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物理竞赛 ...
-
物理竞赛培训基地坐落在城市近郊,一栋灰白色的五层建筑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大巴车缓缓停靠在铁艺大门前,轮胎碾过积水,发出轻微的嘶响。
李砚第一个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衬衫衣领,目光透过车窗打量着这个即将度过一周的地方。
九月的晨风带着凉意,卷起地上几片枯黄的银杏叶。
李砚拎着行李下车,转身时恰好看见莫言正小心翼翼地从车厢里走出来。
她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背包,手指紧紧攥着背带,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阳光斜照在她脸上,让她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房间分配表在公告栏。"带队老师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带着些许回音。
李砚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203房间。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发现莫言的名字就在隔壁的204。
他提起行李箱,轮子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规律的滚动声。
抬头时,莫言已经默默走向房间方向,单薄的背影在长长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孤独,仿佛随时会融化在尽头的光影里。
培训的第一天就在密集的课程中拉开帷幕。
讲座厅能容纳两百人,深蓝色的座椅呈扇形排列,讲台正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投影幕布。
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生们埋头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像是春蚕啃食桑叶。
李砚选择了一个靠前的位置,落座时注意到莫言总是选择最角落的座位,那个位置光线昏暗,仿佛要将自己完全隐藏在阴影中。
"接下来是实验环节。"教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让在场的学生们都下意识挺直了背脊。
实验室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息,不锈钢实验台闪着冷冽的光。
各种仪器整齐排列,示波器的屏幕还黑着,等待被唤醒。
李砚和莫言被分到同一组,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合作。
实验台位于实验室的东南角,靠近一扇可以看到外面银杏树的窗户。
"我来调试示波器。"李砚说着,修长的手指已经落在旋钮上。
他的动作精准而熟练,显然对这类仪器并不陌生。
莫言轻轻"嗯"了一声,开始整理电路元件。
她的动作流畅得像是经过千百次练习,每个连接都恰到好处,焊点圆润饱满。
李砚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这样娴熟的手法实在不像普通高中生能达到的水平。
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实验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个女生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
她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硝酸银溶液,刺鼻的气味瞬间在实验室里弥漫开来。
在场的学生们都下意识后退,有人捂住口鼻,有人皱眉侧身。
只有莫言迅速上前,从急救箱中取出中和剂,利落地处理洒落的液体。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谢谢..."那个女生惊魂未定地道谢,脸颊因为尴尬而泛红。
莫言只是摇摇头,重新回到实验台前。李政发现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握着镊子的手指也微微发抖,但很快就恢复了平稳,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
"你还好吗?"李砚难得主动询问,声音放得很轻。
"没事。"莫言的声音比平时更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怕惊扰了实验室里凝重的空气。
接下来的理论课上,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电磁场理论的复杂问题。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空调运行的微弱嗡鸣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李砚刚刚理清思路,正在草稿纸上演算,却听见旁边传来轻微的声响。
莫言已经放下笔,将草稿纸整齐地叠好,安静地等待着。
"你有答案了?"李砚有些惊讶,这个问题即使对他来说也颇具挑战性。
莫言轻轻点头,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步骤,字迹清秀工整。
李砚看着那简洁优雅的解法,第一次对这位总是沉默的同学生出了几分真正的欣赏。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那张纸上,让那些数字和符号仿佛在发光。
晚饭时间,食堂里人声嘈杂。
不锈钢餐盘碰撞的声音、学生们的交谈声、电视里播放新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李砚端着餐盘,看见莫言独自坐在最靠窗的位置,面前只放着一份简单的餐食:一小份米饭,一碟青菜,还有一碗几乎透明的汤。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不介意吧?"
莫言明显愣了一下,握着筷子的手指收紧了一瞬,随即轻轻摇头。
两人沉默地用餐。
李砚注意到莫言吃得很少,而且总是下意识地避开肉类和辛辣的食材,这种过分的谨慎让他觉得有些奇怪,但他什么也没问。
餐厅的灯光有些昏暗,在莫言的睫毛下投下浅浅的阴影。
"明天的模拟考试,"李砚打破沉默,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听说很难。"
"嗯。"莫言放下筷子,餐具与餐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最后一道大题可能会考场的量子效应。"
这个精准的预测让李砚挑眉:"你怎么知道?"
