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黄金时代 ...

  •   悭臾本来不叫悭臾。作为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村里人一直管他叫小二黑,而作为一个只懂得放牛种田的娃,他也从来没想过“大名”这回事。所以那天晚上当太子长琴望够了月亮,扭头对他说,给你取个大名叫悭臾可好,十四岁的少年只顾得上条件反射似的点头叫好:“好,你说好那一定好。”
      太子长琴捡了根细枝,就着月光在河边湿软的土地上划出“悭臾”二字。
      “不太好写呢。”悭臾小声说,紧紧盯着地上的字,好似这样就能把字挖出来装在脑子里。
      太子长琴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鼓励悭臾学会新字,而是自言自语般解释起这名字的意思:“缘悭一面,须臾万变……”声音随着说话人站起来越过悭臾的头顶飘向远方。
      悭臾便如吃饭般狼吞虎咽地吃下了这个大名,并没有细问太子长琴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个名字。其实那时的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名字真的会用得上,虽然他相信,自己与村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那晚之后,长琴便称他悭臾,而榣山村的村民们仍旧叫他小二黑。
      “哟,小二黑,又学写字呐?”生产队楚队长路过放着牛的悭臾,看了眼他拿树枝在地上划出的横横竖竖。楚队长解放前念过一点私塾,五十年代搞互助组的时候在扫盲夜校里出过风头,以往总爱对着小二黑在地上画的符指点一番。这什么字啊,乱画的吧。队长想了想,没再吭声,拔腿走了。
      “啊,楚队长好!”悭臾挥着树枝,咧着嘴冲队长的背影打招呼。
      “小二黑呀,我说你没事别只跟在那个知青屁股后头啊,你还小,不懂事,听婶一句劝,跟他混的再好有什么用?他再有文化,在村里也不过是个木匠。上回支书瞧他会弹那个什么古琴,让他组个文艺宣传队,你说多好的机会啊!他倒好,说琴不够热闹,没法用来搞宣传……真是不识抬举!我跟你说,支书老婆跟我夸过你好几次,她也是有文化的人,年轻的时候也出去见过世面,你倒是多往他们家跑跑,跟她请教请教啊!”给生产队做饭的静婶给早上赶牛上山的悭臾装干粮的时候不忘好心地絮絮叨叨。
      “你说那个赤水女子献?”悭臾眼瞪得比牛大,“哎呀我可不敢,她看上去好凶的。”
      于是悭臾照旧一有空就去找太子长琴。晚上除了支书召集开开会,几乎无事可做。太子长琴总爱在有月亮的地方一个人弹他那张没法搞宣传的琴。悭臾就循着淡淡的琴声找过去,在他身边坐下,等他弹尽兴了,再向他问这问那。白天悭臾总要放牛,长琴没有木工活可做的时候也跟着生产队上工,并没有什么机会说话。反倒是农忙的时候,大家都要去田里,倒可以趁生产队长不注意一起在田埂上磨磨洋工。
      午后的太阳晒得人犯困,悭臾衔了根狗尾巴草,顺着太子长琴的目光望着天发呆。望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认真地对长琴说:“我总有一天要离开榣山。”
      “为何?”太子长琴收起呵欠,端坐起来。
      “我和这儿的人不一样。大家不论做什么说到底都只是生产粮食,再吃掉粮食,我都活了十几年了,吃的也没见好。支书一说话就是什么中央政策,什么□□好,我也听不懂,可是我想了想,怎么个好法呢?然后就想到了你,你说过,你是因为革命才来我们这儿的。我一下子就觉得听明白了支书的话了,可是其他人好像并不是这么想的。不管革命不革命,他们都只是埋头看地上,可我喜欢顺着你的目光,看天上,看远方。”
      “……所以呀,我要走出去,当一个通天彻地的大革命者,到时候我们就开个东方红牌拖拉机,一起看遍祖国大好河山,好不好?”
      太子长琴忍不住笑出了声。
      也忍不住说,好。
      “你笑什么啊?”
      “今日之约,永远不变。”
      于是悭臾挠挠头,也笑了起来。树梢上传来热闹的蝉鸣声。

      后来悭臾每每想起那个约定,蝉鸣声就从远方的虚空中传来。他寻不到太子长琴的消息。多年以后,又是在一片蝉鸣声中,他听见名叫百里屠苏的少年在他自我介绍之后惊讶地睁大眼睛,喃喃地说出“缘悭一面,须臾万变”八个字。镜中须发斑白,村口长河奔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