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流民 ...

  •   得了他这句保证,谢砚冰身子一松,重新靠向萧琮身侧,勉强维持着有骨头的样子:“孙先生方才是为萧大人讲解这些工图么?贫道也略知一二,不知可否一同听听?”

      孙垣正愁气氛凝滞,巴不得能说回自己熟悉的领域,闻言立刻凑到桌前,热切地分说开来。

      他很快便发觉,这位国师何止是“略知一二”,简直一点即透,自己往往只需提点关窍,对方便能立刻领悟,所问之处更是直指工程利弊核心。

      孙垣难得遇到如此知音,兴致愈发高昂,解说得也更加深入。

      萧琮原本虚揽在谢砚冰腰侧的手,也因他不自觉微微前倾的姿态而落空了。

      他默然将手收回膝上,后悔起来:刚才或许该让孙垣下车的。

      正说到雍州府近几年的堤防维修记录,谢砚冰忽然问:“孙先生,依您之高见,此番堤坝决口,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孙垣说:“方才也曾提及,渭河流经雍宁怀县时,有一处名为‘龙口湾’的河道。此地水流陡然收束,湍急异常,常年冲刷北岸,加之河底多为沙质,基底不易夯实,是以每年岁修,工部近三成款项都耗费于此段的加固,从州府历年呈报的文书来看,各项维修皆属按期、足量申报。此次大规模溃决,若非暴雨之烈远超预期,那便极可能是……账面上修缮俱全,实则并未落到实处,又或是……”

      他话语未尽,车驾骤然停下,车外响起一片混乱的吵嚷与呜咽之声。

      萧琮掀开侧帘,问:“前方何事喧嚷?”

      扈从禀道:“大人,有十余名流民聚在道中拦路乞食,多是老弱妇孺,可要驱散?”

      “不必驱赶。”不待萧琮回应,谢砚冰已下令,“传令下去,队伍就地停下休整。立刻分拨粟米,架锅熬粥,着随行医官上前看诊,并即刻熬煮防疫药汤,分与所有流民及接触过他们的兵士。凡需近前接触者,务必以布巾遮掩口鼻,以防时疫传播。”

      一连串指令条理分明,扈从听得一怔,旋即肃然领命:“是!谨遵国师令!”

      谢砚冰转而看向萧琮:“走吧,萧大人,一同去看看。”

      *

      扈从们架起铁锅生火,随行医官戴上洁净布巾,正逐一为流民诊脉,煎药的大锅内,深褐药汁咕嘟作响,粥香混合着草药气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流民们捧着碗,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活气。

      果然如禀报所言,这群流民多是妇孺老幼,仅有的两三名壮年男子也面带病容。一位约莫二十来岁、身形高挑的女子在其中尤为显眼,虽同样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却沉静,正低声安抚着身边瑟瑟发抖的孩童,俨然是这群人的主心骨。

      她见萧琮和谢砚冰面带布巾,迎面走来,衣着气度皆不凡,周围官差无不恭敬,心知是主事之人,拉着身旁孩童便要下拜。

      “不必多礼。”萧琮虚虚一扶,“你便是他们的领头人?如何称呼?”

      “民妇袁氏,见过两位大人。”

      “袁娘子可是从雍宁来?”

      “回大人话,民妇是雍宁怀县人。”

      “怀县……”谢砚冰想起方才孙垣所言,“袁娘子可还记得,水患是何时开始的?”

      袁氏努力回忆几瞬:“若民妇不曾记错,到如今已快……快一个月了。是五月二十那夜,雨下得极大,夜里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然后水就来了……”

      “就只有你们这些人逃出来?”萧琮接口问,“路上可还遇过其他难民?”

      袁氏摇头,面上泛起苦涩与愤懑:“起初逃出来的人很多,但很快就封了城,上头说是怕时疫流传,许多已逃出的人也被抓了回去。左右家也被水淹了,我们不愿意回去,原想往豫州去,听说那边安稳些,可去南边的路很快也被官爷们封死了,只能绕道往西,在山林子里待了好些天才敢继续走,没想到……真让我们跑出来了。”

      谢砚冰追问:“雍宁府内,官府可曾开仓赈灾?”

      袁氏看了一眼身后瑟缩的老弱,面露犹豫。

      萧琮取出钦差信物,沉声道:“本官乃陛下钦差,特来雍州赈灾。袁娘子但说无妨。”

      袁氏又沉默了一会,才低声道:“先开始城门口是支过两天粥棚,但那米汤清得能照见人影,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有传闻说是因官府粮仓也被冲毁了,也不知是真是假。官府不救济,城里米价也飞涨,有存粮的人家都死死捂着,没粮的……”

      她摇摇头,未尽之语已不言自明。

      萧琮与谢砚冰对视一眼,均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

      “多谢袁娘子坦言。”谢砚冰向她一礼,温言道,“待诸位用过粥药,稍事休整后,贫道会安排护卫与医官,带上足够的粮食药材,护送你们前往中州边界。但疫病不可不防,诸位抵达后需在指定之地隔离一段时日,此事关乎更多人性命,还望诸位体谅。”

      袁娘子闻言,泪光闪动,俯身便要再拜:“民妇……代大家谢过大人恩德!”

