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马尔珲“首次失利” ...

  •   第二章马尔珲“首次失利
      “我们已经学过了唐诗、宋词。下面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语文课徐老师习惯在每次新课上完后总要提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先提一个问题,唐代李白,北宋的苏轼从他们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二人的人生目标相同吗?为什么?”
      教室里起先是静悄悄的,徐老师的问题提出后,好像没有什么反应,徐老师知道同学们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他脸上笑眯眯的,不急不催,泰然自若。
      马尔珲忍耐不住了,他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他要表现給刘一薇看看他的渊博知识。他马上举手要求发言。还有几个同学差不多同时间也举起手来,马尔珲不等徐老师点名字,就管自己站起身说:“是我先举手的,我先来回答。”
      他很自信地朝举手的几个同学笑笑,又对徐老师笑笑说:“他们都是最有名的诗人词人,他们都很有才华,都爱祖国爱人民,忧国忧民。尤其像苏轼,他写的ˋ大江东去ˊ的词里,流露出自己四十多岁不能像周瑜那样少年得志的无奈。”他说完了好像自己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双眼向四周看了一圈。然后未经老师允许就顾自坐下。
      教室里轻轻的响起几声掌声。另外几个同学也相继发了言。有的说李、苏二人的生活目标是相同的,有的说不同,认为李白是积极的,可是苏轼从他的诗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以看出消极的人生态度……徐老师看见刘一薇与李仁孝一起举起手,他首先想听听李仁孝的答案,就点了李仁孝的名。李仁孝用他一贯富有磁性的嗓音回答说:“我认为李白与苏轼二人的人生目标虽然都是积极的,但还是有较大区别。首先看看苏轼,在“乌台诗案”以后,他总算留得一条性命,但他一个京城的大官却被贬出京城,到黄州当了一名没有实权的小官,他几经波折,受尽了仕途的坎坷,明白了官场的种种凶险,已经四十多岁的他,这时不再在意宦海沉浮,他羡慕三国时代的周瑜年轻轻的就立下了不朽功业,只想在有限的人生,为国为民多建些功多立些业。”说到这里他环顾了一下教室,徐老师朝他微笑着,同学们也都认真注视着他,他放心地继续说:
      “李白不同,他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官’,天宝初,唐玄宗赐他为翰林待诏,相当御用文人,这要算是他做过的最大的官了,结果还是被当时的一些权贵排挤出京。他一辈子在政治上、仕途上努力奔波,他盼望能‘身登青云梯’一心求仕,就是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高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蜀道视为仕途,他一直努力奋斗着,可是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
      李仁孝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马尔珲觉得输给李仁孝,在刘一薇眼前很失面子,在他心里对李仁孝暗暗产生了一层醋意,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挽回这个面子。
      等李仁孝说完坐下,刘一薇给李仁孝做了一些补充:“我想再补充几句。”刘一薇说,“苏、李二人不同的生活遭遇和经历,决定了二人不同的人生目标。苏轼是做过大官的,曾做到吏部尚书,但他在仕途几经波折,他非常了解官场的凶险,深深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所以对仕途心灰意冷,但他没有消极,,就是后来被贬岭南,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心仍不衰,还写出‘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的诗句。”她略微停了一下,理了理思绪接着说,“至于李白,仕途的官运一直远避着他,但他一直充满信心在努力,‘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他的名句就是最好的说明,他的追求不是为名利,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求得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是他一生的追求。可是他一生都未遂其愿,不是未得人赏识,就是不能见容于权贵。我们可以这样来认为:这二个人,一个是不懈山顶攀,另一个是竭力水底行”
      “说得好。”徐老师首先鼓掌,他最后归纳说,“李白与苏轼看起来他们二个是不同人生目标的人,但不管是向上攀登还是向下前行,他们都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被人们所敬爱的人,这主要是他们都有一个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崇高的人生目标,人生的目标不在地位高低,正如不管是当将军也好,做普通一兵也好,只要有一颗爱人民的赤胆忠心,那就是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了不起的人。”
      下课后,李仁孝碰到刘一薇,
      “刘一薇你今天讲的太棒了,我就是想不到你这么深”李仁孝真诚地说。
      刘一薇笑笑说:“还不是向你学的呗”。
      李仁孝不解地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说是向我学的呢?”
