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21问和22问 ...
【注】21问有些内容没有讲到,会结合22问一起讲。
第22问:基督作为神的儿子,是怎样成为人的?
答:神的儿子基督取了真实的身体和有理性的灵魂,藉着圣灵的能力在童女马利亚腹中感孕成为人,并从她出生,只是没有罪。
希伯来书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马太福音26:38 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路加福音1:35 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
希伯来书4:15 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三点:
基督是真实、完整的神,与圣父同等;
基督是真实、完整的人,与我们同等;
基督的神性和人性联合于同一个位格。
先来看,基督作为真实、完整的神。
小要理问答第22问开宗明义地提到,基督是神的儿子,基督就是神,而且是真实、完整、与父同等的神。所以,任何认为“基督只是人或者,认为基督是神、不过是比父次一等的神”的观点都是异端的。
以便尼派是最古老的异端,几乎与教会同时产生,出现于犹太基督徒群体。
他们承认基督是弥赛亚,但只是一个人,因着被神收养为儿子,而被赋予超凡的能力。以便尼派并没有存在太久,但他们的观点一直在古近东地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教对基督的理解。
我们必须捍卫基督是神这一真理,否则,就像亚他那修所说,“如果基督不是神,我们敬拜基督就是在拜偶像;如果基督不是神,我们就没有真正得救。”
相比第21问,第22问进一步细说基督是人,而且是真实、完整、与我们一样的人,只是没有罪。
希伯来书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马太福音26:38 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希伯来书4:15 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所以,任何认为“基督只是神或者,认为基督是人、不过是与我们不同的人”的观点都是异端的。
马吉安派是二世纪教会早期的异端。
他们受柏拉图主义(物质是堕落的,理念是高尚的)影响认为,基督完全是神,不可能成为人,因此基督不是童女马利亚所生,而是公元29年突然出现在迦百农的会堂。他在世上的一切活动,包括受难、复活、升天,都只是幻象,是神投射在人间的一个影子。
他们的观点常被称为“幻影说”。
基督一志论是七世纪的异端。
他们承认基督有神人二性,承认基督是人;但认为基督只有一个意志,只有神的意志,没有人的意志。
换言之,基督虽然是人,但与我们有所不同。
我们必须捍卫基督是人这一真理,否则,就像教父纳齐安的格里高利所说,“基督在哪方面没有真正成为人,我们就在那方面没有真正被拯救。”是的,基督既有神性的意志,又有人性的意志。意志可以理解为心中的行动,我们支配我们自己的行动、想去完成心中目标的倾向。
680年举行的第三次君士坦丁堡会议,仲裁基督一志还是两志,最终结果认为只有两志才能捍卫基督神人两性的完整性,一志被拒绝。
以上关于“基督既是真实、完整的神,又是真实、完整的人”,这是大家以往对基督论比较熟悉的那分,应该没有太多问题。
问题是,“完整、真实的神”和“完整、真实的人”两个天渊之别的事实是如何联合于一个位格呢?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位格是什么?位格是最难解释的常见神学概念,很难下定义,只能描述。
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中承认:“我谈论’位格’一词,并不是真得能说清它是什么,只是为了不要保持沉默。”
加尔文也拒绝给“位格”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是将其简单描述为“在本质内部的存在。”
“位格”这个概念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他者,举个例子,“我的位格与小明的位格不同”等于是在说“我与小明不是同一个人”;反之,“我的位格与W的位格相同”等于是在说“我与W是同一个人”。
所以,大家注意,当A与B不能完全等同时,实际上就等于两者位格不同,基督论的讨论会非常在乎这一点。
我目前能想到的,一个存在有一个以上位格的,可能只有三一神自己:“圣父的位格与圣子的位格不同,但他们却是同一个神。”对人来说,位格几乎等于这个人的全部:由身体和灵魂组成,灵魂包括理性、情感、意志的层面。
但我们今天在思考位格(person)时,常常有很强的心理学的味道,很容易将其等同于心理学上的人格(personality),比如,某些门训材料只将“位格”定义为:具有理性、情感、意志的存在,甚至唐崇荣也如此定义。
那回到我们的问题,“完整、真实的神”和“完整、真实的人”两个事实是如何联合于一个位格呢?
