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茶厂 ...
-
段清溪骑着电瓶车回到学校宿舍楼下时,天边还泛着橘红的霞光。
她撑着车把稳稳停下,拔下钥匙揣进裤兜,发丝被风吹得贴在脸颊,带着几分随性的慵懒。
推门带进凉意,倒了杯温水,点开手机的瞬间,看到了李艗新发来的消息。
指尖划过屏幕,目光落在那句叮嘱上缓缓回复:“买好了,刚回宿舍,放心吧。”
发送后将屏幕按灭,握在掌心,段清溪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吹进宿舍,带着山间草木的清香,她望着天边渐渐暗下来的暮色,眼神里荡着浅浅的欢喜。
深夜办公室,一盏台灯悬着暖黄的光晕,李艗指尖攥着钢笔,笔帽被随手丢在桌角,俯身时,后背的轮廓被光影勾勒得棱角分明。
划掉冗余字句时力道稍重,划过标注重点的红痕时又轻轻顿住,随即用钢笔在“学生安全”旁重重圈画,墨痕晕开一小片阴影。
他直起身,指尖捏着钢笔在桌面轻点,目光掠过教学目标与参观路线,眉头微蹙。
窗外浓黑渐褪成靛蓝,李艗缓缓舒展开僵硬的肩背,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声响。
接下来两三天里,李艗趁着走访间隙将剩余的活动方案敲定完成。
给段清溪发送成功后他盯着屏幕,指尖缓缓敲下附言:“方案已经整理好了,你看看需不需要补充。”
段清溪收到消息时刚晨读结束,她坐在办公桌前,指尖划过屏幕浏览方案,看着里面详尽的安排和贴心的提示,又快速补充了几点教学相关的建议,回复后便拿着打印好的方案去找教导主任。
“主任,上次跟您商量的方案李艗已经确定好了,我加了几条您看看。”段清溪将方案递过去,语气恳切,“上次带一班孩子去茶园效果特别好,对扶贫宣传和孩子们的家乡情怀培养都挺有意义的,……”
主任边听边仔细翻阅着方案,频频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这个活动确实不错,很贴合咱们的教学和扶贫工作。这样,咱们组织整个年级的学生都去参观,要是时间不够,就分批次、分班级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茶厂有机器设备,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个班必须安排两名老师带队,全程盯紧学生,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
“好的主任,我这就去安排。”段清溪点头应下,眼底难掩欣喜。
她将这个消息告知同事们,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语气里满是期待。
段清溪回到座位,又第一时间给李艗发去消息:“主任已经同意方案了,到时候我们直接去工厂,你就不用来回跑了。”
消息发送不过片刻,李艗的回复便弹了出来,:“收到。我提前半小时到门口等,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段清溪看着屏幕,指尖在输入框停顿两秒,敲下一行字:“好,麻烦你了,到了会提前跟你说。”
李艗盯着“麻烦你了”几个字,指尖摩挲,他仿佛能看见段清溪说这句话时的样子,眼底漫开一层不易察觉的柔和,回过去一句:“不麻烦,路上慢些,我等你们。”
参观当天,阳光正好。
高一(1)班的队伍里,除了段清溪,还有位陈老师一同带队。
两人刚领着学生走到茶厂门口,便看到李艗正陪着茶厂的明厂长朝这边走来。他换了件便于活动的深色夹克,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小臂线条,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利落,却丝毫不显狼狈,反倒多了些沉稳。
“段老师,陈老师,辛苦你们了。”
李艗迎上来,目光先掠过陈老师,随即落在段清溪身上,她微微颔首示意,李艗指尖自然地接过段清溪手里拿着的学生安全守则清单。
陈老师笑着回应:“李同志客气了,还要麻烦你多费心,给孩子们好好讲讲。”
“应该的。”李艗点头,转头看向学生队伍,自然地侧身站到队伍左侧,段清溪迈步走到队伍右侧。
陈老师见状,默契地跟在队尾,三人分工清晰。
“我先带你们从杀青车间开始看。” 李艗声音温和,目光掠过孩子们雀跃的脸庞然后落在段清溪身上,眼神里带着自然的熟稔,“明厂长特意把生产线放慢了,方便孩子们观察记录。”
走进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混合着清新的茶叶香气扑面而来,带着几分烟火气的鲜活。
杀青机里,鲜绿的茶叶在高温下渐渐蜷缩、变色,水汽袅袅蒸腾而上,模糊了机器的轮廓,也氤氲了孩子们好奇的眼眸。
李艗讲解时,指尖指向机器运转的核心部位,声音刻意提高了几分,确保后排学生也能听清。
段清溪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孩子们的笔记本上,瞥见旁边的孩子漏记关键数据,便悄悄递过自己的备课笔记,用指尖点了点“温度控制”那一行。
几个调皮的男生忍不住往前凑,李艗眉头微蹙,抬手轻轻敲了敲身边学生的肩膀,示意保持距离。
几乎是同一时间,段清溪伸手拉住最前排一个踮脚张望的女生,轻声提醒:“别靠近机器,危险。”
明厂长从后方走过来指着运转的机器,语气带着几分自豪地介绍:“这步是定香的关键,咱们高山茶娇气得很,温度差一度,滋味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刘谦岍举着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追问道:“那杀青后的茶叶,能卖多少钱呀?”
