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番外 李暮是个实在过日子人。
李暮其人,在圈内是公认的极受欢迎。
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温和雅致,熨帖得让人挑不出错。他常穿剪裁合体的西装,衬得身形修长,即便因腿疾需要借助手杖,那手杖在他手中也仿佛成了绅士的装饰,丝毫不减风度。
他像极了他的老师,一派清风朗月,不染尘埃的贵公子模样。
然而,他又与那位清冷出尘的老师不同。李暮身上,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他会用便签纸为朋友写俳句当贺卡;茶水间的咖啡机坏了,他挽起袖子就能修好;甚至前台小姑娘被客户刁难时,他一句四两拨千斤的调侃就能化解僵局。
能力卓绝却从不恃才傲物,眉眼间的笑意虽淡,却真实可亲。
这几分热闹,让他显得圆润可亲,如同上好的羊脂玉,温润中透着暖意。因此,哪怕他明确表示身有残缺,依旧不乏追求者前仆后继。
与李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大师兄霍彦。
霍彦是个极不讨喜的存在,说话尖酸刻薄如刀,性格自傲自矜到了极点,仿佛全世界就他一个明白人。一身臭毛病,喜怒无常,估计全身上下能看的,也就那张无可挑剔的脸,和那身点石成金、挣钱如流水的能力了。
员工私下总是吐槽:“霍总骂人时,能把唐诗宋词变成淬毒的针。”
一次项目答辩会上,他当着甲方的面把方案扔进碎纸机:“垃圾就该待在垃圾桶里。”
可偏偏这张刻薄的嘴能点石成金,他创立的投资公司三年内市值翻百倍,有人恨他入骨,也有人捧着钱求他收下。
所以,当众人得知李暮最终选择跟随霍彦创业时,惊掉了一地下巴。
你李暮,一个大好青年,前途无量,跟了那个活阎王?
图什么?钱吗?还是……?
彼时,李暮确实跟了他的大师兄。
倒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权钱交易,单纯是霍大师兄画大饼的功夫……
嗯,比较直接。
那时,冷面逼王直接把越野车开进校区水洼,溅了路过的天天针对他们的学生会主席一身泥点。随后拎着麻袋走进咖啡店,在李暮常坐的靠窗位置前站定,没什么废话,直接拎来一麻袋现金,“咚”地一声放在地上,砸起细微的灰尘。
“你跟我,钱管够。”
李暮握着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眼神飘忽,强自镇定:“师兄,我也不是那么轻浮的人。”
霍彦眉梢都没动一下,沉默着,又扔下一袋分量更足的,语气带着不耐烦:“干不干?”
李暮清晰地听见自己咽口水的声音,他站直身体,口齿清晰,掷地有声:“老大!我帮你!”
逼王很满意,不仅当场预支了薪水,后续给的更是高出市场价一大截。
李暮超满意,每天看着账户里增长的数字,就觉得人生充满希望。
他没别的毛病,就是贪钱。
总的来说,是穷怕了。
爹娘去得不早不晚,他刚满一岁,家道中落,被追债的逼得双双毙命。李暮直接“直通”福利院,连个缓冲都没有。
但没事儿!
李暮能吃。
他能吃能睡,天塌下来也要先填饱肚子,冷了自己会找被子盖。
所以他很“顽固”,像衣服上最难以清洗的污渍,牢牢地扒在名为“生活”的布料上,拼命活着,努力变强。
一个馒头,一碗热汤,都能让他开心半天。
他想,这条烂命,也得磨锋利了,不然怎么把该死的命运撕开一道口子?