基督在道成肉身前作为圣子,他的位格就是三一神的第二位格。
道成肉身并没有使圣子的位格和神性发生任何的变化,只是在圣子的位格上外挂了一个后增添的人性。所以基督的人性不直接联于基督的神性,而是基督的人性联于圣子的位格,这在神学上被称为“位格联合”(hypostatic union)。
这一点,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A: 这可以作为基督取了人性后,神仍是不变的解释吗
W: 对,后取的人性并没有进到原本的神性里面。
A: 基督的人性不能说成是神的一部分吗对神的本质没有影响
W: 不能。我画个图。
【注】图不知道怎么传。
基督教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公会议通过的迦克墩信经用四个副词定义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位格联合”中的状态:不混淆inconfusedly,不改变unchangeably,不切割indivisibly,不分离inseparably
直到道成肉身,圣子都没有人性。
不混淆——说的是在“位格联合”中,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没有融合成为一个新的“第三性”。
基督一性论是五世纪的异端。
他们认为基督的人性联于基督的神性,如葡萄酒滴入大海,完全融于神性,因此基督实际只有一个真正的属性——神性。如果正统基督论是二性一位格,他们是一性一位格。今天世界上的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科普特正统教会都持这种基督论。
不改变 ——说的是在“位格联合”中,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创造主与受造物之间的本质差异始终存在,基督的神性没有因为“位格联合”而获得人性的特质,基督的人性也没有因为“位格联合”而获得神性的特质,神性和人性都没发生任何改变。
人性变质论是六世纪的异端。
他们认为基督道成肉身取了人性,但因为基督是神,而神是创造主没有任何受造的属性,所以基督所取的人性已经有所改变,成为永恒而非受造的。
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基督论都不同程度受这个思路影响:
天主教认为,基督的神性完全渗透而照亮人性,如同炙热通红的铁;其人性也参与神性的荣耀、智慧和权能。他们认为,神的能力在道成肉身时就立刻(而非逐步)赐给了基督,我们必须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理解路加福音2:52中基督智慧的增长,即他只是在人眼中表面上看似经历了智慧的增长,其实什么都知道;同样,基督并非因为需要而祷告,只是为了给我们树立榜样才去祷告;基督也从来就不是孩子,他从一开始就是成年人;基督不需要问他的父亲如何使用木匠工具,因为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天主教的基督从来不需要凭信心去生活,而是完全凭眼见而活。
路德宗认为,道成肉身时,基督的人性立刻而直接地拥有了一些神的属性,如神的全能。
但我们之前学小要理问答第4问的时候提过,神的纯一性,神不是由部分所组成的,神的属性就等于神本身,神的本质不可分割,所以神的属性不可分割。如果神的全能传递给了基督的人性,就等于说神所有的属性都传递给了基督的人性,如此基督的人性实际上也就变成了神,这无异于说基督不是人。
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基督论也解释了他们在圣餐争论中的立场:
天主教认为,饼和酒变成了基督的身体;
路德宗认为,基督的身体在饼和酒之中。
因为他们都认为,基督的身体(人性)可以与神一样无处不在,能同时出现在不同地方。他们都将基督的人性升华到人性的边界外,而将基督的降卑和作为人的真实都虚幻化了。
但实际上,虽然基督在圣礼中,但基督的身体却不在饼酒中,这等到我们以后学第96问时会详细讲。
根据圣经,基督的身体,即便是基督复活后的身体,也仍然保持人性的有限,不会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路加福音24:6 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
使徒行传3:21 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
不切割——说的是在“位格联合”中,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始终保持着各自的完整性(切割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几部分),不是“部分的神和部分的人”拼成了一位基督,而是“完整的神和完整的人”同时是一位基督。
亚波里拿留派是四世纪末的异端。
他们受三元论(负责情感、意志的魂是堕落的,负责理性的灵是高尚的)影响认为,基督虽然是人,但他只取了人的身体和魂,却没取人的灵,道代替人的灵作了基督的灵。
