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明州 ...

  •   朝廷和世家原本并未把这场暴乱放在眼里,毕竟手无寸铁的百姓组成的起义军哪里比得上装备了精良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样的暴乱已经发生过很多回了,每次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等到发现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再急急忙忙调集别的军队前去增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起义军占领了明州。

      等到明州的起义军几次守住了城池,击退了朝廷派来的攻城的军队时,世家和朝廷这才意识到了民乱中的猫腻。

      其实朝廷和世家心知肚明,民间的贫苦百姓因为过度的压迫和剥削,早已满腹怨气。

      但是他们自然不惧怕普通的民间暴乱。要知道现下书籍金贵,接受教育的权利只掌握在上层阶级的手中。

      普通的百姓不通兵法,没有精锐的武器,更没有眼光卓越的领导者,光凭借着满腔热血,遇上朝廷的军队就会被轻易击溃,成为一盘散沙。

      然而起义军占领明州之后,明州不仅没有乱起来,反而一派安稳平静的样子。原本应该是由没有见识的平民组成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却没有在城中烧杀抢掠,纪律严明的宛若一支正规军队。

      要做到这个程度,如果不是起义军的首领有经天纬地之才或是大有来头,就是起义军只是个明面上的幌子,它的背后站着一方暗藏的势力。

      众人也都不是傻子,一时间对明州方面的调查几乎是无孔不入,起义军的首领肖琼的身份更是被扒了个底朝天。

      肖姓不是什么大姓,至少排得上号的世家没有肖姓的。查来查去,肖琼的这个身份倒是毫无问题,出生年月、父母生卒年月、过去的人生经历都真实可信。

      肖琼其人,此前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百姓,十四岁那年因为旱灾导致的饥荒,父母双亲俱亡,此后她单单靠着自己艰难谋生,勉强能够糊口。

      明德二十年,也就是今年,因为暴雪的缘故,压塌了她仅存的家产,一间能够栖身的房屋,因此生活处境也变得愈发艰难起来。

      直至今年的二月,她仿佛是突然经受了高人指导,亦或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当地官府的眼皮子底下组织了这场浩浩荡荡的明州起义。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的普通百姓,甚至是在先天对女性带有歧视和偏见的大背景下,她却能够将偌大的明州管理得井井有条,整肃军队,甚至守住了朝廷军队的几次攻城,将明州的局面维持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但是如今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加之世家和朝廷都想维持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不愿意再主动挑起纷争。待到他们率先接到肖琼的示好以后,双方便各退了一步。

      当年六月份,朝廷将军队派离了明州,解除了对明州的围城状态。

      七月份,肖琼在明州接待了朝廷派来传达旨意的使臣,受封为明州郡守,掌管明州的军事政治大权。

      使臣被派来明州,既是一种示好,也同样是一种试探。

      攻城久攻不下,境内天灾人祸不断,边疆又有匈奴虎视眈眈,朝廷实在承受不起和明州打持久战的代价,此时肖琼的示好退步简直是正中朝廷的下怀。

      但是他们又惧怕肖琼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不会满足于他们所给的区区一州郡守之位,现下的退让会令她得寸进尺。再加上肖琼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前后反差过大,身上矛盾之处重重,背景扑朔成谜,着实令人放心不下。因此派使臣前来试探一二,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明州郡守府的花园内,时值艳阳高照的七月,植被郁郁葱葱,花鸟虫鸣此起彼伏。阳光穿过树木花草的间隙,带着灼人的热意。

      园内挖了一处不大的人工湖,湖里种了些荷花,颇有些亭亭玉立之态。湖边有一片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掩在树木的阴影里,又有湖面的微风习习吹来,是个纳凉的好去处。

      此时的楼阁不复往日那般安静,丝竹琴瑟的宴饮乐曲从楼阁中飘出,回荡在湖面上,推杯换盏劝酒饮乐的嘈杂声隐隐夹杂其中。

      郡守府目前的主人,合法正式上任明州郡守的肖琼正在楼阁中接待来自都城的使臣们。

      肖琼,或者说是化名肖琼的云瑾瑜坐在上首,静静地打量着下面的使臣们。

      由于这是光明正大进入明州打探消息的好机会,使臣团里的人鱼龙混杂,什么来历的都有,皆都各怀心思想要浑水摸鱼。

      但是不得不否认,使臣团明面上派来的人身份上是够撑得起场面了。其他的闲杂人无需云瑾瑜亲自费心,自有安排的专人盯着,观察其是否行为或动机有异。

      需要云瑾瑜这个明州郡守亲自设宴招待的,只有两位。一位是主使臣,礼部侍郎刘承羽。另一位副使臣倒是和洛时越有一点关系,洛家现任家主的儿子,洛时越的堂弟,洛时铭。

      洛时越在洛家的地位较为微妙,按照世家的规矩来讲,他的父亲是前一任家主,他又是嫡长子,本是铁板钉钉的洛家家主继承人。

      然而倒霉就倒霉在,他的父亲死得太早了。当时他还尚在襁褓之中,根本看不出资质几何,洛家众位族老不可能贸贸然就决定让他成为继承人。

      等到洛时越的叔叔接过了家主的位置,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名誉,不落个刻薄对待大哥遗孤的名声。他也只能好好培养洛时越,吃穿用度一概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来。