穷困潦倒打不倒他,饥寒苦恶撕不裂他。
在穷山恶水里,他李暮就是那烧不尽、吹又生的映山红,顽强而扎眼。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撕开命运的束缚,考上好学校,遇到好老师,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样的境遇,让他习惯于不轻易承诺。但一旦承诺,必竭尽全力做到。
所以他帮霍彦,是认真的。
当那个本该在局子里啃窝头的亡命徒,不知怎地混进了公司,意图对他大师兄不利时,李暮想都没想,用他那条不太好的腿作为支撑,一拳精准地击在对方下颌,将人直接打晕过去。
歹徒倒地时瞪大眼睛:“瘸子怎么可能…”
“我腿瘸,手没瘸。”李暮扯下领带捆人。
谁都知道他是个瘸子,可是他的手仍然很有力。
然后,他在警局录了一夜的笔录,详细陈述经过。
出来时,天际已泛出鱼肚白,一轮圆月却还顽强地悬挂在天边,清辉皎洁。
他愣了一下,才恍然,原来是中秋。
警局门口,霍彦的车无声地停在那里。他大师兄坐在车里,脸色比锅底还黑,眼下有着浓重的青黑,状态显然极差。他揉着眉心,语气恶狠狠地道:“妈的,敢动到我头上!老子先弄死他全家,让他把牢底坐穿!”
霍彦这人,平日里就病恹恹的没什么精神,一旦发起狠来,却是杀人不见血,手段凌厉决绝,颇有几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架势。
李暮其实并不完全认同他大师兄的行事风格,太过酷烈,不留余地。
但是,师兄这般动怒,护的是他李暮。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没有资格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师兄的做法。
他不再多说。
但他下意识皱起了眉。
他一皱眉,霍彦就炸了毛,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妈的,什么死表情!要死的是他们,给老子笑!”
李暮叹了口气,知道跟这炸毛的狮子没法讲道理,只好开始啰嗦:“师兄,熬夜伤身,动怒更伤肝,我们先回去休息,再从长计议……”
弄死他们。
“滚!”霍彦没好气地打断他,周身低气压几乎凝成实质。“惹到老子头上!有胆子!”
李暮心想,他与师兄凑在一起,就像往顶级的抹茶蛋糕上浇了一勺蒜泥。抹茶撒得再多,品质再佳,也盖不住那股子横冲直撞的蒜辣味!
中秋节要是跟这样的大师兄单独过,他怕自己会被那低气压活活憋死,或者被师兄的毒舌气死。
他得被过死。
于是,李暮决定去找他老师。
果然,他那位低能量、资深夜猫子的老师,正窝在家里独自emo。
满桌满地都是做手工的工具和材料,饭也没吃,只顾着埋头做猫猫头羊毛毡,身边已经堆了好几个形态各异的“杰作”。
中秋团圆夜,他定然又在想他那不知所踪的兄长了。
李暮刚上楼,就听见他大师兄调转火力,炮轰过去,开始对他老师进行无差别精神攻击。
“你教的好徒弟!被人捅刀还劝我慈悲为怀!”
老师一个跳起:“你凶他试试?!”
老师声音低落,悲春伤秋;师兄吃了炮仗,句句带刺。
好在住的是别墅区,隔音好,不然非得被邻居投诉不可。
李暮早已习惯这场面,安心地放下包,雷打不动地先去洗了个热水澡,冲掉一夜的疲惫。
然后,他摸出手机,打开外卖APP,准备犒劳一下自己。
可惜,他最喜欢的那家私房菜馆,中秋歇业。
指望他大师兄现在动用那“霸道总裁”的能力给他弄吃的?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又去翻了老师的冰箱,他师兄的冰箱是精致冷餐,能把人冻死。他老师,好家伙,清一色的速冻饺子,各种馅料,塞得满满登登。
李暮一点儿都不想吃。
他累了一夜,现在只想吃口热乎的、有锅气的!
哼!
李暮决定自力更生,下楼觅食。
他骑了辆共享单车,慢悠悠地蹬了二里地,终于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大型超市。
超市里灯火通明,人流比平日少些,李暮推着车,先在水果区挑挑拣拣,准备给他老师买点新鲜水果补充维C,不然真怕他哪天就死翘翘了。
正巧看到一串晶莹剔透、紫得发亮的漂亮晴王葡萄,李暮刚伸手,另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已先一步将其拿起。
李暮顺着手望去,那是一个一身黑衣的男人,身姿挺拔,眉眼高挑,一双凤眼微眯着,气势逼人。
李暮不想放弃,他老师很爱吃葡萄。
所以他道,“先生,那个葡萄可以分我一些吗?”
