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第77章 羽檄交驰日夕闻 ...

  •   “魏将安同遇伏身亡,平阳王坐镇六镇,刘宋皇帝刘义隆出兵北伐。”
      未央横帐里,仆固明洂从袖中掏出这封密信,仰天长叹一口气。他没有想到安同这样一位征战沙场,杀伐无数,堪比汉代赵充国的一代名将,竟然会这般落幕,实在惋惜!
      拓跋焘在得知安同的死讯后既悲痛又气愤。悲痛的是北魏又失去了一员大将,气愤的是拓拔绍这个逆贼竟然这么大胆。怒不可遏的拓跋焘抽出身旁宝剑,将案几劈为两段。怒吼:“拓拔绍,朕与你势不两立,此生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朕也要将你碎尸万段,以慰皇祖在天之灵,为高阳公报仇雪恨!”
      拓跋焘追封安同为高阳王,谥号恭惠,并荫封诸子。以其长子安屈继高阳公位,次子安原为尚书左仆射,晋爵河间郡公。其余诸子亦皆有封赏。
      原本拓跋焘召安同回平城是要与他商议六镇布防,然后心无旁骛地出兵刘宋。可如今安同一死,长孙嵩年老无法成行,长孙翰也泛出旧疾又被派往六镇,无暇抽身,拓跋焘的谋划都被打乱了,出兵刘宋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这个时候刘义隆却突然出兵了。
      自公元426年,北魏始光三年,刘宋元嘉三年三月辛己日,刘义隆在完成对谢晦的征讨后,率军返回建康。此时的刘义隆真正实现了在刘宋朝廷的一言九鼎。
      随着徐羡之等人被诛杀,先前被他们排挤的人也得以回到刘宋朝廷中枢,谢灵运被任命为秘书监,颜延之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就连慧琳道人也被刘义隆时常找来谈论国家大事。这些人都得到重用了,帮刘义隆夺回大权的功臣自然也被加官进爵了。
      五月乙未日,檀道济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
      官员任命完毕,刘义隆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民生上。刘义隆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让他们分别巡察各州郡县,考察官员的政绩,访求民间无处申诉的疾苦。刘义隆还下命各郡县上疏奏报当地的行政得失。不仅如此,刘义隆还每年要亲自到延贤堂听取诉讼过程两三次。在刘义隆的带领下,刘宋国内又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随着国力不断恢复与提升,刘义隆想起了被北魏侵占的河南之地。恰巧此时,拓跋焘接连与胡夏和柔然爆发战争。这让刘义隆看到了收复河南之地的机会,他决定先礼后兵。
      公元429年,北魏神麚二年,刘宋元嘉六年,刘义隆派遣使者要求拓跋焘归还河南之地,不然就要发兵夺取。当时拓跋焘正在召集大臣商讨对付柔然的事宜,得知刘义隆这个要求后,拓跋焘哈哈大笑,对群臣道:“龟鳖小竖,自救不暇,夫何能为!就使能来,若不先灭蠕蠕,乃是坐待寇至,腹背受敌,非良策也。吾行决矣。”
      在拓跋焘看来刘宋不过是龟鳖小丑,认为他们难有作为。所以决定先不理睬刘义隆,全力讨伐柔然。不出拓跋焘所料,直到拓跋焘讨伐柔然返回平城,刘义隆也没有真的出兵。
      公元430年,北魏神麚三年,刘宋元嘉七年三月戊子日,刘义隆下诏挑选精兵五万人,命心腹爱将到彦之指挥。
      为了成功收复河南,刘义隆对这次北伐做了相应部署。首先让到彦之统率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带领水军进入黄河。同时,刘义隆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锐骑兵八千人,目标直指虎牢。命令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军一万人随后进发,又命令后将军刘道怜之子,长沙王刘义欣统兵三万人兼征讨诸军事。
