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物理竞赛 ...

  •   物理竞赛培训基地坐落在城市近郊,一栋灰白色的五层建筑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大巴车缓缓停靠在铁艺大门前,轮胎碾过积水,发出轻微的嘶响。

      李砚第一个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衬衫衣领,目光透过车窗打量着这个即将度过一周的地方。

      九月的晨风带着凉意,卷起地上几片枯黄的银杏叶。

      李砚拎着行李下车,转身时恰好看见莫言正小心翼翼地从车厢里走出来。

      她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背包,手指紧紧攥着背带,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阳光斜照在她脸上,让她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房间分配表在公告栏。"带队老师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带着些许回音。

      李砚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203房间。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发现莫言的名字就在隔壁的204。

      他提起行李箱,轮子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规律的滚动声。

      抬头时,莫言已经默默走向房间方向,单薄的背影在长长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孤独,仿佛随时会融化在尽头的光影里。

      培训的第一天就在密集的课程中拉开帷幕。

      讲座厅能容纳两百人,深蓝色的座椅呈扇形排列,讲台正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投影幕布。

      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生们埋头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像是春蚕啃食桑叶。

      李砚选择了一个靠前的位置,落座时注意到莫言总是选择最角落的座位,那个位置光线昏暗,仿佛要将自己完全隐藏在阴影中。

      "接下来是实验环节。"教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让在场的学生们都下意识挺直了背脊。

      实验室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息,不锈钢实验台闪着冷冽的光。

      各种仪器整齐排列,示波器的屏幕还黑着,等待被唤醒。

      李砚和莫言被分到同一组,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合作。

      实验台位于实验室的东南角,靠近一扇可以看到外面银杏树的窗户。

      "我来调试示波器。"李砚说着,修长的手指已经落在旋钮上。

      他的动作精准而熟练,显然对这类仪器并不陌生。

      莫言轻轻"嗯"了一声,开始整理电路元件。

      她的动作流畅得像是经过千百次练习,每个连接都恰到好处,焊点圆润饱满。

      李砚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这样娴熟的手法实在不像普通高中生能达到的水平。

      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实验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个女生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

      她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硝酸银溶液,刺鼻的气味瞬间在实验室里弥漫开来。

      在场的学生们都下意识后退,有人捂住口鼻,有人皱眉侧身。

      只有莫言迅速上前,从急救箱中取出中和剂,利落地处理洒落的液体。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谢谢..."那个女生惊魂未定地道谢,脸颊因为尴尬而泛红。

      莫言只是摇摇头,重新回到实验台前。李政发现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握着镊子的手指也微微发抖,但很快就恢复了平稳,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

      "你还好吗?"李砚难得主动询问,声音放得很轻。

      "没事。"莫言的声音比平时更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怕惊扰了实验室里凝重的空气。

      接下来的理论课上,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电磁场理论的复杂问题。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空调运行的微弱嗡鸣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李砚刚刚理清思路,正在草稿纸上演算,却听见旁边传来轻微的声响。

      莫言已经放下笔,将草稿纸整齐地叠好,安静地等待着。

      "你有答案了?"李砚有些惊讶,这个问题即使对他来说也颇具挑战性。

      莫言轻轻点头,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步骤,字迹清秀工整。

      李砚看着那简洁优雅的解法,第一次对这位总是沉默的同学生出了几分真正的欣赏。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那张纸上,让那些数字和符号仿佛在发光。

      晚饭时间,食堂里人声嘈杂。

      不锈钢餐盘碰撞的声音、学生们的交谈声、电视里播放新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李砚端着餐盘,看见莫言独自坐在最靠窗的位置,面前只放着一份简单的餐食:一小份米饭,一碟青菜,还有一碗几乎透明的汤。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不介意吧?"

      莫言明显愣了一下,握着筷子的手指收紧了一瞬,随即轻轻摇头。

      两人沉默地用餐。

      李砚注意到莫言吃得很少,而且总是下意识地避开肉类和辛辣的食材,这种过分的谨慎让他觉得有些奇怪,但他什么也没问。

      餐厅的灯光有些昏暗,在莫言的睫毛下投下浅浅的阴影。

      "明天的模拟考试,"李砚打破沉默,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听说很难。"

      "嗯。"莫言放下筷子,餐具与餐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最后一道大题可能会考场的量子效应。"

      这个精准的预测让李砚挑眉:"你怎么知道?"