可男人拿着那串葡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霸道:“不让。”
说完,转身就要走。
李暮叹了口气,倒也不强求,认命地在那堆被挑剩下的葡萄里,找了串还算顺眼的。
他又一路逛到甜品区,想着给他大师兄带点甜的,或许能压压那暴躁的火气。
因为他大师兄口味清心寡欲,向来不喜甜腻,他特意挑中了一只造型酷帅、标注着“无糖”的小狼头蛋糕。
手刚伸出去,又被人捷足先登了。
李暮的手也同时搭上了包装盒。
二人视线对上。
对方是个少年人模样,生得极好,杏眼红唇,眉眼间却带着一股冷冽英气。少年看着他,语气平静:“这个,我看上的,不让。”
李暮默默地把手放下了。
为了个蛋糕跟人起争执,他今天可不想二进警局。
少年拿着蛋糕,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
李暮念叨着他最后的希望——烧烤区的肉!总没人跟他抢了吧!
结果,肉不仅没人抢,那里还站着个笑容灿烂的青年。
那青年看到他,眼睛一亮,仿佛自带阳光,不由分说就将一大包精选的、已经串好的肉串塞到他手里,朗声笑道:“这种好吃!”
不等李暮反应,青年便给了他一个真诚的笑容。“我有梅子酒,配这个刚刚好!”
李暮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心底却莫名其妙地涌上一股暖流和开心,仿佛被那笑容感染了。
他回以真诚的微笑:“是吗,真想尝尝!”
终于遇到个能正常交流的人了!
李暮话匣子打开,两人一边往收银台走,一边聊了起来。从烧烤的火候聊到各地的风物,竟意外地投契。
走出超市时,天已黑透,那轮中秋明月愈发显得亮堂圆满,清辉洒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边。
“我请你吃烧烤呀!”
李暮笑盈盈。“我手艺很好!”
青年从善如流地点头,主动帮他拎起购物袋:“叨扰了,对了,我叫世民。”
李暮也报上名字,“我叫李暮。”
而此时,别墅里。
那串顶级的晴王葡萄已经洗好,放在碗里。
嬴政,也就是超市里那位黑衣男子,眉眼柔和地看着身旁名为嬴璨的少年吃着葡萄,轻轻揉了揉他的脑袋。
另一边,霍去病——那个抢走小狼头蛋糕的少年,正慢条斯理地品尝着战利品,一边听着霍彦在那儿暴躁地打电话:“那啥,小暮,你魂丢外面去了?还不回来!家里……嗯,出了点情况,不过也不打紧。你赶紧给老子滚回来!”
正说着,门开了。
李暮领着刚刚结识的新朋友李世民走了进来。
一抬眼, 他就看到了超市里跟他抢葡萄和蛋糕的人,赫然在座。
李暮瞬间明白了所谓“家里出现点情况”是什么意思。他大大地翻了个白眼,侧身对身旁一脸了然的李世民道:“别客气,进来吧,就当自己家。”
这个黑衣人是他老师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阿兄,那那个?
蒜鸟,他师兄不骂人了就好。
他扬了扬手里巨大的购物袋,“那啥,都别愣着了,过来帮忙,吃烧烤!”
屋外,月亮依旧亮堂堂,圆满无缺,将清辉洒向千家万户。
霍去病,李世民与嬴政视线默契交汇,三人一起弯唇,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中秋了,来见自家幼弟,总不好空着手,不是么?