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承认基督是人,但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认为基督只取了部分的人性。
不分离——说的是在“位格联合”中,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始终保持着统一的位格性(分离是指几个个体彼此互为他者),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基督教第三次大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上的“神之母”争论。
首先大家先来判断下列表达的正误:
马利亚是耶稣之母
马利亚是基督之母
马利亚是圣子之母
马利亚是神之母
哪些表达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全都对。
因为耶稣、基督、圣子、神不是互为他者的不同个体,而是同一位,耶稣的位格就是基督的位格就是圣子的位格就是神的位格,耶稣就是基督就是圣子就是神。
聂斯脱里派是五世纪的异端。
在基督教第三次大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上,他们认可马利亚是基督之母,但不接受马利亚是神之母,换言之,在他们看来,基督与神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同一位,而是两个不同的位格:作为人的基督归属人子的位格,作为神的道归属圣子的位格。
如果正统基督论是二性一位格,他们是二性二位格。
聂斯脱里派的观点后来被东方教会所接受,即唐朝传入中国的景教。
说到这,想起一个段子:很多教会不唱《奇异的爱》这首诗歌,因为里面有句歌词“我主我神竟为我死”,他们觉得神不会死,死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稣的人性。
但问题是,人性不是死亡的主体,位格才是。好比有人去世时,我们不说“某某的人性去世了”,而是说“某某去世了”,经历死亡的是这个人的位格,而不是这个人的人性。
当我们承认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却否认神曾为我们的罪而死时,实际就犯了聂斯脱里派的错误。
有人一定想问“神会死吗?” 这取决于如何定义“死亡”。
如果死亡是指存在本身的终止,那么神不会也永远不可能死。
如果死亡是指身体与灵魂分离,那么神因为道成肉身确实经历过死亡(神是个灵,没有身体,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也无所谓死亡;但因道成肉身,圣子取了身体,使这个成为可能),而且这也是圣经的立场:
哥林多前书2:8 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
使徒行传20:28 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解释一下,林前2:8。在汉语中,神这个字的意思要比主更神圣;但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主的意思是要比泛泛的神更崇高的,特指最高神。
因此,多特信条11:3用“神子之死”这样的表达作为信仰的宣告。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对此的解释更复杂哦,但也更滴水不漏。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8:7 基督按照神人二性执行中保的工作。每个本性做各自合宜的事;但是由于位格联合,在圣经中,对一个本性合宜的事有时被归给以另一本性指代的位格。
这可以帮我们理解一些难懂的经文,比如
使徒行传20:28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神是一个灵,没有身体也没有血,流血这件事对神来说本是不合宜的;但因为真实的人性联合于圣子的位格,对人来说流血是合宜的,所以,在使徒行传20:28,基督流血这件对人性合宜的事被归给了以神性指代的位格——“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西敏信条8:7内容:基督按照神人二性执行中保的工作。每个本性做各自合宜的事;但是由于位格联合,在圣经中,对一个本性合宜的事有时被归给以另一本性指代的位格。
这条指导我们如何将“位格联合”的概念应用到解经中,大家要掌握。
大家使用所学经文和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8:7的思路,来简单回应“基督是神,怎么会死?”
不是因为基督有人的本性,而这个人性与神性融合了、或这个人性使神性改变了,所以基督作为神也会死;而是因为基督有人的本性,而这个人性与圣子的位格联合,使得基督这个位格在本质不改变的前提下,因位格联合而经历死亡。
AN:主复活后这人性也永远的和圣子的位格联合一起了吗?
