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商业理念  ...
            
                 
                
                    - 
                          跟随时代变化总结符合企业自身的商业理论,而商业理论的价值观取决于一个时代的经济因素。
 以博取大众化消费心理青睐为基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然后以此来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消费心理、管理体系、定位发展三点连成一线,才是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我本人通过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比之后总结的“三点一线式”商业理论。
 乔布斯打造的“苹果时代”也就是将“三点一线式”商业理论发挥极致的典型,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虚荣心”完善管理体系进军中国市场,再借以中国市场掀起“品牌风暴”。
 通俗来说,就是借助中国市场打响“苹果”在其他国家的知名度,以此建立手机行业中的霸主地位,这也就是“三点一线式”中企业的发展方向。
 如果以策划人的视野来分析乔布斯的成功之处,就是他准确无误的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了如指掌。不管是价格定位、市场掌控还是返道而驰的另类体系,都保持着非常强劲的针对性、唯一性以及独特性,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完美到无可挑剔。
 4000—7000元的市场价格拿捏的非常到位,从苹果4代4000多元、苹果5代5000多元以及于苹果6代6000多元的市场价格定位来看,每一年的苹果手机在价格上都有所上升,但我认为它的价格定位并不盲目,而是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来确保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贵族地位”。
 2010年前后,4000多元的市场价格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普通的上班族攒个2、3个月就可以买一部,颇有身份的人拿在手里也不会觉得丢面子,反而会觉得更加符合自己的时尚需求,在中国市场有钱人也很讲究追求时尚。
 而近几年,人均工资有所上调,继续以4000元的市场价格进军中国市场很容易掉下身价,掉下了身价也就失去了在中国消费者心理的“贵族”地位。所以,为了确保消费者钟情的“贵族”、“时尚”这两大特色,苹果很狡猾的在市场价格上打起了小算盘。
 其实很多手机行业在这一点上都在效仿苹果,某些更是在外观、价格包括企业规划上都在按照苹果的模式照猫画虎,但无一成功。
 客观来说,加多宝近几年的发展模式也不难看出苹果的影子,包括美的也一样……应该说,加多宝、美的这些国内兴起的知名品牌都在力争成为同行中的“苹果”,只是我不清楚这些企业是不是真的领略了“三点一线式”商业理念,某种程度上还有所欠缺。依靠大力宣传打造的“品牌时代”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最近几年苹果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一款产品多种型号,并且新品上市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步伐,这样确实可以短时间内依靠前期铺垫的“人气”赚取不菲的效益值,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是什么好征兆。如果苹果还是按照当前的这种模式发展,我可以肯定的说“苹果时代”将在3—5年左右画上句号。
 当然,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也许苹果的最初方案就是利用一段时间打下基础、积攒人气,从而借助“影响力”短时间内席卷市场,然后周而复始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种计划在策划角度我更喜欢称作“捕鱼”方案。道理就像捕鱼一样,撒鱼饵、下网、等待、收网……但凡有点捕鱼常识的人都知道,一网打尽无异于自断财路,要讲究循环规律。
 如果苹果采取的是“捕鱼”计划,那么未来不久应该会在新品上市的时间以及产品型号上的控制这两点上再度权衡,也就是利用一段时间等消费者的腰包鼓起来的时候再次收网。因为智能手机这种产品它的使用期通常在2—3年左右才会到更换期,这期间苹果完全不用担心其他竞争对手挖走自己的“客源”,所以“捕鱼”计划非常适合涉及智能手机这样的企业。
 总而言之,就让时间来证明苹果到底是在“自挖坟墓”还是在实施“捕鱼”计划吧。
 那么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不希望在“外人”眼里像“鱼”一样看待、对待我们,至少我不希望我们像“鱼”一样任人摆布。奉劝苹果一句:好自为之。也奉劝我的“家人”一句:好自为之吧。
 不管苹果的未来走向如何,目前为止确实是我们国内企业应该学习的榜样,但学习不意味效仿,同一套方案不同的地域、企业使用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真正要学习的是摸索出属于企业自身的商业理念,如何将符合自身企业的商业理念用于实际发展,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话说回来,外企“品牌时代”的接二连三,我国在政策上也提供了一大助力,直接将税收加在了市场价格上,帮助外企“品牌”上升到了“贵族身份”,反而使得国内企业难以生存。
 如果一开始就把外企“品牌”的价格控制到与国内品牌同一水准上,再以其他方式收回“相关费用”,我想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进军世界百强,而国内企业的繁盛相比多收一些“海关税”等等更有利于国家发展,不要忘了美国就是依靠国内各大企业的扶持才有了不可动摇的“大哥”地位。
 其实,方式也不少,例如买一部苹果2000多元需要额外多交2000多元的国家发展基金等等,这些基金在统一上交国家用于其它发展,这样一来美国本土几百美元的手机到了我们国家就不会变成几千元的“贵族品牌”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钱花在自己家永远比花在别人家的好处多。
 当然,我只是以中性立场提出的一些的建议,我觉得只要国内的企业壮大了,就业的人多了,经济发展上去了,国家自然也就强大了。税收的再多,钱都是我们自己家人的,经济循环里外里都一样,只不过一种是帮了别人家的企业坑苦了自家企业,一种是提供自家企业一些保护、从而让自家企业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些力量的不同选择罢了。但前一种会拉锯贫富之间的差距,后一种会缩短贫富之间的距离,毕竟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期的过程,国人的消费心理还欠缺一些理性,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自家人”为了一部在美国市场只相当于我们国产小米的手机不惜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