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水墨相接迎岁暮 ...
九月文会一过,安蓉便安心于书院学习,备考升班测试。虽忧心银钱之事,只不急于一时,她坚信,待得哥哥回信,安雨那木头一定会给她银子!
书院藏书丰厚,或圣人所赐,或官士所赠,亦有书院自费银钱所得,聚书千卷有余。
时下学子好藏书,便是柳淮家中艰难,亦抄了满屋子的书卷。其虽身为秀才,只其中院试三十二名,并非禀生,无法作保。虽亦有商贾赠银求安心,一来不多,二来其祖父膝下五子一女,故而第三代便足有二十余人。因其自小聪颖过人,家中便商议供其读书,以作掌柜账房之属,博个前程,拉扯众人。只不想其天赋如此过人,一举过了院试,如此一来,祖父反而倒想继续供其读下去。
只柳淮于诸位弟兄行二,上有19岁长兄,18岁长姐,17岁二姐,并孪生15岁三姐、四姐,俱是当嫁娶之年;家中数十口人,时常食不果腹。故而其实不愿取家中银钱,平时抄书为生,文房四宝俱靠抄书得来,极为节俭。
安蓉亦想抄书,只其小篆不过能言端正,更有诸多字词不识,只得作罢。将诸多精力置于书卷上。
安蓉估量时下约莫为前世史书魏晋之时,世家林立,三百千不过只得千字文,众多蒙学读物如《龙文鞭影》、《千家诗》俱不曾出世。
时下学子,八岁出外舍,学小艺,有余力可学四书;待得小艺成者,可修大艺,一般为束发之后学习。
大艺者,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也;汉后则多了《论语》、《孝经》。自前朝吴国之后,陆寒远极力推崇《孟子》,复将中庸、大学二者于《论语》中取出,与《孟子》、《论语》并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者,称之五经。并《孝经》一道,俱为诸生所当习者。
安蓉半年来已几近习完小艺;复习《千字文》,学完《孝经》,背了百篇诗文,开始学《论语》;夫子上课一般教其句读,以及详细训诂,使其可理通而诵读,随后命其抄写背诵,倒也并不吃力。
待得升班,除了‘书’之外的小艺则课程减少,而‘书’则改之为单独的书法,学文则另有夫子所教。
半月时日,转瞬而过。九月末,众学子纷纷返校,书院俱是一片蓬勃之态。
安茉安莉二人特意提前几日前来,悄然往安茉房中一聚。几人说说笑笑,安蓉复予二人自制的桂花枕芯道:“我晒干了些金桂,只我手艺不好,二位姐姐怕是得重新缝补一番。”
安茉接过那缝得歪斜的枕芯,思及一家亲人生离死别,百感交集,险些落下泪来。安莉亦拥着枕芯沉默不语。
安蓉见二人伤感,唬得连连安慰二人。复冥思苦想,略得一二前世笑话,便与二人讲来;直逗得二人笑得捧腹方罢。
临走前,安茉二人俱欲予其纹银,安蓉思及只怕是二人嫁妆,连忙摆手:“大哥不允哩,我已去信大哥,待大哥应允,我命梨花取些便是了。”
安茉二人对视一眼,安茉忧心疼惜道:“这战事连连的,大哥传信归来,亦少不得几月,届时你当如何过?这二十两纹银乃是我与瑞儿一道的,不必担忧我们。”
安莉亦眉心微蹙,颔首道:“确是如此,蓉娘,不必忧心我等,大哥临走前予了我们一人三百两。平日我们除却文房四宝,果脯衣物,亦不曾花销多少。此前大哥叮嘱,我二人亦鲜少见你,若非安瑞告于我二人,竟是不知你挨饿......”
