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 ...
-
二年后,边关传来辽帝举兵进犯的消息,过后不到二个月又听说辽兵已退。他们的皇帝被一个武林人士所擒不得不答应退兵,并且立下了十年不再犯宋的誓言。
听到这个消息,胡珅不免叹息。天龙中他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大侠萧峰。为这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就此归于尘土感伤了一回。
这两年中,他也有不少变化。首先就是头发终于养的和古人一样长了,不必再不僧不俗的。其次,他现在不但搬到洛阳城中住而且还当起老师,教几个平民家的幼童识字,当然也没放弃抄书的工作。只是因为他已与佟掌柜相熟,且字也越发的好了,现在多是接抄珍本的活。故每月除了房租,衣食外还能余下一半来。
当时他在白马寺住了半年,就经佟掌柜介绍在离书坊仅两条街的小巷租了一处小院子。
因他知道虚竹是少林方丈和叶二娘的私生子,真怕有人找上他。虽有点愧对原主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虚竹,一点都不想卷入那些江湖恩怨中。
现在连萧峰这个天龙中的男主角都死了,估计虚竹的父母也去了吧.虽说不该,也不由松口气,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感叹完这些,又继续他抄书、教小孩的生活。
又是三年,胡珅也攒了些钱。这三年中本也想接受街坊的热心,取个老婆。可是虚竹的皮相实在不如人意,再加上他连个房子都没有,至今租住。所以介绍给他的不是又蠢又丑的,就是品性不怎么好的。最后他也烦了,也绝了在这个世界结婚的打算。本身就算他再努力还是与这世界有点不融洽,何况他接受了二十年的现代教育。在生命没威胁下,他并不想委屈自己。
他决定离开洛阳。反正几年下来,牡丹也看烦了,龙门石窟也逛腻了。简单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把一些不方便带的分送给朋友、邻居之后,他就快速离开了。这次决定去都城开封。
赶了几天路,风尘仆仆的到达了开封。先是找房子,发现比洛阳贵了不止三倍。汗!古今中外都是京城居大不易啊!接下来的日子,真是让胡珅大吃一惊。感慨怪不得常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如果说在洛阳,他还只能说宋代的人文雅,那么现在就会感慨真是精彩了。
先不说普通的百姓都很有修养,举止有礼。各种风俗真是又有内涵又有意趣。再说到处林立的公共浴室及专门搞卫生的司衙,更别提夜市的热闹,各种小吃荟萃,杂耍,戏曲真是应有尽有,让他目不暇接。不得不感叹,人家宋朝的百姓过的一点也不比现代人次,而且更有趣一些。
除了军事弱一点,在文化,经济上宋人真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超过了唐。宋之后的明、清根本不能比。什么康乾盛世纯粹是满族人给自己脸上贴金,军事上还勉强过得去,文治上连跟明代都差了一大截,更别提宋了。宋时的城市化率为百分之三十,这个数字在宋之后直到现代的九十年代才赶上。清时更是跌到了百分之一点九。
唉,有点跑题。总之,胡珅沉醉在这种生活里,每天大街小巷,吃喝玩乐,有点乐不思蜀了。只是乐极生悲,很快就囊中羞涩了。只好收收心想赚钱大计。
正想着还是干老本行抄书好了,却在五城兵马司的衙门口看到了招文书的告示。他向别人打听了一下,原来宋代文贵武贱,一般有功名的文人是不屑于做这种差事的。而百姓中能读书识字的都是家境好的,也不乐意干这种钱少又不是衙门正经差事不能升职的工作。
胡珅想反正是写字赚钱,在哪儿写不一样吗。想罢就去应征了这文书的职位。事很顺利,立马有人给他办了入职手续,第二天就上岗了。
在衙司里待了几个月,胡珅不由感叹天朝的公务员待遇就是好啊!除了平时的俸禄,各种补贴那个多啊。而且还有外快。虽然他只是个小职员,但上头吃肉,他们这些小鬼也是能喝点汤的。想到现代那些一年比一年壮观的公务员考试队伍,就很理解了。
其实,在兵马司里刚待不久他就知道了,也不是真没有穷一点的读书人来应这工作。只是古时候的读书人实在太斯文,到了这里不适应司中兵油子的粗蛮的太多。而文臣武将又是向来互看不顺眼的,因此能在这待的就不多了。他倒没什么感觉,不就是嗓门大,举止粗鲁,说话下流不注意场合,偶尔收些小贿。在现代见惯了那些城管,这些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于是,胡珅在兵马司中真是自在极了。工作轻松,加上他经常帮那些兵丁们写个信什么的,人缘也好。有空的时候就跟同事去喝个小酒,到城外去踏个青,或到皇家寺院相国寺上个香、听听禅,真是日子过得赛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