默风趣,都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这反而增加了她的压力。

      当第四位选手即将结束时,工作人员示意宋沅到侧台准备。她的双腿仿佛灌了铅,每一步都沉重无比。
      “宋沅,”江旭突然叫住她,递来一张小纸条,“上场前再看。”

      第四位选手鞠躬下台,掌声雷动。主持人念出了她的名字。宋沅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
      灯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仿佛一片无形的压力场。她调整麦克风高度时,手明显在颤抖。礼堂里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那一刻,熟悉的恐慌袭来——喉咙发紧,大脑空白。她几乎要转身逃离。
      突然,她想起江旭给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只需讲述你的故事,就像那天在礼堂只对我一个人讲的那样。你是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的人。”
      奇迹般地,紧张感开始消退。她不再试图“演讲”,而是准备“分享”。
      “大家好,”她的声音初时微弱,但逐渐坚定,“我今天想谈谈孤独...”

      她讲述了一个永恒新人的故事——关于如何在一所又一所新学校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关于那些午餐时间独自坐在食堂角落的日子,关于如何学会在陌生环境中寻找微小而确定的连接点。
      当她谈到最初几周的高中生活,以及如何意外地找到一个理解她的同桌时,台下有了轻微的反应。她没有直接点名,但许多人知道她在说谁。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她引用了准备已久的句子,“但我现在明白了,成长不是孤独的结果,而是连接的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理解,而有时候,勇气就是允许自己被理解。”
      演讲结束时,礼堂先是片刻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宋沅站在台上,微微喘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她看到台下前排,江旭竖起了两个大拇指,笑得比舞台灯光还亮。

      所有选手演讲完毕后,评委退场商议结果。这段时间对宋沅来说既轻松又煎熬。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已经克服了最大的恐惧,完成了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任务。
      当评委重回现场,宣布获奖名单时,宋沅已经平静许多。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名字念出,没有她。她松了口气,至少不会因为得低奖而尴尬。
      “本次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评委会主席顿了顿,扫视全场,“宋沅同学,来自高一(3)班!她的演讲《孤独与连接》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勇敢的自我剖析打动了我们所有人。”

      雷鸣般的掌声中,宋沅愣在原地,直到旁边的工作人员轻轻推她,示意上台领奖。
      站在舞台中央,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聚光灯下的她不再感到恐惧。视线扫过台下,她看到王老师欣慰的笑容,同学们鼓励的目光,还有江旭那永远带着支持的眼神。
      “谢谢,”她对着麦克风说,声音这次稳定而清晰,“这个奖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所有让我有勇气站在这里的人。”

      赛后,许多同学前来祝贺,有些甚至分享了自己类似的感受。宋沅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再是个局外人,而是集体中的一员。
      放学后,宋沅和江旭最后一次坐在空荡的礼堂里。
      “感觉如何?”江旭问。
      “像做了一场梦,”宋沅抚摸着奖杯表面,“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真的做到了。”
      “你知道吗?最让我骄傲的不是你得奖,”江旭说,“而是你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很值得被听到。”
      宋沅沉默片刻,然后轻声说:“谢谢你。没有你的帮助,我可能早就临阵脱逃了。”
      江旭摇头:“我只是给了你一点推力。所有的勇气都来自你内心。”
      夕阳透过礼堂高窗洒进来,将一切染成金色。宋沅想起自己演讲稿中的结尾:“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依然前行。”
      她终于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下次演讲比赛,”她说,声音里有着前所未有的确定感,“我会主动报名。”
      江旭微笑:“看来我创造了一个怪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止于盛夏》全文已完结 下一本写《絮落不见影》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