①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用于具象化展现朱雀大街的繁华景象;“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群中王勃引用此句,类比长安与赣水畔的盛景,突出长安繁华更甚。
②唐代风气开放,贵族女子可“着翻领胡服、足蹬小皮靴”做男装打扮,骑马出行、饮酒踏青、流连酒肆歌楼均不受约束,胡服、胡饰、胡俗在长安普及,
③唐代长安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全城设“一百零八坊”(居住区域)与“东西两市”(商业区域),坊市分离,功能明确;其中“平康坊”是长安文人雅士交际、夜生活核心区域,西市则是主要的奴隶交易市场与胡商聚集区,这一格局是唐代都城规划的典型特征。
④饮食上,胡饼(馕坑烤制,加羊肉、胡椒、胡麻)、驼蹄羹、三勒浆(西域传入的酒)、樱桃毕罗(西域风味面食)、冷淘(凉面类食物)、糖渍樱桃等是长安流行食物,西凤酒(关中本地烈酒)、琥珀色葡萄酒(西域进贡)为常见饮品;娱乐上,《绿腰》(中原柔美软舞)、《胡腾》(胡人健舞)是主流舞蹈,马球、文会(吟诗作赋)也是贵族与文人的常见活动。
⑥“蹀躞袋”是唐代贵族、官员常用的皮质佩袋,可装小物件,
1. 油壁小车:唐代贵族(尤其妇幼)常用的代步工具,车身以油涂饰防潮防腐,装饰多简约雅致,搭配温顺的矮马牵引,兼具舒适性与安全性
2. 长安一百零八坊/朱雀大街(天街):长安都城核心布局,“一百零八坊”是居民与官署的聚居区,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分界(分东西城),大街宽达百米,又称“天街”,是连接东西两市、彰显盛世气象的主干道。
3. 东西两市:唐代长安的核心商业区,分工明确——东市多为汉人商铺,经营珠宝、绸缎等高档商品,客群偏贵族官员;西市是胡商聚集区,有奴隶交易、异域货栈、酒肆等,更具烟火气与异域风情
4. 平康坊:长安最知名的坊区之一,是文人雅士交际、贵族寻乐的核心区域,聚集了胡姬、都知(精通歌舞的艺伎头领),也是长安夜生活的核心
5. 律比畜产:唐代奴婢的法律地位界定,指奴婢在法律上等同于牲畜、财产,主家拥有买卖、支配甚至处置的绝对权力,是当时蓄奴制度的核心法律依据。
6. 七香车:唐代王侯公卿专属的豪华车驾,车身用七种香料熏制(或镶嵌象牙、玉石),行驶时散发香气,随行护卫众多,是权势与身份的象征,常见于朱雀大街。
7. 胡姬/粟特商人/昆仑奴:唐代长安的异域群体——胡姬多为西域女子,在酒肆中歌舞招揽客人;粟特商人是来自中亚粟特地区的商贩,擅长跨国贸易,掌控部分珠宝、香料生意;昆仑奴指来自东南亚或非洲的奴隶,因身材健壮、性格温顺,常被贵族雇佣为侍从。
8. 胡服/胡饼/胡麻:唐代受西域文化影响的“胡风”事物——胡服是翻领、窄袖、配小皮靴的服饰,贵族女子着胡服骑马是当时风尚;胡饼即西域馕饼,可夹肉、撒胡麻(芝麻),用馕坑烤制,外酥里嫩;胡麻即芝麻,是当时常用的调味与点缀食材。
9. 筚篥(bì lì):唐代流行的西域乐器,类似现代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常与琵琶搭配,在酒肆、宴会上演奏,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异域乐器。
10. 三勒浆/驼蹄羹/樱桃毕罗:唐代的特色美食——三勒浆是西域传入的果酒,口感醇厚,深受贵族喜爱;驼蹄羹是用骆驼蹄熬制的浓汤,属于高档宴席菜品;樱桃毕罗是西域风味的面点,内包樱桃馅料,类似现代的甜馅包子或馅饼。
11. 冷淘:唐代的特色面食,类似现代的凉面,将面条煮熟后过凉水,搭配酱料食用,口感清爽,是夏季常见的主食,文中房玄龄提及的清淡饮食代表。
12. 蹀躞袋(dié xiè dài):唐代贵族(男女皆用)的随身皮质小包,挂在腰带上,可装炭笔、小本子、钱币等小件物品,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13. 都知:唐代平康坊等娱乐区域的艺伎头领,不仅精通歌舞、琴棋书画,还擅长交际,是文人与贵族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兼具才艺与社交能力。
14. 胡腾舞:唐代流行的西域“健舞”(风格刚劲奔放),舞者多为男性胡人,动作急促有力,搭配胡乐,与中原柔美风格的《绿腰》(软舞)形成鲜明对比。
15. 籍没入官奴:唐代的刑罚后果之一,指官宦人家因谋逆、贪腐等重罪获罪后,家眷被剥夺身份,沦为“官奴”,由官府统一管理或售卖。
16. 巂州都督(xī zhōu dōu dū):唐代的地方军政官职,“巂州”是当时西南边疆的州府(今四川西昌一带),“都督”是该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总领军事与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