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古庙蜡尸 ...

  •   阎恂初直接把车开上了河床,叮铃哐啷的到了地方,王凌玲差点把早上吃的半个包子颠出来。

      干涸的河床上拉起了警戒线,落星阁整个被圈了起来。林滨躺在担架上,120正在实施抢救,学生们小脸煞白的站成了一排,整整齐齐地挡在了山门前。一个发际线都快到大背头的老民警站在一旁汗流浃背地劝导:
      “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怎么全是法盲!”
      “不进现场怎么勘查?什么叫等领导来?”
      “什么叫破坏文物?这里头有人命,哪怕是八百年前的呢,那也是劳苦的人民群众......”
      “文物局能查案你们打110干什么?当警察没事儿闲的?”

      浩月街派出所所长老梁,这是个人精。楚州这几年因着短视频流量成了网红城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上下浩月是市里的重点点位,历史深厚,特色商户多,老建筑多,文化活动也多。老梁在这里当着派出所长时不常就能被市里点个卯,练就了一流的公关能力。虽说本职工作原本搞得也不差,但人的心思一旦有了偏差,做事的逻辑就不大一样了。阎恂初对他的那些花花肠子心如明镜,就没着急过去。

      王凌玲看着觉得新鲜,问站在一旁的小民警:“这一排小树苗似的,干嘛呢?”

      民警说:“文物局勘查队说怕警察破坏古迹,不让进。”

      呦呵,公然阻碍执法?王凌玲抬头看了眼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阎恂初,请示到:“阎队,要不我过去劝劝,都带120那头去,万一中暑了还能救。”

      “小同志不错,有点章法。”阎恂初拍拍她的肩,冲着几个民警扬了扬下巴,“兄弟们搭把手,把后备箱冻的水搬过去,给大家伙儿降降温。”他左右看了看,问道:“法医和技术队人呢?还没到?”

      法医陈蓼拎着箱子从警戒线里钻出来,一张冷脸白得像身上的大褂,“你来晚了,梁所长已经喊了半小时了,就等着你来背锅。”

      “这不是让活人闭嘴让死人讲话的陈仙姑么!小破庙吹了多大风啊,把老神仙从恒温26度的解剖室吹到摄氏46度的河床上来呀。”阎恂初墨镜往鼻梁下一划,露出了锋利的眼,“小丫头都搞得定的事儿,他还能怎么表演,赶紧施法吧仙姑,天儿怪热的。”

      陈蓼翻了个白眼,转身钻回警戒线,带着技术人员进了大殿。

      那边王凌玲刚一过去,老梁就赶着来到阎恂初旁边,抓着他的手说话还带着长尾音:“哎哟领导——,还得是您——,您看您一来——,大家马上就有主心骨了——,工作也能顺利开展了——,我真是要好好的......”

      “老哥好兴致啊,大太阳底下让几个学生扯尾巴?够可以的呀。”阎恂初不动声色的抽回手,伸到背后擦了擦。

      “唉,阎大队,情况特殊啊。”老梁说话骤然正常了,他双手一摊,说:“按规矩这水里头的事儿本来就不归咱管,勘察队今天的行动也是支会过水警大队的,可到了咱们这儿是啥材料都没有。这事儿要是出在我们浩月辖区,昨天我就会安排人现场协同,提前进场检查摸排,但就现在这情况......这就说不清楚,我是有点犹豫。”

      “案子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事儿。您老从警这么长时间,用不着我来科普吧。”阎恂初摘下墨镜,抬眼冷淡一视:“人命案呐,你以为办广场舞比赛啊,可办可不办。”

      老梁被盯得后背一凉,阎恂初冷热两张脸,面无表情的时候还真有点冷面阎王睥睨天下的压迫感。

      阎恂初:“汇报情况,简明扼要说重点。”

      老梁:“哎是是是,小刘,赶紧汇报。”

      民警小刘:“早上7:30分,勘查队一行七人到达江心古庙。分别是领队林滨、副领队曾杰、测绘员李明和四名实习生。
      7:40分左右,林滨与四名实习生一同进入古庙,在正殿石台处发现一尊坐像,以为是古佛像,林滨独自走近查看,坐像外壳突然坍塌露出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林滨随即倒地。学生们吓得跑出大殿。后来发现林滨一直没出来,在庙外的副队曾杰和测绘员李明进内查看将人救出。
      7:43分,测绘员李明报警。这些是勘查队实习生拍摄的坐像坍塌前的照片,其他情况要等法医和技术队那边的勘查结果。报告完毕。”

