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兰陵萧氏 ...

  •   兰陵萧氏

      据历史考证,兰陵萧氏原籍兰陵郡兰陵县(治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一说为今山东枣庄市峄城镇东),西晋灭亡后,南迁江南,居住在东晋晋陵郡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东晋政权在当地设置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以后这一地区便被称为南兰陵,因此萧氏也被称为南兰陵人。

      东晋时期,萧氏还是寒门,到了南朝时期逐渐成为豪门,所以说它是后起的新门。刘裕的继母萧氏出自兰陵。自从刘裕执政到刘宋时代,萧氏家族依靠与刘氏的姻亲关系,地位开始上升。但从总的情况来说,在这一时期,萧氏族人多是将军,多因军功显要,才挤入了士族阶层,并不是高门。

      刘宋之后,兰陵萧氏连续出了两朝帝王,这才使得萧氏与王、谢、袁等豪族一样成为一等士族。在南朝,出身寒微,却因军功而显达的人有很多,但能列于士族的并不多,至于成为高门、甲族的就更少了,萧氏一族算是唯一的一家。兰陵萧氏南迁后,比较著名的有三支,即萧思话、萧道成、萧衍三支。

      萧思话一支:萧思话的祖父萧卓,曾为东晋洮阳令,姑母萧文寿,是刘裕的继母,生长沙景王道怜、临川烈王道规。刘裕称帝后,萧氏为皇太后。萧卓被赠授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封阳县侯。萧思话的父亲萧源之继承了萧卓的爵位,被委任为徐、兖二州刺史。萧源之死后,萧思话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在元嘉年间先后担任过青州刺史、梁南秦二州刺史、雍州刺史、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中书令、丹阳尹等职。萧思话死后,长子惠开承袭其爵位。特别是惠开时,萧氏又强化了与刘氏宗室的姻亲关系,惠开的妹妹嫁给了桂阳王休范,惠开之女嫁给了孝武帝之子。惠开死后,其子睿承袭爵位,到齐朝建立后,其封爵才被削除。

      萧道成一支:萧道成高祖萧整曾担任淮阴令,其曾祖父儒曾任即丘令,其祖父乐子曾任辅国将军。其父萧承之,由于受到萧源之的提携,于宋元嘉中期,跟随萧思话平汉中,被提升为龙骧将军,后被任命为南泰山太守。萧道成在宋文帝时先为偏将,后被雍州刺史萧思话任为太军中兵参军。后来又任建康令,并得到少府萧惠开的赏识。宋明帝时,道成任南兖州刺史,加督五州,逐渐掌握了军权。后来数年间,在经历过齐公、齐王后,取宋自立,建立了齐朝,是为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四年后死去,其子萧赜(武帝)即位,武帝嫡长子长懋早死,武帝舍弃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不立,而立长懋之子萧昭业为太孙。萧昭业继立后,大权被受诏辅政的萧鸾(道成之侄)把持,萧鸾后来杀死昭业,另立昭业弟昭文;后又迅速杀死昭文自立,是为明帝。明帝在位五年,杀人甚多。齐高帝19子、武帝23子除萧嶷一支有后人外,其余都被杀尽。明帝死后,其子宝卷即位,仍继续滥杀宗室,最终被梁武帝萧衍攻灭。萧嶷是萧道成的次子,宋武帝时担任太尉大司马等职,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病死。世子萧子廉曾任淮陵太守、太子中会人、前将军。子廉之子元琳,梁代齐后任新淦侯。

      萧衍一支:萧衍与萧道成同出于萧整,萧整之子萧辖,为萧衍高祖,曾任济阴太守。萧衍曾祖父副子,任州治中从事。祖父道赐,任南台治书侍御史,父顺之,是齐高帝始族弟,深得信用,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丹阳尹等职。萧衍很有文才,是齐竟陵王子良西邸八友之一,后为官至雍州刺史,掌握着重兵。在齐末混乱中,代齐自立,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侯景攻下台城后,老饿病死。侯景立萧衍第三子萧纲为帝(即简文帝),作为傀儡。后又改立萧衍长孙萧欢之子萧栋为帝。不久,侯景又杀死简文帝萧纲以及他的10多个儿子。梁宗室还有许多人也被杀害。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即皇帝位(即梁元帝),定都江陵,但3年后就被西魏政权攻灭。西魏又扶持昭明太子的第三子萧督为梁帝,历史上称其为后梁。此时曾起兵讨伐侯景的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则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敬帝),不久又被陈霸先废掉,霸先自立,梁朝灭亡。

      从当时情况看,萧衍这一族在皇室内部斗争以及侯景之乱中损失较大,但在陈朝建立后,其大部分留在陈朝,仍为甲族,但没有太知名的人士。

      到了隋唐时期,萧氏势力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主要是指萧衍这一支势力。此支中在《隋书》与新、旧《唐书》中入传者达到23人之多,其中4人是萧衍兄弟的后代。其余19人全是萧衍的孙子、后梁皇帝萧???的后裔。这19人中有9人为宰相。萧???的后裔在隋唐时期势力之所以发展强盛,是因为萧???之孙女为隋炀帝皇后,隋灭后梁后,萧???子孙有很多人在隋朝为官。到了五代时,萧氏家族的势力明显衰落,其家族成员中入《五代史》之传者仅有二人,即萧顷,他在后梁为官至同平章事;萧顷之子萧源,在后唐为官至秘书监。北宋统一后,兰陵萧氏作为一个士族家族,基本上就不复存在了。

