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叶落 ...
-
祖母的死并没有让这种悲伤情绪持续太久,这件事一过大家都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关于祖母的事与回忆就像一样物件一样被封存入箱,些许有心之人或是等到一个恰当的时候才将它拿出回想。大姑妈一家因为大姑父生意的事急需赶回广东,二姑妈在宋家呆了几天看到玉臻安排好了才回了上海。玉臻回到了宋家,虽然邹氏很不情愿她的回来,但是这是祖父的安排,自然也没有她置噮的余地。玉臻在上海就读的是新式学校接受的也是新式教育,此次回来父亲想把她送去一所新式学堂,但是祖父和大伯都是极力反对新式教育的人,更觉得玉臻就是一个女孩子学习三从四德就足矣,所以对于这个提议坚决反对。宋家是书香门第,在扬州当地也是一个具有名望的家族,祖父宋远山又是清末秀才,他极力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觉得西方思想与文化简直就是异端奇说,而新式教育与团体就是在妖言惑众。宋景明曾去德国留过学,他的思想比父亲与大哥都要开明,他的内心是反对父亲与大哥的思想也反对这种封建礼教,但是他自知改变不了他们的劣根性。宋景明明白是自己对不起玉臻,于是这一次他异常地坚定,宋远山见他如此执着于是便由着他去了,虽然是无可奈何但最主要的是他根本不想管玉臻这个孙女,之所以同意让玉臻回扬州不过是看在宋景明一直请求的份上。学校的事终于落实了,玉臻心里的石头就放下了,因为玉臻实在不想像大姐和三妹一样在家里《烈女传》等所谓的妇德等迂腐文化的书。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树木的枝头零零散散地挂着几片叶子,叶子那焦黄的颜色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它们的生命历程将走到终点,一阵风吹了过来有几片叶子败下阵来从树枝上脱离下来,缓缓地飘落。玉臻看着这幅场景看得入神,连房间有人进来也未曾察觉。元庆走进来看到玉臻这幅模样不禁觉得好奇,打趣道:“二妹这是在看什么?我和你大姐走进来了,你也没有察觉。”
玉臻感到不好意思,她连忙站起身,招呼哥哥姐姐坐下后,正准备叫芊儿去沏茶。元庆叫住了她,说道:“我和你大姐来不是喝你的茶的,我怕你刚回来一时觉得无聊便打算约你出去走走,今天天气还不错,我们去花园逛一下吧!”
“谢谢二哥,谢谢姐姐,不如我叫芊儿去备点点心和水果吧,这样边吃边聊也是一种乐趣。”
“你这主意不错,那我们先去吧,等芊儿准备好了叫她送去花园便好。”在旁一直沉默的玉欢开口说道。随后三人便悠闲地向花园走去,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晴朗,阳光明媚而又不让人感到闷热,一阵阵风吹来只带给人丝丝凉意。三人到了凉亭,芊儿将点心送到后便离开了。
“二妹,你是不是要到省立女子师范去读书?”玉欢喝着茶,随口向玉臻问道。
“是,之前在上海读书我的成绩便是一直都马马虎虎的,这次父亲不惜和祖父与大伯闹僵也坚持送我去学校,我怕自己学业跟不上让父亲失望。”
“这你大可放心,三叔向来待人温和谦逊,不过之前三叔也想着将三妹送去省立女师附小读书的,但是三婶不同意,三婶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学好如何为人妻便足够了。”玉欢像是说到一个十分荒诞的事似的,露出她的不屑。玉臻听到姐姐讲着继母的事,一时不知如何应答,接着玉欢以着一种幽怨的口吻自顾自地说道:“虽然我在说三妹如何如何,其实我和三妹又有何不同呢?其实我一直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只能像一个玩物一样,一直要学习如何让夫君喜欢,做一个所谓的好妻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我们自己呢?之前我一直很羡慕哥哥和弟弟们可以去学堂读书,可以随意地在外面走动,而我只能在深闺中不能抛头露面,一抬头就只能还是那个四角的天空,现在我倒是很羡慕二妹你。”
玉欢越讲越激动,仿佛想要将心中所有的幽怨一下子倾泄而出,她的眼圈渐渐红了,玉臻这是第一次见到一向清冷的大姐流露出这副楚楚可怜的姿态,玉臻心里对姐姐的境况感到十分诧异,她原以为姐姐是自愿的,但是这番话让玉臻对这个姐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就在这时一个充满稚气的孩童的声音传来,“大姑,二爸,原来你们在这,你们这几天都不来看我,我本来是想着再也不要理你们的,但是妈妈说小孩子不能太小气,否则你们以后都不和我玩了……”
孩子一直絮絮叨叨地讲着,玉臻看到这小女孩也不知道她是谁,此时元庆看到她一脸疑惑便向她解释道:“这是大哥的女儿叫子月,今年快满两岁了,你叫她月儿便好。”
之后又看向月儿笑着说道:“月儿这是你二姑,叫二姑。”