安蓉连忙摆手:“不曾!不曾挨饿!”何况,拿小孩子的钱......安蓉忽而觉得有些无地自容。本欲寻些后世食谱来卖,只这世间又有个穿越前辈,甚么吃食服装俱被其‘创造’得差不离,只差没造出个阿拉伯数字、简体字以及做些科技产物了。何况一来忧心女主日后怀疑,毕竟其前世可不曾有自己这么个人。二来不愿多事。
安蓉忽而想起,糟了!女主前世安家仅剩安逸一人!安茉几人见过女主,她可是怀疑了?只是,安茉几人俱是前世便有,何况自己亦不曾做些什么大事。便是猜疑,一时半会儿,当不至于猜到。
安茉只不理道:“总归我不管,身为长姐,我赠你物什你便得收!不说这十两之数,为我三人细细考量而定,数目不多,且我等早已找好了缘由说辞。若大哥生怒,我等便道忧心你日后身子抱恙,予你备用。天色不早,我们得快些回了。”
说着将安莉手中十两纹银一道置于榻上,携着安莉便奔走而出。
安蓉来不及说话,只得无奈目送二人离去。阖目倾听,见周围除了二人不曾有脚步声,柳淮并诸学子俱于室内苦读,方放心回桌前看书。此处临近悬崖,偏远幽静,鲜有人来,贫寒学子向来多于室内温书,当不会遇见人。话说当初,安茉二人第一回悄悄来此,见自己临崖而住,目瞪口呆,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她摔下崖;回去后更是连夜做了几回噩梦。事后安蓉得知,十分不好意思。
安茉二人往山上行去,书院于山间南侧层层叠叠而上,统共九层,宛若九层宝塔高台。只不同之处在于内实外空,教舍、学舍俱环半山而建。
第一层为书院入口、入学考试之处、练武场,以及一些学院学子赏花解忧之所;一层及往下山地,为山长或夫子处所或学田。二层至四层俱为武院教舍,五至七层则为文院教舍。学子学舍俱于青枫山六层至八层,九层为书院藏书之处。
寒门学子学舍一般居于山北之地,亦称后山。后山三层往北以下,乃是悬崖峭壁,旁边亦是安蓉所居之处。故而二人所住学舍不仅高出安蓉所居之处几层,而且一南一北并非一侧。
十月初一,五鼓初过,安蓉往食舍买了几个馒头,早早便背着书篓往丁班外舍而去,实则其就在戊班隔壁。轻启门扉,惊得室内尘雾四散,墙隅八脚螅竞相奔逃。安蓉迈出左脚,转瞬足边奔过一只硕鼠,差点夺路而逃,这年代鼠疫可没得治。
虽然这幅潦倒破败之景,于戊班已见过一次,仍旧免不了菱唇微抽。丁班亦是三年不曾有人来,三年前,此处亦只有唯一一位学子——小神童林三郎。故而书案上尘土厚重,只怕是上不得课了。拜家中人爱书惜书习惯所赐,安蓉只觉自个儿有些强迫症。书桌椅子书篓书架,但凡涉及文房四宝之处,必定干净整洁。见这教舍脏乱,自是等不及杂役前来收拾,返身取了水桶抹布,挽起衣袖,干劲满满小心细致的擦拭打理一番。
暗处学监抚须颔首:此子小小年纪,遇事沉稳,勤快朴实,倒是箇好苗子。
安蓉擦拭完毕,静立一旁读书,待书案胡床干透,方坐好等夫子前来。《论语》前世不过学了二十来句,内里多是不曾学过、难以理解的文词。自己本就不大理解文言文,若再不努力,只怕十月末考课得遭殃了。若是太差劲,怕是会被夫子找去‘谈心喝茶’!
转眼便是卯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安蓉连忙放下书卷端坐好。进来之人,却并非是往常教其学书文的何夫子,安蓉不由微微一愣。
来人打着呵欠,身高八尺有余,须髯如戟,五大三粗,凛然难犯,倒似个武院夫子,难以想象其竟然是一位文院夫子。甫一进来,原本宽阔的教舍便显得逼仄狭小,气氛忽而有些肃穆。
安蓉站起身,唱喏道:“见过夫子。”
“嗯,坐。”来人通脱不拘千里一曲,随意往案前胡床一坐,道:“吾名上潘下阔,因何夫子往任上补缺,征拜安梓郡郡守。一月内,由吾暂代汝四书夫子;一月后宋意夫子讲学归来,汝便由其教授。此后每日亭午前习四书,午后习小艺。不比汝之前戊班各夫子抽空轮番指教,小艺届时选不曾修满者即可。”
安蓉拘谨应是,暗道:难怪此前各位夫子常常拜托其他夫子前来上课,却是本就是抽空的。也是,如今各班俱是水平相当之人,若我水平不足贸然进入,只会影响夫子上课。只是小艺乐书最差,怕是还得继续修习。
潘阔便拿出《论语》道:“汝此前学至何处?”