      刘一薇脉脉含笑说,“你平时上课那么认真听讲,课后还不满足,总要去看很多补充资料,我这还不就是学着你的样子呗。”
      “你太谦虚了,听说你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大作?”李仁孝真诚地说。
      刘一薇很随便地微微一笑说:“还什么大作呢,只是闲着练练笔,一次涂鸦而已”
      “要提高语文水平,就是要不停地多读多写”李仁孝颇有感触说
      二人正愉快地交流着学习的感想,看见马尔珲朝他们走来,刘一薇轻轻对李仁孝说:“我走了,这个人我不想看到他。”说着就很快离开了。马尔珲走到李仁孝身边,见刘一薇走开了,对李仁孝招呼也不打,急着追刘一薇去了。
      自从新华书店回来以后,刘一薇一直没理睬马尔珲。在学校里,她见了马尔珲就摆着个脸,马尔珲想上去跟她打招呼,刘一薇就别转头故意跟别人讲话。放学回家时,马尔珲想在路上等她,刘一薇却走另一条路有意避开他。
      马尔珲虽然这些天在刘一薇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但在同学中却结交了几个“哥们”。“弟兄们”除了上课,几乎整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其中跟得最紧的就是班上被大家称为“四眼井”的王宝宝。这个王宝宝架着副眼镜宛如一个学者,但又好像没长脑袋,一切都听马尔珲的,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可每次帮马尔珲说起话来却是很坚决,非常激动,有时蹦着个瘦瘦的身子,活像只猴子。还有一个是隔壁班的胡兔图,个子很高,身长有一米八十多,跟在马尔珲身旁,很像一个跟班。三个人人不多,能量可不小。他们自称“三剑客”,渐渐在同学中有点小小的“名气”,这几天“三剑客”对学生会的改选很感兴趣。听说不少同学都提名李仁孝当学生会主席,马尔珲可紧张了。
      马尔珲对两个“兄弟”说:“这个学生会主席的位子绝对不能让给李仁孝,我一定要夺过来。权是最要紧的,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就可以指挥别人,没有权就得任凭别人的摆布。过去农会闹革命,就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我们党闹革命不就为了夺取政权。你们看那些领导,今天在台上大家都听他的,一旦下了台就什么都失去了。”
      “对,这学生会主席非得大哥当的!”王宝宝又激动起来,“他李仁孝什么东西,敢同大哥来争。”
      “李仁孝敢来当这个学生会主席,”胡兔图也大着嗓门说,“看我不揍他!”
      “你们可别乱来。”马尔珲严肃地说,“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用点脑子行不行。”
      二人很听话的说:“大哥怎么办,你说,我们都听你的。”
      “孔子有一个很老实的学生叫曾子”马尔珲说,“大家都很信任他,曾子的母亲更不用说信任自己的儿子了。有一天有一个人跑来对曾子的母亲说,曾子杀人了。他母亲当然不会相信。第二个人又跑来说曾子杀人了,他母亲还是不相信。第三个人又急急跑来对他的母亲说,曾子杀了人了,曾子的母亲真的相信儿子杀了人了。”
      二人不解,一齐问:“什么意思嘛?
      马尔珲说:“一句谎话只要多说几遍,就会变成真话使人相信。”
      还是王宝宝脑袋灵,他很快就领会了马尔珲说的奥秘:“我们就去多找几个人专门说李仁孝的坏话,让大家不信任他。”
      “这是个好办法,”胡兔图摸着脑袋说,“但是说他什么呢?”
      “四眼井”像猴子跳起来,高兴地说:“有了!前几天听说李仁孝纠集了不少人,到他家又是打牌又是请客吃饭,又是利诱又是拉拢贿赂,为当学生会主席给自己拉票,他妈的真是不择手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