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4、喜事不断(三) ...
-
前线战事呈僵持状态后,后方医院伤员大大减少,刘院长和后方医院的其他领导,多次分析战局,认为在美国大量的军援下,僵持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旦某些战区,得到美军的充足军援后,我军的力量就会超过鬼子,那时,就要进行全面反攻,收复所有失地,才会有大量的伤员运往后方。
这种僵持状态,可能还要持续一两年,在这一两年内,我们都会处于无事或少事的状态,为了不让医护人员闲着无事,不让大量医疗资源,闲置形或浪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后方医院是军队医院,也就是吃皇粮的医院,即使全院床位全部空了,一个伤员都没有,整天闲着无事,医护人员的薪水,仍会分文不少,按时发给。
不过,医护人员都要为抗战出力,绝对不愿意闲着无事可做,白拿薪水。因此,许多人建议,在伤员大量减少的现在,医院向民众开放,收治地方病人,方便他们就医。
这个建议有四个好处,一是,那时好一点的医院,是十分少的,民众就医也是十分困难的,向民众开放,就方便了当地的民众就医,密切了军民关系。
二是,民众就医是要付费的,就可增加医院的收入,减少国家的负担。那时的医药费,也是十分昂贵的,因此,医院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三是,后方医院最善长的,是战伤医治,如刀伤、枪伤、烧伤、爆炸震伤等,而对当时民间最常见的许多内科、妇科、花柳科等疾病,如肺结核、疟疾、蛔虫、心衰、营养不良、阑尾炎、肠梗阻、胃溃疡、痔疮、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淋球菌性尿道炎(那时还不知道艾滋病)、妇科疾病等等,却知之甚少,这样可扩展医护人员合身疾病的知识。一旦抗战胜利后,医院转为地方医院,为民众服务时,就不会手忙脚乱,热炒热卖了。
四是,不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在重庆,像后方医院这么大的医院,设备这么好的医院,酷暑这么凉爽的医院,屈指可数,收治了病人,就不会对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全院职工的拥护,报上级后很快批准执行了。没有几天,收治了大量求医的民众,医院又呈现了一派紧张、忙碌、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众对医院有许多好评,因而,多次得到市政府、军队有关部门的表彰。
另一件喜事是,刘院长夫妻,日以继夜地,化了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英勇杀敌》一书的编撰,刘的文笔很好,写得生动、翔实,很快就出版了。
书出版时,小日本还没有投降,很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的欢迎,成了当时一本十分畅销的热门书。刘院长除了得到丰厚的稿费外,也受到上司的表彰。
刘院长写书,也提示了许多医护人员,在医治的众多伤员中,应仔细发掘、采访、收集,他们在前线英勇杀敌的事迹,并及时整理编辑出来,这些点点滴滴的,来自各战场的宝贵资料,汇集起来,就是中华儿女,抗击日寇的壮丽史诗,就是日寇的罪证。它将激励更多的年青人,抛头颅,洒热血,奔赴抗日战场,为民族的存亡英勇奋战。
还有一件喜事,就是钟之石研制的假肢,也获得成功,它的优点是,成本大幅降低,材料经久耐用,制做工艺简化了许多,让更多的伤残军人,能够安装假肢,不仅能帮助他们独立生活,不少人还能参加生产劳动,减轻了国家对他们的负担。也受到上级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