安蓉翻开书页道:“学至:‘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矣。”
潘阔颔首,开始讲解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此中所言缧者,黑索也。绁者,系也。缧绁者,狱也!此之谓:虽为狱中,不为其过,可以女嫁之。......”
因不熟悉此人,安蓉便分外谨慎。只其不知是鲜少教书,抑或性情急躁,故而每每安蓉《论语》释义答不上来,抑或不如其意,其便或皱眉纠正、或戟指怒目而斥。
安蓉如坐针毡,听其滔滔不绝声如洪钟的讲课,只觉十分吃力。因其教得过快,训诂之处,更是一溜儿之乎者也,一时间安蓉头晕脑胀,只觉无力:这语速,自己的思维实在是跟不上。午后修小艺,只得晚间复习了。
十一月初一亭午,安蓉挥泪送走潘阔,转身舒了一口气:可算是结束了。虽然此人令自个儿学业进度加快——学完了《论语》并《孟子》,考课虽忧,只自己却依旧觉得自己不过是浑沦吞枣,只能大致明了,算不得精通。学业考课不过是考贴经、墨义,另作一手五古诗,虽自己作诗极为普通,贴经墨义却是可以——全靠死记硬背。德业考课,便是礼仪处世之道,一般不违礼,俱可过。
梨花接过安蓉手中食盒,弯腰取馒头之时,手疾眼快置安逸书信于食盒下。安蓉摸到书信一愣,随即又惊又喜,连忙将食盒并书信放入书篓,往学舍而去。
行至学舍,安蓉入了院子,忽见房前盘踞一只青花大蟒,唬得转身夺路而逃。待杂役捕蛇而去,忍着浑身鸡皮疙瘩,抖着手开了房门,虽不曾见此中有蛇,仍细细搜寻一番,方放下心来。想着叫梨花寻些硫磺之物才好。
看罢书信,安蓉苦笑:砍柴卖与安家,哥哥当真是无计可施了罢。只是不如此,若是要自个儿与甚么熊虎狼豺缠斗,卖些山珍野味,只觉光是想想就吓人。真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昭元六年十一月既望,康王赵宪起义,却不进攻相邻武州、荆州、定州诸地,命人传言道:奸生于国,圣人听信左右二相谗言,以至荒淫无能,后宫佳丽无数;更听信二人之言,烧杀武川诸邑数十万百姓。请圣人斩了左右二相,已慰民心。
圣人听闻,只冷笑一声道:“真是恭候多时!”
复命大将军张彻并荆州都督王叶平乱。有臣子劝阻道,此时昌王之战尚且未曾平息,若南方再出战乱只怕激起民变。圣人不听劝阻,执意下诏。
赵宪见其如此,命人传道:本为起义惊醒圣人,不欲出征,不想圣人被小人蒙蔽,欲弑忠良,故此清君侧,以斩生性残暴左右二相。随后挥军北上,举朝哗然。更引得众学子破口大骂,安蓉亦有所耳闻。
康王文韬武略俱佳,手中能人巧将无数,其中主将曾胥,擅以少胜多。只张彻亦为多年老将,胜在见多识广,率军鼎力相抗,二人旗鼓相当,俱视为劲敌。
乱世凶年,多有逃荒辟乱之人;硝烟弥漫,昔日安泰之所,宛若人间炼狱,百姓无处安身,怨声载道,颠沛流离,只得一路北逃。一时中原并北方粮价愈发上涨,听闻洛阳杂粮已十余文一斤,翻之数倍。
注:
大艺:本为六经,《乐经》失传,残篇汉后并入《礼记》。
五古诗:五言诗。古体诗的一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水墨相接迎岁暮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