      民警递过来的手机上,照片整体是青灰色的。殿内光线很暗,两根巨大的石头立柱满雕着坐相佛陀,斑驳的墙面上隐约有石刻彩绘的痕迹,地面被淤泥厚厚积满,凝固不动。中央藻井下方,有个高度不到一米的石台,应该是供奉神位的石座。石座上端端正正的坐着一尊灰白人像,看起来确实很像一座石像。微微发着白光,竟有几分圣洁的感觉,在空无一物的大殿里非常扎眼。

      阎恂初正看得出神,就听120那边哭成了一片,林滨脸上盖上了白布,医务人员正站一旁默哀。

      “好么,还是个双黄蛋。”阎恂初眉心一跳,把坐像照片发到自己手机上,招手把王凌玲叫了回来,“跟120问问清楚,看看尸体有没有什么异常,勘查队那几个人全部带回所里分开询问,给青峰打电话让他过去找你。”

      王凌玲:“是。”

      “阎队,你来一下。”陈蓼站在山门口喊了一声。

      大殿内的温度比室外骤然低了十几度,即便是盛夏时节依旧潮湿又阴冷。这里的气场似乎有些特别,光线的折射变了形,空气里飘着种特殊的霉味。

      阎恂初正准备把双黄蛋的消息告诉陈仙姑,尚未开口就见她眉头紧锁。

      阎恂初:“怎么说?”

      陈蓼:“不好搞,无法确定死者的大致死亡时间,我说的是年代。江底温度低,尸体完全蜡化,表面形成类石膏皂体。我仔细看过了,死者没穿衣服,无法从服饰判断。”

      阎恂初摸了摸下巴:“也就是说,勘查队所说的尸体外壳,其实水底低温导致尸体脂肪蜡化变硬形成了石膏样。那坍塌呢?”

      陈蓼:“因素有很多,温度、空气、湿度变化都可能造成尸体快速腐化变形,符合蜡尸的一般特征。这个流域水流湍急,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形成这样完美的蜡尸,应该还是跟大殿里环境特殊有关。所以大殿环境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尸体就快速腐化,这也增加了判断死亡时间的难度。”

      阎恂初穿上鞋套,踩坑儿过去蹲在面目全非的尸体旁边。他用两根手指稍稍隔离了呼吸,看了一会,“这个盘腿的姿态是不是......”他的瞳孔猛收缩了一下,“等一下,这具尸体......”

      “没有下半身。”陈仙姑表情有些遗憾的说,“而且断面非常整齐。”

      “那就基本定性了。”阎恂初站起来,“关键是死亡时间。”

      两人从大殿出来,陈蓼摘掉口罩说:“尸体蜡化成型起码需要六到七个月,过去也有湖底发现古代蜡尸的先例,现在的情况必须要等文物局一同到场才能移尸送检。一旦刑事立案,按洛卡德物质交换原则,殿内淤泥得全部翻一遍。案发现场毕竟是考古地,恐怕也需要文物局的画签。这锅你背不了,只能等着文物局。”

      阎恂初心里把王康骂了一通,又回过头去看现场。

      大殿的门口脚印凌乱,往里走的淤泥里却只有两排脚印。其中一排的尽头有个人形的坑,应该是之前林滨倒下的地方,已经被圈了起来,坍塌的坐像,就在人形坑的正前方。另一排脚印则是技术员出入的时候留下的,他自己也踩在这一排脚印的坑里。

      “勘查队进入非常小心。” 陈蓼指着脚印说,“都是踩着脚印过去的,现场很干净。门口脚印也都提取了,回去跟今天到场的人一比对就能知道结果,初步估计应该都是勘查队的人。”

      阎恂初眯了眯眼,觉察哪里不对。

      “我这边暂时没有其他信息。诶,传说你运气不好?”陈蓼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阎恂初想说河滩上还躺着一位,这次的运气可能确实不太好,就听陈蓼又跟了一句:“希望你运气能好点,要不这个案子就麻烦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古庙蜡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