      若是洛时越本身资质较为平庸,或许日子就能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传出去也是一段叔侄相亲的美谈。但是随着洛时越年岁渐长,他卓越的才华风度将与他同辈的堂兄弟们比照的黯然失色。

      这显然不是洛时越的叔叔想要见到的场景,但是世家规矩颇为森严,家主上头还有族老压着。洛时越本人如此天资卓越,他成为继承人,能够继续维持洛家的门楣光耀,自然是族老们所乐见其成的。

      随着洛时越的年岁渐长,他在洛家的话语权也与日俱增。洛家主无法,只好抓住凤阳郡郡守位置重要这一点去说服族老,派遣洛时越前去解决此事。

      原本只是一次试探性地尝试,若是洛时越本人不愿意,那么谁也无法勉强他,但是哪里知道他居然轻易就同意了,并且在凤阳郡一呆就是两年。

      这对于洛家主简直就是天降喜事,他巴不得洛时越一直呆在凤阳郡,再也不要回来。另一方面,他也抓紧时机为自己的儿子洛时铭谋取好差事,营造名声,为他能够取得洛家继承人的位置增加筹码。

      这也是洛时铭来这里的原因,作为使臣团里的副使来明州可是个好差事。由于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派来的主使臣是堂堂礼部侍郎,官居正三品,有句老话说得好,“天塌了总有高个子顶着”,因此重要的事情都轮不到他先说话。

      但是同样是因为与明州谈和的事情重要,作为副使臣也是颇为有脸面的。且本来就是肖琼率先向朝廷和世家示好,谈和显然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他而言也就是走一趟明州,顺带吃喝玩乐,轻松得很。

      既能够出门游乐,有能轻松赚个好名声,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因为他是洛家家主的嫡长子,这才能捞到这样好的差事。

      因此尽管云瑾瑜正热情地招待着主使臣与副使臣两位,但是大部分注意力全部放在礼部侍郎刘承羽身上。至于洛时铭,她只是偶尔分出一点留意,以防他身上有什么变故。

      云瑾瑜举起手中的酒杯,脸上笑容爽朗,“来来来,我敬两位大人一杯”。

      刘承羽和洛时铭随后举起手中的酒杯,向云瑾瑜回礼过后,便一饮而尽。

      刘承羽动作自如地放下酒杯,又倒满了酒,举起酒杯朝向云瑾瑜,同样言笑晏晏:“合该是我敬肖大人一杯酒,肖大人年纪轻轻就身居一郡之守的位置,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云瑾瑜端起手中的酒杯,“刘大人过誉了,早就听闻刘大人当年不过弱冠便考中状元,随后便担任礼部郎中一职,我可是敬佩得很呐”,旋即饮尽杯中的酒。

      可是虽说她口中说着敬佩谦虚的话语,眉梢眼角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得意张狂。刘承羽将她脸上的神情看得清清楚楚,将手中的酒杯凑近自己的嘴边,掩饰自己加深的笑意。

      他摆了摆自己的另一只手,“肖大人过奖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侥幸得到圣上的垂怜罢了”。

      云瑾瑜大笑,拍了拍自己的手,一队舞姬鱼贯而入,带起一阵脂粉的甜腻香气,“明州一贯以歌舞闻名,两位大人可要好好欣赏,可不能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

      楼阁中自是一番宾主尽欢,宴会圆满结束。

      正事谈过,双方达成一致之后,使团还需要在明州停留半个月。这半个月都是云瑾瑜亲自出面招待的,她领着使团游遍了明州的风景名胜,甚至带着他们体验过一趟明州的花船游湖。

      待到成功送走使团,双方都很满意。云瑾瑜这段时间辛苦陪着使团演戏,成功树立起一副猝然从贫苦百姓身居高位,虽有些手段,但是沉溺于富贵生活,不堪大用的形象。

      而刘承羽一方则满意云瑾瑜所展现出来的易于掌控的性格,还算有些能力,但是骤然得志便轻狂,被吹捧几句就飘飘然。眼界狭窄,得到一郡的军事政治大权便心满意足地沉溺于富贵的生活。

      这倒算是真真正正地达到“宾主尽欢”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明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