W: 是的,人性与圣子位格的联合在道成肉身之后是永恒的,因为今天即便是重生得救的我们因着老我败坏的残留在绝对圣洁的神面前,仍然需要一位中保——既是神又是人。
大家来思考,基督有没有不知道的事情?
整全的答案是,基督既无所不知,又有所不知。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说:“当然没有。耶稣是神,神是无所不知的,没有任何事情是耶稣不知道的。”但这样说,等于否认了基督的人性。按人性说,基督是有限的,他有所不知,正如他会饥饿、会死亡一样。按神性说,基督是无所不知的;但按人性说,基督却有不知道的事情,正如:马太福音24:36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
基督说他再来的日子没有人知道,连子也不知道,只有父知道。这节经文并不是说圣子在本质上低圣父一头,而是在强调基督作为人的真实性。他是圣子,圣子是神,是无所不知的,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再来的日子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按神性说,基督是无所不知的;但按人性说,基督有所不知。
类似的问题还有,基督是否生下来就会说话呢?是否生下来就熟知摩西律法呢?是否生下来就会做木匠活呢?
他是神,他是无所不知的。这是否意味着,他降生在马槽里的时候,就可以开口说话,只是他佯装自己不会说话?他降生在马槽里的时候,是否就已经会讲万国的语言?他出生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对摩西律法倒背如流,因为律法都是他所赐的?
按神性说,基督是无所不知的;但按人性说,基督并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超人。
希伯来书2:17 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希伯来书4: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希伯来书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按人性说,基督凡事与我们一样。
路加福音2: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基督生下来以后,跟所有正常孩子一样,智慧和身体都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只是格外聪颖而已。
换言之,基督在婴孩时期,按人性说,他就是一个婴孩;即便在他长大成人以后,按人性说,他的智慧也是有限的。他所知道的奥秘,都是父启示给他的。
第三个问题,基督在地上的事工是否也需要从圣灵来的能力?
改革宗神学前后一致地运用迦克墩信经的原则来诠释圣经、构建整全的基督论。其它宗派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模棱两可,有的自相矛盾。而改革宗神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清晰且前后一致解释圣灵在基督地上事工中所发挥的作用。迦克墩信经本身并未直接处理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遵循迦克墩信经的逻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圣经关于这点的依据也是清晰的。
我们不妨换一个更清楚的问法:基督在地上行神迹,是完全凭借自己作为圣子的权能行;还是作为一个人,需要依靠圣灵的能力,因而行出神的大能?
基督本不需要圣灵的帮助,就可以行神迹,因为他自己就是圣子。但是,福音书屡次让我们看见,基督在地上的事工都是靠着圣灵的大能而行出来的。
马太福音12章讲述基督医病、行神迹,行使先知的职分向人宣告神的旨意,而18节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路加福音4:18-19也记载,基督用以赛亚的话宣告:“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 神悦纳人的禧年。”
马太、马可、路加福音都记载,基督在圣灵的引导和帮助之下,胜过了魔鬼的试探。
马太福音4: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马可福音1:12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路加福音4:1-2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旦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
马太福音12:25-32让我们看见,基督赶鬼也是靠着圣灵的能力,他说自己是“靠着神的灵赶鬼”。
道成肉身本身就是圣灵的工作。
路加福音1:35 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
就连基督的死,也是圣灵的工作。
希伯来书9:14 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 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
许多经文向我们见证,是圣灵使基督从死里复活。
罗马书1:4 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我们的主基督因圣灵感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作为圣子,基督本来就与圣灵有着最亲密的彼此内住、彼此充满;但作为人,基督需要圣灵降下,用能力充满他,他才能医病、行神迹、为我们死而复活。
当然,基督完全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能力行使这一切的大能。
问题不在于圣子能不能这么做,而在于圣子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为何圣父、圣子、圣灵用那奇妙的智慧,决定以圣灵的大能充满基督,而不是以圣子的身份直接行使神的大能?
