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花开花发不由人 ...
-
话说展昭一路奔向家乡。
展昭的家在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父母早逝,家中唯有一个老仆展忠相照应。展忠人如其名,确实是一个忠厚衷心之人。他原是从小随在展夫人身边的,夫人去世后,他把展昭当作了自己的儿子看待。展昭十分信任敬爱他,只是他人老了,就变得唠叨了些。
这次,就是展忠来信,说是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姓丁名兆惠,叫展昭速回。于是,趁开封府近来无事,他就急急忙忙赶回家了。
放眼看去,山青青草绿绿的,偶尔一只蝴蝶飞过,耳际飘来一两声小鸟的叫声,想起初识“丁兆惠”,展昭英俊的脸上泛起了温柔的笑容,融进了清风之中,一波一波的荡漾开去。
御前四品带刀侍卫,本来是应该随任在皇宫中,负责皇家尤其是皇帝的安危的,只是,展昭本是包拯推荐,便发在了开封府。再说,皇宫与开封府本也不远,展昭还是随叫随到的。因此,展昭相对别人来说,假期就多了些,也长了些,认识“丁兆惠”就是在一次长假之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早就听说西湖美景处处,展昭十分向往。有了官职之后,人不自由了许多,可受命与包拯这样的清官,展昭心情总是格外的舒畅,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生的归宿。那次,自己获得了两个月的假期,便出发去了西湖。
去时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炎热的夏季进入了尾声,西湖的莲叶还是田田地亭立着,晨起的露水镶嵌在荷叶上,宛如一粒粒珍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似乎幽居在绝谷里的佳人弹起了古筝,若有若无。展昭穿柳而行,时而驻足观看,时而缓步前行,身边的游人不断,享受着这个清凉晨光下的西湖。
游人不断地偷看这个腰挂长剑的俊秀少年,淡青的一袭长衫,黑发在微风中轻扬,剑眉星眸,神采飞扬,晨曦映照在他的玉颜上,说不出的眉眼动人,身子勾人。路上不乏苏杭一带如柳少年,见了凝目赏景而忘我的展昭,却只能一个个手执折扇,遮颜而过----自惭形秽啊!女的呢,回首折柳,低头弄衣角,说不出的爱慕。我们的展昭浑然未觉,陶醉在软水温风之中。
莺啼高柳,白堤蔓蔓,湖水清澈,岸芷汀兰,郁郁葱葱;长天白云,水天相接,确实西湖如画,人间至景啊。展昭踏足而上,登上兰舟,伫立船头,随波荡漾。
迎面缓缓驶来一只船。两船相错时,旁边的人如同见了一对下凡的仙子!
一样的俊,一样的清,一样的说不出的风流!
船头悄立的两人被众人的议论惊动。尤其是展昭对面船上的那人,见到展昭时,美目一波动,展昭也不由得暗暗赞了一声——好一个美貌的少年!
少年的脸微微泛红,对展昭一笑,继续赏景去了。
船到断桥头,展昭下了船,走上岸。
“这钱是我的!”
“胡说,明明是我的。”
“我的!”
“我的!”
刚上桥头,展昭就见到了一群人,围在中间的两人反复争辩着。
展昭眉头微皱,挤了进去。
场中站着两个人,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庄稼汉。此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一只钱袋,被两人各执一端,互不相让。
展昭正欲上前,围观中一个人挤了出来,开口了。
他轻轻一动,扯得稍微变形的钱袋便到了他的手中。微微一笑,说:“你们这样无休无止地拉拉扯扯,何时有个了断。不如我来做个见证,替你们做个公断吧。”左右扫视了一下,众人眼睛一花,但觉他艳光四射,“各位乡亲也可为你们做个见证。”
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在他的眼光下纷纷点头。
展昭剑眉下的双眼露出了极大的兴趣——是那个船上的美少年!
于是,他展眉一笑,热情地呼应:“好啊,好啊!我们就来为这个小兄弟做个见证吧!”
“好!”
“好啊,我们作证吧。”
、、、、、、
众人纷纷叫起来,今天的热闹有看头。
这公证人美貌,那说话人俊秀,都是难得的漂亮啊。于是,家里有事的也停了下来,赶路的也靠了进去,纷纷呼噪起来。
公断人一愣,脸又微红,就像那天边的早霞。
少年拿着钱袋,对书生和庄稼汉说:“你们都说钱袋是你的,那很简单,你们一定十分熟悉里面装了什么”,他顿了顿,对二人说:“现在,你们各向后走八步,将钱袋里的东西对你们身后的人说清楚,谁说对了,这钱袋自然是谁的。”
两人点头。
听他这么一说,人群中间让出了一条路,书生向左,庄稼汉向右,对公断少年指定的那两人说出了钱袋里面的东西。
片刻之间,两人回到了中心。
少年让两个听得人将他们听到的内容向众人宣布:
三两碎银。
八文钱,五新三旧。
一分不多,一毫不少。
公断人呆了,众人傻眼了!
因为少年拿出的钱袋里的东西竟然与两人所说的一模一样!
这可怎么判?
少年沉吟了忽而,抬头看向两个人。
忽然,他手一指,点着庄稼汉说:“这钱不是你的!”
庄稼汉急了,黑红黑红的脸上满是大汗,急急地说:“怎么不是我的!这明明就是我的,你怎么判的!”
旁边的人哗然,“是啊,你怎么断定不是他的。”
“ 空口白牙的,也得有个依据啊。”
“是啊。”
、、、、、、
庄稼汉尖嘴猴腮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