      据历史考证,兰陵萧氏原籍兰陵郡兰陵县(治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一说为今山东枣庄市峄城镇东),西晋灭亡后,南迁江南,居住在东晋晋陵郡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东晋政权在当地设置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以后这一地区便被称为南兰陵,因此萧氏也被称为南兰陵人。

      东晋时期,萧氏还是寒门,到了南朝时期逐渐成为豪门,所以说它是后起的新门。刘裕的继母萧氏出自兰陵。自从刘裕执政到刘宋时代,萧氏家族依靠与刘氏的姻亲关系,地位开始上升。但从总的情况来说,在这一时期,萧氏族人多是将军,多因军功显要,才挤入了士族阶层,并不是高门。

      刘宋之后,兰陵萧氏连续出了两朝帝王,这才使得萧氏与王、谢、袁等豪族一样成为一等士族。在南朝,出身寒微,却因军功而显达的人有很多,但能列于士族的并不多,至于成为高门、甲族的就更少了,萧氏一族算是唯一的一家。兰陵萧氏南迁后,比较著名的有三支,即萧思话、萧道成、萧衍三支。

      萧思话一支:萧思话的祖父萧卓,曾为东晋洮阳令,姑母萧文寿,是刘裕的继母,生长沙景王道怜、临川烈王道规。刘裕称帝后,萧氏为皇太后。萧卓被赠授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封阳县侯。萧思话的父亲萧源之继承了萧卓的爵位,被委任为徐、兖二州刺史。萧源之死后,萧思话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在元嘉年间先后担任过青州刺史、梁南秦二州刺史、雍州刺史、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中书令、丹阳尹等职。萧思话死后,长子惠开承袭其爵位。特别是惠开时,萧氏又强化了与刘氏宗室的姻亲关系,惠开的妹妹嫁给了桂阳王休范,惠开之女嫁给了孝武帝之子。惠开死后,其子睿承袭爵位,到齐朝建立后,其封爵才被削除。

      萧道成一支:萧道成高祖萧整曾担任淮阴令,其曾祖父儒曾任即丘令,其祖父乐子曾任辅国将军。其父萧承之,由于受到萧源之的提携,于宋元嘉中期,跟随萧思话平汉中,被提升为龙骧将军,后被任命为南泰山太守。萧道成在宋文帝时先为偏将,后被雍州刺史萧思话任为太军中兵参军。后来又任建康令,并得到少府萧惠开的赏识。宋明帝时,道成任南兖州刺史,加督五州,逐渐掌握了军权。后来数年间,在经历过齐公、齐王后,取宋自立,建立了齐朝,是为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四年后死去,其子萧赜(武帝)即位,武帝嫡长子长懋早死,武帝舍弃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不立,而立长懋之子萧昭业为太孙。萧昭业继立后,大权被受诏辅政的萧鸾(道成之侄)把持,萧鸾后来杀死昭业,另立昭业弟昭文;后又迅速杀死昭文自立,是为明帝。明帝在位五年,杀人甚多。齐高帝19子、武帝23子除萧嶷一支有后人外,其余都被杀尽。明帝死后,其子宝卷即位,仍继续滥杀宗室,最终被梁武帝萧衍攻灭。萧嶷是萧道成的次子,宋武帝时担任太尉大司马等职,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病死。世子萧子廉曾任淮陵太守、太子中会人、前将军。子廉之子元琳,梁代齐后任新淦侯。

      萧衍一支:萧衍与萧道成同出于萧整,萧整之子萧辖,为萧衍高祖,曾任济阴太守。萧衍曾祖父副子,任州治中从事。祖父道赐,任南台治书侍御史,父顺之,是齐高帝始族弟,深得信用,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丹阳尹等职。萧衍很有文才,是齐竟陵王子良西邸八友之一,后为官至雍州刺史,掌握着重兵。在齐末混乱中,代齐自立,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侯景攻下台城后,老饿病死。侯景立萧衍第三子萧纲为帝(即简文帝),作为傀儡。后又改立萧衍长孙萧欢之子萧栋为帝。不久,侯景又杀死简文帝萧纲以及他的10多个儿子。梁宗室还有许多人也被杀害。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即皇帝位(即梁元帝),定都江陵,但3年后就被西魏政权攻灭。西魏又扶持昭明太子的第三子萧督为梁帝,历史上称其为后梁。此时曾起兵讨伐侯景的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则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敬帝),不久又被陈霸先废掉,霸先自立,梁朝灭亡。

      从当时情况看,萧衍这一族在皇室内部斗争以及侯景之乱中损失较大,但在陈朝建立后,其大部分留在陈朝,仍为甲族,但没有太知名的人士。

      到了隋唐时期,萧氏势力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主要是指萧衍这一支势力。此支中在《隋书》与新、旧《唐书》中入传者达到23人之多,其中4人是萧衍兄弟的后代。其余19人全是萧衍的孙子、后梁皇帝萧???的后裔。这19人中有9人为宰相。萧???的后裔在隋唐时期势力之所以发展强盛,是因为萧???之孙女为隋炀帝皇后,隋灭后梁后,萧???子孙有很多人在隋朝为官。到了五代时,萧氏家族的势力明显衰落,其家族成员中入《五代史》之传者仅有二人,即萧顷,他在后梁为官至同平章事;萧顷之子萧源,在后唐为官至秘书监。北宋统一后,兰陵萧氏作为一个士族家族,基本上就不复存在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