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二章 ...

  •   目送着裴逸先走远,如意理了理纷乱的思绪。丹云这丫头,坑了她一把又跑了,如意实在对这个丫头感到头疼。

      难不成多年的姐妹情谊都比不过一个误会吗?难道是我平时太顺着她了?为何她就是不肯相信我和袁承绍是清白的呢?

      如意脑海中有千千万万个为什么,也只有等到找到丹云了再细细向她解释了,怕只怕,那个丫头到死都不肯给她一个解释的机会,她那个倔脾气,如意太了解了。

      如意在怀中取出赎回来的那枚玉佩,交还给袁承绍:“承绍,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们不能在一起,于公于私,都不可以,我希望你能看清楚。我也不推着你去丹云怀里,你爷爷也说了,我和丹云是不能有儿女私情的。不要把感情,浪费在我们两个身上。”

      如意早就想寻个两人独处的机会把这枚玉佩还给他了,这回丹云又跑了,正是个好机会,尽管这机会来得让人哭笑不得。

      一边听着如意的话,一边接过玉佩,袁承绍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眼睛盯着那枚玉佩,没有勇气抬头看着如意的眼睛,那双眼睛总是那么生动,如果看了,心只怕会是更痛。而袁承绍心中澎湃着的情感,却不会因为如意的三言两语便止息,就好像梅花不畏料峭寒冬。

      看着场面尴尬,如意话题一转:“现在怎么办?丹云会去哪里?”

      “大概会去长安吧,信物被她顺走了。”袁承绍回。

      “信物被她顺走了你还不去追她,你……”如意顿时语塞了,也明白丹云怕是什么都知道了。

      袁承绍本就心如刀绞,如意也不好多加指责,只得道:“算了,顺走了便顺走了,想想她下一步会怎么办吧。拿着信物,无权无势更没有人脉,她要怎么办呢……莫非,是裴逸先?只是不知道丹云是否知晓裴逸先的父亲是裴炎。希望她还不知道。”

      思来想去,如意觉得还是先在通往长安的路上一边找一边想吧,说不定丹云只是一时气不过,偷了信物回兖州老家了也不一定。

      这么想着,如意和袁承绍就朝着长安城方向进发了。

      如意对于所谓的任务并没有什么使命感,在她心里,那是荒诞不羁的事情,即使她这么多年来没有碰过任何与政治相关的事情,也没有试图引导过历史,但在她生活在唐朝的这十年里,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着。王朝的兴衰荣辱,朝野的勾心斗角,边关的战乱纠葛,后宫的阴谋诡计,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与如意没有任何关联,它们发生着,改变着,但是却不是如意所引起的,也未与史书有分毫的差错。

      一切都是袁天罡和他徒弟李淳风的自以为是!

      如意沉默了半天,终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还是一边赏风景一边找丹云吧。而且袁天罡那老头也说自己跟丹云分开也是时局所需不是吗。

      本着这样的念头,如意便心情舒畅地开始了她的唐代自驾游。

      几经波折,当如意和袁承绍出了利州城时,已是下午,袁承绍本想着让如意在利州再休息一日,只是如意片刻也不想在利州待了,她的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巴蜀风采了。

      路赶得并不急,如意享受着蜀道崎岖,她是个颇有些冒险精神的姑娘,所以非常期待着能够走不到下一座城市或村落,也好体会一把古代露营,会不会真的有野兽来袭。

      两个人并没有太多话,只是行径一个地方,总会打听打听有没有一个跟如意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路过此地。然而,丹云真的很神奇,每次逃跑都能做到滴水不漏,好似人间蒸发,对于这一点,如意也深感佩服。

      想到丹云忽悠着裴逸先那样的谦谦君子带着她连夜赶到利州,如意不禁轻笑出声,这个丫头还真有点人格魅力,如此一想,如意仍是觉得丹云很可爱,就是实在顽皮了些任性了些,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和袁承绍总是宠溺着她,这么多年来缺乏管教,导致她过于我行我素了。

