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盛宴”来临  ...
            
                 
                
                    - 
                          凤羽凝这才满意,将玉箫还给萧玉。
 
 “想不到那个小哥哥居然是你,那咱俩还是挺有缘分的。”凤羽凝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递给萧玉一杯,“请。”
 
 两人相视对饮,无人说话,动作却十分默契。
 
 敬这奇妙的缘分。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凤羽凝图方便,又翻墙回去了。
 
 凤羽凝离开前,萧玉问出了心里有了很久的疑问:“郡主的院子莫不是就在这院子旁边吧?郡主怎会住在位于侯府边缘的院子,旁边还挨着别人家的院子?”
 
 凤羽凝笑笑,“我那院子虽然不是最繁华的,却是景色最美的。春有紫藤海棠,秋有金桂飘香,我自己很喜欢。再说,永安侯府的护卫也不是吃素的,我的院子比别处的护卫多了整整一倍。再者说,殿下的院子不也是在王府的边缘吗?”
 
 萧玉只是笑笑没说话,他住在这院子里,也是因为院子里的树。
 
 凤羽凝看了眼旁边盛开的白玉兰,笑笑没说话,挥了挥手,便翻墙离开了。
 
 萧玉看着凤羽凝离开的背影,思索着在墙边搭个梯子的可能。
 
 想到一半摇摇头,怎么就有了这样的想法,真是疯了。
 
 很快就到了“盛宴”当天。凤羽凝和萧玉早早地来到宫里,他们得确保宴会不出任何差池。
 
 “盛宴”开始,两国使臣分别拜见皇帝,又向众人展示了各自带来的奇珍异宝,之后便没有什么严格的规束,众人便自顾自地聊天,喝酒饮食。
 
 宁玉公主看着斜对面地萧玉,越看越觉得好看,心里思索着回去让父皇答应自己来大顺和亲的可能性。一道声音突然打断了她的思绪:
 
 “听闻韶王殿下年少飘零,命途多舛,如今看殿下英俊潇洒,面如冠玉,也算是苦尽甘来啊。”天启的醇王突然开口。
 
 萧玉看向他,看见他这些年养尊处优而“腰围渐宽体自封”,心里嘲讽地冷笑,面上却未显露分毫,礼貌地说:“可能是上天垂怜吧,让我还能回家,还能见到皇叔和太后。”
 
 皇帝听到他说“回家”两个字,不禁红了眼眶,不想让自己失态,连忙转移了话头,“说起来,皇兄和皇嫂当年与醇王殿下也算是相熟呢,朕好几次去找皇兄,都能见到醇王殿下。”
 
 百里嵩不自然地笑笑点头,说道:“当时年少不懂事,总是缠着太子和太子妃。”
 
 皇帝看他的表情不自然,只以为是他思及已故之人的思念和难过;萧玉看到他的表情,心里清楚百里嵩心虚了。
 
 “那韶王殿下如此英俊潇洒,是否是与太子、太子妃长得相像呢?”宁玉开口问道。
 
 皇帝听到后,骄傲地笑起来,“皇兄皇嫂本就是人中龙凤,天资卓越,玉儿的眉毛和鼻子长得像皇兄,那一双丹凤眼更是与皇嫂十分相像。”
 
 简王也笑着附和。
 
 凤羽凝在旁边听着他们说话,心里思索着醇王和前太子之间的关系。
 
 当年大顺与南召、天启共同击退戎狄,天启最初与狄戎合作对抗南召与大顺,大顺举全国之力对抗,天启之后看形势不对,才转身与南召、大顺合作。后狄戎投降,大顺付出的代价最大,向天启秋后算账,天启自知理亏,可天启当时民生凋零,国库空虚,为表诚意,天启将两位皇子送往大顺学习大顺文化,其实就是两位质子。那两位质子便是如今的天启皇帝百里岐和醇王百里嵩。
 
 这边百里嵩不说话了,只有旁边臣子们聊天敬酒的声音。凤羽凝看向宁玉公主身后,与沐云熙对视一眼,不动声色的低头喝酒。
 
 沐云熙起身同宁玉公主说了几句话,便退下去了。凤羽凝便起身向皇帝告罪,说自己吃醉了酒,要和池鱼一起出去走走。
 
 二人来到大厅后面的花园,坐在花园的亭子里喝茶,等了一会儿,二皇子萧璟走过来,问凤羽凝:“表姐着人叫我出来,可是有事?”
 
 凤羽凝笑笑,为他倒茶,“你不是不喜欢这种场合吗,就把你叫出来和我们一起吃茶,尝尝,我亲自煮的。”
 
 萧璟放松地笑笑,“表姐煮的茶,自是极好的。”说完喝了一口,赞许地点点头。
 
 三人说了会儿话。凤羽凝突然指着一处说:“那不是南召国的沐小姐吗?”
 
 池鱼与萧璟转头看去,只见沐云熙站在玉兰树下,浅粉色的花瓣随风而落,沐云熙看着落花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沐云熙穿着浅蓝色衣裙,白色玉石耳坠,银色发簪和浅粉色步摇,在月光的招摇下闪闪发光。
 
 萧璟就这么看过去,感觉自己的心跳停了一瞬。
 
 凤羽凝发出赞叹的声音:“好一个清冷美人啊。”
 
 沐云熙听到动静转过头看见他们,上前向三人行礼。
 
 凤羽凝邀请她坐下一起品茶,“沐小姐怎么在这儿?”
 