      虽然已经决定武力夺取河南,但刘义隆还是派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让他告诉拓跋焘:“河南旧是宋土,中为彼所侵,今当修复旧境,不关河北。”
      拓跋焘听后勃然大怒,反驳并警告刘宋:“我生发未燥,已闻河南是我地。此岂可得!必若进军,今当权敛戍相避,须冬寒地净,河冰坚合,自更取之。”
      虽然拓跋焘当面呵斥了刘宋的使者,但对于刘宋可能开展的进攻,也需要想好应对之策。
      这时驻守在宋魏边境的将领们提出建议,应当抢在刘宋大军发起进攻前先发制人,同时把黄河以北的流民全部杀掉,以免他们成为刘宋军的向导。北魏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方案,但崔浩站出来表示反对。
      崔浩认为此时天气加上地形,不利于北魏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在刘宋有所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出兵也不会有太好的战果。崔浩建议暂时应当选择以逸待劳,与刘宋大军进行周旋,等到秋天之后再展开反击。拓跋焘最终采纳了崔浩的意见。
      此时的刘宋大军正在缓慢前进的路上。到彦之大军虽然四月就已出发,从淮河进入泗水。但因为此时天热干旱,导致河水水位一降再降,以水军为主的刘宋军队就行动困难,每天只能行军十里,结果直到七月才抵达须昌,然后再进入黄河向西进发。
      随着到彦之大军逐步逼近,拓跋焘认为黄河以南四镇的兵力不足,选择抵抗也必然是徒劳的,于是就命令四镇兵马一律撤退到黄河以北。
      七月戊子日,北魏驻防在碻磝的军队率先撤退。戊戌日,滑台的守军也开始撤离。庚子日,拓跋焘任命大鸿胪、阳平公杜超为都督定、相、冀三州诸军事、太宰,进封为阳平王,负责镇守邺城,总领各路大军。庚戌日,洛阳、虎牢两镇的北魏守军也都弃城撤离。
      随着北魏守军主动撤出,到彦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河南四镇,到彦之随即开始安排将领把守各地。
      到彦之任命司徒从事郎中朱之镇守滑台,司州刺史尹冲驻守虎牢、建武将军杜骥驻守金墉。刘宋其他各路大军则进驻灵昌津,沿黄河南岸列阵守御,大军一直延伸到潼关。
      河南之地成功收复让所有人都高兴不已,唯独一个人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此人就是王仲德。王仲德认定北魏守军弃城逃跑,只不过是避其锋芒。等到天冷黄河结冰了,北魏大军就会展开反扑,但众人并没有太把王仲德的话放在心上。
      然而北魏的反击比王仲德预想的要来得早。八月,拓跋焘任命此前俘虏胡夏皇帝赫连昌的安颉为冠军将军,由他督率诸军阻击刘宋大军。见北魏方面有所动静,到彦之这边也开始采取行动。
      八月丙寅日,到彦之派部将、当时的刘宋第一猛将姚耸夫,率军渡过黄河攻打冶坂,企图会会安颉。安颉见状,就督领诸军展开阻击,姚耸夫所部不敌,被斩首三千余人,落水而死之人更是多不胜数,姚耸夫大败而归。
      戊寅日,北魏继续增兵,拓跋焘又派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会合丹杨王拓跋大毗屯兵黄河北岸,来防御到彦之,战况开始呈现胶着态势。
      十月,到彦之自认沿河布防妥当,就带王仲德返回东平。北魏抓准机会准备开始反击,十月乙亥日,安颉率军从委粟津渡过黄河南下,开始攻打金墉城。
      此时的金墉城,城防破败不堪又缺乏粮草,完全没法面对北魏的进攻。守将杜骥因此打算弃城逃走,但又怕受到朝廷惩治,就想了一个阴险的主意。
      此时金墉城附近,姚耸夫正率领一千五百人,按照刘义隆的命令,在洛河打捞先前刘裕讨伐后秦的战利品之一,一口大钟。杜骥于是找到姚耸夫,骗他金墉城已修整完竣,粮食也充足,最为缺少的就是兵员。打捞沉钟什么的可以先放一边,当务之急是一起镇守金墉,抵挡北魏军的进攻。姚耸夫不假思索同意了杜骥的一番话。但当他到达金墉时,看到的却是破败的城池,根本不可能坚守抵挡北魏,姚耸夫于是就率军离开了。这正是杜骥等的机会,他正好以此为借口,放弃金墉城,向南逃跑了。