      谢砚冰将她扶起,未再多言,转而走向医官,询问起诊脉结果。

      萧琮则招来扈从,详细安排起护送流民的具体事宜。

      *

      待到安置好流民,天色已晕开墨蓝,远山轮廓模糊在暮霭里,一缕残光缀在山脊上。

      探路斥候骑着快马踏着暮色赶回,在二人面前勒住缰绳,抱拳禀道:“大人、国师,前方不出十里便是平昌驿,今夜可要前往歇宿?”

      平昌驿,雍宁以西最大的官驿,本是往来京雍官员休整的必经之所,四方辐辏,消息灵通。

      正因如此,此地恰是设局布网、以“礼”相待的绝佳之处。

      萧琮略作思索,下令道:“你持我钦差符节先行通报,命驿丞准备接待;另点一队精锐,带上不易燃的工程用物,随我入驿。大队人马及其余物资,于驿外择高地扎营,严加戒备,无令不得擅动。”

      斥候正要领命而去,又听见国师的声音:“贫道也随萧大人一同前去。”

      萧琮倏然拧眉看向他,不赞同之色显而易见,但谢砚冰不为所动,从袖中摸出一枚紫金符节递给那斥候,对他说:“快去传令吧。”

      待斥候策马远去,萧琮转向他,眉峰未展:“平昌驿凶险难料,你又何必亲身涉险。”

      谢砚冰袖手立在他身侧,望着官道尽头沉入昏暝的远方:“大人既要赴这鸿门宴,贫道陪上一陪又何妨?”

      “国师还是留在营中更为稳妥。”萧琮目光沉沉随他望去,“若驿中真有异动……”

      “若真有异动,贫道留在营中便能安然无恙?”谢砚冰轻笑一声,“大人当真以为,他们的眼睛只会盯着你一人吗?”

      萧琮沉默几瞬,叹道:“罢了,我总说不过你。”

      “不是说不过,是贫道言之有理。”谢砚冰装模作样地行了个礼,“既然同舟,自当共济。萧大人,平昌驿见。”

      萧琮看着他转身走向不远处的西厂番役,低声交谈几句,随后在众人簇拥下登上马车。

      他又盯着那马车看了一会,直到身旁扈从请示:“大人,入驿的人手与物资皆已清点妥当,是否现在启程?”

      萧琮收回目光:“走吧。”

      ***

      平昌驿坐落于雍宁府以西约八十里处,地处雍宁上游,且地势较高,未遭洪水直接冲击,但连日阴雨使得墙垣地面处处透着潮湿之气,青苔在石阶缝隙间肆意蔓延。

      队伍抵达时,已是戌末亥初。驿站檐下悬着的几盏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晃动,驿丞早已领着几名驿卒在门外恭候,见钦差仪仗,殷勤地迎上来。

      他正欲伸手搀扶,却见萧琮已利落地跃下马车,伸出的手悬在半空,只得讪讪一笑,又小跑向另一架更为华贵的马车。

      然而,戴着白银面具的国师同样对他视若无睹,扶着身旁小太监的手臂下了车,随即在钦差身侧几步开外站定。

      驿丞脸上不见愠色,堆满谄笑:“二位上官路途劳顿,可需先用些饭食?驿站虽陋,也备了些清淡粥菜……”

      “不必。”萧琮回绝得干脆,“途中已用过了。”

      驿丞眼珠一转,又问:“那……长夜漫漫,可需召些伶人舞姬前来,为大人与国师略解疲乏?”

      萧琮闻言,冷嘲道:“雍州正值大灾,百姓流离,尔等倒还风雅依旧,真是好兴致。”

      驿丞面色一僵,讷讷不敢再言,只得连连告罪,指挥着驿卒去接引物资,自己则亲自引着二人前往备好的上房。

      行至门前,随行的西厂番役率先推门而入,将屋内陈设仔细探过一遭,确认并无异状后,方才退至门边。

      谢砚冰自始至终未发一语,领着宁福步入房中。

      萧琮瞥了眼他门前两名按刀肃立的番役,未置一词,推开隔壁房间的门走了进去。

      平昌驿很快陷入一片沉寂。

      如此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夜色最深之际,异变陡生!

      先是几声短促的闷响与重物倒地声自院中传来,紧接着,一道凄厉惊呼撕裂寂夜:

      “有刺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者的碎碎念,想到什么说什么: 1、1v1 HE,受前期清冷(装的)后期病弱+钓系,攻正人君子。 2、人多且杂,配角之间没有固定cp,可以随意吃。 3、本文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节奏还在摸索。 4、全篇大约25-30w,目前已经写完了故事的60%,存稿先逐渐丢上来。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