"猜的。"莫言移开视线,开始收拾餐盘,动作略显急促。
当晚的自习室灯火通明,日光灯管发出稳定的白光。
李砚解决完一套习题,抬头活动颈部时发现莫言还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在看书。
她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偶尔会无意识地咬一下笔帽,这个细小的小动作让她看起来比平时真实得多。
书本的页角有些卷曲,显然经常被翻阅。
"要咖啡吗?"李砚递过一罐刚从自动贩卖机买的咖啡,罐身上还凝结着细小的水珠。
莫言犹豫了一下才接过,指尖不经意间触到李砚的手,冰凉的温度让他微微一怔:"谢谢。"
就在这时,自习室的灯突然闪烁了几下,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几个学生发出小声的惊呼,莫言更是猛地站起身,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血色。
"只是电压不稳。"李砚平静地说,目光却未从莫言脸上移开。
灯光很快恢复正常,但莫言的手指还在微微颤抖。
李砚注意到她悄悄从包里取出一个小药盒,服下了什么,动作快得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你不舒服?"李砚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
"有点头疼。"莫言轻声回答,重新埋首于书本中,但泛白的指节暴露了她的紧张。
第二天的模拟考试果然如莫言所料,最后一道大题确实涉及场的量子效应。
考场里静得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还有考生们不自觉的叹息。
李砚在解答时,不自觉地用了昨晚讨论时莫言提到的一个思路。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在试卷上投下细长的光斑。
考试结束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走廊里讨论着答案,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李砚看见莫言独自站在走廊尽头,望着窗外的银杏树出神。
秋日的阳光为她镀上一层金边,微风拂动她额前的碎发,那一刻她看起来格外脆弱,像是随时会随风消散。
"你的预测很准。"李砚走到她身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
莫言似乎被吓了一跳,肩膀微微抖动,随即恢复平静:"运气好。"
"不只是运气。"李砚注视着她,注意到她眼底淡淡的青黑,"你对物理的理解很深。"
这是李砚第一次直接夸奖别人。莫言愣了一下,轻轻说了声"谢谢",耳尖却悄悄泛红,像是被夕阳染上了一层胭脂。
培训的最后一天是实验考核。
每个小组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个复杂的电路设计。
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只能听到仪器运作的嗡鸣和零件碰撞的细微声响。
李砚和莫言配合默契,几乎不需要语言交流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
他们的手偶尔会在传递工具时短暂触碰,又很快分开。
就在实验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隔壁组突然发生小范围的短路,刺眼的蓝色火花伴随着轻微的爆裂声,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莫言手中的精密元件差点掉落,李砚下意识伸手扶住她的手腕。
"小心。"
那一瞬间的接触短暂得几乎不存在,但李砚却感觉到莫言的手腕纤细得不寻常,而且她的体温高得异常,皮肤相触的地方像是要烧起来。
"你发烧了?"李砚皱眉问道,手指还停留在原处。
"没有。"莫言迅速抽回手,继续专注于实验,但泛红的耳根暴露了她的不自然。
最终他们组第一个完成了任务,而且数据完美得让监考老师都频频点头。
离开实验室时,李砚注意到莫言悄悄松了口气,那个表情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连脚步都轻快了些。
返程的大巴上,夕阳西斜,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
李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见莫言选择了一个离他很远的座位。
她靠着车窗,似乎睡着了,眉头却微微蹙着,像是在做什么不愉快的梦。
夕阳的光线在她脸上流动,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班级群里关于文化节的消息。
李砚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突然觉得这一周的集训就像一场梦。田野、树木、电线杆在眼前掠过,形成连绵的画卷。梦醒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大巴驶进市区,霓虹灯渐次亮起,点亮了渐深的暮色。
李砚在下车前最后看了一眼莫言,她已经醒了,正在整理背包,动作依旧一丝不苟,仿佛这一周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当她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与李砚相遇时,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似乎多了些什么难以读懂的东西。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李砚能感觉到,自己对那个总是独来独往的Beta,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视而不见了。
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然细微,却真实地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