      十月丙子日,因为杜骥弃守金墉,洛阳也很快被安颉攻陷。刘宋守城的五千余人也成了安颉的俘虏,并被他下令屠杀殆尽。杜骥这边倒是顺利逃回建康,为了逃避责任,他对刘义隆说自己原本打算死守金墉,只不过因为姚耸夫答应帮忙却又撤退,致使城中人心涣散,情绪低落,所以才会使得金墉丢失,最终导致洛阳也丢失。结果刘义隆相信了杜骥的这番鬼话,一怒之下,刘义隆下诏将姚耸夫斩首。战局还未全线开打,刘宋就自损一员猛将。
      此时的北魏大军正在黄河渡口七女津集结,大有就此过河的意图。到彦之为此甚是担忧,决定派副将王蟠龙逆流而上去劫夺北魏的战船。不料王蟠龙所部被杜超等人击败,王蟠龙自己也战败被杀。安颉随即展开反击,和龙骧将军陆俟一起攻打虎牢,并在十月辛巳日攻克虎牢城。刘宋司州刺史尹冲拒绝投降坠城而死,而荥阳太守崔模选择投降北魏。黄河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刘宋形势开始变得不利。
      为了不让这次北伐的成果丢失,刘义隆决定启用刘宋名将檀道济。
      十一月壬辰日,刘义隆加征南将军授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命其统率大队人马去讨伐北魏。十一月甲午日,北魏其他军队也开始行动,寿光侯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率军渡过黄河南下,接应安颉。
      到彦之听说北魏大军即将杀到,檀道济的兵马却不见踪影,惶恐之下,便想率军撤退。将军垣护之写信劝谏道:“当前最好是派竺灵秀协助守滑台,将军不但不应撤军,反而要率大军向黄河北岸进军。”
      到彦之不但不听,甚至还想焚毁战船,改走陆路。
      王仲德进言道:“洛阳沦陷,虎牢肯定守不住,将军不必过于忧惧。现在胡虏与我军相距不下千里,滑台还有强兵驻守,如果我军突然舍舟撤军,军心必定动摇。”
      “那该怎么办?”到彦之没了主意。
      王仲德建议道:“还是先乘船去历城,再决定是否撤兵吧!”
      到彦之采纳了王仲德的建议,当即率军乘战船,自清河赶往历城。刚走到历城,便传来魏兵追来的消息,慌忙焚舟弃甲,登岸步行,一溜风似的逃回彭城。驻守须昌的竺灵秀也弃城率军南逃,青、兖二州大震。
      长沙王刘义欣誓众戒严,部将害怕北魏大军杀来,都劝他退回都城。刘义欣慷慨激昂地道:“天子命本王镇守彭城,本王应与彭城共存亡,怎能弃城而逃?”城内人心因此稍稍安定。
      北魏大将叔孙建、长孙道生的大队骑兵趁机渡过黄河南下,围攻历城。历城城内兵不满千,面对北魏大队人马,恐怕是不堪一击,历城太守萧承之急中生智,使了一招空城计,下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
      魏军疑有伏兵,在城外探望多时,始终不敢进城,终究还是不敢冒险,放弃历城,继续南下追击逃跑的宋军,在兖州击败竺灵秀,杀死宋军五千余人。
      各路兵败的消息陆续传到建康,刘义隆大怒,将到彦之、王仲德二人逮捕入狱,竺灵秀就地正法,垣护之劝阻有功,升任北高平太守,并催促檀道济驰援滑台。
      檀道济自清水出兵,向滑台进发,途中不断遭到魏将叔孙建、长孙道生所部阻截,两军先后三十余战,宋军胜多败少,边战边走,一直打到历城。叔孙建突发奇招,派轻骑袭击宋军粮道,烧毁了宋军粮草,切断宋军粮道。宋军军中乏粮,檀道济难以继续前进。
      魏军一面在清河截击檀道济,一面猛攻滑台。刘宋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孤城已有数月,城中断粮,士兵以老鼠肉充饥,最终因难抗北魏各路力军的围攻而沦陷,朱修之成了魏军的俘虏。
      滑台失守,军中断粮,檀道济只得下令撤军,危难之中,士兵有的当了逃兵,有的投降了魏军。更要命的是,降军把宋军粮尽的消息报告魏军。叔孙建得到情报,立即集合魏军南下追击。
      魏军越来越近,宋军疲惫不堪,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接近极限,随时都有溃散的危险,檀道济只得下令部队安营扎寨,并放出斥候,随时注意魏军的动向。