      "猜的。"莫言移开视线,开始收拾餐盘,动作略显急促。

      当晚的自习室灯火通明,日光灯管发出稳定的白光。

      李砚解决完一套习题,抬头活动颈部时发现莫言还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在看书。

      她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偶尔会无意识地咬一下笔帽,这个细小的小动作让她看起来比平时真实得多。

      书本的页角有些卷曲,显然经常被翻阅。

      "要咖啡吗?"李砚递过一罐刚从自动贩卖机买的咖啡,罐身上还凝结着细小的水珠。

      莫言犹豫了一下才接过,指尖不经意间触到李砚的手,冰凉的温度让他微微一怔:"谢谢。"

      就在这时,自习室的灯突然闪烁了几下,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几个学生发出小声的惊呼,莫言更是猛地站起身,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血色。

      "只是电压不稳。"李砚平静地说,目光却未从莫言脸上移开。

      灯光很快恢复正常,但莫言的手指还在微微颤抖。

      李砚注意到她悄悄从包里取出一个小药盒,服下了什么,动作快得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你不舒服?"李砚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

      "有点头疼。"莫言轻声回答,重新埋首于书本中,但泛白的指节暴露了她的紧张。

      第二天的模拟考试果然如莫言所料,最后一道大题确实涉及场的量子效应。

      考场里静得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还有考生们不自觉的叹息。

      李砚在解答时,不自觉地用了昨晚讨论时莫言提到的一个思路。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在试卷上投下细长的光斑。

      考试结束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走廊里讨论着答案,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李砚看见莫言独自站在走廊尽头,望着窗外的银杏树出神。

      秋日的阳光为她镀上一层金边,微风拂动她额前的碎发,那一刻她看起来格外脆弱,像是随时会随风消散。

      "你的预测很准。"李砚走到她身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

      莫言似乎被吓了一跳,肩膀微微抖动,随即恢复平静:"运气好。"

      "不只是运气。"李砚注视着她,注意到她眼底淡淡的青黑,"你对物理的理解很深。"

      这是李砚第一次直接夸奖别人。莫言愣了一下,轻轻说了声"谢谢",耳尖却悄悄泛红,像是被夕阳染上了一层胭脂。

      培训的最后一天是实验考核。

      每个小组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个复杂的电路设计。

      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只能听到仪器运作的嗡鸣和零件碰撞的细微声响。

      李砚和莫言配合默契,几乎不需要语言交流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

      他们的手偶尔会在传递工具时短暂触碰,又很快分开。

      就在实验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隔壁组突然发生小范围的短路,刺眼的蓝色火花伴随着轻微的爆裂声,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莫言手中的精密元件差点掉落,李砚下意识伸手扶住她的手腕。

      "小心。"

      那一瞬间的接触短暂得几乎不存在,但李砚却感觉到莫言的手腕纤细得不寻常,而且她的体温高得异常,皮肤相触的地方像是要烧起来。

      "你发烧了?"李砚皱眉问道,手指还停留在原处。

      "没有。"莫言迅速抽回手,继续专注于实验,但泛红的耳根暴露了她的不自然。

      最终他们组第一个完成了任务,而且数据完美得让监考老师都频频点头。

      离开实验室时,李砚注意到莫言悄悄松了口气,那个表情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连脚步都轻快了些。

      返程的大巴上,夕阳西斜,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

      李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见莫言选择了一个离他很远的座位。

      她靠着车窗,似乎睡着了,眉头却微微蹙着,像是在做什么不愉快的梦。

      夕阳的光线在她脸上流动,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班级群里关于文化节的消息。

      李砚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突然觉得这一周的集训就像一场梦。田野、树木、电线杆在眼前掠过,形成连绵的画卷。梦醒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大巴驶进市区,霓虹灯渐次亮起,点亮了渐深的暮色。

      李砚在下车前最后看了一眼莫言,她已经醒了,正在整理背包,动作依旧一丝不苟,仿佛这一周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当她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与李砚相遇时,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似乎多了些什么难以读懂的东西。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李砚能感觉到,自己对那个总是独来独往的Beta,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视而不见了。

      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然细微,却真实地存在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