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心防的裂缝 ...
-
周一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分出明亮的光带。向阳比平时晚到了十分钟,这是她六年来第一次没有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哇,向阳,你周末去度假了吗?”林薇惊讶地打量着她,“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确实,镜中的自己虽然仍有倦色,但眼神清明了许多,不再像上周那样空洞。周末两天的休息和反思,让她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内心平静。
“只是好好休息了一下。”她简单回答,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邮箱里有三封新邮件,其中一封来自沈聿,主题是“《城市印记》排版计划”。邮件内容专业简洁,附件是详细的时间表和分工,完全公事公办的语气。只在结尾处有一句手打的备注:“希望周末过得愉快。”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然后回复了同样专业的邮件,确认时间安排,并在结尾处加上:“谢谢,周末很好。期待本周的工作。”
一上午,她高效地处理了积压的稿件,甚至主动帮林薇解决了一个棘手的版权问题。中午,当林薇再次邀请她去新开的沙拉店时,她出乎意料地答应了。
“天哪!向阳居然答应和我一起吃午饭了!”林薇夸张地挽住她的手臂,“今天是有什么喜事吗?”
“只是想吃沙拉了。”她淡淡一笑,但内心确实感受到一种微妙的轻松感。
吃饭时,林薇喋喋不休地讲着周末团建的趣事,她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回应。这种社交依然让她感到些许疲惫,但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以忍受。
下午两点,她准时到达沈聿的工作室。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发现他正站在梯子上调整顶灯的角度,与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惊人地相似。
“马上好,”他没有回头,仿佛能认出她的脚步声,“自己坐。”
工作室比上次整洁了许多,那些装裱好的作品已经打包运走,为新的创作腾出了空间。窗台上的植物生机勃勃,新长出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沈聿从梯子上下来,转身看到她,微微挑眉:“看起来周末休息得不错。”
她点头:“谢谢。排版计划我看过了,没有问题。”
他们开始工作,讨论图文排版和版式设计。气氛专业而高效,但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感在空气中流动。沈聿依然直言不讳,但少了几分尖锐;向阳依然专注认真,但不再那么紧绷。
“这个跨页设计太满了,”她指着一版布局,“需要留白,让读者的眼睛有休息的空间。”
沈聿凑近屏幕查看,他的肩膀不经意地轻碰到她的。一股微妙的电流瞬间传遍她的全身,她下意识地缩回手。
“有道理,”他赞同道,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反应,“那就减少一张照片,把标题移到这边。”
工作到四点多,初步排版方案基本确定。沈聿伸了个懒腰:“休息一下?我煮咖啡。”
她点头,看着他熟练地操作咖啡机。阳光从西侧的窗户斜射进来,在他的侧脸投下柔和的阴影。她注意到他今天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袖子卷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加糖吗?”他问,背对着她。
“一点就好。”
他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然后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沉默了片刻,他突然问:“周末做了什么?”
问题很随意,但她能感觉到其中的试探意味。
“没什么特别的,整理房间,看了部电影。”她谨慎地回答,然后补充,“给我奶奶打了电话。”
他点头,没有追问细节:“什么电影?”
“《永恒和一日》,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说完她就后悔了,这太文艺太沉闷,不像普通人会看的周末电影。
但沈聿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喜欢他的长镜头语言。特别是《鹳鸟踟蹰》中那个边境婚礼的段落。”
她惊讶地看着他:“很少有人知道那部作品。”
“我在希腊拍系列时偶然看到的,”他啜了口咖啡,“被那种诗意的政治隐喻震撼了。”
他们开始讨论电影和摄影,发现对许多作品有相似的品味。令向阳惊讶的是,沈聿不仅了解艺术电影,对文学和音乐也有深厚修养,与他媒体上那个“摄影界坏小子”的形象截然不同。
“我以为你只关注当代摄影。”她忍不住说。
“艺术是相通的,”他耸耸肩,“就像你编辑文字,我捕捉影像,但都在讲述故事。”
谈话自然流畅,没有了之前的试探和戒备。她发现自己居然在笑,真正的笑,而不是出于礼貌的敷衍。
五点左右,沈聿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直接按掉:“助理提醒我明天要飞北京布展。”
“你要离开?”问题脱口而出后,她才意识到其中的失望意味。
“三天就回来,”他看着她,眼神中有某种难以解读的情绪,“排版工作可以线上沟通,或者等我回来继续。”
她点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沈聿站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拿起相机:“临走前,想给你看个东西。”
他引导她来到工作室的暗房区——这是她第一次进入这个空间。墙上挂着一排刚刚冲洗好的照片,全是雨中的城市景象:水洼中的倒影、车窗上的雨痕、伞下模糊的面孔...