      夜幕降临,宋军军营内灯火通明,一袋一袋粮食堆积在营帐里,管粮官手持竹筹唱着计数,士兵们一斗一斗地量着粮食,军营里一片繁忙景象。
      天刚破晓,魏军侦骑将宋营军粮充足的消息迅速向主将报告。叔孙建以为前来告密的宋兵诈降,一怒之下,把降兵全都杀了。其实,魏军上下都被檀道济骗了,因为那一袋一袋的“粮食”,其实都是沙子,那一斗一斗的“粮食”,其实只有面上一层是白米,里面也全是沙子,宋军真的断粮了。
      叔孙建似乎不甘心,仗着人多势众,直逼宋军营前。
      檀道济从容不迫,按部就班,下令将士们拔寨起行,自己身着白衣,乘坐轻车,在左右的前呼后拥下缓缓出营,向南行进。
      魏军铁骑站在远处观望,见宋军主将气定神闲,队伍行进整齐有序,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叔孙建见檀道济如此淡定,自己不淡定了:宋军粮尽军疲,实在是一种假象,再加上主将的这番表演,一定藏着更大的阴谋,诱敌进攻?一定设有伏兵。叔孙建庆幸自己见识得早,没有中檀道济的阴谋诡计,下令全军不可轻举妄动。
      檀道济凭借大智大勇,率领濒临崩溃的宋军安全撤回。“唱筹量沙”成为军事史上的一大传奇。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三月,刘义隆以到彦之为主帅北伐,一度夺回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但到十月,北魏反攻,由于宋军军力不足,加上刘义隆的过度指挥,致使前线宋军相继败阵撤退,至元嘉八年二月,滑台等地,重新失陷,北魏军逼退前往救援的宋将檀道济,刘宋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而当北魏和刘宋为河南四镇的归属而爆发激烈战争之际,已经被拓跋焘打残的胡夏又开始打起小算盘了。
      公元430年,北魏神麚三年,刘宋元嘉七年九月己丑日,赫连定派其弟赫连谓以代对北魏发起攻击。北魏平西将军、始平公拓跋隗归等人,果断率军展开反击,赫连谓以代遭遇惨败,夏军战死一万余人,赫连谓以代自己则是仓惶逃走。
      随后,不甘失败的赫连定又亲自率领数万军队,对拓跋隗归发起攻击。同时留下自己的弟弟,上谷公赫连社干和广阳公赫连度洛孤驻守平凉。
      为了能击败北魏,赫连定又派出使臣出使正在和北魏激战的刘宋,出使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联合刘宋一起灭掉北魏。刘义隆这边同意了,于是双方约定等灭亡北魏后瓜分它的领土,恒山以东归刘宋,恒山以西归夏国。
      宋夏结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拓跋焘耳里,拓跋焘自然怒不可遏,准备调集军队讨伐胡夏,但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们的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刘宋大军始终在黄河中游逗留,此时不防备刘宋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而去对付胡夏是得不偿失,危险极大的。万一对胡夏战事进行得不顺利,刘宋再趁虚而入渡过黄河发动进攻,那么北魏可就危险了。
      群臣反对皇帝出征,这种场景已经在北魏发生不知多少次了。和之前一样,这一次又是崔浩出来舌战群雄。崔浩的意见也很简单,他认为宋夏结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双方都希望彼此先出兵,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虽然结盟但不足为虑。