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一切都是圣子直接用他自己的权能行出来的,那么他所做的这一切就对我们,特别是对我们的成圣,没有任何意义。
基督作为一个人,靠着圣灵的能力行了这一切,使得我们在他里面,可以靠着他的灵,与他同死、同复活,并有份于他先知、祭司、君王的职份。
第四个问题,基督需不需要祷告呢?
福音书多次记载了基督的祷告。
那他的祷告是出于需要,就像我们需要在祷告中顺服神、亲近神、向神支取力量呢?还是基督祷告只是为了作我们的榜样,他教我们怎样祷告并且亲自祷告给我们看只是作为示范,但并不是出于真的需要呢?
基督是神。
按神性说,基督不需要祷告。神的位格与位格之间的对话不是祷告,而是相通。祷告是人与神的沟通,从下到上的祈求。圣子不需要向圣父祷告,只有人需要祷告。人来到神的面前,倚靠、祈求,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知道万有都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6)。
基督是人。
按人性说,基督需要祷告。福音书多次记载基督的祷告,特别是基督在被捉拿以前,在客西马尼园如何迫切地祷告:
马太福音26:36-44
马可福音14:32-42
路加福音22:41-46
约翰福音17:1-26
我们也看见基督在他地上的事工中,经常独自退到旷野去向父神祷告,他的事工需要祷告来托住。的确,圣灵在基督的身上有着最紧密的内住和充满,以至于基督行神迹的时候,甚至他令死人复活的时候,不像以利亚、以利沙那样需要先祷告。基督只需要吩咐一句,死人就从坟墓里出来(约翰福音11:43-44)。但基督有这样的能力,岂不是因为他天天在祷告中与神建立了最亲密的关系?
基督作为人在地上的事工,是需要用祷告来托住的。
他经常独自退到旷野,因为他需要与父神独处,他需要在祷告中支取力量。因为按人性说,他跟我们一样软弱,他不是一个超人,他的能力来自圣灵。
基督需要祷告。
不论身体还是灵魂,他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凡事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所以他也需要祷告,也需要凭信心生活,他的事工也跟我们一样需要倚靠圣灵的能力。
不是说他作为圣子,已经有圣灵最完美的内住,他作为人的事工就不需要圣灵。相反我们看到,基督开始他在地上的事工之前,先受了洗,受洗的时候圣灵浇灌下来,像鸽子一样:
马可福音1:10
路加福音3:22
约翰福音1:32-33
基督需要圣灵的能力,他也需要祷告。
第五个问题,上次提到过,基督有几个意志?
是只有神的意志?还是既有神的意志,又有人的意志?
很多人误以为基督只有一个意志,就是神的意志,没有人的意志,但这种观点会造成许多矛盾。
我们前面提过,迦克墩公会议之前,有个名叫亚波里拿留的人,他主张基督作为人,只有人的情感与本能,却没有人的理性,基督的理性是神的。
再后来,又有一个异端——基督一志论,主张基督只有神的意志,没有人的意志。
大公教会审视这些理论,最终裁定它们都是异端的。
迦克墩信经和西敏小要理问答第22问在论及基督的人性时,特别强调基督取了“有理性的灵魂”,意即基督拥有人的意念,这与我们的心思完全相同,只是没有罪。
我们可以回顾福音书的记载,思想基督到底有没有人的心思意念。
我们刚才提过,福音书记载,基督会向父神祷告,而且他在祷告的时候,有一切人类心思意念的软弱。
希伯来书4: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基督作为人,有人的软弱。对于人在死亡中与神分离的痛苦,他也曾感到惧怕。
基督比任何人都了解死亡是什么,特别是在他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知道自己将在十字架上被完全孤立起来,他作为人的惧怕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完全显露出来。
路加福音22:41-44 于是(基督)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是父神的旨意,也是圣子自己的旨意。但基督作为人,另有一个心思:他想要父神把这杯撤去。然而,对基督而言,神的旨意比他作为人的想法更加重要,因此他甘愿顺服。路加福音22:43提到,在基督祷告的时候,“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
我们知道,圣子是神,他的力量是无限的,是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按神性说,基督不需要天使加添他的力量;但按人性说,基督在这是一个需要天使来加添力量的人。
路加福音22:43提到,“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这里基督所呈现的软弱,也是神本来不可能会有的软弱。基督显然有人的意志,否则不会如此伤痛地在软弱中祷告。
第六个问题,如何正确地理解腓立比书2:7中的“虚己”?