月儿被玉欢抱了起来,她看了一眼玉臻,轻轻地喊了一声二姑便一脸羞涩地把脸埋进了玉欢肩后,众人都被月儿逗笑了。接着走来一个女子,玉欢、元庆喊了一声大嫂,玉臻便知道她的身份了,笑着向大嫂打了一个招呼,月儿见到她母亲来了便又要母亲抱着。
苏吟雪笑着看向玉臻说道:“你们都在这呢,前几天我一直没得空见你,今天总算是见到了,二妹很漂亮。看上去文雅恬静,跟三叔一样给人一种学者风范。”
玉臻看向对面的女子,她的笑充满的善意让人感到十分温暖,她上身是淡粉色的衣服下面穿着杏色的裙子,她的一颦一笑都尽显优雅,只是她过于消瘦让人不由得感到心疼。玉臻走向了她,亲切地说道:“谢谢大嫂夸奖,大嫂也很漂亮,月儿生的也很可爱,我很……”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别夸来夸去了,坐下来边吃边聊吧!”玉欢假装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们的对话,三人坐下了。
“欢儿你们在这聊聊天吧,我突然想到爹叫我去帮他做事我先去了。”
元庆说罢便急急地走了丝毫不给众人挽留的机会,玉臻和玉欢见他走得这样匆忙便由他去了,二人在一旁逗着月儿,玉臻一抬头不经意地看到了大嫂一脸落寞地看着二哥离去的方向,苏吟雪一回头,一瞬间四目相对,气氛不由得变得十分尴尬,玉臻只好扮作全然不知的样子与她聊起家常来。苏吟雪看到玉臻这般毫不遮掩便以为玉臻什么也没有看到,便放下心事与她聊了起来。
天色渐晚,秋虫在丛间奏起了归曲,几人便收起了话匣子回到各自房中。苏吟雪邀玉臻去大房吃晚饭,玉臻一想到今晚父亲在外面办事不回家了,一想到只能和继母她们一起吃饭玉臻便受不了所以便答应了大嫂。到了大房那一处院子,苏吟雪将月儿交给杨奶妈让她帮月儿添件衣服,然后玉臻和大嫂去了大伯母的房间去拜见伯母。大房的李氏其实是玉臻母亲的堂姐,在玉臻母亲去世后她对玉臻极为照顾,她一直抚养着玉臻直到邹氏嫁入宋家。大房只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老大元安,老四元定,李氏没有女儿所以便格外地喜欢玉臻。
玉臻和苏吟雪到了房中,二人向李氏请安问好。李氏看到她们顿时十分高兴,她笑意满满地招呼二人,亲切地说道:“你们来了,小雪你先坐,玉臻你过来。”
李氏向玉臻招着手,玉臻连忙走过去将自己的手放在李氏手中。李氏爱怜地抚摸着玉臻的手,她看着玉臻一时间顿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渐渐地脸上有了忧伤的情绪,她牵着玉臻的手让玉臻和自己坐在一起,紧接着说起了过去。
“一看到你啊,我就想起了你母亲。这十年过去了你是越来越像她了,不过你母亲不像你这么安静,她总是那么乐观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想当初我们还在闺阁之时就是最要好的姐妹,我比你母亲早几年嫁入宋家,你母亲入了门,我们在宋家就像以前那样要好。你父母很恩爱,我看到她嫁了一个这么好的人我也为她感到高兴……”
李氏像是沉浸在回忆之中了,而玉臻听着有关于母亲的话,心中又想起了母亲的过世,她从未见过母亲但是她很想念母亲也很渴望母爱。母爱的缺席让她变得敏感,她总觉得别人一旦说起母亲就是在提醒她是她的到来让母亲丧命,不等别人来控诉她自己就开始责怪起自己来了。
李氏和玉臻都陷在自己的世界了,苏吟雪看到玉臻这样子又怕玉臻多想连忙打断了婆婆的讲话,“婆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臻儿还在这呢,她听了怕是又要伤心了。”
李氏猛地回过神来,一脸歉意地看着玉臻连忙说道:“臻儿,我一提起你母亲就是停不下来,我知道有些嘴不干净的在你面前乱造谣,你母亲的去世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以后谁在你面前乱讲话你尽管来告诉我,我去教训他。”
玉臻看着伯母的眼睛,她从那双眼睛看到了关切、心疼甚至有着她一直所渴望的母爱。回到宋家这几天玉臻耳朵不知道被塞进了多少难听的话,又看了多少张不会好意的面庞,而正是因此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让她感到温暖不已,玉臻努力地抑制自己想流泪的冲动,她看着伯母用着略微颤抖的声音说道:“伯母,我已经长大了也不会随意地因为一些人的言乱而让自己伤心,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而且过了这么多年她们来来去去不都是那些话吗?我习惯了。”
若是真的习惯了便不会因为这些而伤心自责,玉臻的习惯了不过就是口头说说罢了,安慰听者的同时也在劝诫自己,既然做不到释然那就先学会习惯。
李氏和苏吟雪听完玉臻的话感到很是欣慰,接着三人又聊了一会家常。不久王妈走了进来询问道:“太太、大少奶奶、二小姐好。太太,老爷和大少爷回来了,现在可以传饭了吗?”
“可以了,王妈你去准备吧。臻儿、小雪那我们就过去吧。”
李氏对王妈说完后,玉臻搀扶着她站了起来,三人说说笑笑地向饭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