      随后崔浩给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崔浩分析,如果刘宋大军据守黄河中游,然后分兵两路北伐,一路直指冀州,一路进攻邺城,这样会对北魏造成巨大威胁,需要拓跋焘亲自出征迎战。但现在刘宋军却沿着黄河从东向西设防线,长达二千里,每个地方分布的兵力量多不过几千人,兵力分散力量削弱。因此崔浩认定,刘宋只不过是打算固守黄河防线,并没有真正北伐的意图。至于赫连定,崔浩认为他现在就像枯树的残根,一击就倒。如果先拿下赫连定,就可以东出潼关,威震天下。
      有了崔浩的支持和分析,拓跋焘下定决心御驾亲征胡夏。九月甲辰日,拓跋焘前往统万,准备率军袭击平凉,同时命卫兵将军王斤镇守蒲坂。
      十一月乙酉日,拓跋焘率军抵达平凉,胡夏上谷公赫连社干等人选择绕城固守。拓跋焘就命胡夏前皇帝赫连昌前去招抚他们,但赫连社干等人没有理睬赫连昌的劝降。
      劝降不成只能强攻,拓跋焘命吐奚弼率军对安定发起进攻。此时的赫连定刚从征讨西秦的前线返回安定,得知平凉遭受北魏进攻,赫连定赶忙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增援平凉。结果半路遭遇了吐奚弼大军,吐奚弼假装撤退,诱敌深入,赫连定中计紧追不舍。
      拓跋焘这边也得到了消息,就派高车部落飞速前往增援吐奚弼。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下,赫连定很快败下阵来,阵亡了几千人。赫连定见势不妙赶忙率军撤退,退守鹑觚原,并布置方阵企图自保。北魏大军也很快赶到,将赫连定团团包围。
      北魏大军连续包围了赫连定好几天,将其团团围困,并切断了他的水源和粮草补给。夏军顿时饥渴交加,军心开始涣散。
      十一月丁酉日,退无可退的赫连定决定孤注一掷,率众冲下了鹑觚原。北魏武卫将军丘眷见状忙率军前去截击,夏军立马全面崩溃,战败被杀一万多人。赫连定的弟弟丹杨公赫连乌视拔、武陵公赫连秃骨以及公、侯以下的贵族和大臣一百多人成为了北魏的俘虏。
      赫连定虽侥幸逃脱,但也身负重伤,只能只身骑马逃跑。赫连定在逃跑路上不断集结残兵败将,然后带着这支队伍驱使五万多百姓,向西退保上邽。大获全胜的北魏军乘胜对安定发起进攻,守城的胡夏东平公赫连乙斗早就被吓破了胆,匆忙丢下城池,带领部下逃奔长安。
      十一月己亥日,拓跋焘抵达安定,在做了相关人员安排后,第二天就返回平凉城外。
      拿下平凉是拓跋焘目前最大的目标。他命令将士在平凉城四周,深挖沟堑,然后将平凉城重重包围。光靠军事行动很难一下子解决胡夏,拓跋焘就开始采取怀柔政策,拓跋焘亲自安抚慰问新归附的百姓,并免除秦州、雍州百姓七年的赋役。在这番操作下,胡夏陇西守将选择向北魏投降。
      长时间的围困终于让平凉守军支撑不下了,十二月丁卯日,赫连社干、赫连度洛孤选择出城投降,北魏军终于拿下了平凉。
      随着平凉沦陷,长安、临晋、武功等城的守将也都弃城逃走,关中大片土地都纳入北魏版图。此时的胡夏已经名存实亡,考虑到东线还有和刘宋的战事,拓跋焘下令命巴东公拓跋延普镇守安定,命镇西将军王斤镇守长安。随后便于十二月壬申日,班师回朝。
      虽然拓跋焘班师回朝了,但赫连定也被彻底打怕了,并害怕北魏继续进攻自己。
      为了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公元431年,刘宋元嘉八年,北魏神麚四年,赫连定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从治城渡过黄河,打算袭击夺取北凉的国土。结果夏军渡河刚过一半,就遭到了袭击。出人意料的是袭击赫连定的既不是北魏军,也不是北凉军,而是吐谷浑的军队。原来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得知赫连定要对北凉采取行动,就派遣益州刺史慕容慕利延、宁州刺史慕容拾虔统率三万骑兵对其发动袭击,结果赫连定兵败被擒,胡夏就此灭亡。
      七月,慕容慕派侍郎谢太宁,出使北魏并呈上奏章,表示愿意献出所俘虏的赫连定。次年三月,慕容慕将赫连定献给北魏,拓跋焘下令将赫连定斩杀。
      至此北方的形势再度发生了大的变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