“虚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倒空自己”,根据这一点,19世纪出现了一个说法——倒空论,主张道成肉身是圣子倒空了自己的神性,或者减少了自己的神性。
这个诠释明显是异端的,因为它主张圣子的神性是可以改变或减少的,但圣经告诉我们神是不改变的。
我们必须从约翰福音第1章来理解腓立比书第2章。
约翰让我们看到,基督的位格是圣子的位格,始终有神永恒自存的本质;而他的人性是在道成肉身的时候加上去的:本来没有,后来有的。
因此,圣子的虚己并非改变或减少自己的神性,而是在保有他位格始终就有的神性前提下,又增添了人性、增添了奴仆的样式。
这一点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假设基督的人性不是后添的,而是本来就有的,就等于说基督的人性是永恒、非受造的,那么基督的降卑、道成肉身、受难及其一切人类活动都发生在他位格中的永恒本质内部,这无异于说神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迦克墩信经强调,基督的人性不是自存的,不是非受造的,不是他圣子位格的一部分,而是受造并联于他自存的位格。
学习基督论,我们发现所有基督论异端不外乎两大类:
或者以妥协基督的人性来强调基督的神性,
或者以妥协基督的神性来强调基督的人性。
大公教会用了将近450年时间祷告、研究、思索、辩论,最后对约翰福音第1章所做出的诠释虽然看似抽象,却对基督徒信仰生活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为何要如此执着于基督的位格与他的神人二性?
的确,大多数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对基督论的理解有偏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认识基督。但是,如果我们始终轻看基督在神性与人性上的全然圣洁,我们就可能会被恩典福音那样片面强调“白白的救恩”、“神无条件的爱”的说辞所迷惑而放纵/情/欲/;如果我们不明白基督在人性上的软弱,我们在事奉上的态度就很可能不自觉地滑向一种自义的英雄主义;如果我们以妥协基督的人性来强调基督的神性,这错误会使我们把基督想得太过遥远、太过与我们不一样了,我们便可能会在信仰和生活中寻找基督以外的中保,正如天主教认为基督太圣洁、太超越了,不得不依靠圣母向基督代求。
从以上六个问题,我们发现,迦克墩信经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是泾渭分明但又如此紧密地联合于一个位格当中:
基督是神,有神的意志,但他又是人,也有人的意志;
基督作为神是全知者,但他作为人又有所不知;
基督作为神是全能者,但他作为人又是软弱的,需要圣灵的能力帮助他;
基督是永生神,是不死的,但他作为人,真实地经历死亡,又从死里复活。
这就是我们的主,如此奥秘莫测,又在圣灵的光照下一切都说得通;如此权能荣耀,又离我们并不遥远。
【注】阿们!
W:我转载一个肢体的分享,供大家参考:“我有一个想要悔改的地方。刚刚说到,神的位格不需要祷告,彼此相通。人的位格是需要祷告来和神交通。我常常觉得,神是全能的,所以我不需要祷告,神就明白我的想法。所以我很久没有祷告了。感觉很可怕,把自己放在了神的位格上。求神原谅我。”
【注】笔者也经常有这种想法,求神怜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21问和22问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