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3、喜事不断(二) ...
-
这天傍晚,高崇武一家,刘院长一家,高占魁、程校长等半山小学的部分老师、钟的好友,郭玉梅一家等三十多人,准时来到酒楼大厅。
那时也兴送礼,不过都是量力而行,讲究“礼轻情义重”。高崇武一家,对礼品完全不当回事,对经济条件差的,坚决不收,说只要大家能来,就是看得起我们了,我们就十分高兴了。
而不像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把送礼,最初称为红包,后来称为“红色炸弹”。有时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要收到四五封赴晏请柬,有的是顶头上司,有的是往来客户,有的是亲朋好友,都是得罪不起的人家,不去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两口子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那时的奖金,有时比工资还多得多,全部变成了红包,吃了四五顿美食后,就囊中羞涩,分文不存。
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成了“还乡团”,回到已退休的父母家中,度过囊中分文没有的一个月,而被别人称为“啃老族”。
这天晚上,同时在这里办喜晏的,有二十多家人,有五家也是婚晏,有三家是寿晏,其余的都是专门庆祝,抗战胜利的喜席,大家都满面春风,相互祝贺,十分友好。
开晏不久,张小玉突然对高小英说:“我看到了我的爸爸了!”并用小手指给高小英看。高连问她三次,“不会看错吧!”小玉回答说:“绝对不错”。她摸了摸小玉的头,也没有发热。
立即把这喜事,告诉了在坐的人,大家都为她找到爸爸鼓起掌来。高小英立即把小玉抱起来,从人群中挤到她父亲身边,还没有挤到桌前,小玉就激动地大声叫:“爸爸!”“爸爸!”“我是小玉呀!”
她的爸爸和弟弟,又惊又喜地看了她好一会儿,才挤了过来,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她的弟弟,也大声叫“姐姐”!“姐姐”!“我们找了你,好久好久啊!”三人抱头痛哭起来。
这让在场的人,无不为失散的一家人,能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晏上,重新团聚而高兴,也者热烈地鼓起掌来。
有位穿西服的青年男子,大声地对人们说:“小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这是最大的喜事。今天,失散三年多的家人,又团聚了,更是喜上加喜,朋友们,举杯祝贺他们团聚吧!愿因战争失散的同胞,都能破镜重圆!”
全酒楼的人,都举起了酒杯,热情地祝贺张小玉全家团聚,场面十分感人。也有好几家报社的记者,抢拍了这些珍贵的镜头,估计明天的报纸上,一定能看到这喜上加喜的照片。
张小玉一家,来到高小英的席间,对高崇武一家,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并对他们述说了,那天走失的情况: “那天,鬼子追来时,我带着弟弟,来不及逃跑,就随一些也来不及逃跑的人,躲进一块巨大岩石下,没有想到,在岩石下半人高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十分宽大的岩洞,大家就都躲了进去。”
“在岩洞里,能清楚地听到,鬼子在上面岩石上的动静,鬼子近在咫尺,随时都有发现我们的可能,我们自然十分害怕,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虽然鬼子没有发现我们,但却在岩石上,悠闲地吃起中饭来,饭后又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
“我们仍怕有鬼子在附近,只好在岩洞中过了一夜。第二天日高三丈,听不到鬼子的声音,才大胆爬上岩石,再也没有见到鬼子了”。
“我们十几个人中,有三家人失散了,大家十分着急地在荒山上、密林中,大声呼叫,四处寻找,整整找了两天,都没有找到”。
“来到重庆,去她的舅舅家,她的舅舅也因躲避鬼子的轰炸,早就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迄今也没有找到他们”。
高崇武一家人,都舍不得小玉离开他们,但既然她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理应让她回到她父亲身边。他们从她父亲的穿着发现,他的经济条件较差。于是高崇武与高小英,各拿出一笔钱,交给小玉的父亲,一定要他收下,说这是给小玉准备的学费。小玉的父亲推辞再三,最后还是收下了,并再三向他们表示感谢。
两家人一个在江南,一个在山东,相距十万八千里。那时的交通,十分不方便,早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时,飞机极少,平民百姓是坐不起的;火车、轮船,又忙着运送国军,去接收鬼子占领的地区。
两家人都清楚,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久久不愿离去。最后,彼此留下了通信地址,希望鸿雁传书,成为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