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度量新局 ...

  •   琳帝二年的岁末,江南士林为姜段“罹难”而掀起的声讨浪潮,伴随着对统一度量衡的呼声,如同冬日的朔风,吹拂过中原大地,其涟漪甚至传到了西域边陲的大西王朝。

      西都的朝堂之上,也因几份来自东方的邸报和商旅传闻,泛起了些许微澜。

      这一日的常朝之上,几位言官便以此事为由,上奏建言。

      “陛下,”一位御史出列奏道,“近日江南士林因大儒姜段之故,热议度量衡统一之利,中原诸国亦多有附和之声。我大西新立,欲扬威名于外,何不顺势而为,亦倡此议?既可示好于中原士林,亦可显我朝革新之气象。”

      此言一出,另有几位大臣微微颔首,觉得此举不失为一个成本低廉、却能提升大西在诸国间“存在感”的好方法。

      毕竟,喊出口号容易,真正推行却是难如登天,诸国历来如此,无非是做个姿态。

      端坐于上的林琳,神色平静地听着,目光扫过殿下众臣。

      她深知这些臣子的想法——大西僻处西域,在那些中原老牌强国眼中,不过是新近崛起的边陲势力,籍此机会发声,混个脸熟,确是一般王朝的寻常外交策略。

      谁也想不到,她是真的打算将此事付诸实践。

      “众卿所言,不无道理。”林琳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度量衡之统一,利于商贸,便于民生,确为善政。然,空喊口号,徒惹人笑。我大西若要倡此议,便不能只停留在口舌之上。”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此事关乎国计民生,牵涉甚广,不可草率。朕意,不设虚衔,不尚空谈。当于户部之下,特设一‘度量局’,专司其事。”

      众臣闻言,略显诧异。原以为陛下会顺势发个檄文应和一下了事,没想到竟要设立实权机构?这似乎有些过于认真了。

      林琳不理会众人的疑惑,继续道:“度量局之初衷,非是立刻强推新法于全国,那般只会激起民变。其首要之务,乃在‘察’与‘研’。”

      “察,即察访。着度量局选派干员,分赴我大西现有各州郡,尤其是新附之炎国故地,详细勘验、记录当地现行之度量标准。田亩有官亩、乡亩、私亩之分,容量有官斗、市斗、粮斗之别,权衡有官秤、行秤、戥子之异。需一一丈量比对,厘清其与旧朝官方标准之换算关系,汇编成册,以为基准。”

      “研,即研制。在摸清底数之基础上,集中巧匠能吏,依据旧制之精要,参酌实用之需,研制一套更精准、更简明、更易于复制与校验之标准器——尺、斗、秤。此套标准器,材质需耐用,工艺需精良,刻度需清晰,并要制定严格之校验规程,务求其权威性与稳定性。”

      这时,林琳的目光落在了队列中一位名叫张诚的官员身上。此人原是炎国云州郡的一名户曹佐史,因精通算术、测量,被李前发现并推荐,已调入户部任职。

      “张诚。”

      “臣在。”张诚连忙出列,心中有些忐忑,又有些激动。

      “朕知你通晓算学,明于测量。现擢升你为度量局丞,暂领局事。你需精心挑选通晓吏事、办事稳妥之员,组成度量局。首要任务,便是将这‘察’与‘研’落到实处。可能胜任?”

      张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郑重叩首:“臣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敢不竭尽全力!度量之事,看似琐碎,实乃赋税之基、商贸之凭、民心所系。臣必谨遵陛下旨意,从实地勘验、数据积累做起,稳扎稳打,为我大西厘定度量之基!”

      “很好。”林琳颔首,“所需人员、钱粮,报由户部统筹拨付。遇有难处,可直接奏报于朕。记住,此事不求速效,但求精准、扎实。一尺一寸,一升一合,皆需有据可查,有器可依。”

      “臣,遵旨!”张诚的声音带着坚定的力量。

      朝会散去,消息传出,西都官场议论纷纷。多数人仍以为这只是女帝顺应时势的一个政治姿态,设立个衙门做做样子,毕竟“度量衡统一”口号喊了上百年,也没见哪个国家真能做成。

      唯有极少数如张诚这般身处其位、或如户部高层深知陛下行事风格的人,才隐约感觉到,女帝此举,似乎并非虚应故事。

      与此同时,离国龙渊宫。

      特使裴明已返回离国,正向国君蓝帝复命,详细禀报了出使大西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与大西女帝林琳的会谈细节。

      “……臣观那琳帝,年纪虽轻,然应对沉稳,心思难测。于江南之事,她推说远在千里,不甚了然;于火器贸易,更是避而不谈,只强调普通商货。臣未能探得实质。”

      蓝帝把玩着一枚玉珏,沉吟片刻,忽然问道:“近日闻说,这大西也跟风,嚷嚷起统一度量衡了?还设了个什么‘度量局’?”

      裴明回道:“确有此事。据报,大西已下旨设立度量局,宣称要先行测量国内旧制,研制标准器。外界多以为,此乃新朝标新立异、迎合时议之举。”

      蓝帝却微微蹙眉,摇了摇头:“裴卿,你莫要被表象迷惑。朕总觉得,江南那档子事,跟这位女帝脱不了干系,只是地隔万里,难以坐实。如今她突然对这度量衡之事如此‘上心’,倒让朕觉得……或许关联在此。”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西方:“她不是个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吞并炎国,手段狠辣;研制新器,不遗余力。如今对这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度量衡统一,却如此认真设局建制……她到底想借此做什么?收揽民心?方便征税?抑或是……为更深远的图谋做准备?”

      蓝帝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看不透。但此女行事,每每出人意表,且环环相扣。传令下去,加强对大西动向的监视,尤其是这个新设的度量局,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总不至于是真的下死力气去推行这千年难题吧?但无论如何,防着点总没错。”

      “臣遵旨!”裴明肃然应道。

      而在西都,新成立的度量局衙门内,张诚正与几位从户部、工部抽调来的干吏以及两名招募的老匠人围坐一堂,桌上铺着简陋的疆域图和一堆各地呈报的杂乱无章的度量记录。

      “诸位,陛下将此重任交予我等,乃信任,亦是考验。”张诚神色凝重,“度量一事,关乎公平,触及利益,万不可急功近利。我等第一步,非是推行新法,而是要做到底数清、标准明。”

      他指着地图:“眼下当务之急,是制定详细的勘验章程和记录格式。分派人员,赴各州郡,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去虚心请教、实地测量。将每一地的‘一亩’究竟多大、‘一斗’究竟多少,弄得明明白白,记录在案,并由当地官府、乡老签字画押确认。同时,征集各地现有之标准器实物,带回研究。”

      “另一方面,”他看向工部的匠人,“请二位老师傅牵头,依古籍记载和现有较准的官器,尝试用精铜、硬木打造一套基准尺、基准斗、基准秤。要求是:刻度精准、不易磨损、不易变形,且……要能轻易仿制出完全相同的副器,以便将来分发各地校验。”

      众人领命,各自忙碌起来。度量局的大门悄然开启,一场看似平淡无奇、却可能深远影响王朝根基的细致工作,就在这外界或不解或轻视的目光中,悄然启动了。

      谁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女帝,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耐心和务实,试图撬动一块千百年来无人能真正撼动的基石。而她的目的,远非外人所能揣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