      如意坚信,骨子里,丹云是善良的。这么多年的姐妹,她了解丹云的秉性,即使是丹云害自己险些入狱,她还是试着从丹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袁承绍虽然由于袁天罡总是闭关或者出游的缘故,道教的真谛领悟不了多少,对于观天象的事情就更不在行了。但是,至少他能在天上找到如意和丹云。

      他们离开利州城的第一晚,果然没能找到任何村落歇息,袁承绍担心如意,便不敢入睡,盯着天空,找着属于如意的那颗星星。

      如意的那颗星星还是那么明亮,那么祥和,温暖了袁承绍的心。突然,袁承绍注意到在如意旁边的那颗,属于丹云的星星有异动,这到底预示着什么?虽然丹云的星星依然明亮,虽然丹云的离开会导致星星移位,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

      袁承绍很想告诉如意,但扭头一看,如意已经睡着了。

      看着如意的睡脸,袁承绍满足地笑了笑,继续看着星星,一宿没合眼。

      第二天一早,袁承绍顶着乌青的眼圈,很想告诉如意他昨天晚上看到的星象,可如意打小就对这些观天象和术数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刚一开口,如意就极其不耐烦地打断了,生怕他扫了出行的兴致。

      看着袁承绍黑着的眼圈,如意也觉得不好意思,明明是自己想体会露营,结果却害得袁承绍一宿没睡,这个人,他关心自己了,这未必是好事。没办法,从那之后,如意都尽量选择有城镇的地方落脚,省得自己总觉得欠了袁承绍太多的情,却又无法做出回应,如意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蜀地的风光,自是不必说的,少不走川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在二人将近三泉的时候,路过一个茶棚,终于让他们得到了丹云的消息。据茶棚老板说,两天前,有个跟如意长得一模一样的姑娘,来他家喝茶歇息过,来的时候是独自一人,在茶棚碰到了一个白衣打扮的自称姓裴的公子,离开的时候两人就结伴而行了。

      得了这个消息,如意心里踏实多了,游历山川的兴致就更高昂了。裴逸先那小子,别的优点没有,最大的优点就是怜香惜玉,见到姑娘家落难,那定是出手相助啊!如意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无一不突出了裴逸先的这一特质。

      如意穿来唐朝,多年来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目睹一下传说中的富饶的大西北,这在现代她是万万不敢想象的,一想到西北,她的脑海里只有一首歌在回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吹过。”而且,唱这歌的时候,还得有个带着大红头巾、身穿花布棉袄的女子形象做搭配。

      能够让刘禅乐不思蜀的中原,能够让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西北,这在如意的眼里都是难以置信的。想想后来武周那用一颗树做栋梁的,高大百十米的明堂,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还生长着参天大树的西北,唐朝所有的建筑都就地取材的西北,那必然是沃土万里,绿树成荫吧。

      这个时候的西北也果然没叫如意失望,虽然此时已远非先秦两汉时能比,但自古西南西北就是军事、政治要地,果然不枉风水宝地之称,虽然唐朝的黄河也时不时改改道,但问题却不像后世那样严重。

      或许,正是唐朝盛行木质房屋,亭台楼阁、宫殿庙宇,清一色的以木为主,一场战争过去或者年久失修,再或者天灾人祸,重新修建的宫殿依旧是木质的。也许正是史书中记载的辉煌的宫殿,庞大的场景,耗尽了西北这片沃土的最后一丝生命。以致后来黄沙漫布,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决堤。

      在先秦,黄河并不叫黄河,直到西汉后期,河水才开始变黄,改名黄河。这足以证明,这里在那个时期,定是山清水秀,人人向往。

      如意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以为自己在唐朝的幸福生活终于来临,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没有密密麻麻的人群,有的只是无边际的自由,和永无止境的快乐。

      然而,天不遂人意这件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不以如意的意志为转移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