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转机与和解 ...
-
巴黎归来的沈聿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依然专注工作,但眉宇间多了几分轻松;依然会调侃打趣,但少了那种防御性的尖锐。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若即若离,而是保持一种稳定而温暖的存在感。
周一下午,他们终于完成了《城市印记》的所有最终修改。当最后一份文件发送给印刷厂后,工作室里弥漫着一种完成重大任务后的宁静满足。
沈聿从冰箱里拿出两瓶啤酒:“庆祝一下?”
向阳犹豫了一下,接过啤酒。她很少喝酒,但此刻觉得这个仪式感很重要。
啤酒冰凉顺滑,带着微微的苦味。她小口啜饮,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工作室里只开了一盏台灯,在暮色中营造出温暖的光晕。
“有时候很难相信真的完成了。”她轻声说,手指轻轻划过样书的封面。
沈聿靠在桌边,目光柔和:“这是我合作过最顺利的项目之一。”
她抬眼看他:“即使有我这样的‘难题’?”
他微笑摇头:“你从来不是难题,向阳。最多是...一道需要耐心解读的谜题。”
这个词让她心中一动。不是需要修复的破损,不是需要克服的障碍,而是一道值得耐心解读的谜题。
“谢谢,”她轻声说,“为你的耐心。”
他举起酒瓶:“为所有值得等待的事物。”
酒喝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他提出送她回家,这次她没有拒绝。
车上,他们聊着项目完成后的计划。她需要开始新的编辑项目,他则要准备下一个摄影展。生活似乎要回归各自的轨道,但某种无形的连接已经形成。
到达小区门口,他停下车,但没有立即解锁车门。车内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沉默。
“明天晚上,”他忽然说,“我提到的那个私人展览...”
她点头:“我记得。七点?”
“我来接你。”他微笑,“不太正式,几个朋友的小型聚会。”
回到家,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兴奋感,像是期待一场冒险。她站在衣柜前,思考明天穿什么,这种在意的感觉既陌生又令人愉悦。
第二天工作格外高效,她甚至提前完成了任务,有时间回家换衣服。最终选择了一件简单的黑色连衣裙,外搭浅灰色开衫——既不过于正式,也不显得随意。
沈聿准时到达,看到她时眼睛微微一亮:“你很美。”
简单的赞美却让她脸颊发热:“谢谢。”
展览在一个改造过的老洋房里进行,确实如他所说,是一个小型私人聚会。到场的大多是艺术圈内人,气氛轻松随意。沈聿自然地介绍她给几个朋友,没有刻意定义他们的关系,但那种默契的互动显然超出了普通工作伙伴。
“所以你就是让沈聿最近心情大好的神秘编辑?”一个满头银发的雕塑家调侃道,被沈聿一个警告的眼神制止了。
向阳微笑不语,但心中泛起一丝甜意。
展览作品确实实验性很强,有些甚至难以理解。但在沈聿的解说下,她开始欣赏那些非常规的表达方式。
“艺术不是关于完美,”他站在一幅看似随意泼洒的画作前解释,“而是关于真实——即使那种真实是混乱的、不完美的。”
这句话仿佛不仅是对艺术的解读,也是对生活的注解。
晚餐是自助形式,大家随意坐在散落的垫子和沙发上。沈聿自然地为她留了位置,递给她餐盘,这些小小的举动中流露出的关心让她感到温暖。
聚会到一半,他的手机响起。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他眉头微皱:“抱歉,我得接这个电话。”
他走到阳台接电话,回来时脸色有些凝重。
“一切还好吗?”她轻声问。
“工作室有点急事,”他叹了口气,“助理说水管爆了,正在漏水...我得回去处理一下。”
她立即站起来:“我跟你一起去。”
他犹豫了一下:“可能会很混乱...”
“没关系,”她坚定地说,“多个人多双手。”
到达工作室时,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根水管爆裂,水流得到处都是,助理正手忙脚乱地用桶接水。
沈聿立即投入抢修,她则帮忙移动地上的器材和材料,尽可能减少损失。水很冷,环境混乱,但在共同努力下,情况很快得到控制。
当水管工终于赶来进行永久性修复时,三人已经浑身湿透,精疲力尽。
助理感激地看着他们:“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来...”