“这是上周下雨时拍的?”她问,被这些照片的诗意质感吸引。
“部分是的,”他神秘地笑笑,递给她一张刚冲洗出来的照片,“这张是新的。”
照片中,她站在工作室的窗前,手指轻触植物的叶片,侧脸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宁静而专注。背景虚化成朦胧的光斑,整个画面有一种近乎梦幻的质感。
她怔住了:“什么时候拍的?”
“你第一次给植物浇水时,”他语气平静,“无意中抓拍的。觉得很有感觉,就洗出来了。”
她看着照片中的自己,感到一种奇异的陌生感。那个身影柔和、眼神专注的女人,真的是她吗?还是只是沈聿镜头下的幻象?
“我不...”她不知该说什么,“这不太专业。”
“为什么?”他靠近一步,声音低沉,“因为你是我合作项目的编辑?因为我是个摄影师?还是因为...”他停顿了一下,“你害怕我看到真实的你?”
暗房的空间狭小,他的存在感格外强烈。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咖啡和定影液混合的气息,能看到他眼中那种专注的光芒,就像他透过相机观察世界时一样。
“我没有害怕。”她低声说,但声音缺乏说服力。
他轻轻接过她手中的照片,手指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指尖。一股微小的电流再次窜过她的皮肤。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向阳,”他轻声说,目光锁定她的眼睛,“那个一丝不苟的编辑是你,这个温柔照顾生命的女人也是你。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全部?”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她紧闭的心门。她感到一阵恐慌,想要后退,但身体仿佛被定在原地。
“我...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她最终说,移开视线。
沈聿叹了口气,退后一步,给了她空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回到工作室主区域,气氛有些微妙。向阳匆忙收拾东西:“我该回去了。”
“我送你。”
“不用了,地铁很方便。”
“我坚持。”他已经拿起车钥匙。
回程路上,两人都很安静。夕阳西下,城市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中。等红灯时,沈聿突然开口:“我周三晚上回来。周四一起去看个展览?朋友开的,应该对项目有启发。”
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超出了工作范畴。向阳感到心跳加速,各种借口在脑海中闪过:工作忙、需要加班、有其他安排...
但最终,她听见自己说:“好。”
沈聿似乎有些意外,然后微笑:“那我到时候联系你。”
到达小区门口,她下车前,他递给她一个信封:“给你的。”
里面是那张暗房里的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了一行字:“向阳而生——沈聿摄”
她看着那行字,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抬头时,发现沈聿正注视着她,眼神中有一种罕见的温柔。
“周三见。”他轻声说,然后驾车离去。
她站在小区门口,久久没有移动。手中的照片仿佛有温度,灼烧着她的掌心。
回到公寓,她将照片放在书桌上,凝视着那个陌生的自己。电话突然响起,是奶奶。
“小阳啊,你爸爸今天来找我了。”奶奶的声音带着哭腔,“他说你再不给他钱,他就要卖掉老家的房子...”
以往,这种消息会让她立即陷入焦虑和无力感。但今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奶奶,别怕,”她坚定地说,“他不敢卖房子,那是你的唯一住所。下次他再来,直接报警。”
奶奶惊讶地沉默了片刻:“小阳,你好像...不一样了。”
挂断电话后,她走到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这个世界依然复杂而混乱。但某种内在的变化已经发生,仿佛一道裂缝出现在她精心构筑的防护墙上,让光线透了进来。
手机震动,是沈聿的短信:“已到机场。希望你喜欢那张照片。”
她犹豫了一下,回复:“谢谢。一路平安。”
那一夜,她没有立即入睡,而是坐在窗前,看着城市的灯光。手中捧着一杯热茶,就像那天他递给她的那杯。
脑海中回放着今天的片段:关于电影的谈话、暗房里的对视、他写下“向阳而生”时的侧脸...
她想起自己多年前选择“向阳”这个名字时的希望——心向阳光,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向上生长。这些年来,她几乎忘记了那个初衷,只是机械地生存着。
但现在,某种沉睡已久的东西似乎正在苏醒。
临睡前,她将那张照片小心地夹在日记本中,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撰写《城市印记》的序言草稿。文字流畅而出,充满了之前缺乏的情感深度。
写完最后一句,她望向窗外。天边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在晨光中,她轻轻触摸书桌上那盆新买的绿萝的叶片,感受生命的柔软与坚韧。
心防的裂缝已经出现,而光,正从那里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