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王莽 ...
-
次日,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令,令王莽辞官归隐,以让权给皇帝外家。
早朝时,王莽上奏章,请求辞官回乡。
退朝回到未央宫内,刘欣向董贤说起王莽请辞的事情。
董贤听闻,颇有些意外,于是便问道:“陛下所说可是大司马、新都侯王莽?”
刘欣答道:“正是。”
董贤看到刘欣面露忧虑之色,颇有些惊讶,于是又问道:“那王莽乃是王氏一族在朝中职位最高、权势最大之人,此人上表请辞,对于陛下铲除王氏一族势力应是好事一桩,为何陛下不喜反忧?”
刘欣面色沉沉似有所思,答道:“圣卿你有所不知,王氏这招叫做以退为进,是要陷朕于两难境地。那王莽谨遵圣贤之道,一贯恭谦下士、恪守孝道、节俭律身,近乎是个完人,无论在朝在野都极有声望。朝臣口风尽是偏向王莽,就连那丞相孙光、御史大夫何武、大司马师丹、右将军彭宣,也皆是王莽的拥趸。朕虽贵为天子,但在这朝堂之上,却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孤掌难鸣。若朕此次准了王莽辞官,那么上至朝堂,下至乡野,皆会认为朕是个迫害贤臣的无道昏君。届时群情激怒、众口铄金,王氏一族再借机煽风点火,朕便会成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届时朕威望尽失,皇位也将不保。如若不准,则无疑助长了王氏一族的气焰,今后再想要扳倒他们,则更为艰难。”
说到此处,刘欣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道:“王氏一族,此次真是跟朕下了一着精妙好棋啊!”
说罢,刘欣又望向董贤,说道:“圣卿,之前王莽前来宫中议事时,你曾见过此人,你对此人印象如何?”
董贤早在入宫之前,就听说过王莽的一些事迹。
据说王莽乃是王氏一族中的一个异类。王氏一族子弟多有封侯,在朝中担任要职,唯有王莽因父亲早逝,虽是太后王政君的亲侄儿,却一直未被封官封爵。
他的叔伯兄弟们倚仗权势,穷奢极欲、一掷千金之时,他却能安贫自守,待人谦恭、生活俭朴。他拜名师,习礼法,日夜勤学不辍。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子,抚养失去父亲的侄儿,尽心尽力,毫无怨言。他在外结交能人贤士为友,在家族中侍奉叔伯长辈,礼数周详、毕恭毕敬。
阳朔年间,他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亲自尝药奉食,接连几个月衣不解带,不梳不洗地侍侯。王凤被其孝义所感,弥留之际将其托付予太后及成帝,王莽始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又提升为射声校尉,开始走上仕途。
由于王莽的恭谨贤孝,许多当时很有名望之人都替他说话,而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甚至上疏成帝,表示愿意分出自己的封户来分封给王莽。成帝时,王莽被封新都侯,后又升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加侍中。他官职愈高,为人却愈加谦恭。他分出车马和轻暖的衣物,施舍救济宾客,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衣物。他接纳供养知名士人,结交朝廷重臣,名声传遍朝野内外,无论是民间的名士或朝廷的官员,皆对其赞赏有加。
王莽的兄长长逝,留下一子名王光,王莽让其到博士门下求学。王莽休假时,曾亲自驾车马,带着羊和酒去慰劳王光的老师,甚至连与王光同学之人亦一并馈赠。王光比王莽的儿子年纪小,王莽却让二人同一天成亲。席间,有人说起王莽母亲犯了某种病痛,应服某种药物,他竟中途几度离席前去照料母亲。他曾购买了一个婢女,被人知道后,当日即将婢女送予他人。
以上事情,皆在士人中传为美谈。
太后姐姐之子淳于长身列九卿却犯了罪,王莽暗中收集其罪过,通过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向成帝举报,淳于长伏法被杀,而世人皆赞王莽忠诚正直。
王莽任大司马后,辅佐成帝尽心尽力、勤勉尽责。他将成帝赏赐和封邑的收入全都用来招待士人,而他自己则更加节俭。有一回他母亲生病,王公大臣和列侯派遣夫人前来探病,王莽的妻子出迎,衣不曳地,裙止蔽膝,来人皆以为其为奴仆,后询问之后方知是王莽之妻。
可就是这样一个极有声望,近乎圣贤之人,却让人感到隐隐的不安。越是表面无欲无求,越是可能包藏着天大的野心。越是恭谨谦卑的皮相下,越是可能掩盖着大奸大恶。
董贤略略想了一下,答道:“此人外貌侈口蹶颔,露眼赤精。言行举止确如传言中所述谦卑有礼。即便是身为大司马,面对微臣这小小的郞官,也恭谨有加、礼数周全,毫无倨傲之色。但微臣总觉得此人深不可测,在这恭谨的表象之下,有种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极为不适,甚至不寒而栗的感觉。”
刘欣幽深的目光不知望向何处,缓缓地似是对着董贤,又似是自言自语般说道:“朕从前曾于林间见过一种蛇,颜色青绿,与周围草木色泽极为相似,如不加注意,根本无从发觉。此蛇外表温和柔弱,行动不徐不急,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但它所有的表象只为迷惑世人,以隐藏其巨毒本性。这畜生捕食猎物时,会突然迅疾如闪电般起而噬之,被其噬咬者,无论是人是兽,不出十步必死,极为可怖。”
董贤看向刘欣,他的侧脸沉稳淡定,看不出任何情绪。垂目静默半晌,终于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对付这条毒蛇?”