沈聿拍拍年轻人的肩:“下次记得下班前检查水阀。先回去吧,这里我来处理。”
助理离开后,工作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一片狼藉中,他们相视而笑,有种共患难后的默契。
“抱歉毁了你的晚上。”沈聿看着满地的水渍,无奈地说。
“其实,”她环顾四周,“这是我参加过最难忘的展览后续活动。”
他笑了,那种真正开怀的笑声在凌乱的工作室里回荡:“你总是能出乎我的意料,向阳。”
清理过程中,她注意到一个被水浸湿的纸箱。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老照片和信件——显然是沈聿的私人物品。
“这些需要晾干。”她小心地取出湿透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微笑的老年妇女,眉眼间与沈聿有几分相似。
他走过来,看到照片时眼神柔软下来:“这是我奶奶。去年去世了。”
“她很慈祥。”她轻声说,小心地用纸巾吸去照片上的水珠。
他点头,拿起另一张照片:“这是她最后的日子。我回去陪了她三个月。”
照片中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瘦弱但眼神明亮,紧紧握着沈聿的手。那种深厚的感情几乎穿透相纸。
“她常说,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不敢尝试。”他轻声说,仿佛在分享一个珍贵的秘密,“她临终前告诉我,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拒绝去爱。”
向阳的心被这些话触动。她想起自己的奶奶,想起那些因为恐惧而错过的可能性。
“我一直在思考她的话,”他继续,目光落在她脸上,“尤其是在遇到你之后。”
工作室里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城市的模糊噪音。他们站在狼藉中,浑身湿透,却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心。
“沈聿,”她轻声说,“我...”
他的话同时出口:“向阳,我...”
两人同时停住,然后笑了。这种默契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你先说。”他示意。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勇敢一次:“我想我...愿意尝试。虽然可能还是会害怕,但我想试试。”
他的眼中闪过明亮的光芒,然后变得无比温柔:“这正是我想说的。”
他向前一步,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但没有触碰她:“我们可以慢慢来,按照你觉得舒适的速度。”
她点头,然后做了一件自己都惊讶的事——主动伸出手,轻轻握住他的手。这个动作简单却意义重大,象征着她愿意跨越自己设立的边界。
他的手温暖而稳定,轻轻回握,仿佛在确认这个连接的实在性。
那一刻,没有亲吻,没有拥抱,只是双手相握,却比任何亲密接触更加深刻。这是一种承诺,一种理解,一种开始。
后来,他送她回家。车停在小区门口,这次他没有立即道别。
“下周我要去山区采风,大约十天。”他说,“为一个新项目。”
她感到一丝失落,但很快调整过来:“听起来很有趣。”
“我想邀请你一起去,”他试探性地问,“不是全程,只是周末。如果你愿意...我想带你看看我眼中的世界。”
这个邀请出乎她的意料。一起旅行?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他的领域?
在她犹豫之际,他补充道:“不着急决定。考虑一下?”
她点头:“我会的。”
下车前,他轻轻拥抱了她——一个短暂而温暖的拥抱,恰到好处,不会令人窒息。
“晚安,向阳。”他低声说,“无论你决定什么,都没关系。”
回到家,她站在窗前,看着他离去的车影,心中充满了一种陌生的平静喜悦。那种感觉不是疯狂的激情,而是一种深层的确认——确认自己正在走向正确的方向。
手机响起,是奶奶的视频通话。她接通,看到老人精神焕发的面容。
“小阳,你看我能自己走几步了!”奶奶自豪地在护工的帮助下展示康复成果。
她为奶奶高兴,同时分享了自己的近况:“奶奶,我...遇到了一个人。”
老人眼睛一亮:“是上次那个小伙子?”
她点头,简单描述了最近的发展,包括山区的邀请。
奶奶静静听着,然后说:“山里的路可能不好走,但风景一定很美。记得穿双好鞋。”
这个比喻让她微笑:“我会的。”
挂断电话,她打开电脑,查询山区的地理和天气情况。不是立即接受邀请,而是开始认真考虑。
入睡前,她收到沈聿的短信:“忘了说,山区星空很美。想你可能会喜欢。”
附着一张星空的照片,璀璨银河横跨天际,美得令人窒息。
她保存了照片,回复:“很美。我会认真考虑。”
那一夜,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开阔的山巅,星空低垂仿佛触手可及。有人站在身旁,握着她的手,共同凝视这无垠的宇宙。
醒来时,晨光已经洒满房间。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平静。
转机不是突然的顿悟,而是日积月累的微小勇气。和解不是与别人的妥协,而是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平。
她走到书桌前,翻开日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也许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依然前行。”
合上日记本,她做出决定:她会去山区,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看见那片星空,为了尝试那种可能,为了成为那个敢于冒险的向阳。
手机响起,是他的早安短信。她回复:“帮我准备一双适合登山的鞋。”
片刻后,回复来了,只有一个字:“好。”
但这个简单的字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