李艗闻言,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调研本,指尖翻到标注清晰的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数据和笔记。
“你看,咱们新鲜的茶叶一斤能卖二十块,经过杀青、揉捻后变成干茶,一斤就能卖到八十块,要是再经过精细包装,卖到大城市的茶店,价格能涨到两百多呢。”
他顿了顿,怕孩子们听不懂,特意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补充道,“这就像你们写作文,原文写的再好,也得经过反复修改、润色,才能变成优秀范文,茶叶也是这个道理。”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低下头,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滑动。
段清溪站在一旁,看着李艗熟练地讲解,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忽然想起他说过自己做过很久的农产品调研,心底涌起一丝敬佩。
她忍不住走上前,接过话头补充道:“大家记一下,从鲜叶到干茶,这就是地理课上讲的‘农产品初级加工’,能显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也是咱们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
“段老师说得对。”李艗转头看她,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认可,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我之前在调研J市时,见过类似的茶厂,他们就是靠精细化加工,把普通茶叶做成了地理标志产品,一斤能卖上千块。我们这儿的茶品质更好,只要找对方法,肯定能行。”
揉捻车间里孩子们围着工人好奇地提问。
李艗俯身接过工人递来的干茶样本,刚要分给孩子们观察,段清溪已经提前拿出准备好的一次性手套,逐一分给前排学生,动作轻柔又迅速。
李艗看着她的身影,嘴角不自觉牵起一丝淡笑,放缓了分发样本的速度,等孩子们都戴好手套,才将茶叶递到他们手中。
陈老师站在一旁,看着两人无需言语便配合得恰到好处,会然一笑,转身招呼其他学生。
一个女孩忽然从旁边出声:““老师,茶叶真的能变成很值钱的东西吗?”
“等会儿看完你就知道了。”段清溪笑着揉了揉她的头,眼底满是宠溺。
李艗上前拿起一小撮揉好的茶叶,递到孩子们面前:“你们摸摸,这个手感是‘成条率’的关键,揉得太松不行,太紧又会破坏茶味,就像做事一样,得把握好度。”
郭展飞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沾到温润的茶汁,立刻低头认真地记在本子上,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附加值更高。
段清溪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弯起,转头对李艗轻声说:“这么一来,确实比在课堂上单纯讲课效果好太多,孩子们听得认真多了。”
“还是你引导得好,孩子们本来就有好奇心,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李艗回视她,目光里带着柔和的笑意,语气真诚,“我只是把外面的经验,翻译成他们能听懂的话而已。”
参观到包装车间时,工人们正坐在流水线旁,将分装后的茶叶小心翼翼地装进印着本地茶园风光的包装袋里。
包装袋上,青山绿水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画里飘出的茶香。李艗指着包装袋上的图案,语气里带着几分期许:“你们看,这上面画的就是咱们学校后面的茶园,以后咱们的茶叶,带着家乡的风景卖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大山里藏着这么好的东西。”
“那以后别人喝到茶,就知道是我们家乡的了!”一个女生兴奋地拍手,眼里满是骄傲。
“对!”李艗重重点头,语气郑重而坚定,“等你们学好知识,不管以后是留在家里建设家乡,还是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都能骄傲地说,我们家乡的茶叶,是最好的贡茶原料,是能撑起家乡生计的宝贝。”
……
夕阳西下时,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粉色。
孩子们排着队走出茶厂,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观察要点和疑问,脸上满是欢快的神情。
走出茶厂大门,刘谦岍松开朋友的手,一路小跑着跑到段清溪和李艗身边,高高举着笔记本,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段老师,李叔叔,我以后要写一篇关于茶园经济的地理小论文,说不定能帮家乡的茶叶宣传宣传!”
段清溪和李艗相视一笑,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暖意顺着毛孔漫进心底。
李艗看着孩子们的背影,轻声对段清溪说:“你看,他们已经开始觉得家乡的东西值钱了。”
这就是最好的开始。
“这都多亏了你。”
段清溪抬头看他,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要是没有你的资源和经验,孩子们也看不到这些,更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是互相帮忙。”
李艗眉峰微垂,带着点不好意思的散漫,语气却格外真诚,“你让孩子们爱上家乡,我帮乡亲们把茶卖出去,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晚风拂过,带着茶厂特有的清香,混合着山间草木的气息,轻轻吹过两人的发梢。
他们并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看着一个个被家长接走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李艗转头看向身边的段清溪,声音被风吹得格外轻柔:“自己回学校?”
“对,””段清溪轻轻点头,挪步到自己车边“那……我也先走了,拜拜。”
“好,注意安全。”李艗目光紧紧锁住她的身影。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