 沐云熙俏皮地笑笑,“几位贵人面前我也不说那些虚的,我不太喜欢这种场合,觉得浑身都不舒坦,要时时刻刻约束着自己,不能失了规矩。”
 
 池鱼也笑了,觉得这位沐小姐倒是位性情中人,“巧了,我们也不喜欢,所以才要出来的。”
 
 萧璟问道:“沐小姐来大顺这几日,可还住得惯?”
 
 沐云熙点头,有些娇羞地笑笑“一切都好,大顺人杰地灵,美食也多,我还想着劝宁玉公主在这儿多留几日,好让我也能在多玩儿几日。”
 
 几人又问了些南召国的风土人情,沐云熙一一答了。
 
 “听闻沐小姐祖籍是岭南,那里好像很多外族人。”凤羽凝说道。
 
 沐云熙点点头,“实不相瞒,我家祖上不是汉人,而是苗人。中原地区对苗人不甚了解,话语间总是免不了带些偏见,可能也是因此才……”沐云熙说着说着眼神渐渐暗淡下来,“不过我家祖上很早就来中原生活了,早就是汉人了。”
 
 萧璟听出她言辞闪烁,心里猜测沐家在南召会不会……
 
 几人回去的时候,凤羽凝听见百里嵩正向皇帝提及两国互市。
 
 天启靠近西北,有一半的国土都是草原,国人一半农耕一半游牧,可本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到底是稀缺,便与大顺朝廷约定了互市,让两国人民在两国边境互换商品。
 
 百里嵩此次来大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试探萧玉是否知晓当年隐情,二是请求大顺皇帝同意扩大互市范围。
 
 皇帝听见百里嵩提起及此,有些为难地说:“扩大互市的范围确实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也不便于管理呀,朕记得之前有天启士兵冒充商人打伤了大顺百姓,签订的条约上明文规定两国士兵不许参与互市,只允许商人和百姓进出,天启违约在先,如今还想扩大互市范围,是觉得如今的互市场地不够你们的士兵发挥吗?”
 
 皇帝说着说着,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带上了愠色。
 
 百里嵩也有些尴尬,他没想到大顺皇帝会记得这种小事,不过就是打伤了几个平民百姓,又没打死人。但他只能面上赔笑:“这件事最开始被下面的人瞒着未报,后来我们也是狠狠责罚了犯事的士兵,但也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伤了两国和气啊。”
 
 皇帝冷笑一声,没说话。
 
 百里嵩还想开口,被萧玉打断:“我们圣上爱民如子,打伤我们的的百姓,我们圣上也伤心啊。”
 
 百里嵩讪讪地点头,“是,是。”
 
 萧玉提议道:“皇叔,不如这样,扩大互市范围是可以的,只不过,互市要由我们全权管理。”
 
 百里嵩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韶王殿下,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有何不妥?”坐在臣子席位上的宇文丞相开口。“为了防止再有不讲规矩的天启人乱入,也是为了保护我大顺子民,这么做有何不可?”
 
 百里嵩气得站起来,指着宇文丞相,“你……”
 
 皇帝见状,缓缓开口,“醇王殿下,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把百里嵩劝坐下后,说道:“什么都由我们来定,这确实说不过去,规则条约、时间和地点这些还是要双方共同商议的,只是为了我们大顺子民的安全,这在场的士兵总要是大顺的,您放心,若是真有什么冲突,我们的士兵绝不会偏帮任何一方。”
 
 百里嵩有些为难,仍觉不满,“可这……”
 
 南召国的沈仪此时开口了,“老朽听闻近两年天启不幸遇上大旱,农者辛苦一年收成却寥寥无几,百姓们食不果腹,仅靠牛羊这些牲畜怕是解决不了天启的困境,所以醇王殿下才会有此请求吧?”
 
 百里嵩尴尬地点点头。
 
 “‘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了天启的黎民百姓,醇王殿下应该不会不答应这个条件吧,早答应一刻,天启的百姓就少受苦一刻。毕竟说到底,是你们天启有错在先啊。”沈仪不缓不慢地说道。
 
 凤羽凝安静地听着,心里赞叹萧玉挺聪明啊,先提出一个非常过分的条件,等对方生气回绝,再提出一个稍微过分的条件,让对方心里稍微能接受。不过萧玉居然还买通了沈仪,沈仪可是从来不会多管闲事的。
 
 百里嵩听见沈仪这么说,又想到天启如今的状况,无法,只得接受。皇帝见此十分高兴,大手一挥,送了三十车粮食给天启,说是自己怜惜天启百姓,送给天启百姓的。
 
 “盛宴”就在这看似其乐融融,实则各自心怀鬼胎的气氛下结束了。
 
 凤羽凝回府时特意自己单独坐了一辆马车,走在永安侯府队伍的最后,经过韶王府的时候停下来等了一会儿,看到萧玉不缓不慢地骑马走来,面上毫不惊讶凤羽凝会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