刘欣轻笑了一下,说道:“他既然要当毒蛇,朕只能做那乌龟。他张口咬朕,朕便将头缩入壳中,避其锋芒,先保住性命。待其放松警惕之时,朕再看准时机一击而出,咬其七寸,置其于死地。”
说罢,刘欣脸上隐忍的神情中,透出一丝杀伐果断的狠辣......
次日,刘欣派尚书令诏令王莽:“先帝将朝政托付予君而舍弃了群臣,朕得奉宗庙,实诚心期望与君同心同德。今君推病求辞官退隐,从而显得朕不能奉顺先帝之意旨,朕甚是悲伤。朕已诏令尚书,等待君入朝奏事。”
之后,刘欣又派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禀告王政君道:“圣上听到太皇太后诏命,非常难过。大司马如若不出来做官,圣上就不敢处理朝政。请太皇太后为宗庙社稷着想,收回诏命,劝服大司马重回朝廷辅政。”
这一番挽留实是谦卑又诚恳。
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居然如此低声下气、纡尊降贵地乞求一位臣子留下来,确是罕见,实在将面子里子都给足了王莽。
在王氏一族和群臣眼中看来,新皇帝一登基,便被王莽来了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且输得彻彻底底、一败涂地。
朝堂之上,王氏一族嚣张气焰更胜从前,连带着嗓门都大了几分。而群臣亦觉得这位新君到底年少,不过凭借着少年意气,不知天高地厚地强横了一把,其实仅是虚张声势,内里实力不过尔尔。
于是趋附王氏一族的朝臣更多了,王莽府前每日车马盈门、川流不息。
王政君又召王莽来到长信殿,怡然自得的笑意绽放在那张满是折皱的老脸上,让那脸上的纹路又深刻了几分,似是不如此便无法盛住心中的得意一般。
姑侄俩心领神会地对视了一眼,王政君缓缓开口问道:“圣上已然颁下诏令,挽留大司马,大司马意欲何去何从?”
王莽用着一如既往恭谦的语气,反过来请王政君示下:“太皇太后意欲臣何为?”
王政君看着面前这只成了精的老狐狸,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说道:“圣上年少登基,不知天高地厚亦是少年天性使然。经过此番敲打,圣上又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想必已知厉害深浅。那日圣上派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来找我,想让我劝服大司马回朝继续辅政。我只想在这长乐宫中颐养天年,本不该过问朝政之事。但这汉室江山毕竟是高祖出生入死打下的,先帝临终前,亦再三嘱托我务必守住这份祖宗基业。纵使子孙不肖,只要我一日未闭眼,便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祖宗基业衰败了。大司马,这江山社稷不能少了顶梁柱,还望大司马看在汉室历代先皇的份上,纵然抱恙在身,也还是回到朝堂,为汉室江山呕心沥血,尽人臣之道才是。”
王莽听其言,达其意,立即恭谨行礼说道:“莽谨遵太皇太后诏令。”
又过一日,王政君诏令王莽回朝任职理事,王莽亦重新回到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